..续本文上一页」到这里是一句,「故名华箭」,这样意思。
「色中作种种境界惑乱行人,作顺情境者」,或作父亲、母亲、兄弟,或作「诸佛形像」,或作「端正」的「男女可爱」的境界,「令人心着」。「作违情境界者,或作虎狼师子罗剎之形,种种可畏之像,来怖行人」,来恐怖这个修行人。「作非违非顺境者,则平常之事,动乱人心,令失禅定,故名为魔」。
或作种种好恶之音声,作种种香臭之气,作种种好恶之味,作种种苦乐境界,来触人身,皆是魔事。其相众多,今不具说。举要言之,若作种种五尘,恼乱于人,令失善法,起诸烦恼,皆是魔军。以能破坏平等佛法,令起贪欲、忧愁、瞋恚、睡眠等诸障道法。
「或作种种好恶」的「音声」,「作种种香臭之气」,「作种种好恶」的「味」,「作种种苦乐」的「境界」,「来触人身」,来触动你的身体。「皆是魔事」,这都是魔事。「其相众多」,这个天上的这个魔王,他来捣乱,他会作出来种种的事情了,「其相」是特别多的。「今不具说」,现在不多说了。「举要言之,若作种种五尘,恼乱于人,令失善法」,叫你失掉了你成就的善法;你已经成就的破坏了,没成就的不能成就,令你「起诸烦恼,皆是魔军」。这有的地方说,这个魔王破坏修行人,你这个修行人功夫不一定高深,但是你很努力,你能守护你自己的心,守护得很得法,那么魔王不能乘虚而入,他不能直接向你捣乱,他怎么办法呢?他去向你的好朋友去捣乱,叫你的好朋友向你、打扰你,或者他推动这个施主,来护持你修行的这些在家居士,男女居士,这个魔王到那里去愚弄这个人,叫你的施主向你捣乱,来破坏你,也有这个事情的。所以这个,如果一个人要用功的话,你的善知识;你的同行善知识,你的外护善知识也应该要注意的,不能上这个魔王的当。
「以能破坏平等佛法,令起贪欲、忧愁、瞋恚、睡眠等诸障道法」,反正魔王的意思就是想出来多少种的办法,来破坏你的平等的佛法。平等的佛法就是诸法实相了,使令你不与诸法实相相应,令你生起来贪欲心,叫你常忧愁、叫你瞋恚、叫你多睡眠等诸障道法都现出来,叫你不能修行。
在《贤愚经》上说到这个优波鞠多尊者和这个魔王的事情。优波鞠多尊者有一天是在森林里面、山里面静坐,入定了。入定了以后,等到出定的时候,感觉到这头上有花,有花嘛!说:「这谁给我戴上花了呢?」那么优波鞠多尊者又入定一看,「喔!这是魔王来戴的,魔王来给我戴上花。」魔王的意思就是来弄耸他。因为出家人是不能着这香花蔓的,这等于是你破戒了,你大比丘戴着花了,就是弄耸你。后来优波鞠多尊者在有一个大的集会来宣扬佛法,来了很多的居士。来了很多的居士,说法的时候忽然间外边有个大象,这个大象上面有很多的女人,在大象上又唱歌又跳舞,那么听经的人就不听经了,就光是看这个大象看热闹了。连继了三天,就这么捣乱。捣乱,这时候优波鞠多尊者当然就入定一看,这谁来向我捣乱呢?一看,「喔!又是魔王」。
这时候优波鞠多尊者:「好!」那么他一入定用这个神通,就把魔王请来了。请来了,这优波鞠多尊者说,说是:「你头些日子蒙你的好意给我戴花了,但是这礼尚往来嘛!我今天也送个花给你。」魔王心里也很欢喜:「好呀!」他就把这个头伸过来了,优波鞠多尊者就把这个花蔓给他戴在脖子上,戴在脖子上一看就变了,不是花,是什么呢?是蛇的死尸、狗的死尸、和人的死尸,三个死尸连在一起套在脖子上。这个魔王,虽然是魔王,但是他是天上人,那特别清净的,这个死尸戴在脖子上,这心里面非常的厌恶、不高兴。然后这魔王就说:「你这个阿罗汉真是坏,说是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我常常的向他捣乱,他都没有说出一句话毁辱过我,今天你这个阿罗汉,就在大众之中毁辱我。真是不知怎么办呢?」
然后优波鞠多尊者说:「你说对了!我是声闻人,是个阿罗汉,怎么能和佛比呢?但是你知道,佛的意思就是叫我来降伏你的,所以佛不说你什么。」这魔王就听不下去这句话,就是到了四王天,到了释提桓因那里去;他自己想要把这死尸拿、拿不掉的,那么请求诸天给他拿这个死尸,也是拿不掉。那么他就到了梵天王那里去,请梵天王给他拿掉,梵天王说:「你这个死尸谁给你戴的?」说:「是优波鞠多尊者。」说:「他是大阿罗汉,他要给你戴,谁能拿掉啊?这是任何人拿不掉的。」不过从这地方看,这个欲界天的人,能飞到梵天上去,还有这个事情。那么梵天王就说:「你还是得要求这个优波鞠多尊者才能拿掉的。他是大阿罗汉的神通道力,三界之内任何人都不可以动的,你求我们怎么行呢?」那么他只好回来了,回来了就向优波鞠多尊者磕头、哀求:「请你给我拿掉了啊!」
那么这时候优波鞠多尊者说:「拿掉,可以。但是有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你从今以后不可以再破坏修行人,修行人用功修行你不能破坏,不能去打扰他,这是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呢,我没有看见过佛,你现个佛的身像来我看看。你若能答应这两个条件,我就给你拿掉。」这魔王说:「可以,我答应。」答应了,那么好!那么就拿掉。那么他说是:「你让我现佛身,我也有个条件。我现出佛身以后,你不可以磕头。」说:「好!我不磕头。」那么这个魔王就到森林里面去,隔一会儿从林里面出来,就现出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大光明,也有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千二百五十个比丘围绕着出来。这个优波鞠多尊者一看这佛相的威德,自然的就磕头了,就顶礼了。顶礼了,这魔王说:「我们说好了不磕头嘛!」那么优波鞠多尊者说:「我不是拜你,我是拜佛啊!」有这个事情。所以若看这个故事呢,天上的魔王他是答应优波鞠多尊者的条件,不再破坏修行人的事情了,有这个事情。
所以这上说:「能破坏平等佛法,令起贪欲、忧愁、瞋恚、睡眠等诸障道法」,这个修行人,他起贪欲心,起忧愁、瞋恚、睡眠等诸障道法,那么自己调得不好,那么心里面会生起来这个障道法。那么现在看这个文呢,也有魔王的力量,这个魔王他来愚弄你,叫你生起贪欲、忧愁、瞋恚、睡眠等诸障道法。可见同样的事情,原因还不是一样的。
如经偈中说:「欲是汝初军,忧愁为第二,饥渴第三军,渴爱为第四,睡眠第五军,怖畏为第六,疑悔第七军,瞋恚为第八,利养虚称九,自高慢人十,如是等众军,压没出家人,我以禅智力,破汝此诸军,得成佛道已,度脱一切人。」
「如经偈中说:欲是汝初军,忧愁为第二,饥渴第三军,渴爱为第四」,说这个魔王是向修行人捣乱,他用什么办法呢?他第一线上的军队就是「欲」,他叫你修行,自己生出来欲心,你修行人是心里面要远离一切烦恼的,他偏叫你生了欲心的烦恼,这个欲当然可能就是男女之欲了,生出这种心。「忧愁为第二」,你有所忧愁,有所不足而不能得,心里面忧愁,叫这个修行人有这样的心理。有这饥渴的心理,你正是入定、修行、跑香的时候,需要精神,喔!感觉渴、感觉饥,精神疲乏了,又有问题。「渴爱为第四」,他有这个渴爱,这个爱像渴似的。
「睡眠第五军」,这个睡眠是第五军,就是这个修行人是要争取时间,减少睡眠才能修行的,可是你越减少,这欢喜睡眠的心就越强,越强就越想要睡,所以这一睡就耽误修行了,所以睡眠是第五军。「怖畏为第六」,有恐怖心。「疑悔第七军」,疑悔,有点疑惑、后悔,这前面讲过。「瞋恚为第八」,这瞋恚心是第八,本来心里面并不是瞋恚的,向来都不大瞋恚的,忽然间在修行的时候,小小的事情不对劲儿,这个瞋心很大。
我听人说,这可能是民国初年吧,有一个普照老和尚,这个人他和一个同参两个人共同修行,共同修行就是忽然间有点什么事情不如意,就发了脾气。发了脾气了,脾气过去以后就后悔,后悔过了一个时期又发脾气,发了脾气又后悔。那么然后他就对这个同参说:「我发脾气是不对的,我是知道的,但是当时一冲动,自己不能作主,控制不住。但是现在我要求你一件事。」说:「什么事?」说:「我们同住修行,本来大家是不错的嘛,才肯这样的,我常向你发脾气是不对。但是从这么以后,我若再发脾气的时候,你就打我,你可以打我。」那么这个同参就答应了。不知道又过了多久,又有些不如意事,又发了脾气了,他这同参真就按照以前的约定,就打他一下,打了一下,立刻就不发脾气了,立刻的这脾气就停下来,从那么以后不管怎么大的事情,不发脾气。经过这么一回的调伏就有效了。
这个普照法师,原来是怎么回事呢?他在齐齐哈尔是作律师的,是律师。作律师,代表一方打官司打输了,输了从那么以后不作律师了,就出家作了法师了,自己修行。修行,后来在北京的北部有个淮阳山作了一个道场,作一个寺庙。这个寺庙和我们一般的寺庙都不同,当然也有佛殿,但是都是各别各别的,一个单位、一个单位的,类似茅蓬那样子。所有的人,只要你肯修行的话都可以到这儿来,你的衣食住,他完全负责供养,你只要在那儿修行。但是他也有个条件,你来的时候要由韦陀菩萨批准,就允许你来里面住。怎么办法呢?就在韦陀菩萨那儿抓阄,把你的名字写上,连续抓你抓到三次,你就可以到里面住,他是那样办法。那个修行人,你到里面住,你今天说你要吃饺子,他就给你厨房预备饺子,大家不是在一起吃的。说是你要一个手表,他就给你买个手表,完全满你愿的。这个普照法师在淮阳山立了这么样一个道场。那么他是降伏自己的瞋心,有这么一个办法,是很有效。
「利养虚称九」,「利养」就是贪着这个财利的供养。「虚称」就是名誉,还欢喜名闻利养。你这个心若爱著名闻利养的时候,也就…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7》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