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2▪P9

  ..续本文上一页就想要作龙。于是乎他作种种的功德、也持戒,但是作这么多的功德都回向作龙,是这样子。结果,他自己有一天、绕这个佛殿经行的时候,从他的脚下就出水。那么他知道他这个业力是成功了。别的人也都知道了,就劝他:「你不要作龙嘛!作龙有什么好呢?不如生天还好嘛。」这沙弥说:「我的心已经决定了,不能改变了。」那么他就自己拿着他的衣,到阿罗汉入海的那个地方去,把这个衣蒙在头上就跳到海里头就死了。死了作了一个大龙,福德大故,把原来那个龙王杀了,他就作龙了。有这个事情。

  

  这也正是这个香味「开结使门」,「令诸结使,卧者皆起」。所以我们中国的文学有一句话「防微杜渐」。不要说这个小事不要紧,它是个小事,但是它会引起问题的。

  

  四、诃味欲者:所谓苦酸甘辛咸淡等种种饮食肴膳美味,能令凡夫心生染着,起不善业。如一沙弥染着酪味,命终之后,生在酪中,受其虫身。如是等种种因缘,知味过罪。

  

  「四、诃味欲者:所谓苦、酸、甘、辛、咸、淡等种种饮食,肴膳美味,能令凡夫心生染着,起不善业。如一沙弥染着酪味,于命终后,即生酪中,受于虫身。」这个沙弥,有施主带来了蜂蜜、带来了乳酪,而这个沙弥他负责把这些东西分给大众僧,而他自己特别的爱着这个酪味,于命终后呢,即生酪中作虫了,受于虫身。那么这也等于是堕落了。「如是等种种因缘,知味过罪。」

  

  五、诃触欲者:男女身分柔软细滑,寒时体温,热时体凉,及诸好触。愚人无智,为之沉没,起障道业。如一角仙因触欲故,遂失神通,为淫女骑颈。如是等种种因缘,知触过罪。

  

  「五、诃触欲者」;这是「男女的身分柔软细滑,寒时体温」,寒冷的时候,这身体是温暖的,是热一点的。「热时体凉」,天气热的时候体凉。「及诸好触」。「愚人无智,为之沉没」,这个凡夫愚人没有智慧看不破,就为这个触欲所迷惑了,就沉没在里面不能自拔了。「起障道业」,就会造出来很多的恶业,这种业力能障碍你修学圣道的。「如独角仙人,因触欲故,遂失神通,为淫女骑项。如是等种种因缘,知触过罪」,这个独角仙人这件事,这边说(T3.726b),我查大正藏,那个第三册,七二六页,那是《佛本行集经》。

  

  《佛本行集经》是说到独角仙人的事,但是说得很简单。还是《大智度论》上把这件事说得详细一点。是说,在山里面的一个仙人,他看见野兽和合的时候也是心动了,他去大小便的时候,有这个不净物流出来,这个鹿来了就吃他的不净物,就怀孕了,后来生出来一个不是鹿,是个人,生出一个人来。这个人有一个角,鹿是两个角,他是一个角,所以叫独角仙人。这个人他并没有到人间来,他就在山里面跟那个仙人读书,修禅定,也是得到四禅了,也是有神通的人。但是独角仙人他这个足,不是人这样的足,是鹿的足,走路也是可以走路,但是有的时候天下雨路滑,他一下子跌倒了,把他的脚受伤了,他就烦恼了,他就毒这个恶咒使令天不下雨,要十二年不下雨。这样子,天不下雨,老百姓和国王心里面都急了,究竟怎么回事呢?后来渐渐地传说这件事,说这个仙人毒这个恶咒,这些龙王不敢下雨。这时候大家想,若十二年不下雨,大家都死掉了,这怎么办呢?大家就想了主意,就是找这个美女去迷惑这个仙人,我们不要细说了。那么这个仙人也就是动心了,就随这个淫女回到城市里来,但走到中途,这个女人说:「我走不动路了」,走不动路,那么这个仙人说:「你骑在脖子上」,所以就是「遂失神通,为淫女骑项」,这么意思。这样的故事在《大毗婆沙论》里面还倒是很多,都是说仙人为女人所迷惑,这样子。「如是等种种因缘,知触过罪」。

  

  如上诃欲之法,出《摩诃衍论》中说。复云:「哀哉众生!常为五欲所恼,而犹求之不已。」

  

  「问曰:云何诃五欲?」这五欲是人之所乐,为什么要诃斥呢?「答曰:诃欲之法,如摩诃衍中说」,像《大智度论》里面说得很详细的。说:「哀哉众生!常为五欲所恼,而犹求之不已。」这就是《大智度论》里面的话。说:「哀哉」啊!这件事真是可悲哀的呀!这个众生「常为五欲所恼」,无始以来,永久是为五欲所苦恼。「而犹求之不已」,已经吃到了五欲的苦头了,但是还不觉悟,还去求这个五欲去,求没个完,继续的求。所以这是应该诃斥这个五欲的。

  

  此五欲者,得之转剧,如火益薪,其焰转炽。

  

  「此五欲者,得之无厌」,这五种欲凡夫得到了,没有厌足的时候,总是感觉到不足。「恶心转剧」,得到欲的时候应该满足吧?还是不满足,而且这个「恶心」,这个贪心也是恶心、瞋心也是恶心、疑惑心、高慢心,各式各样的这都是「恶心」,这个恶心因为得到欲以后,这个烦恼的恶心是更厉害,所以「转剧」。「如火益薪」,就像烧的猛火,你再加上「薪」、加上这个柴,这个燃料放到里面,那个火「其焰转炽」,那个火焰是更猛烈了。

  

  五欲无乐,如狗啮枯骨。

  

  「五欲无益,如狗啮枯骨」,这色声香味触这五种欲,实在对人没有好处,像什么呢?就像狗啮枯骨似的。这个字,这口字加个齿字,我查辞典我查不到这个字,但是另外有个字。查这个天台智者大师的《摩诃止观》,是这个字「啮」上面又加个口字「嚙」,念(ㄋㄧㄝˋ)。加个口字,我在辞典上我查不到,也许有我没查到,也可能没有这个字。那么就是没有口字的这个字念(ㄋㄧㄝˋ),就是用牙咬的意思。「如狗啮枯骨」,一个枯骨、没有肉了光是骨头,这个狗在那里咬这个骨头,它总感觉这个好。说是我们凡夫贪着五欲,就像这个狗咬那个枯骨似的。

  

  《三国志演义》上,曹操在带着兵到四川去,和刘备、孔明作战,打仗打得没有什么意思,这时候,在军队里面有个口令,就是「鸡肋」。那个时候杨修作主簿,他就说:「哦!这就要撤退了」,他从「鸡肋」这个口令就知道要撤退了,因为什么呢?因为这「鸡肋」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表示在四川作战,想要把这块土地拿来、又拿不到;想要弃舍它又舍不得。

  

  这「狗啮枯骨」,我想这狗也是这个意思,把这个骨头弃掉了,又舍不得,一个劲儿的咬又没有肉可吃。说凡夫贪着五欲也就是这个意思,总是还舍不得,可是继续贪着又有何所得呢?就是这么意思。

  

  五欲增诤,如鸟竞肉。五欲烧人,如逆风执炬。五欲害人,如践毒蛇。五欲无实,如梦所得。五欲不久,假借须臾,如击石火。智者思之,亦如怨贼。

  

  「五欲增诤,如鸟竞肉」,这五种欲它有什么作用呢?就是增长你的烦恼,它有这个作用,使令你更苦恼。「如鸟竞肉」,像那个鸟和鸟争这一块肉,你不能很安心的享受的,就是有很多问题。这世间上欲的境界是很脆弱的,老是使你心不安。所以「如鸟竞肉」。「五欲烧人,如逆风执炬」,这五欲就像火能烧人似的,就像逆着风捉这个火炬,这个火会烧你的手,烧你的身体的。「五欲害人,如践毒蛇」就像人脚踩到毒蛇身上了,毒蛇会咬你的呀!「五欲无实,如梦所得」,五欲实在没有什么真实的好的可说的,就像人梦中所得的境界似的,梦中所得的境界,你醒梦的时后就知道没有那么回事,只是虚妄分别。所以我们人若是能觉悟了,也就会知道欲是虚妄的。

  

  「五欲不久,亦如假借须臾」,这个人字加个反字(仮),我不认识这个字念什么?但是别的本的《小止观》就是「假」,是个「假」字。别的本上还没有「亦如」两个字,只是「五欲不久,假借须臾」,这五欲、色声香味触这种事情,都是不长久的。「假借须臾」,这「假借」,譬如你借人的钱,你借人的财物,你要还人家的,不是永久借给你的。这五欲也就像假借似的,不是长久的。「须臾」,一少顷就破坏了。

  

  世人愚惑,贪着五欲,至死不舍,后受无量苦恼。

  

  「世人愚惑,贪着五欲,至死不舍,为此后世受无量苦恼。」世间上的人,因为没有佛法的智慧,就被五欲所迷惑了,贪着这个五欲,到死的时候都还不肯舍掉,「至死不舍」。「为此后世受无量苦」,因为贪着这个欲就是造了很多的业,有业就有果报,所以到了后世受了很多的苦恼,到三恶道去受苦,在人间也并不是安乐的。

  

  此五欲法,与畜生同有。一切众生常为五欲所使,名欲奴仆;坐此弊欲,沉堕三涂。

  

  「此五欲法,与畜生同有」,这种色声香味触,和畜生是同有的,畜生也有这种欲,人也有这种欲,人也是贪着这种欲,畜生也有这种欲,是人和畜生共有的。那么人和畜生有什么不同呢?就是人若是有道德,那就和畜生不同了。人若没有道德的观念,只是人的形相不同,其他的和畜生是一样的,是「与畜生同有」。「一切众生常为五欲所使」,名为五欲的奴仆,为它作事情。「坐此恶欲,堕有三涂」,这「坐」是个「因」的意思,「因此恶欲」,因为我们贪着五欲,为五欲作奴仆,有这种恶欲;贪着五欲就是恶欲。是「堕有三涂」,这个「有」字不是太好;是「堕落三涂」,堕落到三恶道去。

  

  我今修禅,复为障蔽,此为大贼,急当远之。

  

  我无始劫来都是贪着五欲的,但是今生很侥幸作人了,从三恶道出来了,我现在要修禅定。「复为障蔽」,这个五欲它还不放过我,它还障碍我修禅定。「此为大贼」,这个五欲就是内心的烦恼,指内心的烦恼说,不是指外面的境界说。这个内心的欲的大贼,「当急远之」,赶快地要同它远离,要弃舍它。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2》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