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2▪P8

  ..续本文上一页宗教修学禅定若成功了,由禅定再得神通,那他的禅定和佛教徒的禅定比较起来,他容易破坏,他是容易破坏的。这个原因在什么地方呢?就是释迦牟尼佛说的这种佛法的方法,他用这无常、苦、空、无我、不净的智慧来断这个欲心,这个智慧高、力量大,所以接触到这种境界的时候,他这无常、无我、不净的智慧一出现,这个欲的境界不容易动心的,所以他的禅定也不容易失掉。那个非佛教徒,他们的智慧低,他断欲的方法也没有佛教徒那么妙,所以他成就的禅定不够坚固,他就容易破坏,你一动了欲心,你的禅定就破坏了,禅定破坏,神通也就没有了。所以这五百仙人,就是这么回事。所以我们是佛教徒也好,非佛教徒也好,在事实上应该赞叹释迦牟尼佛的智慧的广大。

  

  二、诃声欲者:所谓箜篌筝笛、丝竹金石、音乐之声;及男女歌咏赞诵等声;能令凡夫闻即染着,起诸恶业。如五百仙人雪山住,闻甄陀罗女歌声,即失禅定,心醉狂乱。如是等种种因缘,知声过罪。

  

  「二、诃声欲者:所谓箜篌筝笛、丝竹金石、音乐之声」,这些乐器的声音。「及男女歌咏赞诵等声」,这些声音。「能令凡夫闻即染着」,能令这个凡夫听见了,就有染着心,就是这样子。「起诸恶业」,不但是生心,而且还发起造业了,造作了种种的恶业了。「如五百仙人雪山中住,闻甄陀罗女歌声,即失禅定」,听见这个歌声,那么禅定就没有了。「心醉狂乱」,这个心就是醉了,就是喝酒喝醉了似的,就狂乱不能寂静了。

  

  「如是等种种因缘,知声过罪」,这地方,我说一个小小的故事。这个释提桓因,释迦牟尼佛没有出世的时候,这个释提桓因这个人还是很好的一个人。他天上的五欲乐是很殊胜的,但是他常到人间来,到人间一个地方有一个仙人叫洲胤(提波延那仙人),这个仙人,这释提桓因常到他这儿来谈论一些道理,听他说法。常常来,本来这也是个好事,但是引起一个问题,就是释提桓因的夫人叫舍脂夫人,舍脂夫人是阿修罗王的女儿。本来说是天上的女人很美了啊,但是阿修罗王的女儿比天女还要美,所以这个释提桓因就娶了阿修罗王的女儿作第一夫人,这样子。娶了她作夫人有什么问题呢?这天上的女人不嫉妒,彼此之间不嫉妒,没有这种事情,但是阿修罗女嫉妒心。她感觉这释提桓因常常出去,干什么去了呢?是不是弃舍我去找别的女人去了啊?她就疑惑。阿修罗不管男的女的,又嫉妒、又疑惑、又高慢,有这些烦恼的。这个舍脂夫人有这个疑惑心了,说是怎么办法呢?她一想就想出办法来了。这个释提桓因每次出去,都是坐车出去的,他这个车是能在天空里飞的。那么她这个阿修罗女就预先上车,坐在那里,用这个隐形术,坐在车上你看不见,她有这个能力。那么释提桓因到时候又坐车走了啊。等到了人间的时候,一回头,喔!舍脂夫人在这里。这个时候释提桓因说:「我是来见这个仙人来的,洲胤仙人。这个洲胤仙人不愿意看女人,你不要来嘛!」到是这个舍脂夫人当然不听他这一套嘛!不听,那释提桓因可能是小小有点儿火吧!就是拿莲华的梗打这个舍脂夫人。这时候,舍脂夫人「以软语谢帝释」,以这个软语来谢帝释,这个意思是,她心里面想,「你是和别的女人有事情来人间来了」。现在不是,她感觉「我是多心了」,那么所以用这个「软语」,这个「软语」是旧翻译。这个故事出在《大毗婆沙论》玄奘法师的翻译是「以谄媚语谢帝释」。那么这种话一说出来的时候,这些仙人都听见了,这仙人立刻心动了。心一动了,他头上戴的冠,完全都不整齐了,现出很多不威仪的形相了。有这样的事情。

  

  这天上的人,像帝释,他是天上的人,他是个有欲的人。他爱他的夫人,那都是平常的境界了。但是洲胤这个仙人,称之为仙人,能为帝释说法,当然这个人一定是得四禅了。达到了这么高的境界了,听阿修罗女这种软语的声音,立刻也动了染污心,这件事看起来,这凡夫境界真是很可怜了。所以闻这个「甄陀罗女」的歌声,「即失禅定,心醉狂乱」,这是说五百仙人,《大毗婆沙论》就说这个洲胤仙人,说我们一般的凡夫有这个迷惑颠倒的境界,那若和仙人比较起来,那凡夫更是这样子了。这仙人是有点儿修行的人,还是这样子,何况我们一般的凡夫呢?

  

  说是我们佛教徒,有的时候,有的人有些差别的因缘会怎么怎么地。但是佛菩萨那个大慈悲心看呢!佛菩萨心里想:「凡夫就是这样子嘛!」。说佛在世的时候,有个舍利弗尊者的弟子还俗了。舍利弗是释迦牟尼佛的比丘弟子里面是第一名大智慧啊!那么别的比丘就讥嫌了,说:「我们的程度很低,我们自己修行也不够,或者我们收徒弟没教导好,这不算什么。你是了不起的佛的大弟子,你的徒弟怎么还会还俗呢?」那么舍利弗尊者:「凡夫就是这样子嘛!这又何足可怪呢?」就是这样子嘛!所以这段文,说「五百仙人雪山中住,闻甄陀罗女的歌声,即失禅定,心醉狂乱」。

  

  「如是等种种因缘,知声过罪」。但是若发心修行了呢,就应该有决心。心不动,应该是这样子。

  

  三、诃香欲者:所谓男女身香,世间饮食馨香,及一切熏香等;愚人不了香相,闻即爱着,开结使门。如一比丘在莲华池边,闻华香气,心生爱乐,池神即大诃责:「何故偷我香气?」以着香故,令诸结使卧者皆起。如是等种种因缘,知香过罪。

  

  「三、诃香欲者:所谓男女身香,世间饮食馨香,及一切熏香等」,这个熏香是什么意思呢?是说有一种树,到夏天的时候,这个太阳一晒,这个树就是出油,这个油就滴到那个沙土里面去了,时间久了,那个沙土就出香气,这叫作「熏香」。有这么解释的。「愚人不了香相,闻即爱着」,不明白这个香相也是虚假的嘛,闻到了,心里面就执着。「开结使门」,「开」什么意思呢?就是发动的意思,结使之门。这个「结使」,「结」就是烦恼,「使」也是烦恼。或者是把它分开,「结」是烦恼的种子,「使」是烦恼的现行,或者这么样解释也可以。「开结使门」,这个结使有个门,这个门若一开了,这个烦恼就出来了。说是「愚人不了香相,闻即爱着」,这个应该没有什么大的过失吧?不是的,这个烦恼门开了,从这里种种的烦恼都会出来的。

  

  「如一比丘」,这里举个例子,「在莲华池」的边。这也在《大智度论》里面说出这件事,闻到莲华的香气,心里面很欢喜、很爱乐。这个池神即大诃责:「何故偷我香气?」「以着香故,令诸结使,卧者皆起」。这个《大智度论》说这件事。说这个比丘是在他的茅蓬、住阿兰若处修禅定的,但是他不能老坐在那里,他出来经行,经行就在莲华池旁边经行,就闻到莲华香了。那么这个池神就诃责他:「你怎么偷我的华香?」这样子。后来又来一个人,到莲华池来摘了很多的华,把其他的莲华,都把它踏烂了,然后折了很多的莲华就跑了。这个时候,这个比丘看见这个情形就对池神说:「我刚才只是闻这华香,也没偷你的莲华。刚才这个人把你的莲华池搞得很乱,又把你的莲华偷走了,你都不出声。我只闻华香,你就诃斥我。」这个池神说:「你是一个修行人,你心很清净,忽然间你爱这个莲华,就在你的清净心里面有个黑点了,所以我才说你呀!刚才来偷莲华那个人,那个人是世间上的罪人,他好像全身都是黑的,再加上一点儿黑点也看不清楚的呀!我不同他说话的。因为你是修行人,我才同你说嘛!」。这是《大智度论》里面说这件事。「何故偷我香气」。

  

  「以着香故,令诸结使卧者皆起」,这些烦恼不活动的时候,就是种子,活动出来就叫作现行,像这个人睡觉了,卧在那里不活动,外边看不见这个人。但是这个人睡醒了就起来出来活动了,那么大家看见它了。这烦恼也是这样子,它在休息、不动的时候,这个人看上去很好,心平气和很容易亲近的。但是他的烦恼来了也很恶的,所以就是「卧者皆起」。「如是等种种因缘,知香过罪」,知道香也是有问题的。

  

  不过从这个故事上看,这个修行人只是闻到香,心里有点儿爱心,也只此而已,另外没有别的事情。但是在《智度论》上可说出来一件事。它说有一个大阿罗汉,常常中午他不在自己的地方吃饭,就是走了。走了,吃完饭就回来了,就把这个钵就给他的徒弟,他这个徒弟是个沙弥,给他洗一洗。可是这一天,这个钵里面还剩了几粒饭的,剩了几粒饭,这个沙弥就把这几粒饭放在嘴里面吃,喔!这个饭的香,和人间一般吃的饭特别的不一样,特别的香、特别的美。说是这个怎么这样好呢?到什么地方有这样好的饮食?于是这个沙弥也类似这个舍脂夫人似的。这个阿罗汉他是天天到龙宫去吃饭,他去吃饭的时候,他不是一个人,他连他坐的椅子也带去了,那么这个椅子也可能是大一点吧。那么他这个徒弟、这沙弥知道他什么时候走,就预先藏在他这个椅子的下面,抓住这个椅子。这时候、这个阿罗汉他要去的时候坐在椅子一入定,这个神足通就来了,就带着椅子就到龙宫去了。去了,这个龙王见面了,立刻就向阿罗汉说:「你怎么带这个没得道的人来呢?」这时候这阿罗汉才知道,说:「我不知道呀!」看这阿罗汉有神通,他若不特别注意,他就不知道这件事。这时候已经来了,当然龙王也照样是供养了,就是一同吃饭了。一同吃饭,那么龙宫里面的境界当然和人间不同,这个小沙弥就看见了,看见别的事情还不要紧,看见了龙王的女儿,这个龙女。龙女实在是个长虫,或者是个蛤蟆的样子,但是它和人来往的时候,它变成个端正人,所以看上去比人还要美,那么这个沙弥就是动心了。吃完饭了,龙王就对阿罗汉说:「再不要带他来!」说这么一句话。那么这阿罗汉吃完饭了,就和这个沙弥一同回来了。回来以后这个沙弥特别的精进的修行,干什么呢?想要作龙。这个沙弥,感觉到龙女很美,…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2》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