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習止觀坐禅法要 2▪P8

  ..續本文上一頁宗教修學禅定若成功了,由禅定再得神通,那他的禅定和佛教徒的禅定比較起來,他容易破壞,他是容易破壞的。這個原因在什麼地方呢?就是釋迦牟尼佛說的這種佛法的方法,他用這無常、苦、空、無我、不淨的智慧來斷這個欲心,這個智慧高、力量大,所以接觸到這種境界的時候,他這無常、無我、不淨的智慧一出現,這個欲的境界不容易動心的,所以他的禅定也不容易失掉。那個非佛教徒,他們的智慧低,他斷欲的方法也沒有佛教徒那麼妙,所以他成就的禅定不夠堅固,他就容易破壞,你一動了欲心,你的禅定就破壞了,禅定破壞,神通也就沒有了。所以這五百仙人,就是這麼回事。所以我們是佛教徒也好,非佛教徒也好,在事實上應該贊歎釋迦牟尼佛的智慧的廣大。

  

  二、诃聲欲者:所謂箜篌筝笛、絲竹金石、音樂之聲;及男女歌詠贊誦等聲;能令凡夫聞即染著,起諸惡業。如五百仙人雪山住,聞甄陀羅女歌聲,即失禅定,心醉狂亂。如是等種種因緣,知聲過罪。

  

  「二、诃聲欲者:所謂箜篌筝笛、絲竹金石、音樂之聲」,這些樂器的聲音。「及男女歌詠贊誦等聲」,這些聲音。「能令凡夫聞即染著」,能令這個凡夫聽見了,就有染著心,就是這樣子。「起諸惡業」,不但是生心,而且還發起造業了,造作了種種的惡業了。「如五百仙人雪山中住,聞甄陀羅女歌聲,即失禅定」,聽見這個歌聲,那麼禅定就沒有了。「心醉狂亂」,這個心就是醉了,就是喝酒喝醉了似的,就狂亂不能寂靜了。

  

  「如是等種種因緣,知聲過罪」,這地方,我說一個小小的故事。這個釋提桓因,釋迦牟尼佛沒有出世的時候,這個釋提桓因這個人還是很好的一個人。他天上的五欲樂是很殊勝的,但是他常到人間來,到人間一個地方有一個仙人叫洲胤(提波延那仙人),這個仙人,這釋提桓因常到他這兒來談論一些道理,聽他說法。常常來,本來這也是個好事,但是引起一個問題,就是釋提桓因的夫人叫舍脂夫人,舍脂夫人是阿修羅王的女兒。本來說是天上的女人很美了啊,但是阿修羅王的女兒比天女還要美,所以這個釋提桓因就娶了阿修羅王的女兒作第一夫人,這樣子。娶了她作夫人有什麼問題呢?這天上的女人不嫉妒,彼此之間不嫉妒,沒有這種事情,但是阿修羅女嫉妒心。她感覺這釋提桓因常常出去,幹什麼去了呢?是不是棄舍我去找別的女人去了啊?她就疑惑。阿修羅不管男的女的,又嫉妒、又疑惑、又高慢,有這些煩惱的。這個舍脂夫人有這個疑惑心了,說是怎麼辦法呢?她一想就想出辦法來了。這個釋提桓因每次出去,都是坐車出去的,他這個車是能在天空裏飛的。那麼她這個阿修羅女就預先上車,坐在那裏,用這個隱形術,坐在車上你看不見,她有這個能力。那麼釋提桓因到時候又坐車走了啊。等到了人間的時候,一回頭,喔!舍脂夫人在這裏。這個時候釋提桓因說:「我是來見這個仙人來的,洲胤仙人。這個洲胤仙人不願意看女人,你不要來嘛!」到是這個舍脂夫人當然不聽他這一套嘛!不聽,那釋提桓因可能是小小有點兒火吧!就是拿蓮華的梗打這個舍脂夫人。這時候,舍脂夫人「以軟語謝帝釋」,以這個軟語來謝帝釋,這個意思是,她心裏面想,「你是和別的女人有事情來人間來了」。現在不是,她感覺「我是多心了」,那麼所以用這個「軟語」,這個「軟語」是舊翻譯。這個故事出在《大毗婆沙論》玄奘法師的翻譯是「以谄媚語謝帝釋」。那麼這種話一說出來的時候,這些仙人都聽見了,這仙人立刻心動了。心一動了,他頭上戴的冠,完全都不整齊了,現出很多不威儀的形相了。有這樣的事情。

  

  這天上的人,像帝釋,他是天上的人,他是個有欲的人。他愛他的夫人,那都是平常的境界了。但是洲胤這個仙人,稱之爲仙人,能爲帝釋說法,當然這個人一定是得四禅了。達到了這麼高的境界了,聽阿修羅女這種軟語的聲音,立刻也動了染汙心,這件事看起來,這凡夫境界真是很可憐了。所以聞這個「甄陀羅女」的歌聲,「即失禅定,心醉狂亂」,這是說五百仙人,《大毗婆沙論》就說這個洲胤仙人,說我們一般的凡夫有這個迷惑顛倒的境界,那若和仙人比較起來,那凡夫更是這樣子了。這仙人是有點兒修行的人,還是這樣子,何況我們一般的凡夫呢?

  

  說是我們佛教徒,有的時候,有的人有些差別的因緣會怎麼怎麼地。但是佛菩薩那個大慈悲心看呢!佛菩薩心裏想:「凡夫就是這樣子嘛!」。說佛在世的時候,有個舍利弗尊者的弟子還俗了。舍利弗是釋迦牟尼佛的比丘弟子裏面是第一名大智慧啊!那麼別的比丘就譏嫌了,說:「我們的程度很低,我們自己修行也不夠,或者我們收徒弟沒教導好,這不算什麼。你是了不起的佛的大弟子,你的徒弟怎麼還會還俗呢?」那麼舍利弗尊者:「凡夫就是這樣子嘛!這又何足可怪呢?」就是這樣子嘛!所以這段文,說「五百仙人雪山中住,聞甄陀羅女的歌聲,即失禅定,心醉狂亂」。

  

  「如是等種種因緣,知聲過罪」。但是若發心修行了呢,就應該有決心。心不動,應該是這樣子。

  

  叁、诃香欲者:所謂男女身香,世間飲食馨香,及一切熏香等;愚人不了香相,聞即愛著,開結使門。如一比丘在蓮華池邊,聞華香氣,心生愛樂,池神即大诃責:「何故偷我香氣?」以著香故,令諸結使臥者皆起。如是等種種因緣,知香過罪。

  

  「叁、诃香欲者:所謂男女身香,世間飲食馨香,及一切熏香等」,這個熏香是什麼意思呢?是說有一種樹,到夏天的時候,這個太陽一曬,這個樹就是出油,這個油就滴到那個沙土裏面去了,時間久了,那個沙土就出香氣,這叫作「熏香」。有這麼解釋的。「愚人不了香相,聞即愛著」,不明白這個香相也是虛假的嘛,聞到了,心裏面就執著。「開結使門」,「開」什麼意思呢?就是發動的意思,結使之門。這個「結使」,「結」就是煩惱,「使」也是煩惱。或者是把它分開,「結」是煩惱的種子,「使」是煩惱的現行,或者這麼樣解釋也可以。「開結使門」,這個結使有個門,這個門若一開了,這個煩惱就出來了。說是「愚人不了香相,聞即愛著」,這個應該沒有什麼大的過失吧?不是的,這個煩惱門開了,從這裏種種的煩惱都會出來的。

  

  「如一比丘」,這裏舉個例子,「在蓮華池」的邊。這也在《大智度論》裏面說出這件事,聞到蓮華的香氣,心裏面很歡喜、很愛樂。這個池神即大诃責:「何故偷我香氣?」「以著香故,令諸結使,臥者皆起」。這個《大智度論》說這件事。說這個比丘是在他的茅蓬、住阿蘭若處修禅定的,但是他不能老坐在那裏,他出來經行,經行就在蓮華池旁邊經行,就聞到蓮華香了。那麼這個池神就诃責他:「你怎麼偷我的華香?」這樣子。後來又來一個人,到蓮華池來摘了很多的華,把其他的蓮華,都把它踏爛了,然後折了很多的蓮華就跑了。這個時候,這個比丘看見這個情形就對池神說:「我剛才只是聞這華香,也沒偷你的蓮華。剛才這個人把你的蓮華池搞得很亂,又把你的蓮華偷走了,你都不出聲。我只聞華香,你就诃斥我。」這個池神說:「你是一個修行人,你心很清淨,忽然間你愛這個蓮華,就在你的清淨心裏面有個黑點了,所以我才說你呀!剛才來偷蓮華那個人,那個人是世間上的罪人,他好像全身都是黑的,再加上一點兒黑點也看不清楚的呀!我不同他說話的。因爲你是修行人,我才同你說嘛!」。這是《大智度論》裏面說這件事。「何故偷我香氣」。

  

  「以著香故,令諸結使臥者皆起」,這些煩惱不活動的時候,就是種子,活動出來就叫作現行,像這個人睡覺了,臥在那裏不活動,外邊看不見這個人。但是這個人睡醒了就起來出來活動了,那麼大家看見它了。這煩惱也是這樣子,它在休息、不動的時候,這個人看上去很好,心平氣和很容易親近的。但是他的煩惱來了也很惡的,所以就是「臥者皆起」。「如是等種種因緣,知香過罪」,知道香也是有問題的。

  

  不過從這個故事上看,這個修行人只是聞到香,心裏有點兒愛心,也只此而已,另外沒有別的事情。但是在《智度論》上可說出來一件事。它說有一個大阿羅漢,常常中午他不在自己的地方吃飯,就是走了。走了,吃完飯就回來了,就把這個缽就給他的徒弟,他這個徒弟是個沙彌,給他洗一洗。可是這一天,這個缽裏面還剩了幾粒飯的,剩了幾粒飯,這個沙彌就把這幾粒飯放在嘴裏面吃,喔!這個飯的香,和人間一般吃的飯特別的不一樣,特別的香、特別的美。說是這個怎麼這樣好呢?到什麼地方有這樣好的飲食?于是這個沙彌也類似這個舍脂夫人似的。這個阿羅漢他是天天到龍宮去吃飯,他去吃飯的時候,他不是一個人,他連他坐的椅子也帶去了,那麼這個椅子也可能是大一點吧。那麼他這個徒弟、這沙彌知道他什麼時候走,就預先藏在他這個椅子的下面,抓住這個椅子。這時候、這個阿羅漢他要去的時候坐在椅子一入定,這個神足通就來了,就帶著椅子就到龍宮去了。去了,這個龍王見面了,立刻就向阿羅漢說:「你怎麼帶這個沒得道的人來呢?」這時候這阿羅漢才知道,說:「我不知道呀!」看這阿羅漢有神通,他若不特別注意,他就不知道這件事。這時候已經來了,當然龍王也照樣是供養了,就是一同吃飯了。一同吃飯,那麼龍宮裏面的境界當然和人間不同,這個小沙彌就看見了,看見別的事情還不要緊,看見了龍王的女兒,這個龍女。龍女實在是個長蟲,或者是個蛤蟆的樣子,但是它和人來往的時候,它變成個端正人,所以看上去比人還要美,那麼這個沙彌就是動心了。吃完飯了,龍王就對阿羅漢說:「再不要帶他來!」說這麼一句話。那麼這阿羅漢吃完飯了,就和這個沙彌一同回來了。回來以後這個沙彌特別的精進的修行,幹什麼呢?想要作龍。這個沙彌,感覺到龍女很美,…

《修習止觀坐禅法要 2》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