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七喻品 2▪P2

  ..续本文上一页有了。如果说是旱魃,这个我们说是鬼、是什么东西?他有大扇子把云赶跑了不下雨,那和你的思想行为没有关系,是另外的原因。这个解释就是有这个问题,那与我没有关系,我没有办法转变这件事,原因不在你这里,就是原因在你这里,你可以改善你的思想行为,那这件事就变了;如果与你的思想行为没有关系,那你没有办法改变。

  

  我们从这里看出来一件事,这个佛法,刚才这上说是,你这个人到地狱去、到畜生世界、到饿鬼的世界、到人的世界、到天上去,是你的业因缘。说是你没有在这里,你做了须陀洹果、斯陀洹果、阿那含果乃至到佛的境界,是你的业因缘,就是你的行为,你的思想行为造成的,不是另外有原因。我们从这里看出一件事,只要我们肯努力改变自己的思想,一切都不成问题,所有的问题我们都可以解决的,可以从这里看出来。

  

  我现在想要讲一个故事,反正明天我们就讲完了;不能讲完,念也能念完了它,并不难。这是佛在世的时候,就是舍卫国王,波斯匿王;波斯匿王当然是一国之王,舍卫国,我们从经论上看,当时的舍卫国还是很富强的,不是一般的国家。他有一个女儿非常的丑陋,说他女儿的那个头发,像马尾巴那样子,就是令人不欢喜,他的父母对她都不欢喜。但是因为还是自己的女儿嘛!所以还是照顾着,慢慢地也就长大了。长大了要结婚,这是个问题,怎么办呢?这个波斯匿王心里面有点头疼,但是他和他一个大臣,有事情就是商议,就商议出一个办法来。什么办法呢?就是去求一个原来是富豪家的儿女,但是他不是富豪了,变成个穷光蛋了,找这样的男孩子,把他的女儿嫁给他。这个主意想出来了,也就是找到了这种人,波斯匿王就是单独在一个地方和他见面,就说这件事,要把他的女儿送给他。他立刻地跪下向他致谢了:哎呀!大王的女儿!他非常地欢喜!就这样说。后来波斯匿王,因为这是个穷孩子嘛!他就拿出来很多的财富给他造一个别墅,也是非常富贵的样子。那么这件事算是解决了。

  

  后来呢,他这个人又做了波斯匿王的一个大臣,大臣,就算是富贵的人了。富贵人的时候,富贵人同富贵人常常有集会;有集会的时候,都是和自己的太太一同去,但是他只是他一个人,也不带他太太去。久了,别人就是注意这件事,注意这件事,就在推测为什么他都不带他太太来呢?我们特别的约会,非要带太太来不可,不来的话罚他五百金。但是他也照样参加,你罚五百金,我就给你五百金,还是不带太太来。那么这时候别的人就特别的注意,就是想这件事;为什么会这样子呢?或者是有两个可能,一个是他的太太特别丑陋,他不愿意带她太太来;也可能是特别的美,他不带他太太来。那怎么样才能知道呢?说是有办法。这一回和他集会的时候,就劝他喝酒,一下子把他灌醉了,然后把他身体里面的门匙就是拿下来了,七个人拿这个匙到他家去开门。那么这个事情就讲到这里。

  

  那么他的太太就是被他的先生困在房子里不出来;久了,心里面苦恼。苦恼,但是她这一天她就想到我们的释迦牟尼佛;哎呀!佛大慈大悲,出现世间救苦救难,我很苦啊!佛陀大慈大悲,应该来救我的苦难啊!她就跪在那里向佛祈求!这时候看见佛从地下里出来,先看见佛的头,她就发大欢喜心,她自己的头就转变成美丽的人了,这个头的面相完全是非常的美好。那么佛就慢慢地从地下完全出来了,她的身体完全改变成为一个美丽的一个女人了。然后佛就对她说法,她得须陀洹;得了须陀洹果,佛就走了。

  

  那么这件事有这样的转变以后,外边来的七个人,就把这个一道门、一道门,这七道的锁匙,进来以后看见这个人,哎呀!是这样的像天女似的!所以他不带她出来,是这样子啊!然后这七个人又把门锁上,就回去了。回去了,就把这个门匙又给他放在他的身体里面;他的酒醒了,就回到家来了。回到家一看,这个人怎么这样美呢?你是谁啊?我是你的太太啊!你以前很丑陋,怎么忽然间这样美好呢?她说,释迦牟尼佛来救苦救难!她就坦白她的经过,这两个人皆大欢喜!然后她就向她丈夫说,说是:我很久都没有看见我的父亲、母亲了,你去通知我的父亲、母亲,我要来拜见我的父母。那么当然他就很欢喜的去到波斯匿王那里报告这件事。一提到他女儿,波斯匿王说:不要讲,不要讲这件事,赶快把门锁住,不要叫人看见!为什么这样子啊?现在不是啊!你女儿现在像天女似的那么美啊!是那样子?为什么会这样子?也把这段话说给波斯匿王。那样赶快地,赶快赶快接女儿来!那么接到来以后,他就和他女儿、女婿和他的皇后,一起去见佛去。见佛,就向佛提出这个问题,说:我这个女儿非常的丑陋,没有人看见欢喜的。为什么佛这么样慈悲,她现在变成天女那么美呢?佛说:她过去久远以前,有一个大长者,家里面非常的富有,常供养一个辟支佛,辟支佛受他家的供养,但是这个辟支佛非常丑陋。他家里有个女儿,看见这个辟支佛,就骂这个辟支佛:你这么丑陋,令人憎恨,说了很多很多毁辱他的话。那辟支佛是圣人,当然他心不动,这件事。但是后来他要入涅槃了,他就在这个大长者家,吃完饭了的时候,飞到虚空中现出广大的神通变化。这个时候,这个大长者心里欢喜:我供养您这么多年,看出来您不是平常人啊!那么他这个女儿也后悔了:我常常的毁辱您,常骂您,现在也向他忏悔,希望我将来也能够得大神通变化,遇见这样的圣者,使令我能觉悟,也能得圣道,就发了愿。佛说:当时那个大长者是谁?就是释迦牟尼佛。那个女孩子呢,就是现在你的女儿;因为她毁辱这个辟支佛,所以她五百世常常是丑陋。而因为她发愿了,所以现在能遇见佛,她就能够改变,这个丑陋的形相就没有了,变成了像天女那么美。

  

  这个故事也是这样意思,就是你面貌的丑陋也是你的业因缘;你面貌又端正了,也是你的业因缘,都是业因缘。你自己有瞋心,你这样的分别去毁辱辟支佛这个圣人,你造了这个业,就得这样果报;但是向那个圣者忏悔、发愿,有那样的善因缘,所以今天能遇见佛,能得佛的救护,也是可以得圣道。和这一段文的意思应该是一样的,应该一样。

  

  我们从这里,我们若是对于佛法有信心,我们也应该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呢,刚才说,譬如说阿罗汉和辟支佛,他们应该也是发菩提心,但是只是自己出离生死苦、得涅槃,没能够发大悲心广度众生这件事。菩萨和佛发无上菩提心,他们要广度众生,这个和阿罗汉和辟支佛还是不同,所以得的果报也是不同。我们若是能这样发心,我们也一样可以得圣道。若是我们只是这样学一学,自己不能够专精思惟,也不能够修禅,那我们这个善根还薄一点,不够深厚,还没有力量的。

  

  「四天王天身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天身。是无性法,无业无果报;无性常是无性。」这些因缘生法,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人、天的三善道,也都是因缘生法,也都是自性空,所以是「无性法」。「无业无果报」,他们由因缘得了果报,也还是观察他是自性空的,也是没有业、也没有果报;在自性空里面,业不可得、在自性空里面,果报也是不可得的。「无性常是无性」,这个诸法没有体性这件事,就是「前际空、后际空、中际亦空,常性空、无不性空时」的,所以这个「常是无性」,就是无因缘的时候是无性,有因缘的时候也是无性。所以你若能这样观察、思惟,前后是无差别的,「无性常是无性」的。

  

  如须菩提所言,若一切法无性,云何是须陀洹乃至诸佛得一切种智?须菩提!于汝意云何?道是无性不?须陀洹果乃至诸佛一切种智是无性不?须菩提言:世尊!道无性须陀洹果亦无性,乃至诸佛一切种智亦无性。须菩提!无性法能得无性法不?不也!世尊。佛告须菩提:有性法能得有性法不?不也!世尊。须菩提!无性法及道,是一切法皆不合不散、无色、无形、无对、一相,所谓无相。

  

  「如须菩提所言,若一切法无性,云何是须陀洹乃至诸佛得一切种智?」这下面是第二科「释有三乘难」;前面解释六道的差别难。这是第二科,解释有三乘的这个难问,都是空无所有,为什么有三乘之别呢?这个难,这里分两科。第一科「明实慧」,就是观一切法空,这是真实的智慧。

  

  「如须菩提所言,若一切法无性,云何是须陀洹乃至诸佛得一切种智?」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辟支佛、乃至佛的境界,都是观一切法无自性的,都是观一切法空的。那为什么有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到佛的差别呢?若一切法都是空无所有的,「云何」这个人是须陀洹,乃至那个人是佛的境界呢?得了一切种智呢?佛是得一切种智的。

  

  「须菩提!于汝意云何?」前面这一段文,「如须菩提所言,若一切法无性,云何是须陀洹乃至诸佛得一切种智」呢?这是把须菩提尊者的问题再重提出来,下面就回答这个问题。「于汝意云何?道是无性不?须陀洹果乃至诸佛一切种智是无性不?」「于汝意云何?」在你的思想里面你怎么想呢?「道是无性不?」这个「道」这句话怎么讲呢?这个「道」就是道路,这个道路没有堵塞,我们从这里到那边去就通过去了,叫做「道」。那么这是指什么说呢?就是「无所有」,我们常常的观察色受想行识,色是无所有、自性空、无所有;受想行识也是自性空、无所有,色受想行识这个「识」就是我们这一念心,也是因缘生法,它也是无所有。你常常这样观察,你就由凡夫到了圣位,继续这样观察、思惟,就由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条路一直通过去没有阻碍,这叫做「道」。

  

  但是你这样思惟,你这样观察、思惟,也还是因缘生法,你的心这样思惟也是因缘生法;因缘生法也还是无自性的、还是自性空的。「道是无性不?…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七喻品 2》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