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行羼提波罗蜜,应萨婆若念,方便力成就故,行见谛道、思惟道,亦不取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知诸法自相空,无生、无定相、无所转,虽行是助道法,而过声闻、辟支佛地。须菩提!是名菩萨无生法忍」,我们现在大家集会在这里是举行念佛七,念阿弥陀佛名号、也念《阿弥陀经》、也拜佛,这样做,目的是求生阿弥陀佛国,这件事是非常殊胜的。我们能够一心不乱地念佛,临命终的时候心不颠倒,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放光接引,我们就往生到阿弥陀佛国去了,这件事是非常殊胜的。
当然我们可能还没能够一心不乱地念佛,但是若是我们诚恳地愿生阿弥陀佛国,如果这个愿是诚恳的,常常地注意地念佛,也终究有一天应该是一心不乱了,那么再加上心不颠倒,也就决定能往生到阿弥陀佛国去。
我们在《净土圣贤录》上看,那么多的念佛的人,临命终的时候有多少瑞相,可以知道他是往生了,但是他们都是一心不乱了吗?也可能有人能一心不乱,也有人没有一心不乱;但是临命终的时候若是心不颠倒,虽然是有多少病痛,但是他心里面念阿弥陀佛的这个正念,愿生阿弥陀佛国的这个愿没有失掉,心里面……临命终的时候,内心里面有信、有愿、有行,那么还是一样可以往生阿弥陀佛国的。
但是我们若提出一个问题,到了阿弥陀佛国以后呢?以后又怎么样呢?到了阿弥陀佛国以后,当然是莲华就开了以后,就会见佛闻法,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为这位往生者说法,说什么法?就是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就是说这部经,说这部经干什么呢?
因为在今天我们的程度,很明显的,我们是凡夫,不是圣人,凡夫就是内心里面有很多烦恼,也有很多的业障;但是因为愿生阿弥陀佛国,天天念佛的关系,这些烦恼不动,能使令这些染污心不动,就或者是动了,很快地就停下来,还能恢复清净,我们能达到这个程度,也就可以往生阿弥陀佛国。到了阿弥陀佛国以后,和现在情形不同,我们今天这个生命体是个污秽的身体、是个臭秽的身体、是个很不理想的一个身体,我们的生理不那么理想,也影响了我们的心理,这个智慧也不是那么高明。那么到了阿弥陀佛国,莲华化生的时候,那个身体不是因欲而有,我们这个身体是因欲而有,就是污染;到了阿弥陀佛国,是由于我们现在信佛,我们又发愿愿生阿弥陀佛国,我们又念阿弥陀佛名号,我们也应该是受了三皈五戒、或者是受了菩萨戒、或者是受了十善戒、受了八关斋戒、受比丘戒、比丘尼戒,那么由这些善法的功德,加上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我们到阿弥陀佛国,就是在莲华里面酝酿出来一个身体,是微妙香洁的身体,也是三十二相的一个身体。因为那个身体不是因欲而有,他那个身体非常的……不老、也不病、是无量寿,也可以说是不死,不老、不病、不死。但是还是凡夫,我们到那里还不是圣人,所以听阿弥陀佛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我们还是听佛说法,有闻所成慧、再加上思所成慧、再加上修所成慧,我们就……或者时间经过多久,有闻思修的用功修行,也得无生法忍了,就是转凡成圣了。
所以为什么到阿弥陀佛国,要听佛说法呢?就是为得无生法忍,就是要得圣道。得了圣道的时候,就不是凡夫了,初得圣道的时候,也还有很多的还是不足,这个功德还不具足,还要继续用功修行,由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到第八地的时候,像《华严经》所说的那个八地菩萨,到这个时候也可以称之为得无生法忍。这个时候就可以回到娑婆世界来,也同时在他方世界弘扬佛法,广度众生,就是有这个程度。
所以我们今天能够学习到净土法门是非常的吉祥、非常的殊胜。那么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就是说《阿弥陀经》好了,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又有《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又有《华严经》、《法华经》、《维摩诘经》、《涅槃经》、《解深密经》、《楞伽经》,各式各样的大乘经典呢?为什么要说那些法门干什么?
印光老法师说是净土法门全收九界,是如来成始成终之妙道,就是全面的佛教,总起来可以名之为净土法门。都可以这么说,印光老法师这个说法是对的,我同意这个说法。当然这样的净土法门和我们现在念阿弥陀佛的这个净土法门是有点差别的,我们现在念阿弥陀佛,说极乐世界非常的清净庄严,安乐自在,我们娑婆世界是苦恼的世界,我不愿意在这里住了,我愿意到阿弥陀佛国去,怎么去呢?我们一心不乱地念佛,临命终的时候心不颠倒,就可以去了。这是我们今天大多数的佛教徒所用功修行的法门──净土法门。当然这个法门是非常好,可是印光老法师他说这个净土法门,那是把所有的佛法都包括在内,就是连《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也包括在内,《华严经》、《法华经》一切大乘经典都包括在内,都可以名之为净土法门,这个情形有点不一样的,就是我们这样的念佛法门是净土法门的一少分,一少分的;但是我们用这一少分的净土法门,和《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法华经》、《华严经》、《大般若经》,和这些经典来对比的话呢,那我们就是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好了,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又说那么多的佛法做什么呢?
这个问题简单地回答是这样,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宣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宣说这一切大乘经典,他的用意是叫我们现在得无生法忍的意思,不是将来,不是将来得无生法忍,不是将来转凡成圣,是现在、今天、你这一生,你这样用功修行,你现在就可以得成圣道,就不是凡夫了!是这样意思。那么说这个我们读的《佛说阿弥陀经》:「若一日、若二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乱」,这个法门什么意思呢?这个法门是劝我们往生到阿弥陀佛国去,到阿弥陀佛国,还是再听《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得无生法忍,是这样意思。
就是佛说的一切的法门,不管是大乘佛法、小乘佛法,是显、是密,所有的一切的佛法,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是劝我们转凡成圣的,就是得无生法忍的,是这样意思。当然我们今天,我们只是念阿弥陀佛,我们不要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不要学习这么多的大乘经典也可以,我们就专心地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是可以的,这也是佛的意思,也是释迦牟尼佛说《阿弥陀经》的一个目的,是可以的。
但是若是我们学习了《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这当然就是各有因缘了,有的人的因缘,你让他学习佛法有困难,或者是他不懂中文,他不懂汉文、也不懂藏文、也不懂巴利文,他只是懂得英文,英文里边有《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有人翻译成《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但是我曾经买了一本这个英文本的《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送给一个美国人,他说:我看不懂!他自己看不懂。那他就没有这个条件了,现在谁能够用英文去讲《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为美国人讲?当然最好是有这样的人,懂得英文、也懂得佛法,能这样弘扬是最好。但是今天还不知道谁有这个条件。
我说这话的意思是说,学习一切的佛法,现在就得无生法忍,当然这也是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教导我们,是这样的目的的,劝我们现在就得无生法忍;但是有一部分人呢,不能,因缘不具足,你现在得无生法忍,这件事办不到,那就是念《阿弥陀经》、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件事能办到,佛就说这个法门,佛就是说这个法门。那么到阿弥陀佛国去再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得无生法忍。
这样子呢,佛也说现在得无生法忍的法门,也宣说将来得无生法忍的法门,这样子来普度众生,叫「三根普被」,「全收九界,三根普被」,的确是这样意思。
但是这个念阿弥陀佛的人呢,有的人呢,譬如说我今天有病了,我本来身体健康,忽然间有病了,这时候有善知识,说是你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那么他就能相信,那也很好,念佛可能念了三个月,或最多念六个月,就往生了,当然这是最好了,能往生是最好了;但是也有些人不是,他没有病,他念几天不念,不合适了,那就得要学习其他的法门。
所以我们今天的佛教徒,有的人亲近一个天台宗的法师,过了多久又去亲近了净土宗的法师,过了几天又去学习华严、亲近华严宗的法师,又去学习禅宗的法师,又到南传佛教去学习南传佛教,又去学习藏文佛教,各地方都去学,最后有可能思想稳定了,稳定下来,好!我就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那也是好。我感觉这种情形,在家居士是这样子,出家人亦复如是,也是这样子。你注意,就都是这样子。这是情有可原的事情,很难说是一下子就思想稳定了,很难是能办到这样。
但是其中有一样事情,我们若是念阿弥陀佛,同时也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也有好处,也是有好处的,我头一天,我们念佛七第一天,我们过斋堂的时候,我说了几句话,就是有的时候有的人他念阿弥陀佛,他就是心无二意,专心念阿弥陀佛,当然是有病,这是一个增上缘,哎呀!我现在病,医生告诉我,最多还有六个月的寿命,那我就专心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他心专一了,这反倒好;但是若不是这样的因缘,他心就不一定能专一,这是一样事。
另外,世界上的事情不是完全能够明白的,难可预料,未来的事情难可预料,我今天这个时候,我心里面能够完全平静下来,专心念佛,不知道出现了什么因缘,心里就念佛念不来了,就是这样子,事实也有这些人。若是你能够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你有了般若的智慧,当然最好是有闻思修,智慧提高了一点,看见这一切的境界,你心不会见异思迁,不会有这个事情,你还能够把握住你原来的宗旨不变,专心地念阿弥陀佛,那当然最好是这样子。
彻悟禅师的《梦东禅师遗集》,常常说到这个,就释迦牟尼佛再来,他又再来…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种善根品 8》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