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该是修学这个般若,学习这个般若法门,观一切法空,无我、无我所,把这个方便力成就,用这样的方便力修六波罗蜜,你想要做国王,你就能做国王;你想要做天王,也能做天王,就是你想要做的事情都能成就,和凡夫不同。凡夫做的事情,这个增益善根实在就有这个意思,凡夫做的事情,因为你有执着心,你就是那么点褔力,成就这个境界,这个褔德完了的时候,就结束了。而菩萨用无所得的智慧所修学的功德是无穷无尽的,是随意自在的。
所以这个方便力,我们佛教徒应该努力地去学习,学习这件事。刚才说过,说我办不到,它有个前方便,前方便应该是容易办的,顶多就是时间上的问题,有的人时间短,就把前方便做好了,我们时间长一点也应该做好了;前方便做好了以后,再观一切法自相空,这件事很容易的,很容易就做来了,就能观上来的。所以这个般若法门在佛教徒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经上也提到,就是空、无愿、无相这三三昧,三三昧其实就是般若波罗蜜。一切佛,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都由此般若波罗蜜而得成佛的,没有例外的事情。所以这上面说,以是方便力可以得一切种智的。「持戒不受世间果报,但欲救度一切众生故,行尸罗波罗蜜。」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行羼提波罗蜜,应萨婆若念,方便力成就故,行见谛道、思惟道,亦不取须陀洹果、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知诸法自相空,无生、无定相、无所转,虽行是助道法,而过声闻、辟支佛地。须菩提!是名菩萨无生法忍。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行羼提波罗蜜,应萨婆若念,方便力成就故,行见谛道、思惟道」,前面是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讲完了,这两个波罗蜜的方便力是这样。这是第三段「行羼提波罗蜜」,「羼提」翻到中国话就是忍辱,忍受人家的羞辱。这个忍辱这件事,是怎么意思呢?就是心不动的意思,有这个苦恼的境界,人家来毁辱我,我心里面不动瞋心,心不动,这是叫做忍辱。但是问题还是要解决,问题要解决呢,菩萨就是用他的观一切法空的智慧和慈悲心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用烦恼来解决问题。
我们凡夫就是有了不平的事情,有了问题的时候,要怎么解决呢?用贪心解决问题、用瞋心去解决问题、用愚痴心、高慢心,用烦恼来解决问题,用烦恼是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还制造问题的,就是苦恼上加上苦恼。暂时这个人有点权力,他能这件事就这样做了,但是后患无穷,会有这个问题;菩萨摩诃萨他学习这个方便力的时候,他不用烦恼,他用智慧和慈悲心来解决问题的时候,没有过失、没有后患,而且彼此都有利益的。
当然,不用烦恼解决问题,这就是个问题,我有烦恼,我怎么能不用烦恼呢?那就是,你要观一切法空如实相,这样子就能把烦恼消除了。所以境界怎么样有点变化的时候,心里面不动,心里面都不动的。
所以内心里有烦恼,这是一个大患之本,应该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我们的清净心也出现了,大悲心也容易出现。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为什么样的人说这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呢?就是有大悲心,但是没有智慧的菩萨,只是有大悲心,但是没有智慧,这样的菩萨需要学习金刚般若波罗蜜。说我不学习,我有大悲心就好了嘛!你这个大悲心靠不住,因为有各式各样的问题出现的时候,你的大悲心不能出现了,大悲心会隐没了,就是瞋心来了,不如意的事情出现的时候,瞋心来了,可爱的境界出现的时候,贪心来了,你的大悲心隐没了。若是你有金刚般若的时候,不管什么境界出现的时候,大悲心不隐没、不失掉,你还能继续地行菩萨道。所以这个金刚般若是成就大悲心的。这个金刚的意思就是一个坚固的意思,无论什么境界出现,你不能破坏我的智慧,我的智慧不受影响,所以叫做坚固的意思。
现在这里面是羼提波罗蜜,就是行菩萨道的时候,遇见了种种的苦恼的事情,他心里面不介意,他的菩萨道继续地推行,而不会退下来的,这都是般若波罗蜜的力量。有般若波罗蜜使令我的心里面不动,能继续地保持内心的清净。
所以从这方面来说呢,这个般若波罗蜜在佛法里面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自己用功修行,般若波罗蜜能使令我心清净,能断惑证真;修学菩萨道广度众生的时候,有金刚般若波罗蜜能排除一切困难,这个菩萨道能够成功的。所以般若波罗蜜对自利利他都是不可缺少的一种功德,所以我们应该学习般若波罗蜜。我们愿意到阿弥陀佛国去,般若波罗蜜也有作用,般若波罗蜜能令你一心不乱,能令你心不颠倒,那么临命终的时候,心里面就算是有病苦,心里面也不在乎,心里面不颠倒,心里面还是正念分明的愿生阿弥陀佛国,那么也很容易就去了。如果说是我能念阿弥陀佛,你没能达到一心不乱,你若没有般若波罗蜜,你很难心不颠倒的,很难的。
所以弘扬净土法门的人,其他的都不要学,就专心地念阿弥陀佛,当然有的人没有学习佛法的条件,那只好不学了,那就是这样子了;若是你能有学习的条件,应该学习般若波罗蜜,帮助你一心不乱,帮助你心不颠倒,你往生阿弥陀佛国也比较容易。这个般若法门是一切法门都需要它的。不是说是有冲突,我念阿弥陀佛,学习般若波罗蜜对我有妨碍,不是的!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种善根品 7》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