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灯炷深奥品 27

  问:阿弥陀佛!一、经过前几天主七和尚开示,要多看经论,但以一个初学佛又愚痴的弟子,如何了解佛的三藏十二部经论?请老和尚指点迷津。

  

  答:这个话,可以这样说。佛在世的时候,我们拜佛为师,或者拜一个阿罗汉──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做师父,那当然是非常的吉祥了,你不须要去广学佛法,就是由佛或者阿罗汉教授你四念处的法门,你就这样修行就好了。随时有问题可以请教佛,随时也可以听佛说法,听阿罗汉说法,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解决,那是最好了。

  

  按佛的意思,初发心学习佛法的人,的确不须要广学佛法。你就是学一个法门,然后就是昼夜六时,除了睡觉吃饭,或者吃饭都在内,就是一心一意地修学这个法门,就是这样。不像我们要上早晚殿,还有这个事情,你学什么法门,那是另外的,还要另外上早晚课这个事。佛在世的比丘不是这样子,修这个法门的时候,你随时有问题就是随时可以请教。那么就假设的话,得初果了;得初果以后,也继续修行得阿罗汉果;得阿罗汉果以后,可以广学佛法;广学佛法,然后你可以为大众僧服务,也可以到处地弘扬佛法,教化众生,佛菩萨的意思是这样的,和我们现在的人不同。我们现在的佛教徒,学了几本经,就是受菩萨戒,弘扬佛法,广度众生,就是这样子。当然这也是很应该赞叹的,是很好!但是佛在世那时候不是这样子。

  

  可是,现在我们不是佛在世,现在佛不在世。我们肉眼凡夫,我们看不见佛,只可以看佛的像,只是这样子了。那么我们初学佛法又愚痴的人── 这位佛弟子说这句话说得对!自己承认自己愚痴,和我一样,我是承认我是愚痴。那么「如何了解佛的三藏十二部经论呢?」这是一个问题。这问题就是如何了解?那只有到佛学院去学习,只有这样子,到佛学院去学习。

  

  到佛学院学习,当然也应该酌量自己的情形。如果自己比较聪明伶俐一点、记忆力强一点,当然也可以多学佛法。如果自己的这些条件不够,你就得少学,不能学太多,不行!就少学。少学,怎么叫做少学呢?就是佛法里面的重要的经论,你至少要学一部、两部、三部,要这样子。

  

  我说这话什么意思呢?我说这话的意思就是:我们佛教里面把人分成两类,一个是凡夫、一个是圣人。圣人是完全可以信赖的!凡夫不是,凡夫不是啊!凡夫说的话要考虑考虑的。所以你要跟他学习佛法,他说的话,你也不要完全否认;但是,你初开始自己不能读经论,还是得要跟人学。所以「依法不依人」这句话,是高程度的人才可以说的。初开始的人,你还是得要依赖人。依赖人,初开始就是过桥的,过河的时候,你要走这个桥,你不走这桥,这河过不去啊!所以初开始的时候听听法师、或者一位大居士讲解佛法,你就是得要这样学;但是,以经论为最可信赖,应该是这样子。初开始过桥的时候,你跟他学学,你还是依经论,经怎么说,你怎么做。所以你若是修净土法门,净土三经一论,你要学习的。人说的话可以做参考,最后,修行,照经论上怎么说、怎么修行。

  

  你说:「我一切的经论我都不学!」那你怎么能得到正知正见呢?如果那个人他是诚实的人,经上说:直心是道场;那个人是很诚实的人,那还好一点。如果他学佛法学得不够,但是也冒充善知识,那就有问题。所以我主张:还要依靠人,但是以经论为主,是多学、少学的问题,多、少的问题。一定要学习经论!不学习经论不行的,这是多、少的问题。

  

  所以,你说,你让我指点迷津,我的想法就是这样子:一定要多学习,要学习经论;不学习,你得不到佛法的正见,你的修行还是有问题的,修行就有问题。

  

  问:第二,如何才能做到直心是道场?

  

  答:这个直心,这句话是出在《维摩经》上,我今天还去查一查《维摩经》的。

  

  这个「直心是道场」,在鸠摩罗什法师他解释,这个直心是什么?什么叫直心?就是诚实,就是这个人不说谎话。我不对,我承认我不对,我不要辩护:「我对,你才不对!」不要这样子。诚实,诚心是道场,就是这个意思。就是实在的,实实在在的。

  

  实实在在的,怎么是道场呢?这个场是场所,修道的地方。这个场,我在乡村住过,我头几天我说过,我家是种田的,就是种这个田、种五谷,到秋天收回来,放在那个场里边,然后有些农作的那种器具,就在场里面打,或者用棍子压,就把那个谷收下来了,剩下来的一些就是当柴烧了,那么那个场。

  

  现在这个场就是修道的地方。修道,就是把我们的身口意……我们的身口意里面有很多的烦恼、有很多的业障,这惑业苦都是垃圾。用这东西用圣道来锻炼,锻炼出来戒定慧── 无漏的智慧、无漏的功德出来,这叫做「道场」,就是修道的地方。

  

  我们从肉眼上看,说是有一个寂静的地方远离尘嚣,很少人来干扰,在那地方修行,这叫做道场。现在说「直心是道场」,就是诚实,用诚实做你修道的地方,你就能够从这里逐渐地逐渐地,就产生出来无漏的戒定慧了,在《维摩经》上是这样意思。「直心」是诚实的,不说谎话,心里面很诚实,这就叫「直心是道场」。

  

  「如何才能做到直心是道场? 」怎么样才能做到呢?这就是我们来说,就是你相信佛法的善恶果报。佛法说有善恶果报,不要说谎话。你对于师长说谎话,你罪过大一点;对一般人说谎话,如果对那个人没有伤害,也是有罪过,罪过轻一点。如果说了谎话对对方有伤害,罪过还是很大。对师长说谎话,罪过是更大的!

  

  所以,怎么样才能生出来诚实心、诚恳心?那就是要相信善恶果报,我不要说谎话,我说诚实话。我向师父告假出街去,做什么事,就说做什么事;说什么时候回来,就什么时候回来;我有了错误,是错误就忏悔,就说诚实话,不要说谎话掩饰自己。这就是从相信善恶果报,就会产生这个诚实心。

  

  其次就是恭敬心。你对佛菩萨有恭敬心、对同参道友也有恭敬心,也就会有直心。有惭愧心,也会生出来直心。随便说谎话,非常地不对,非常地错误!你随便说谎话,你可知道?随便说谎话,你第一次说谎话,人家相信你;第二次人家不相信了。这样情形,你以后还有没有朋友啊?所以应该是直心是道场,要诚实才可以。

  

  问:请问主七和尚,念佛的时候是否能止观双运?何者为止?何者为观?

  

  答:我们现在是打禅七。打禅七,你问我:念佛的时候是否止观双运呢?也是可以,也是符合的。因为打禅七也可以念佛的。你静坐那里,也可以念阿弥陀佛,你在经行的时候也可以念阿弥陀佛。我认为念佛就是禅,所以也没有矛盾。

  

  那么念佛的时候能不能止观双运?这就看你念佛那个人的能力了,你有这个能力,当然也可以止观双运嘛!

  

  我们浅一点解释,什么叫做止?你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一句一句地念,没有一切杂乱的妄想,这就可以说是止,这就是止了。那么何者为观?这可以多种解释。你念阿弥陀佛的时候明明了了的,一句一句佛号,念得明明了了,而你心里面也可以有一点观想佛的相好光明,那么就是观了。这是浅一点,可以这么解释。这就可以说是止观双运,也是可以的。

  

  问:第二,有人说念佛的时候要注意四点:一、不贪胜境,二、不求一心,三、不断妄想,四、不参念佛是谁。

  

  答:一、不贪胜境:不贪求殊胜的境界,就是念佛的时候,见到佛来了,放大光明,你遇见这个境界,你不要生贪着心。不生贪着心是对的;但是有这种境界也是好,表示你的诚心与佛有感应了,也是好。

  

  二、不求一心。这个我不同意,这句话我不同意!念佛的时候要一心不乱,不能够随便打妄想的。这不求一心,我不同意。

  

  三、不断妄想。我也不同意。要断妄想,就是不要打妄想,要心里面一心不乱地念阿弥陀佛,有了妄想就马上停下来。

  

  四、不参念佛是谁。这我同意,不必参念佛是谁,就专心念佛,念它一心不乱,而能够诚恳地愿生阿弥陀佛国,这样就好了。

  

  所以这四个问题,我只同意一个:就是不贪胜境,可以;有了胜境是好,但是不要贪着,这可以。中间两个问题:不求一心,不断妄想,我不同意。第四个,不参念佛是谁,可以不必参念佛是谁。

  

  问:但也有人念佛念到得力的时候,开始参念佛是谁。

  

  答:我认为这个人少读经论,所以会说出这种话来:要参念佛是谁。如果你念佛得力的时候,就继续念佛好了嘛!为什么又去走另一条路,参念佛是谁呢?不须要嘛!不须要参念佛是谁。

  

  问:又印光大师《念佛摸像记》是否叫我们在念佛久不得力时,可以参念佛是谁?

  

  答:印光老法师的《念佛摸像记》我好像读过,但是现在记不清楚。你说《摸像记》里是否这样?这我不能确定。但是我从印光大师的文钞上看,印光大师很不同意参禅的人,很不同意参禅的人哪!

  

  这个念佛七礼祖的时候,我们通常礼祖:「顶礼天下弘宗演教善知识」是这样子;但是灵岩山那个本子就改了,就是「顶礼天下弘扬佛法善知识」,他就不说「弘宗演教」,不说这句话。究竟怎么回事呢?究竟来说,我完全同意。我说这话好像……。

  

  我在香港有遇见一个禅师,就是他在金山高旻住过几十年的一个禅师。到了香港的时候,他就读《大般若经》。他读《大般若经》,我就问他,说是:「你现在读《大般若经》,心里很欢喜。」我有时候去看他,我请他开示:「你说佛法来听听。」他会说,说得不错的。我说:「你现在回想你以前在金山高旻参禅,你回想,你的感想怎么样?」他说出一句话来,很不好听,我不要说了。但是那意思就是贬斥,不同意那种办法,我也有这种同感,这是非常可惜的。

  

  如果中国佛教没有门户之见,把天台智者…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灯炷深奥品 27》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