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灯炷深奥品 27▪P2

  ..续本文上一页大师的关于修禅的方法,再加上《大智度论》、加上《瑜伽师地论》,会合起来,成为一个法门,中国佛教的人才会更多,会更多!因为有了门户之见:「我是禅宗,我是不立文字。」结果把自己闭塞,不容易栽培人材。阿弥陀佛!

  

  所以你说是《摸像记》里面,印光大师说:「念佛久不得力时,可以参念佛是谁」,你再看一看《摸像记》,看看是不是这么说的。

  

  问:请问法师,念佛欲进入诸法实相,是否须改参念佛是谁?

  

  答:不须要。你想要念佛入诸法实相── 实相念佛,你要看看《大智度论》,你就可以依据《大智度论》,从闻思修入诸法实相,可以办到。参念佛是谁,不能入诸法实相。

  

  我们今天到图书馆去看黄忏华的《禅宗大意》,那上面说:「你参话头得入无漏慧的时候。」这句话,我完全不同意。参话头能入无漏慧?我不同意。我那天解释了,除非这个人前生的般若的善根特别地深厚,那今生参话头,有可能,有可能。就是没有读经论,就像那辟支佛似的,前生般若的善根特别的深厚,久种三多,所以遇见了小小的因缘,就能得辟支佛道,这样是可以。但这种人,现在末法时代;像法时代、末法时代,有这种人?我看不多,不是很多。

  

  不过是禅宗上说是怎么着?这一打一香板,有十八个人开悟?是怎么地?不过我看,我这话说出来,当然有很多人不高兴;不高兴归不高兴,你读一读《中观论疏》,是嘉祥大师的《中观论疏》,再读印顺老法师的《中观论颂》的讲记,你可以知道,没得正知正见的人能得圣道?有这种事情?下面:

  

  「你若欲入诸法实相,是否须改参念佛是谁?」若我看,不须要。

  

  问:亦或是一直念下去,自然水到渠成?

  

  答:因为你这个人,就这么念佛就好,没有杂乱的妄想,一心不乱成就了,到寿命终的时候来接引你,到阿弥陀佛国你再学习《般若波罗蜜经》,可以得无生法忍。或者是你宿世的善根很强,见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可以开示你般若波罗蜜的法门,那么你现在就可以得无生法忍,那就由阿弥陀佛来安排这些事。你不要自己自作聪明:「我现在念佛怎么怎么……我可以开悟了吧?我参念佛是谁。」我看,不须要。

  

  所以,「亦或是一直念下去,自然水到渠成?」这就是看阿弥陀佛怎么安排了啊!就是契入诸法实相,可以这样子。

  

  问:三、念佛念到一心时,是否会变得笨笨的?

  

  答:这话是这样说:因为有的人精进勇猛,他少睡觉,睡觉睡得特别少。但是,你特别精进少睡觉,你就少睡觉;但是你这个身体不容许你少睡觉,你还是要打瞌睡的。念念佛就打盹了,有的时候就是跌倒了,有时候就这样子。但是有的人,他的心非常勇猛,他就不顺着:「我偏不睡觉!」不睡觉,结果变成什么?有的时候变成个懵懂,就是你说「笨笨的」,就会有这个境界出现。这笨笨的这种境界,是在精进勇猛,在生理上出现的一个现象。

  

  如果你说是念佛念到一心的时候,不应该有这种境界。念到一心不乱的时候,这一心不乱当然有深浅的不同。如果若是深了的话,他可能不需要睡觉,他的精神一直是明静不动的,明明了了,而没有一切杂念妄想,那里说是笨笨的?没有这回事情。而且他是特别的灵敏,但是表现于外的现象,他是很钝。你和他说话,他老半天答复你一句。是的,他说话不快,但是那并不是笨的意思。所以你若说是他真若是笨笨的,那个人还没得一心不乱。

  

  得了圣道,尤其是不要说得圣道,就是由外凡位进步到内凡,那是智慧越来越高明的境界,那里说笨笨的?不过那个大智若愚的境界,也可以这么解释;但是决不是一般人,不可以和一般人相同的,不可以并论的,不可以那么说的。

  

  问:连吃饭拉屎都不知道。

  

  答:不是的!这修行人他若有成就了,他内心里面非常地清明,知道的事情是更多呀!不是笨笨的,什么都不知道,没有这回事的。如果是这些事情都不知道,那这个人有点问题了,这人有问题了。

  

  问:亦或是一切如常,而佛号不断呢?

  

  答:一切如常,反倒可能。他这个人得了一心不乱了,他还是保持正常,一切还是正常的,这反倒是表示这个人有点修行。如果有一点修行,就向人表示:「我了不起!」那就是有问题,有点儿问题了。

  

  所以他保持正常,而佛号不断?这也不一定。他若是功夫高了的话,那他内心的世界你不知道。你看他坐着在念佛,其实他心已经到阿弥陀佛国去了啊!他在听阿弥陀佛说法,你不知道的。你说这一定佛号不断?不是的,那就不可思议!我们凡夫──肉眼凡夫,你不能随便衡量的。

  

  问:四、何谓法界藏身阿弥陀佛,其他佛是否也是法界藏身?

  

  答:法界藏身,这个「藏」字先不提。法界身,「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观无量寿佛经》上这样的话,我这一次在慈明寺讲经讲到这里。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善导大师解释,他说这个法界是什么?就是一切众生的世界,一切众生,法界的一切的众生,一切众生是佛所度化的。这个「身」,是佛,是能度化的,他这么讲。

  

  天台智者大师讲这个法界身,法界身是什么呢?就是佛的报身,就是法性身,这么讲。这个「界」,也有地方翻一个「性」,眼耳鼻舌身意这十八界,有的地方也翻个十八性。这个界也翻个性,那么法界身就是法性身了。

  

  这个法性身是怎么讲呢?因为佛的应化身,来到世间有父母的这个化身,也有老病的问题,有变化,也要入涅槃的这些事。这个法性身是不变的,万德庄严,没有老病死的,所以是性。这个性是不变的意思,是不变的意思,法性身。

  

  这个「藏」是什么意思呢?这个藏,就是法性身里面具足无量无边的功德,所以叫做「藏」,法界藏身阿弥陀佛。

  

  问:其他佛是否也是法界藏身?

  

  答:是的!佛佛道同,都是这样的。

  

  问:又为何「三世一切佛,阿弥陀第一」?

  

  答:这是有一个发愿偈有这种话:「三世一切佛,阿弥陀第一」。这个居士是欢喜念佛的,这都是问念佛的问题。好!念佛好!

  

  「三世一切佛,阿弥陀第一」这句话,当然,净土宗念阿弥陀佛的人,求生阿弥陀佛国,赞叹阿弥陀佛第一;那应该佛佛道同嘛!不能说谁第一、谁第二的呀!怎么说出个第一来呢?这个是按我们凡夫的心情来说,那么就是:我的父亲就是最好的!我的母亲也是最好的。其实别人的父母,我不知道,我的父母是最好!就是这种。这样的心情也是合乎道理,也合乎人情。我念阿弥陀佛,求生阿弥陀佛国,我就认为阿弥陀佛第一,这样也是可以。

  

  但是可以另外说出个理由来。这个「第一」,不是说佛与佛比较,他们的道德有多、有少,所以有个第一、第二、第三,不是这个意思。就是说他念阿弥陀佛,栽培了很多的善根:我得到阿弥陀佛的光明,慈悲护念,使令我很有进步,所以,阿弥陀佛对我来说是最殊胜了──这样讲这个第一,我看这样讲比较合乎情理。如果按佛与佛来比较,应该是平等的。

  

  问:五、参禅念佛的人会不会成自了汉?应如何防止?

  

  答:这个参禅念佛的人,在我们中国这汉人的佛教,参禅也好、念佛的人也好,倒不会成自了汉。因为我们读《阿弥陀经》也好,读《法华经》、读《华严经》、读《金刚经》,读这一切的经论,都是大乘佛法,都是劝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我们常常念:「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所以不会成自了汉,不会的,多数都是能够是大乘佛教的学者,都会这样子。少数的人也可能会例外,这种人多数有多少经验,就是他多少的和众生接触过,感觉到众生难度,他就不想度众生了,有可能有这种想法。

  

  但是这应如何防止?其实这件事,若是真是防止的话,自己就是常常发愿,就会防止。我现在虽然我没有能力度众生,但是我愿意我将来会度众生,我的道力成就了,我会度众生,还是可以常常发愿,就可以防止了。

  

  问:这忏悔是忏悔惑呢?是业呢?或是苦呢?

  

  答:忏悔当然是忏悔惑、业、苦,都应该忏悔。但是,在人的事实上的情形,都是有了罪的时候就忏悔。或者是某一种烦恼障道,常常有这种烦恼障碍自己修行,于是乎就忏悔,是这样子。所以,实际上应该这三种都应该忏悔。

  

  问:忏悔以后,能否将烦恼种子消灭?

  

  答:如果你依《般若经》的道理去忏悔,就是无生忏,是有这个力量的,能消灭烦恼的种子的。如果你没有般若的智慧,烦恼的种子不受影响,你很难影响它。

  

  问:亦或是暂时伏住?

  

  答:这个话是这样:如果你造的这种罪,我们拿罪来说,造的罪造得很严重,你想要灭它还是不容易,是不容易!如果造了罪,而罪不是很严重,那有可能会灭,忏悔的时候有可能这罪是灭了,是这样子。

  

  问:不使现行?

  

  答:暂时的这个忏悔,使令这个罪业伏住,不使令它活动,这是有可能的。你若诚心的忏悔,应该是长时期的忏悔,才能有这个作用,短时期多数有困难,短时期不容易;长时期的忏悔。但是你若受持大乘经论,像你能够受持读诵《华严经》、《法华经》、《般若经》,都能灭罪。这样说,像你受持《金刚经》也是,就是要多读诵。不要说:「受持语言文字的般若,没有用。」不是,有用!还是有用的。

  

  问:但将来因缘会遇时,还是会起现行?

  

  答:是的。这个罪若是只是不活动,没有灭它的种子,将来有因缘的话,它还会起作用,还是的,是的。

  

  问:但力量会减弱吗?

  

  答:这也有可能,力量会减弱,也有可能,那就是影响了种子。这就看你长时期忏悔,有可能会减弱。

  

  问:佛已断烦恼种子,即不会起现行,为何还会有头痛三日及马麦之报呢?

  

  答:是的,是有这个事情。释迦牟尼佛在两千五百年前来到我们这个世界,一共有九种烦恼,有九种的事情。有头痛的事情、有马麦之报的事情,是有这个事。是有这个事,这就是你说的这个道理,烦恼种子都已经灭了,不止是烦恼种子,连这罪业的种子,惑业苦的种子都已经清净了,为什么还有头痛、马麦之报呢?这个是在《大智度论》龙树菩萨有解释。龙树菩萨的意思:这是佛的慈悲,并不是佛还有罪没有灭,佛还有罪业的种子在那里。若有罪业种子在那里,那他不能成佛的。所以就是佛的慈悲,示现这件事。为什么要示现这件事呢?《大智度论》上的解释,就是为了佛教徒,佛灭度以后,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佛教徒的问题。

  

  我们这个世界的佛教徒,就是一个出家的佛教徒,或是在家的佛教徒。出家佛教徒,或者说有病了,怎么怎么地呀,很苦恼。那么在家的佛教徒:「你们出家这么多年,修学佛法,又是戒、又是定、又是慧,为什么都不能灭你自己的罪,你还这样苦恼呢?」就会这样问这个问题。那么这时候,这个比丘、这位大德就会说:「佛都有九恼,佛也有头疼、佛有背痛,还有这些事情啊!还有到城市里去托钵乞食,空钵而还,都没有乞到食啊,还有这个事情啊!何况我们生死凡夫呢?」就这样子,使令末法的佛教徒、或者非佛教徒,对于佛教的比丘、比丘尼──出家人,能够原谅一点,就是这样意思,这是这样解释。这是第一个意思。

  

  第二个意思;警告众生不要造恶事,恶事不可做;恶事若做,就要受报的呀!经上也倒说得很明白,我把这句话说完。经上说,什么叫做定业?什么叫做不定业?比如:做这件恶事叫做定业,就是:这件恶事,你造的时候明明白白地、你很欢喜的去做这种恶事,把这件恶事做成功了,做成了,心里很欢喜,这就是定业。将来就是一定要受报,就是要受报的。如果做这恶事,你心里也不是太明白,还不愿意做,但是另外有个大的力量逼迫,你不做不行,勉勉强强地、不欢喜,勉勉强强做的,那么这个不一定受报。

  

  但是在《涅槃经》上说,就是佛教徒,就是刚才也说了,如果你能修学这个戒定慧,般若波罗蜜,有可能罪还是能灭多少,也可能变成了不一定受报,可能转重为轻,可能是这样子。

  

  所以这个地方你说:「烦恼种子都已经断尽了,为什么佛还会头疼、马麦之报?」佛完全是没有惑业苦的现行、种子,统统都清净了,这为的是可怜慈悲众生,示现这件事,不是真实的。而且这是佛来到人间示现的化身,不是佛的那个真身──法身的境界;佛的真身,决定没有这个事情。

  

  问:人死后有中阴身,七日一变;其他五道众生死后是否也有中阴身?也是七日一变?

  

  答:是的,其他五道众生也有中阴身,也是有的。不过有说四空天──就是无色界天的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非想处天没有中阴身,他们没有,也有这么说。其他的一切众生,都是有中阴身的,都是有。

  

  这个七日一变,其实就是七天一死,七天他就得死。死了,但是又化现出来,如果没有因缘得果报,他再化现出来中阴身,中阴身是化生。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灯炷深奥品 27》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