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灯炷深奥品 14▪P2

  ..续本文上一页道心了。他感觉:「我这个身体、这样的相貌,这么庄严,能力这么强,我在社会上也可以捞一把;我出了家,在寺院里面,又晚间不能吃饭,有这个规矩、那个规矩的,那个清淡的生活过不来,我要还俗!」就到优波鞠多尊者那里告假,说:「我做不来这个比丘,我要回家去了。」那么这尊者说:「也可以,你愿意还俗就还俗,但是今天不要走,你今天住一宿,你明天再走。」「好!」那么这时候还是听师父话,就住了一宿。

  

  那么住了一宿,第二天就向优波鞠多尊者告假,就走了。走了的时候,在半路上,还没到家的时候,就有一个天寺--不是佛教的寺院,这外道相信天的一个庙,供奉天的庙。到那个天庙里面,他心里想:「我出了家,我出家的时候,我父母不叫我出家,我偏要出家;出了家以后,又回家去,我父母可能会问我,我怎么说呢?先不要回家,我在这天寺过一宿再说。」那么就是在那天寺里住下来。

  

  住下来,在夜间的时候,有一个小鬼,扛着一个死尸来。来了以后,就放在那个庙里面。过一会儿,又一个大鬼来了。来了,就和这个小鬼就争这个死尸。争这死尸,这小鬼说:「这个死尸是我拿来的,你怎么可以和我争呢?」说:「是你拿来的?是我拿来的!」鬼有的时候和人……,鬼的世界和人的世界差不多,有的人讲道理,有人不讲道理,鬼也是那样子。那么这个小鬼说:「这里还有个人在这里,可以问问他,他可以做证明,看是谁拿来的?」

  

  那么这个人──还俗的这个比丘心里想:唉呀!这两个鬼来了,我可能我的命没有了,那么我是说真话也是要死,说谎话也是要死,那我何必说谎话呢?我说真话。我说,「这死尸是小鬼拿来的,是他先拿来的;你,不是你拿来的。」

  

  这大鬼说:「不是我拿来的?是我拿来的!」一把就把那个死尸的一个胳臂拿下来了。拿下来了嘛,小鬼就把这比丘的胳臂拿下来,补上去。这样一条腿,两条腿……,全身都换了,就把这个比丘的身体都换了,用这个死尸换给他,那么比丘的身体都就叫那鬼都把他扯散了,放在地下。这两个鬼就吃这个比丘这个身体,吃完了,抹抹嘴,就跑了。

  

  这个比丘想了老半天:我这身体都是死尸的身体,不是我原来的身体了,这个身体很可恶,没有什么可爱的呀!这个身体,这样子不行啊!我还是要回家?不要回家,还是出家,还是去做比丘好吧!就不想还俗了。

  

  不想还俗,就回到庙上去,又拜优波鞠多尊者,说:「我不想还俗了,我还要出家!」就说这一段的经过。优波鞠多说:「好啊!你出家好,好!在这里修行。」那么优波鞠多尊者教他怎么怎么修行,也是得了阿罗汉果。

  

  这个故事里面,最初说这个比丘感觉自己的身体好,很可爱,在社会上也可以有点成就,从这里就又生起来还俗的念头;但是经过优波鞠多尊者的善巧方便,就是遇见鬼这个事,这都是优波鞠多尊者的神通境界。所以自己的身体变成了死尸的身体的时候,这个爱心就没有了,爱自己的身体的心没有了,这样子,他修学圣道,他就会容易有成就。我想我们……这个比丘有这个问题。

  

  我们现在的人──想要出家的人,心也就在犹豫:「我的相貌也很好,我的能力也很强;出家的生活是这样子、那样子的,常常打板;过一会腿痛也还不能放腿子,我何必出家呢?」心里犹犹豫豫的。其实若是有善巧方便,观身不净,那么这心情就会好转,道心就会起来,那么你就容易修行了。

  

  这个《般若经》说得是太高了。今天圣印长老还说:「是不是太深?能不能听得懂啊?」他说了这么一句话。但是我在想,听懂、听不懂,当然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是我们熏一熏也是很好。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因缘起作法,从妄想生非实,云何善男子、善女人得大福德?世尊!以是因缘起作法,不应得正见入法位,不应得须陀洹果,乃至不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前边这一大段文是赞叹修学般若法门的功德大、功德大,说这件事。这以下解释成就大功德的所以,就是成就大功德的原因,为什么能成就那么大的功德?这一段文的大意是这样子。

  

  那么一开始是须菩提尊者问。「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像佛所开示我们的,这缘起法,因缘所生法,「从妄想生」。这个因缘所生法,这是一个原则的一种说法,无论什么事情都是因缘造成的,没有因缘,这件事是不成立的。但是因缘里面最重要的因缘是什么?就是我们的一念心,就是我们现在的一念心是最重要的、最有力量的一个因缘,如果没有这一念心,什么事情也不会成就的。所以说「从妄想生」,就是从我们这个虚妄分别生起的。

  

  「非实」,从因缘生法,从因缘造成的事情,它就是不真实的、就是不坚固、不真实,就是虚妄的了,不真实。因为因缘所生法,它就受因缘的影响,譬如说我们这身体很有力量,跑起路来,看上去不得了!这个力量很大;但是你叫他七天不吃饭的时候,看他身体还有力量吗?这可见这个力量不真实。他说话的声音很大,你叫他七天不吃饭,看他说话还有力量没有?还有精神没有?这可以知道这个精神不真实,就是虚妄不真实的。所有的事情、所有的因缘生法都是一样,都是不真实。这个看上去很伟大,不得了!但是你若知道他的因缘的时候,就可以破坏,就是可以破坏的。

  

  我们看那个《三国志》──不是《三国志演义》──《三国志》。《三国志》,当时曹操打天下的时候,他的力量不是很大。这个袁绍在河北,他的力量非常……他的军事力量、装备都是很强大的,不是曹操能胜过他的。但是曹操的智慧高过他,所以经过几次的战争,袁绍就垮台了,就是垮台了。所以这就是一个智慧的问题,所以什么事情都是不决定,但是智慧的力量很大。你若有智慧,那个事情就有希望;没有智慧,你就容易失败的。所以佛法也是重视摩诃般若波罗蜜的,所以「非实」。

  

  「因缘起作法」,因缘所生起、所造作的事情,主要是从我们这个虚妄分别心生起的,我们想要有一个房子,你这一念心一动起来,逐渐地、逐渐地准备条件,这房子就出来了,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可是这个因缘生法都是不真实的。

  

  「云何善男子、善女人得大福德?」这是修学般若波罗蜜,观一切法空,一切法是虚妄的,我们这般若波罗蜜也是智慧,智慧也是由心所生的。这样观想、那样的思惟观察成就的也是由妄想生;由妄想生,它就不真实。不真实,为什么能得到那么大的福德?前面这七段文来比量,这功德很大很大。这是虚妄的嘛,怎么能够得大福德呢?

  

  这一段文的这种道理,平常我们很少看见,很少看见讲这个道理的,但是《般若经》上说这件事。「云何善男子、善女人」,他这个……这般若的法门也是因缘所生法,怎么得那么大的福德呢?

  

  「世尊!以是因缘起作法,不应得正见入法位」,因为这因缘所生法都是虚妄的,怎么能够由此而得到正见呢?这个「正见」,就是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见解、正确的看法,那么就叫做「正见」。这个正见就是:世间的正见、有出世间的正见。

  

  世间的正见就是:要相信有善恶果报;相信什么是道德,什么是不道德,相信这件事;相信有出世间的圣人,要这样子,要相信这件事,那么这就可以说是正见了。相信有三世因果,相信有道德、不道德的分别,相信有阿罗汉、有佛──这是属于世间的正见;出世间的正见就是苦集灭道了。苦集灭道、十二因缘、六波罗蜜,乃至尤其是这个有所得的般若波罗蜜、无所得的般若波罗蜜,这些都是出世间的正见。这个出世间的正见,当然这是佛教徒所应该具足的。

  

  可是我们说这个八正道──三十七道品里面,这个八正道里面,第一个就是正见。那个正见指什么说的呢?那个正见,若是约小乘佛法来说,就是须陀洹。得了须陀洹的时候──得了初果的时候,他得到的那个清净无漏的无我、无我所的智慧,那就是正见。因为那个智慧能见到圣道的真理了,这是正见,那就是出世间的正见了。

  

  说这个「因缘起作法」都是虚妄的,它没有什么力量,怎么能够令人得正见、入法位?这个「法」就是真理,叫做「法」,在这里应该是这样说。那么这个「入法位」呢,你得初果就是入法位,得无生法忍也是入法位,就是这样意思。这样说这个正见,正好是八正道那个正见的意思。

  

  「不应得正见,入法位,不应得须陀洹果,乃至不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都不应该得到,因为没有这个力量,那都是虚妄的、虚伪的。这是须菩提提出来这个问题、提出这么一个问题。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灯炷深奥品 14》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