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经耳闻持品第四十五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慧日讲堂的住持,他别的地方有法会,他现在不在,就由我代表说话了。欢迎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到这儿来共同地修习禅法。这个功课表,我听说已经发给各位了,但是现在稍微有点变动,是早晨四点一刻起板,四点一刻钟起板。但是,你们各位可能会在这时间之前就起身了,那也随个人的意思。到五点钟就开始经行,就是在这里,集会在这里坐禅。五点到五点一刻,有十五分钟的经行。五点一刻到六点一刻是第一枝香。六点一刻到六点半又是经行。六点半到七点吃早斋。我和这里的负责人商议,我们还采取过齐堂的形式,比较整齐,也容易摄心不乱。七点钟到八点钟这个时候大家自由用功,你自由。八点钟到八点一刻是经行,就是在这里,过一会儿我们演习一下。八点一刻到九点一刻是第二枝香,也是一个小时。九点一刻到九点四十是经行。
这个经行这件事,南传的佛教他们经行的方法,有的是采取慢步,很慢很慢的经行,我们现在经行,我想不采取那个方法。我们还是一开始就是正常地这样子走,走路;快要到结束的时候,我们可以快一点;等到结束,临近结束的时候,就慢下来。大概是这样情形。每个人也可以随个人的意思。我们一会儿经行,这里已经划出线来,就是分两圈来经行,你愿意快就在内圈,你愿意慢就在外圈,是这样子。这个快步经行,稍微快一点经行有什么好处呢?就是气血能调畅一点。你静坐了一个钟头,或者是几个钟头,这个气血有可能在体内有瘀结的地方,那么你快步经行,它就能够通顺一点。气血通畅了,你的心力也会强一点。心力强,你坐禅的时候也会自在得多,你愿意修止就能修止,愿意修观就修观。如果身体有不舒服,你的心情不自在,对于修止观就有障碍。所以我们还是愿意快步的经行,你就快一点也好。
九点四十分到十点四十分是第三枝香。十点四十分到十一点,有二十分钟的时间,我们拜佛。拜佛这件事也是很好,能消除我们的业障。但是这里面有个问题,要有一个维那打引磬,我们拜佛。如果默然的拜佛,打引磬也是好;如果出声念的话,应该有韵,要有韵就是这个维那他要会举腔。我在这里说一说拜佛这件事,拜佛的时候,我们拜本师释迦牟尼佛,你心里就观想释迦牟尼佛就在这里,放大光明,坐宝莲华,在这里。不是像,不是一个石头像、木头像,不是像。是真实释迦牟尼佛在这里,我们向他礼拜。礼拜的时候,如果我们静坐不相应,有业障,你就向他忏悔,拜下去的时候,你就念:「我弟子妙境,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诚心地念这个偈,向佛忏悔,它还就是有用的,有作用的。这是拜佛这件事。
十一点到十一点四十这是午斋。午斋是地下一楼,我们在那里过斋堂。过斋堂的时候,我们在这里拜佛完了,从第五楼到地下一楼,我们有电梯,也有楼梯,我们从报名上说一共有四十七个人,不妨愿意走楼梯也可以,我们就默然地随自己意,走楼梯、坐电梯都可以。然后到了斋堂的时候,还是要维那,我们还要念供。念供的时候,我看这个受戒的时候,传戒的那个…,南无观世音菩萨!我求菩萨慈悲我,不要犯口过。在佛前已经上供了,然后到斋堂还要念供,这就是有点事情,你吃完一餐,你再吃一餐,也不是太好,但是还是非要这样不可。已经到十二点了,还供养,还那么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所以,我想我们不要被持戒的人讥嫌我们。念供的时候稍微快一点,当然也不必太快,一个字一个字念得分明一点,然后我门吃完饭了还不过点,我们没有犯这条戒。那个持戒的人,他不讥嫌我们,也很好;他如果诃斥我们,我们心里不舒服。不懂得佛法的人诃斥我们,可能他说错了;若是懂得佛法的人诃斥我们,就说我们错了,所以我们想,念供的时候,不要念那么慢,稍微快一点。这是午斋。
十一点四十分到二点,也还是自由用功,你愿意休息也可以,你愿意坐禅也随你。到两点就开始经行,到两点一刻。我们是不是要打板?摇铃也可以。早上四点一刻起床,起板也是摇铃,到八点钟的时候也摇铃,到午后两点钟的时候也摇铃,应该稍微提前一点。我们两点钟开始经行到二点一刻,经行一刻钟。两点一刻到三点一刻,也是一小时,这是第四枝香。三点一刻到三点三十五,又是经行。三点三十五到四点三十五,这是第五枝香。四点三十五到五点,也是拜佛,午前拜一次、午后拜一次,我们拜两次。这个拜佛我还要说清楚,就是像念往生普佛的那样拜:念本师释迦牟尼佛三拜、南无阿弥陀佛三拜、南无观世音菩萨三拜、南无大势至菩萨三拜、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三拜。因为我们汉文佛教这个净土法门比较普遍,所以我们一方面坐禅,我们一方面拜阿弥陀佛,这几位佛我们都拜了,那么就愿意求生净土也很好,这样子。
到五点二十又是经行。这个经行的时候,最好是在经行的时候,你自己要到洗手间去。尽量避免止静的时候去洗手间,尽量避免这件事。五点二十到六点,这是第六枝香。六点到七点半,是药食及沐浴。七点半到八点半的时候,我们讲经,讲这个鸠摩罗什法师翻的《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经耳闻持品〉。
我在这里多说几句话。我们坐禅这件事,我个人的想法,我们学如来禅。但是各位如果你一定欢喜祖师禅,你愿意看话头,就随你的自由,随你自由。我提倡、我愿意学习如来禅,我说明我的理由,为什么不学习祖师禅,要学习如来禅呢?这个学习如来禅,佛在世的时候这个比丘是学习如来禅,很多人得圣道,得初果、得二果、得三果、得四果,发无上菩提心的得无生法忍;佛灭度后,正法住世的时代,那些出家人、在家居士,也是学习如来禅;学习如来禅,也是得圣道,得无生法忍,就是转凡成圣了,不是凡夫了。正法住世的时代,得圣道的人多得很;像法住世的时候,就开始减少;等到末法住世的时代,更不知道谁得圣道了。那么,为什么修如来禅能得圣道?不修如来禅就不能得圣道呢?
我刚才有一句话不想说,我现在要说,你们注意听我这句话,我说出个理由来。修习如来禅分两种情形:一个是钝根、一个是利根。这个钝根人,什么叫做钝根人?钝根人,就是烦恼重,我的欲心重、我的贪心重、我的瞋心也重,修止观的时候修不来,我也愿意修,但是修不来,那怎么办呢?佛告诉你「观身不净」,观这个身体是个臭皮囊、是污秽不净的,这个欲心就没有了,这是一个很现实、是立竿见影的一件事、一针见血的一件事。若观察是个臭皮囊的时候,这欲心自然没有了,谁还能爱这个臭皮囊呢!自然是这样子。欲心不管怎么重,他自己心里面肯这样做,肯修不净观,这欲心就没有了。但是这里面要明白,不是欲心动了,再修不净观,不是这个意思;就是心里面也没有贪心、也没有瞋心、也没有什么欲心,心里很平和的时候,修不净观。因为这时候你这个心能用,能这样修;你烦恼已经来了,不行,那时候不能修。所以,在心情平和的时候,修这个不净观,慢慢的,这个不净的这种思惟、观察有力量了,就把自己的欲心破除了。因为有了欲心,有很多的烦恼,自己心里不安,就会有很多的过失,有很多的罪过。自己在心平气和的时候修不净观,就把欲心破除去了;破除去了,内心里面没有贼了,你心里面没有贼了,没有贼就不用警察了,这就是安居乐业,不是很太平吗!这个道理是很明白的,你不这样修,不行!就像这个屋子里有垃圾,你不把它清除,它永久不会没有的,它还在那里;我们心里面有这个欲心,你不用不净观来对付它,它永久在那里,它不会自然消除的,这是很明白的事情。所以用这不净观来破,破我们的欲心。
「观受是苦」,我们心里面想…,实在来说,世间上的人,社会上的人,劳劳碌碌的、辛辛苦苦的、烦烦恼恼的,不管你地位怎么高,都是烦烦恼恼的、是是非非的,就在这里生活的。说是他很荣誉、很光荣、很快乐,快乐的时间很少,苦恼的时候非常多,因为很多的事情,你摆不平的。你说已经摆平了,但因缘又变了,就要重新变化,重新计画,原来的计画是无效了,没有完的。所以,我们的释迦牟尼佛大智慧告诉我们:乐就是苦,不是乐啊!苦受是苦,乐受也是苦。因为每一个人都欢喜去攀缘、去希求这个乐受,我们若不注意,还不知道,你坐在那里,心平气和静下来,你看那些去攀缘乐受的人很辛苦;就是成功了,他还要保护这个乐受,也很辛苦;还要失掉的,失掉的时候更苦。那些少欲知足的人,他不是那么苦,这是很明白的事。所以,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观受是苦!我们就无形中,心就不去攀缘了,不向外攀缘了,心就不颠倒了。现在有在家居士在这里,我们出家人已经出了家了,但是还是攀缘那个乐,还是在是是非非、烦烦恼恼里面,还是这样子。所以这个观受是苦这件事,应该这样子修行,观受是苦,使令心不颠倒。
「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是得圣道的地方。这个观身不净、观受是苦,是破除我们的业障,破除我们这些污秽的烦恼,明白一点说,就是破除这爱烦恼;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破除见烦恼,就得圣道了。我们如果常常地学习经论,什么是凡夫?什么叫做圣人?《涅槃经》上说:你能证悟诸法空、无我无我所,你就是圣人;你不能知道一切法空、无我无我所,你就是凡夫。经上就是这样说。
我们平常拜佛,我刚才说,看见一个像佛,纸画的、木雕的、泥塑的佛;或者看见是真佛,真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他会说话,他能向我说法,我看见这是佛;但是释迦牟尼佛诃斥我们,这不是佛,「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释迦牟尼佛是这样说的。所以我们若静坐的时候,看见三…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经耳闻持品 1 (1998年于台北慧日讲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