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13▪P3

  ..续本文上一页的力量的。

  

  有「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这个力量,这个空就是智慧。佛这样子观察「内空」,就是我们的色受想行识,观察它是毕竟空的,你这个智慧的观察也影响了佛的身体。「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智」,佛也有一切智。这个「一切智」、一切种智都是在果上说的,说般若波罗蜜实在是在因说的,由因而得果,得一切智,也得一切种智。「法相、法住」:这个「法相」也就是前面说的,也就是法性。我们从表面上看,叫做「法相」。但是你深入地观察,那它就是毕竟空寂的,「法相」。「法住」,你观察这个因缘所生法是有生灭变化,是不安住的。但是观察它的体性,观察这个毕竟空寂,那是常住不变的,是「法住」。「法位」,这个诸法以如为位,「如」,如来的如,也就是那个法性。一切法都安住在诸法如这个地方,所以叫做「法位」。「法性」,就是前面我解释了,就是那个诸法如,诸法如它是不变异的,所以叫做「法性」。还有「实际」,还有「不可思议性,一切种智,是诸功德力」,佛的舍利得到人天的供养、恭敬,都是这么多的功德力成就的。

  

  「善男子、善女人作是念:是佛舍利,一切智、一切种智、大慈、大悲」,这是说佛的功德。「断一切结使及习,常舍行,不错谬法等诸佛功德住处」,佛的舍利,就是这么多的功德的住处。一个是佛的「一切智,一切种智」,这是能见诸法实相的力量。「大慈、大悲」,能普度一切众生的功德。「断一切结使」,前面「一切智、一切种智」,这是佛的智德;「大慈、大悲」是佛的恩德;「断一切结使及习,常舍行,不错谬法等」,这个是佛的断德。就是因为有大慈、大悲,有一切种智的关系,就断灭了一切的烦恼。这个「结」这个字,是个合的意思,和合的合的意思。就是我们心里面有烦恼,这个烦恼能令你和苦恼在一起,所以叫做「结」。这个「使」是什么意思呢?因为我们不修行的人,我们没有智慧,我们长时期地受烦恼的控制、烦恼的支配。这个贪心来了,就随着它去做活动去了,瞋心来了,随着瞋心活动去了;它叫你这样子,你不能反抗的,所以叫做「使」,都是指烦恼说。「及习」,这个「习」就是烦恼的习气。说是阿罗汉他把烦恼,这个结和使消灭了,但是还有一点习气,还有习气。习气是什么呢?他没有贪心,表现出来好像有贪心,那个就叫做习,习气;他没有瞋心,但是表现出来的又好像有瞋,这就叫做习。

  

  「常舍行」,佛是断除一切的烦恼,也断除一切的习气了。阿罗汉断除烦恼,但是没有断习,现在佛不但是能断烦恼,连习也没有了。「常舍行」,他心里面在一切法上不取着,就叫做舍,不取着。我们凡夫不是,我们凡夫在遇见什么境界的时候,心里面都执着,所以没有这个功德,没有这个舍的意思。「不错谬法等」,佛观察一切法的真实相,观察一切众生的根性的时候,都是很准确的,没有说事情搞错了的,所以没有不错谬法等诸佛的功德住处。这个佛的舍利是这么多的功德的居住的地方,也就是佛的身体是佛的无量功德的住处。「以是故,舍利得供养」,因为这样的关系,所以佛的舍利得到天人的供养的。

  

  「世尊!舍利是诸功德宝,波罗蜜住处」,这下面就是做结论了。这个舍利是很多的,佛无量劫所成就的功德宝、波罗蜜,都是在舍利这个地方居住的,是这样子。我们没有什么功德,我们有烦恼,我们的舍利就是烦恼的住处,这个意思是这样的。「不垢不净波罗蜜住处」:「不垢」,就是佛断除一切烦恼了,所以是不垢。「不净」,佛有无量无边清净功德,佛但是对这些功德都不取着,所以也不执着这件事,所以叫做不净,不净波罗蜜的住处。

  

  「不生不灭波罗蜜,不入不出波罗蜜」:这个「不生不灭」,观察这一切的烦恼也是自性空的,自性空中没有烦恼生起,也就没有烦恼的息灭,这就是佛的大智慧境界,这也是波罗蜜。「不入不出波罗蜜」,我们做功德的时候,譬如说我们修禅定,修禅定,我们说现在入定了,入定了七天,然后又从禅定里面出来,就是有入、也有出。但是佛呢,没有这个出入的差别。这些大菩萨,这件事到第八地的时候,是有这个境界,就是没有入出的差别;或者说长时期地在禅定里边,所以没有入出的差别。

  

  「不增不损波罗蜜」,我们初开始用功的时候,这个善根要逐渐地增长,这个烦恼要逐渐地消灭,不是完全一下子就消灭了烦恼,是逐渐地损、逐渐地消灭它。一直到佛陀的境界的时候,功德究竟圆满了,再没有功德再有增长,没有这件事了,也不再有烦恼需要消灭的,所以不增不损波罗蜜。

  

  「不来不去不住波罗蜜」,我们现在这个世界,这个时期众生有了善根,应该接受佛的教化了,佛就来了。等到这个时期,这个功德做圆满了,不再有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那么佛就入涅槃,就走了。这样说,就是有来、有去、也有住。或者住八十年、或者住两百年,就是有来、有去、有住。但是在佛的大智慧中的观察,没有这回事,也没有来、也没有去、也没有住,那么这是一种大智慧境界。

  

  「是佛舍利,是诸法相波罗蜜住处」,佛的舍利就是各式各样的功德波罗蜜的住处,就是这样子。「以是诸法相波罗蜜熏修故,舍利得供养」,舍利就得到很多的天人的供养。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13》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