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督教。这时候我心里头想到什么问题呢?我也是看见过,就是中国的读书人,还是有学问的人,相信上帝、相信基督教、相信天主教,这时候我才明白这个道理,是孔夫子宣传的,哎呀!是这样子。可是我再一想,那和佛教是有距离了。我们佛教有的时候认为孔孟之道很好,我们应该学学孔孟之道,但是从这地方看,和佛教是远了。但是孔夫子也没有明白说天究竟是怎么回事?我读书少不知道,你们读书多知道,孔夫子也没有详细说天怎么回事,也没有详细说。但是这句话我们简单的去看呢,它就是和天主教、基督教相信上帝的人接近,思想接近。「天命之谓性」,你这个分别心是天老爷给你的。
我那天说过,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皇帝是天命,孟子是有这个思想,其实这个思想按现在来说不合道理。我们佛教里面看,天上的人也不管你这件事的,你谁做皇帝,他管你这件事?他也不管。更没有天命,说这个是天老爷给的,更没有这个意思,佛教里没有这个想法,佛教的理论呢──你自己创造的,这样意思。「行缘识」这句话,如果用「天命之谓性」这句话来对照起来,那这个「行缘识」,你自己创造的,就是这句话。行就是业力,业力是谁创造的?就是你的心创造的,佛教的理论就是这样讲。你自己创造业力,业力又给你一个果报,果报是什么?主要是我们的心,心是果报主,是这样的意思。
所以这上说因缘所生法,我们说是「深心入法中」,就是你要观察一切法是因缘有。我们观察一切法是因缘有,谁是因缘?还是你的心。「无明缘行」,无明是什么?也是我们的心,谁是无明?就是我们的心,心没有智慧。
我从这里又有一个分别心,「即心是佛」,这个佛是糊涂佛,因为你现在心就是无明啊!是那么回事啊!若是说是心,我们读《般若经》的时候,他说:「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为佛」,这句话我能接受;说「即心是佛」,我不接受。「即心是佛」,就是糊涂嘛!你现在没有智慧啊,没有智慧怎么能是佛呢?
所以从这里说,我感觉到印顺老法师伟大,我们佛法变成了儒家的哲学了,变成道家的哲学,变成神的哲学了,这是不对的,印顺老法师说出这句话来。这不是平常人能说的,我们平常人说不到,我们平常人还感觉到很有智慧啊,我说出这样的佛法,还感觉到有智慧,但是印顺老法师说:你这样子是改变了佛法的思想,变成非佛教徒了,但是你还是穿出家人衣服的。所以我对印顺老法师的恭敬在这里,他叫我们对于佛法有正见,这是印顺老法师的贡献,要尊重这一点。
我们自己学习佛法的时候,我们可能想这是我的智慧,我能够学习佛法,我现在我能讲经,我还能写佛法的文章,其实在今天的佛教来说,要感谢印顺老法师,要感谢他。我们因为读他的书,我们得到正见。若是你没有这些善知识的智慧,没有他们的智慧,你自己学习佛法,你能得到这个智慧?也可能得到、也可能不得到,也可能你不容易得到,是不一定的。我说的太多了。「深心入法中」,现在是到点了。到点了我们就停下来。
我再说几句话,我们学习佛法,很多的因缘,因缘是很多的。譬如说是我去学《金刚经》、或者我是学习《大乘起信论》、我学习《成唯识论》、学习《瑜伽师地论》、学习《大智度论》,学习很多很多的佛法,也有很多的因缘来帮助我们,我们才能学习。譬如说我学习,我要靠我父母对我也有帮助,我的师长对我有帮助,很多很多人都对我有帮助,但是印顺老法师这一方面对我们很重要的帮助,应该要认识到这里。其他的事情那就是另有一句话,那是另外一件事。但是这件事要承认,要承认的,应该是这样子。说我们完全是印顺老法师,也不是,我父母对我的帮助还是很大的,我的身体是我的父母帮助我,是我的业力,但是有父母的帮助,所以要感谢父母的恩德。我能学习佛法,是因为我小时候还读过书,我小时候读书是得到我祖父的帮助,我们那个郷村没有学校的,我祖父去请一个老师来成立一个学校,那么这个郷村里面的小孩子大家都可以读书,所以我还要感谢我的祖父、也感谢我的老师,感谢很多人,你不能说只是一个印顺老法师,还要感谢很多人。好了,我就说到这里。
我刚才我也说过,我以前在私塾里读过这个《四书》。读过《四书》,我还是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虽然那个老师讲过,但是听不懂。出家以后再学习,明白多少,会明白,哦!原来是这么回事,会明白多少。但是这件事我们再深入地思惟的话,也有点问题,有什么问题?我刚才和一个医生谈话也提到这件事,小时候读书的时候,那个老师还写个孔夫子的大圣先师,给孔夫子写个牌位的,用个木板来写个牌位,上学的时候就一鞠躬,下学的时候也是向孔夫子一鞠躬的,曾经这样子训练了多少年。训练多少年,对孔夫子也就有点感情,有那么一点感情的。所以我对孔夫子有一点感情,我对《四书》也有一点感情,再见面的时候,就像朋友见面,有点感情,欢喜再学习。但是我发觉这件事,我心里头想:哎呀!和佛教远了一点,远了一点。说是我们出家人有的法师提倡出家人应该学习四书,学习孔孟之道,我嘴是没有说,我心里想那里有问题,那里有问题。
可是,刚才说过,我是很笨的人,我学习了佛法很多年了,我对于这一念心,我学这个《成唯识论》,学习唯识的这个思想的时候,它说:「阿赖耶识是果报主」,也就是我们这一念心是果报主,这句话也不太明白,也不是太明白的。「无明缘识,行缘识」,这句话都能背下来,「无明缘行,行缘识」能背起来,但是那个义不是十分的分明,不是十分的分明。可是长时期的学习,逐渐逐渐地进步。但是这一天看见「天命之谓性」,使令我很有刺激,使令我对于佛法的认识又进了一步,又进一步的。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8》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