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1 (2002年于加州南湾)▪P2

  ..续本文上一页识学习般若法门,使令这个色法的地、水、火、风就变成舍利了。这样说呢,般若法门是本,这个舍利就是末了。本末的不同,「故有取舍」,所以释提桓因就取其本,尊重般若法门的根本,赞叹、礼拜,重视般若法门,所以就取这个般若经卷,而不取舍利了。就是用这样的理由,释提桓因是用这样的理由回答佛陀的问。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若满阎浮提佛舍利作一分,般若波罗蜜经卷作一分,二分之中,我宁取般若波罗蜜经卷」:这个「宁」就是愿,我愿意取般若波罗蜜经卷,我请经来,我再学习般若波罗蜜法门,就是这个意思。这一句话呢,就是把他自己的主意,先标出来。下边「何以故」,是解释他的理由,释其所以。

  

  「何以故?世尊!我于佛舍利非不恭敬,非不尊重」,他称佛为世尊。我对佛陀的舍利我不取,我不去礼拜舍利,我不!我不去!那并不是不恭敬。「非不尊重」,又不是不尊重它。「不恭敬」和这个「不尊重」应该是有相同的意义,应该是这么说。如果一定要说它有差别呢,这个恭敬是约自己的心,它多数表示内心的恭敬,当然所恭敬的还是舍利。「非不尊重」,这个尊重这个话,多数是表示舍利,这样子嘛,偏重有一点不同。所以我对我没有请佛的舍利,我不是不恭敬,我不是没有恭敬心,也不是不尊重佛的舍利。那么为什么你还是尊重、恭敬佛的舍利,为什么你不请,没有请佛的舍利呢?而放在那里了,不管了呢?

  

  「世尊!以舍利从般若波罗蜜中生,般若波罗蜜修熏故,是舍利得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这下面说出来他不请舍利的原因。「以舍利」,佛的这个舍利,佛身的舍利从般若波罗蜜中成就的。怎么知道从般若波罗蜜中会生出来舍利呢?这下面解说出来理由。「般若波罗蜜修熏故,是舍利得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因为佛陀长时期地,若是明白一点说,就是三大阿僧祇劫这么长的时间,他是发无上菩提心,来学习这个摩诃般若的法门,长时期的学习。长时期学习,他的身体就受到这个般若,他的身体内的地、水、火、风受到般若法门的熏习,受到般若法门的气氛,影响了他。当然佛的身体的地、水、火、风,和佛的受、想、行、识,是在一起的。我们贪、瞋、痴的活动呢,也就是熏习了,这个气氛,贪瞋痴的气氛熏习了我们的地、水、火、风,我们的舍利就是这样子,所以得不到人家的尊重。现在佛陀的身体的色、受、想、行、识,受到这个大智慧的力量的熏习,受它的影响了,「修熏故」。

  

  这个「修熏」这句话,这个「修」是正面的在法上说明;「熏」有譬喻的意思。说是这里有一个,或者是什么东西,用这个烟来,我们用药发出来的气味来熏它,是这样意思。那么现在我们内心里边,你有戒定慧呢,也就是熏习了你的心、肝、脾、肺、肾,这个肉身受它的影响,是这样子说。但是这个「修」这个字,也可以再多说一点。我们佛教徒在学习佛法的时候,是有前后的一个阶段的,就是闻、思、修,有这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们是「闻」。闻这个字是听别人讲解,叫做闻;或者说是学习的意思,闻这个字当学习讲。学习的时候初开始学习的时候,它的作用不是很大。我们在学习这个般若法门的时候,在闻这个阶段的学习的时候,对于我们的受、想、行、识里边的贪、瞋、痴的活动,这个影响不是很大,我们的贪、瞋、痴继续在活动,继续地有力量地活动,虽然是学习般若波罗蜜了,我们的贪心和瞋心、邪知邪见、我我所的这些活动,还是很有力量的。所以这个时候不叫做修,叫做「闻」。

  

  「思」的时候呢,是第二个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学习了之后,你在闲居静处、专精思惟,这叫做「思」。这件事在我们中国佛教徒,在我们今天的佛教徒,其实说今天也可以,其实是不只是今天,很久了,也应该是说。这样的学习停止了,我们佛教徒不欢喜这样学习。我们学习了一部经、或者学习一部论,在闲居静处再重新地去思惟这个方法,我们中国佛教徒很久不做这件事了。但是,我们从《瑜伽师地论》上说呢,明白地告诉我们要这样学习佛法的,不然我们怎么知道这件事呢?就是这样子。这个专精思惟这件事,也还是没有使令我们成为圣人,它对我们可是比这个「闻」这个阶段的影响是有力量了,但是我们的贪、瞋、痴还在,还是在;但是可是受了这个专精思惟的影响。虽然受到影响,但还不是圣人。

  

  这个「修」这个字,就是专精思惟这样学习佛法之后,又加上了奢摩他和毗钵舍那,这样的方法的学习,这个时候叫做「修」。这时候叫做修是什么意思?就是力量大了,这个法门在你的受、想、行、识这里边,在色、受、想、行、识里边发挥的力量,广大了,有决定性的力量,能够使令你转凡成圣,使令你断惑证真,有这个力量。这个修是这个意思,就是有力量。

  

  我想连我们出家人都在内,就是所有的佛教徒都有一个,或者是共同的想法也可以,我的烦恼习气很大,是不可能够成为圣人的,不可能的,不能成为圣人的。我只好念阿弥陀佛,求生阿弥陀佛国。到阿弥陀佛国,好像不用修行就得无生法忍了,太好了!真是好!所以大家都弘扬净土法门。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到阿弥陀佛国,还是要听阿弥陀佛说法的,还是闻、思、修,还是这么回事。不过到阿弥陀佛国是比我们在这里的容易,因为我们现在这个身体有很多问题,你想要学习佛法有困难。我们举一个例子,举一个例子说这件事。什么例子呢?我们说我们欢喜静坐,欢喜静坐当然是很好,但是你若照常吃饭,你的静坐不行,你要减食,要减少吃饭。减少吃饭的时候,它能多少地使令你的奢摩他、毗钵舍那好一点。你照常地吃三碗饭了,不行!早上也吃、中午也吃、晚上也吃,你吃三餐,一餐吃得饱饱的,你静坐不行的,有困难,你要减食才可以。这就是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学习佛法的人,情形是这样子。你到阿弥陀佛国,那莲华化生的身体微妙香洁,不是这样的,他吃那个饮食都不同,和我们不同,它没有障道的力量,所以到阿弥陀佛国是好,的确是好。

  

  现在我们不要说太远,我们说这个修,修为什么有力量?就是好像我是爱好《瑜伽师地论》,《瑜伽师地论》告诉我们要怎么样吃饭、怎么样睡觉,通通都告诉你了,你按照那个方法来做,你的奢摩他、毗钵舍那容易成功,有这件事。所以我们原来的想法:唉呀!我不能够坐禅,我的习气很大,我的贪、瞋、痴很大,没有办法能调伏的,不能够坐禅,不能修止观的,其实不是!佛菩萨有大智慧,他会知道我们这个身体的缺点,也知道我们这个身体的优点,怎么样来,用什么样的方法,使令这个缺点的作用没有,能增长你的优点,使令你这个身体能够修奢摩他、能够修毗钵舍那、能够得圣道,是这样的。所以《瑜伽师地论》上说,就是弥勒菩萨说的了,弥勒菩萨那上面就告诉我们怎么样学习这个圣道。你若按照那个方法做呢,的确就不同,的确会好一点。你原来的想法,你才知道我原来的想法是不对的,原来的想法是不对的。我们不要说别的事,就是晚间不要吃饭,这件事都做不到。我现在饿了,不可以,其实你忍耐三天就不饿了,你到第四天的时候晚间不吃饭,不饿,就很正常。你少吃一点,反倒修奢摩他、修毗钵舍那,它容易相应。

  

  所以,这个修熏「修」这个字,这一个字里边包括了很多的意思,把它综合起来,它的力量就大,你容易得圣道。但是我们佛教徒顶多读读《金刚经》,或者把《金刚经》背一背,或者把《金刚经》讲一讲,这就是学习佛法了,这就是弘扬佛法了,这样子。《瑜伽师地论》还可以学的吗?完全不能!所以今天的佛教徒,谁修止观啊?有那回事吗?没有!很难!但是经上可是有这个事情,「般若波罗蜜修熏故」,你经过闻、思以后,你能够用佛菩萨的法语,来调整你的色、受、想、行、识,你就会有修的力量,就能够调伏烦恼,就可能调伏烦恼。就是念阿弥陀佛也不同了,和你以前的情形也不一样,也不一样的。

  

  当然我说这个话,念阿弥陀佛的人就感觉到不舒服,念阿弥陀佛可能佛法要灭亡了?我现在的确有这个看法。大家都念阿弥陀佛,你不学习经论,佛法非灭亡不可,我看!你们想一想,念阿弥陀佛的人你想一想这件事,你想一想这件事。我认为我们学习佛法,你只是学习一般的,你不学习《大智度论》、你不学习《瑜伽师地论》,你不可能深入第一义谛,你不可能做这件事。不能这样做,我们佛教徒永久地平平常常的,永久的平平常常的,那能够住持佛法吗?我看佛法是不能住持,所以应该是灭亡了。佛法的灭亡是佛教徒自己灭亡的,不是其他的人能灭亡佛教的,能灭亡佛法的,不是的。我这样说,我刚才说过,弘扬净土的这些法师、或者居士,感觉妙境是有邪知邪见,怎么可以这样说话呢?念阿弥陀佛特别殊胜啊!是的,我也同意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但是你若不学习佛法,佛法能够住持下去吗?我看不能!

  

  「般若波罗蜜修熏故,是舍利得供养、恭敬」,你的这个地、水、火、风,这个肉身受到般若波罗蜜这个殊胜的力量。这个般若波罗蜜,这个话的意思,我们在闻、思、修,在闻、思的时候,当然这也是佛菩萨开示我们学习佛法的次第,也是对的,是一个很正确的学习的次第。但是那个时候,因为它的力量不够,我们的贪、瞋、痴照样活动,照样活动的话,在我们的生命体里面的地、水、火、风受到的熏习,也不是那么美好,所以那个舍利没有人供养恭敬。等到这个般若波罗蜜若修的力量大了,一定是得圣道了,那个般若波罗蜜是无漏的智慧了,是无漏的清净的智慧。那个清净的智慧它的力量大,所以使令这个地、水、火、风,身体的地、水、火、风就变成舍利了。变成舍利了,说这个人是佛,不是凡夫,或者得无生法忍的圣人,也比较好一点。所以我们对这个人,他的这个舍利「得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得到要相信佛法的人,对于佛的舍利会供养、会恭敬、会尊重、赞叹,会这样子。这样子就可以知道,为什么佛的舍利会得到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呢?因为有般若波罗蜜的力量,所以般若波罗蜜是根本,舍利变成个枝末了。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1 (2002年于加州南湾)》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