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见谛」,就是得圣道了。这是很明白的事情,就像那个匠人造一个桌子,这些零件都弄好了,一装,就是个桌子。我们修行也就是这样子,佛这么说,你这么样学习,学习,从闻思修,得无生法忍,就成功了,就是明明白白的这样做。
所以释提桓因说:「我是时不见怖畏相」,不感觉有什么恐怖的事情。这是在他的境界上,因为他有阿修罗怖,阿修罗同他战,他心里有一点不舒服。他们作战的时候,有的时候诸天战胜了,有的时候阿修罗战胜了,互有胜负,但是诸天多数战胜,阿修罗战胜的时候也有,但是比较少。因为互相战争,他有怖畏相。其实这里面也包括贪爱也在内,你若这样修行,也不见有贪爱心可得。我们在色声香味触上有贪爱,我们的贪爱毕竟空了,心里还有什么爱呢?你常常这样观,这样止,这样观,今天也这样子,明天也这样子,慢慢的,心与毕竟空相应了,心里面也就没有怖畏相、也没有欲、也没有瞋,贪瞋痴慢疑通通都解决了,你就是得圣道了。
我们在家一般的非佛教徒,他不讲究这个事情,为烦恼所动,制造了很多的苦恼,然后要自杀,要死,活不下去了,那也无可奈何!我们佛教徒听闻了佛法,经论上这么讲,才知道,哎呀!我心里有烦恼,心里老是不安,贪烦恼来了心里也不安,瞋烦恼来了也是不安,这个欲心动了也是不安,就是有问题。如果把它消灭了,心里面就没有事。但是你说空话没有用,你就是要这样子「深心入法中」才可以。怎么能「深心入法中」?按我们来说,我们可能没有释提桓因那么根性利,我们要比他钝。我们若是长时期自己常常静坐,或者有人打禅七,我们去参加,常常这样修止观,常常修止观,慢慢你就成功了,你这件事就成功了。譬如在医院里他想要做医生,就去学医,今天也学、明天也学,把这件事都学好了,应该学的课程都做好了,然后考试及格了,还可以实习,到医院里实习多久,然后就可以挂牌做医生,是这样子。现在学习这件事也是一样,就这样你就得圣道了。
经论里面说的清清楚楚的,不是几句话就够了的,还有很多事要学习的,你就成功了。所以应该学习如来禅,你慢慢的,明明白白地走这一条路,你看你心里面不是很坦然。前面我不知道怎么回事,你去走这条路,你心安不安?前面如果有土匪,你不是糟糕了。佛告诉了这条路怎么走怎么走,这条路很平坦,很容易走,那这条路怎么不走呢,怎么偏要走那个不知道,念佛是谁?我不知道!你走这条路?我想还是如来禅好一点。
「复次,世尊!我若受持、读诵般若波罗蜜,深心入法中,我是时不见怖畏相。」我们昨天讲这一段文,我的话还没有说完,今天还讲这一段文。「我若受持、读诵般若波罗蜜」,是指文句的,语言文字的般若波罗蜜。「深心入法中」,是入于文所诠义,文句的般若所诠的真实义,所以我深心入法中。这个受持、读诵般若波罗蜜的文句,然后深心入于文所诠的义中。这个文所诠的义,就是语言文字所表示的那个般若波罗蜜的道理,所以从文字上去悟入所诠义。悟入所诠义,我们还是在分别心,用分别心思惟这个所诠义,我们这样子,我们这个心才能够悟入。离开了文字,我们不明白那个道理。要用文字来表示那个道理,我们就依据文字去思惟,这是我们凡夫可能做得到的事情。若是圣人,已经得圣道的人,就不是这样子。如果一开始就没有文句,没有语言文字的这种般若波罗蜜,我们没有办法悟入所诠义,我们没有办法。所以非要有文句,我们从文句这里去思惟,才能悟入所诠义。但是在佛法上讲,这里边还有事情,还有一点事情,什么事情呢?这个所诠义,若没有文句的时候,所诠义就没有了。这个地方希望你们各位再注意思惟一下。要有能诠的文句来表示这个道理,我们从这里才能明白那个所诠义,这是第一层,是我们能办得到的事情。但是这件事这样做,又不是究竟的,怎么知道呢?若没有文句的时候,所诠义也没有了,这是第二层意思。没有能诠的文句的时候,所诠的义理也没有了。
我们说一切法都是空的,我们这么讲,这个空是所诠义,依据能诠的文句的开示,我们才明白一切法皆空,但是若没有能诠的文句的时候,这个空也是不可得的,还有这么一件事。这么一件事,这个深心入法中,是在第二层的意思,就是离一切文字,所诠义也不可得了,那叫做深心入法中,是这么回事,这个事情要心里想一下,才叫做深心入法中。如果你停留在由文句来表达的义,你这个心停在这个义上,那不是,那都不是,不是深心入法中,这里有这么一件事情。我这一段文这个意思就说到这里,下文还有关涉到这里,我再重说,这就说到这里。
「我是时不见怖畏相」,深心入法中,还是假藉文句来表达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入于第一义谛了,就是见到第一义谛了,明心见性,我们就可以名之为见性。「我是时不见怖畏相」,这是断惑,断了烦恼了。我昨天说了,释提桓因他的问题,他就是有恐怖,就是阿修罗要同他作战的时候,他心里面有恐怖,因为这个作战的时候,有的时候会打败仗,受了很多苦恼,但是这是没有把握的事情,心里面担心所以有怖畏。那么他若深心入法中的时候,这个怖畏相不见了,这个恐怖的相貌,你怕那件事的相貌没有了,那么也就没有怖畏的心了。没有那件事,也就没有那样的心了,这个苦恼没有了。这样这个「深心入法中」,就是见到真理;「我是时不见怖畏相」,就是断烦恼。要深心入法中才能断烦恼,不然的话不能断烦恼。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下 3》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