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如何处理?
答:八触现前不是有一定次第,也不是一定完全现前,只现其中几种,其它的不现前,这是不决定的。如何处理?你不要去管它,要听其自然。因为这八触现前,就表示你的定力深了,你继续地寂静住,继续地修止、修观,它自然地向前进步,这是个好现象,你不需要去处理它。
问:何谓佛法的真实义?
答:佛法的真实义,是圣人所证悟的境界。我们凡夫学习佛法,只是学习相似的而已;那个真实义,我们的虚妄分别心没有办法证悟。只有你继续修行,把虚妄分别心停下来了,这无分别的智慧现前了,才能证真实义,才能觉悟真实义的。当然这件事,你若把《大品般若经》学通了,你就知道这件事了。
问:女性何以单跏趺坐最好?
答:因为女性的生理和男人不同,双跏趺坐对女人有点问题,你时间短可以,时间稍微长了,对于你的健康有伤害。因为佛在世的时候,这个出家的比丘尼她双跏趺坐,发生问题。发生了问题就报告了佛,佛说:「以后,你们不要再双跏趺坐。」佛没有多说,佛就是说到这里为止。佛是大智慧人,他有时候就说到那里,其实下面还有些话,但是他不说了。但是你若不相信这个话,「我一定要双跏趺坐」,好,那你就双跏趺坐,但是你一天只坐一次一个钟头,那也没有关系;如果你坐得很久,你就知道,有问题,就有问题了。
问:一直无法突破酸麻关,即使坐四十分钟后,就坐不下去。
答:不要紧。你坐四十分钟,就起来跑一跑,动一动,然后再坐,慢慢就突破了,就可以坐六十分钟,就可以坐一百二十分钟,都可以。如果你就停在那里,坐四十分钟完了就不再坐,我一天只坐一次、坐两次,那不行,那你很难进步的。你一定要多坐,但是你也不要太勉强,我到这时候痛得很厉害,麻得很厉害,你就放腿子。如果你一定要忍耐,也是对你的健康有伤害,所以不要过分的忍受。就是有点痛,你稍微忍耐一点,然后就放腿子,放腿子动一动,你再坐,慢慢就通过去了。
问:请问师父,您说女众最好单跏趺坐,但是我是女众,觉得双跏趺坐比较舒服。请问师父,双跏趺坐为何不好?
答:我昨天说了,双跏趺坐,你坐的时间短,不要紧;如果你长时期这样坐,对于你的健康有伤害,这个理由就在这里。这不是我说的,这是佛说的。
问:每当静坐,两腿酸麻痛,都无法克服,是否本质的关系,要如何克服?
答:不是本质的,一切法都是自性空,没有这么回事。所以你要克服,你就常常盘腿坐;盘腿坐,若痛了的时候,稍微忍一会儿,然后就把腿子放开,走一走,走它十分钟、一刻钟,再坐。再坐,你还是这么坐,长时期它就进步了,就克服了,就是这样子。
问:一个人若无喜怒哀乐,无情,与草木何异?
答:知道与草木何异的这个是谁?我们凡夫对于事情有取着,顺我的,我欢喜;不顺我的,我就不高兴,这个喜怒哀乐是执着心来的。这个圣人他不执着了,所以这个喜怒哀乐没有,没有喜怒哀乐,但是明了性的心还在的,他还是有。他这个明了性的心没有执着了,也就没有贪瞋痴了,所以心是清净的,清净地寂静住,那是一个大安乐处的地方。和我们凡夫不同,我们凡夫总是欢喜安乐的事情,我心里欢喜,但是你这个心一执着,那个欢喜就有问题。你求这个欢喜的事情也不容易,得到这个欢喜以后,你还要怕失掉,还要保护,要保护也很难,也很苦恼,有可能还就是失掉了,失掉了那更苦恼,凡夫就是这样子。
这个圣人观这一切法都是自性空,心无所取着了的时候,因执着而来的这些喜怒哀乐,当然都没有了;他心里面明静而住,是一个大安乐自在的境界。并且我们凡夫,你欢喜如意的事情,凡夫,你若是修的福报修得大,那么如意的事情是来了,但是也是无常的,终究有一天它结束了。结束了,你就和以前没有栽培这个福报的时候一样。就像一个发财的人,原来是穷人,现在发了财很快乐,但是财又没有了,又变成个穷人。人就是这样子,在苦、乐里面流转,就是这样子。有的时候到三恶道苦了,后来又到人天道了;在人天道一个时期,又跑到三恶道去了,就是这样流转。圣人远离了这一切的执着,超过了人天以上的圣人的境界,永久也不会再像凡夫那样子流转,这样苦恼了。所以圣人的圣道,我们应该学习,应该修习。
问:请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戒定慧齐修?
答:这个戒,当然你要去请善知识为你授,然后你再修定和修慧。修定,就是昨天说的修止的方法,就是修定。这个慧是要学习佛法,学习什么是佛法,然后你才能修慧的。这个慧,是佛法不共于外道的一种特别殊胜的事情。这个定,修的定是共于外道,外道也可以修定。但是佛教徒若修慧成功了的时候,这个定就变成无漏定了,也不共于外道的。所以怎么样戒定慧齐修?最初也还是有次第,先是学戒,受戒,然后再学习定,然后再学习慧。成功了,戒定慧是同时具足的;这是要你努力地学习才可以。
问:弟子这次皈依已是第七次了,是不是犯戒呢?
答:皈依这件事,不是皈依某一个人,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个皈依这件事,我们佛教徒天天皈依,我们天天上早晚殿,常是:「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天天皈依。天天皈依这件事,若是你对于佛法学习得不够,当然只是念这个文,这样念一念。若是你能够通达甚深义的时候,那是和第一义谛相应的事情。皈依佛,佛也是第一义谛;皈依法,法也是第一义谛;皈依僧,僧也是第一义谛。
说是我们在那里念这个文:「皈依佛」,然后拜一拜,「皈依法,皈依僧」,各拜一拜,这叫做三皈依。实在来说,你坐在那里,你心里面观色不可得、受想行识不可得,观一切法无相,这也就叫做皈依,这也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是不断地重复,不断地这样修行,你才能够转凡成圣;等到入了圣位以后,那是更殊胜的境界了。所以说是你第七次皈依,那并不算多。但是我的想法,皈依了一次,这样的皈依一次也就是够了,但是你要再进一步,你皈依到一百次,但是还停留在第一次,是不对的,应该一次又一次地进步,那就是愈多愈好。你还是那样停留在原来的地方,你就是懈怠了。
问:每日功课,行门、解门所占时间比例多少较佳?
答:这个事情看你的程度,如果你对于佛法的理解很少,你的解门的时间要多一点,行门的时间少一点。若是你已经达到了开悟的境界,天台宗说是大开圆解,那你的行门多一点,解门还是要。就是弥勒菩萨也还要听佛说法,还要听释迦牟尼佛说法的,何况我们是个生死凡夫,我们怎么可以不读经呢?怎么可以「我不立文字」,这是圣人可以,凡夫不可以,凡夫一定要听佛说法。我们现在没有见佛,那就读经,那就见佛说法。我们读《金刚经》、读这《大般若经》、读《法华经》、《华严经》,那就是见佛说法。所以你说这个比例是多少,就看你的程度。
问:又行门中,以前爱好礼佛、阅读,现改为听经、打坐,可好?
答:你欢喜礼佛,你还是有礼佛的功课也好;人都是容易有些业障,多拜佛能消除业障,还是需要的。你现在又愿意听经、打坐,那么你弄一个功课表,我早晨起来做什么,午前做什么,午后做什么,晚间做什么,弄个功课表,什么时候礼佛,什么时候听经,什么时候打坐,就这样好了。
问:若目前专读《无量寿经》,不再读余经可好?
答:也好,你专修净土也是好。
问:往生西方资粮,可否以此经为要?
答:也可以,《无量寿经》很好,能把它背下来也很好,专心念佛是好的。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4》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