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该做白日梦,是这个意思。若没有问呢,……这句话我看不懂,百千万劫难遇明师。
答:我也同意这个说法,不容易遇见善知识。
问:眉间,一是眉间放光,二观想自他身,曾相似阿弥陀佛相貌时,青白、赤白、地水火风是直线进行,而形成幻化世界。
答:你读《十六观经》好了。读《十六观经》也还是,读这个《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读《大智度论》,你能够得到胜解,然后再《十六观经》,修一切法门都会殊胜。你这说的这个事情,我的看法还是这样。
问:观想自己身是相似观菩萨相貌时,青白、赤白、地水火风。
答:你这样观,密宗是有这件事,其实这都是枝末。
问:入八种色同时放光,扩充无边无际,八种色同时放光,右旋转成圈,渐收回至眉间成一圆,里面有金珠令八种颜色右旋转,是外圆,是银色在眉间处,放光、转光。
答:你这些所缘境,最好还要有奢摩他的帮助,不要只是作如是观。你有奢摩他的帮助,你就容易成功。你只是修这样的观而没有奢摩他,慢慢地身体可能会有病,还有这个事情。
问:由眉间放大光明,是由无量无边的彩光变化出,每一颗好像是可以幻化界,对否幻中妙用?
答:我就是这样,你若是愿意作如是观,一定修奢摩他的帮助,然后看《十六观经》,依据它所说的,你这样学习,不要自己想东想西。
问:《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中,学生刚学习看,哭得说是自己不对。世尊说法放光、毛孔,十二根放莲花化佛,学生习应观想如何放光?可用处吗?
答:你这样说,你暂时不要作这么多的观想,先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学通了,你的智慧高一点,再作如是观好一点。
问:念阿弥陀佛的时候,眉间放弥陀无边,心轮内有四十九尊弥陀,此佛珠每颗皆现弥陀,亦放出无量的弥陀像,休息时就无佛。四、往后修行应如何做?对道业能圆满全面圣道?
答:这样子,你愿意读《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再读《大智度论》,等这件事毕业了的时候,再作如是观会好一点。
问:到达未到地定或者是某一阶位时,会不会再退转?
答:对的,未到地定也能退。如果你不继续入定,那也可能会失掉的。就是到了色界四禅,你不努力也会失掉的,还没到不退转。只有得了圣道以后才不退转,这初果圣人是不退的。
问:如果有人说,你们佛教徒拜佛、学佛也是贪,贪图极乐世界那种漂亮美丽的境界,金银琉璃,我们要如何来说服对方?
答:如何说服对方?如果我们没有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你不能否认这件事,是贪。我们到阿弥陀佛国,也就说那是七宝庄严,每个人在那里没得圣道,也都有神通,我欢喜这件事,我就愿意到那去。那你这样子也就是贪心嘛,不能够否认这件事。虽然是贪心呢,好过这娑婆世界的境界。因为你到阿弥陀佛国的时候,那个地方和我们世界不同的就是有阿弥陀佛、有观世音菩萨来教导我们。你在这个世界,阿弥陀佛不出声;我们供的观世音菩萨像,他也不出声,他也不讲。若是你错了,观世音菩萨也不出声。但是观世音菩萨知道,我们供的像,不是像,是真是观世音菩萨在那里,但是他不出声,是的,是这样子。
问:曾闻你说:南传禅法偏于止。
答:南传禅法偏于止,南传禅法,我看……,我不懂得巴利文,他们到南传去学习,然后翻译过来的这个文我看过,我看过这些文。就是帕奥禅师也是来过我们这里,我对他们呢,我是有几句话说的。这「南传佛教偏于止」,但是这句话要解释。他说那个得阿罗汉的次第,也是有偏于止,对于修观那一部分说得少,所以说他偏于止。但是不是没有观,可以这么说。
另外有一个地方,就是这个帕奥禅师,他讲的这个道理,当然我不是直接听他说话,我也不懂他们缅甸的话。我的主张是这样:我们修学止观这件事,譬如说是我先学习止,这当然是要从经论上学习一番,然后才用功修行。用功修行的时候,你也可以先修学观也可以,先学习止也可以,这是我的想法。
但是先学习止的时候,你可以学习……,静坐的时候有半小时的修止也可以,半小时,这三十分钟,你一直地在所缘境那里安住不动、明静而住,这是修止。过了半小时以后,就应该修观,应该修观。修观,也可以修它五分钟、十分钟、一刻钟都可以,然后再修止。修完了止再修观,这样的修止观。不是说我现在,我只是修止,我不修观,等到止成就了,我再修观,我不主张这样子。我主张你止没有成就的时候,你可以修观。
这样做有什么理由呢?因为我们止没有成就的时候,你静坐的时候只有五分钟可以寂静住,你初开始有五分钟寂静住还不容易,可能一分钟就止不住,要打妄想,要能把它收回来再修止,顶多就是这样修。那么不妨这时候修观,修观好过打妄想。
所以你止修他五分钟、修他十分钟、一刻钟、半小时,然后你再修观,好过打妄想。不但是好过打妄想,你这样修了观以后,当然是要学习的。怎么样修观?要经过学习。修观的时候,然后再修止,观能帮助止,帮助你进步。所以修观好过打妄想,又能帮助止,所以止没有成就的时候也修观,我的理由是这样子。如果只修止,你不修观,得不到观的帮助,那你就慢,你止成就的时候会慢一点,我的意思是这样。
说「南传佛法偏于止」,但南传佛教还是有观的,不是没有观;是有止,有止也有观。因为南传佛教从原则上说,就是根据《阿含经》,《阿含经》是佛说的,一定是法门是圆满的。
问:虽然上了年纪,但利生的心愿还是很强烈,只是智慧、定力还很差,所以如果想在此生利生,能力是很微弱,但愿老和尚开示。
答:你有慈悲心要利益众生是很难得,你有这个心是好,也会得到观世音菩萨的加持,你有这个大心,观世音菩萨会帮助的。但是你的定力、慧力都差,就是要补充。补充,就是我刚才说的,「般若波罗蜜」非常重要,就是要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和《大智度论》,或者你愿意学习《瑜伽师地论》也是好。一定掌握到般若波罗蜜,然后你再修止观,应该这样子。
得了圣道以后,去广度众生,应该这样,不要在凡夫的时候去度众生。顶多你是在内凡位的时候度众生,就是得了暖、顶、忍、世第一的时候,不是外凡。在内凡,在暖、顶、忍、世第一这个时候度众生也还勉强可以。但是我们只是把佛法学一学,还没有修止观,我们就讲经说法度化众生,这是在外凡的境界,外凡是不及格的,佛是不同意的,这是第一。
问:如何达到来生乘愿来此娑婆而不会落入邪见家?
答:我想我们现在佛法的情形,你来生就是再出家,不容易得到正见。因为我们现在的出家人,多数是不学习佛法的,那么他师父是这样子,徒弟也是这样子。我说这话都是不高兴、不好听啦!师父也是拿着铛铪,就这样子。当然他徒弟来了,教他干什么?也叫他拿铛铪,也是唱斡资啰。你若跟他出家,你也是这样子。那么这样子,你能得到正见吗?所以「而不会落入邪见家?」很难,很难!不容易,不容易的。
问:且能遇到正知见的家庭,可以童贞出家,更能不断地、继续地熏习义理,达成无上菩提。
答:很不容易,不容易。这娑婆世界,我们现在这个汉传佛教就是这样子。不能回转,不能回转的。所以你还是念阿弥陀佛,到阿弥陀佛国去,到阿弥陀佛国,不管是……上品上生最好、中品也好,不得已下品也是好。但是到那里好,就是有阿弥陀佛、有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这些大菩萨,佛菩萨教导我们;就是有善知识,能遇见善知识,你也容易得正见,也容易得无生法忍,得无生法忍以后再回到娑婆世界,这个比较妥当。
问:二、要不然如何能达到往生时能一念往生弥勒内院,继续闻法修持?
答:若你愿意到弥勒内院也是可以,就是你现在学习这个《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和《大智度论》、学习《瑜伽师地论》也好,达到一个程度,常常修止观调伏烦恼;常常念弥勒菩萨名号,发愿、要发愿也很重要,愿生弥勒内院去。这样子临命终的时候,你心不颠倒,弥勒菩萨会接你去。到了弥勒内院和往生阿弥陀佛国是一样的。这个地方有什么事情呢?我们到弥勒菩萨那去的时候,当然也还是听弥勒菩萨说法,也还是修止观,修止观有可能会得无生法忍,也可能还没得,但是是有神通的。
有神通的时候,可以到阿弥陀佛国去,从弥勒内院到阿弥陀佛国去。到那里见阿弥陀佛、见观世音菩萨听他说法,听法回来,还回到弥勒菩萨这里来。你往生到阿弥陀佛国的人,亦复如是,到那听阿弥陀佛说法、听观世音菩萨说法,就入定学习止观。但是也会来到娑婆世界来、到弥勒菩萨那里。
我们从这些《大宝积经》、《法华经》、《涅槃经》、《维摩诘所说经》,这些大乘的修多罗里面看出这件事,十方佛世界是通达无碍的。不是我们这个,我的佛学院学生不可以到你那去,没有这回事;你的佛学院也不可以我这儿,我收的徒弟不可以到你那儿去,这是我们凡夫境界,这是我、我所的问题。佛菩萨没有这回事,没有这个。你读这些大乘的经典,看就是这样子嘛!所以我们凡夫,你不要到弥勒内院那里去,就到阿弥陀佛国来,其实你多余说这句话。就是你到药师佛土也是一样的,都是通达无碍的。
「要不然如何能达到往生时能一念往生弥勒内院?」这个方法,法门是有的,就是你要努力。还是修止观重要,你愿意到阿弥陀佛国去也修止观。修止观,这个《阿弥陀经》上说是,那地方说:生存的时候念阿弥陀佛是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心不颠倒,这话就是这么说。但你若修止观呢,就是现在时时的学习一心不乱,时时的学习心不颠倒,你常常这样修止观,就是这么回事。
那么你今天也这样学习,明天也这样学习,最好还是出家。因为出家的环境清净,不管你做比丘尼也好、你做比丘也好,你心清净。今天也这样学习,明天也这样学习,学习了十年,假设学习十年,那会怎么样?完全不一样,完全是不一样的。临命终的时候自然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因为你生存时就这样训练的,自然是这样。当然是出家好,你若在家,在家就算是你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临命终有可能会颠倒。因为你在家……,什么叫做在家?和出家不同,就是有这个问题。
问:感恩老和尚慈悲,恭请老和尚住世利生,使茫茫苦难的众生能得闻正法,如理修行。
答:我认为你这句话,说的也好像是有道理,实在是不需要说这句话。众生太多了,众生的问题很严重的,佛菩萨都无可奈何啊!释迦牟尼佛完全明白,但是他要入涅槃,他走了。而弥勒菩萨在兜率内院,在那里说法,他也不到人间来,他也不到人间来。为什么?我们所知道的这些问题,弥勒菩萨都知道、观世音菩萨也知道、阿弥陀佛也知道,所有的佛菩萨、这些圣人都知道,但是他也就是只好慢慢地想办法,慢慢地解决。我妙境是什么东西?不要,你要多活几天!
问:临命时如何判断自己眼前见到的阿弥陀佛是真的、还是假的?
答:如果你生存的时候,你多读《阿弥陀经》、或者读《无量寿经》、或者是读《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或者读《维摩诘所说经》,常读这个大乘经论,然后你自己多修学止观,心不颠倒、一心不乱。但是你要有中心思想,究竟是愿意到阿弥陀佛国去呢?是到弥勒内院去?你要有中心思想,也要常念佛名号,临命终的时候,魔王不能来冒充的,不能冒充的。阿弥陀佛会遵循他的愿力来接引你,魔王还敢来冒充?没有这回事!只有你不愿意学习经论,也是懈怠,又不能诚心地念阿弥陀佛,那这事有问题,这事有问题的。
这个《阿难称誉品》,我在波特兰,是美国的加州北部一个地方,讲了七天,我曾经讲过一次,讲了七天。在这里就是讲三次,所以我讲的简略一点,但是闲话说了很多,这是对不住的地方,我以后要改善。我们念佛回向。我们就回向好了。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尊导品 9》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