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或者是男、或者是女,他心里面应该这样想:「我则法施已」,他们这么多的天神来到这里来,我则对他们有法布施了,就是这样子。不是说他为他们说法,但是他们肯来,就等于是为他们说法了,是这么意思。
下边是第六科「明受持般若人得诸天守护」,分四科。第一科「正明诸天守护」。
憍尸迦!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咤天,及十方世界中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咤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护持是善男子善女人,诸恶不能得便,除其宿命重罪。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亦得是今世功德;所谓诸天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来到是处。
「憍尸迦!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咤天」;「阿迦尼咤」翻到中国话就是色究竟。「及十方世界中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咤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这些天。「护持是善男子善女人」,护持学习般若法门的这个人。「诸恶不能得便」,这一切不吉祥的事情,没有机会来恼乱他的。「除其宿命重罪」,除非是这个学习般若法门的人,宿世有严重的罪过,那就还能有一些苦恼的事情的。「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亦得是今世功德」,就是这个很多的天神来护持他,「诸恶不能得便」,得到这种功德。「所谓诸天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来到是处」,用这句话来结束上文,就是相信佛法而发无上菩提心的诸天,才来到这里护持这位修行人的。
何以故?憍尸迦!诸天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欲救护一切众生,不舍一切众生,安乐一切众生故。
这下面第二科,解释诸天来的所以,为什么会这样子呢?「何以故?憍尸迦!诸天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他不是一般的天人,他也发了无上菩提心了,发了无上菩提心,他又怎么样呢?「欲救护一切众生」,他想要救护一切苦恼的众生,令他们离苦得乐。又「不舍一切众生」故,这些诸天子发了无上菩提心,他有慈悲心,他不弃舍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愚痴颠倒,没有发无上菩提心的,你受种种苦,不关我的事;但是发了无上菩提心的天,不!他感觉到众生苦,他要来帮助他解决问题。「安乐一切众生故」,他有这个心,所以这个众生的世界,有这么一个修行人,他们非常的欢喜,也愿意来护持,是这样意思。
这下边第三科,「释肉眼人疑」。我想各位同学也可能有疑惑心,但是还没有说出来,这地方解释了。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云何当知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咤天来,及十方世界中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咤天来,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时?佛告释提桓因: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见大净光明,必知有大德诸天来,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时。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若闻异妙香,必知有大德诸天来,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时。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行净洁故,诸天来到其处,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欢喜礼拜。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云何当知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咤天来」,我们怎么知道他们诸天来了呢?我们可能会有这个疑惑。「及十方世界中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咤天来,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时」,他们来这来供养礼拜,我们怎么会知道呢?有这个疑问,这下面就回答这个疑问,解释这个疑问。
「佛告释提桓因: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见大净光明」,若是学习般若波罗蜜这个人,这个修行人,他若看见「大净光明」,就是非常广大清净的光明,若看见这个光明。「必知有大德诸天来」,那就知道这件事,知道这件事,必知有大功德的天,诸天来了。当然这样解释呢,是我们没有修行的人就这么解释,就这样;若是有修行的人,又不是这样子的,不是这样。
有修行的人,他的眼和我们的眼睛不同,他能看见诸天来了,他看见。预先也应该知道,因为这种人他一定是得了禅定,有奢摩他的功夫,也有毗钵舍那的智慧,他一入定的时候,他的道力现前了的时候,这些人来了他知道,不是不知道,知道这件事的。我也曾经说过,就是我们现在有什么问题,我们想要求观世音菩萨,顶多是做个梦,如果你有诚心,观世音菩萨在梦中和你见面,开示你这些问题。但是若是你的功夫强了,到未到地定、到初禅以上,就不是,不是做梦;你一入定,你一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在你禅定里面现身,就和你谈话了,会有这件事。若有这个境界,诸天来当然也是知道,会有这个事情。
我们现在什么事情都不明白,就是好像在这一个房子里面,没有门,也没有窗户,在这么个境界住,但是若是得了未到地定,得了初禅以后,不是这样的。你一入定以后,你也可以到天上去,在定里面可以到天上去,也可以到阿弥陀佛国,都可以去的,会有这种境界;我们不肯用功,定也没有、智慧也没有,那佛菩萨看这个人怎么办呢?无可奈何啊!我有时候会打妄想,(已经打引磬了!)观世音菩萨,我们知道在大殿里供着观世音菩萨像,观世音菩萨一直不说话,一直是不说话,怎么回事?其实在不是像啊!不是那个木造的像,或者什么,观世音菩萨真是在这里啊!真是这样,不是像,观世音菩萨真是在这里。但是我们散散乱乱地,一点戒定慧也没有,观世音菩萨不出声,默然,就是默然。我把这一段讲完。
「必知有大德诸天来,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时」,你若看见大净光明,那就是诸天来了。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若闻异妙香,必知有大德诸天来」,你闻到特别的香,我刚才说过,我们这个人,我们人间的人这个身体,我们自己也不感觉臭;实在诸天认为我们身体臭秽,身体是臭秽的。诸天不是,诸天的身体是香的,有香气的,就是欲界天的天人也是香,这个色界天上的天人,他也是香;若是阿弥陀佛国的人,那是更香,和我们完全不同。所以他们这些人到我们这里来的时候,有异妙香,有特别的那个妙香,和我们这个世界的香还不一样,有特别的异妙香,「必知有大德诸天来,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时。」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行净洁故」,就是学习般若法门这个人,「行净洁故」,「行」是什么?是心,心行,我们用佛法来说呢,一切法都是行,一切有为法都是行,都有生住异灭的变动,都是行;但是以心为本,心是一切行的本,所以叫做心行。你心要清净,心要清净,「善男子善女人行净洁故」,你的心清净、身也清净、口也清净,三业都是清净的,清净不染污。「诸天来到其处,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欢喜礼拜」,就是你要有这个条件,要有这个条件,诸天才会来的。我们不学习般若波罗蜜,这个身口意就是有贪瞋痴的污染,就是不清净,不清净,诸天不会来的。
有一个故事,是一个国王的夫人,国王的夫人在皇宫里,在皇宫里面,不是在大众里面,这个王的夫人会……,这国王实在就是她的丈夫,在私人的房间里面,那么就是一个跳舞和唱歌,这些事情,应该是常有这种事。但是这一天呢,他这个太太一举手,跳舞一举手的时候,这个国王心情就不快乐了。不快乐,他的夫人也知道了,为什么和往日不同呢?不快乐,他不说。她说:你一定要说;他勉强说:你七天以后要死了,这个国王有这种智慧,知道这件事。那怎么办呢?这个国王的夫人是信佛的,她说:那我就出家,我出家去做比丘尼去。说:不可以!我一定要死了,你留不住的,非要死不可。说这样子,到第七天的时候,过了六天,第七天去出家;这七天都舍不得,就是要第七天。那么这时候,国王当然就按照约定,第七天就到庙里面,到认识的,常来往的比丘尼那里出家了,那比丘尼没有给她落发,就是受了八关斋戒,受了八关斋戒的时候,晚间不能吃饭,就是饮这个非时浆,饮了非时浆呢,就泻肚了,泻肚了,就死掉了,就是这样子。
但是她和她的国王,和王分开的时候,有个约会,这国王说:你若出家去修行,有可能会生天,假设你真是生天了,你回来和我说几句话,表示你真生天了。说:好!约定好了。那么死了以后,果然是生天上去,这个女人生天了。生到天上的这个人,和人间的人不同,人间的人,这个小孩子渐渐长大,天上的人很快就是长成大人了,那么她记住她和国王有约会,她就从天上来,夜间放大光明,放大光明。国王就出来看,说:你是谁啊?她说:我以前是你的夫人,因为有约会,所以我现在告诉你,我是生天了。那国王说:请你下来坐。王夫人说:这不可以坐!我现在看你身体臭秽,不可以坐。就不见了,这个天人就走了。
我们人间的人不感觉到臭秽,可能还感觉香吧!实在是人间的人身体是臭秽的。那么现在这个呢,身体虽然臭秽,但是学习般若波罗蜜法门,心清净,所以诸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还来到这里来恭敬、供养,还有这个事情。
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尊导品 5》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