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道了。「若梵」,那这是色界天上的人。「及阿修罗等」这些人,「皆亦爱敬」,都是对于般若波罗蜜这个修行的人,也都有爱敬的心。
这是第一个是「爱敬果」。现在下面「行不断绝果」。
是人行檀波罗蜜,檀波罗蜜无有断绝时;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亦无有断绝时。修内空不断,乃至修无法有法空不断;修四念处不断,乃至修十八不共法不断;修诸三昧门不断,修诸陀罗尼门不断;修诸菩萨神通不断;成就众生,净佛国土不断;乃至修一切种智不断。
「是人行檀波罗蜜,檀波罗蜜无有断绝时」,学习般若波罗蜜这个人,他达到这么个程度的时候,他会修行这个「檀波罗蜜」,他对于佛、菩萨、阿罗汉都有恭敬心,对于一切众生也有恭敬心,都能够行檀波罗蜜。「檀波罗蜜无有断绝时」,不会中断了,我再不做这个功德了,不会有这样,他继续不断地做功德。「尸罗波罗蜜」,这个修行者,他也会修行「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也没有中断的时候,他无穷无尽地相续下去。
「修内空不断,乃至修无法有法空」,也不间断。「修四念处不断」,身受心法是四个所缘境,观察都是毕竟空寂,无所得的,他这个法门的修行也是相续不断的。「乃至修十八不共法」,我们讲过了,这是佛有的这种功德,也是不断。
「修诸三昧门不断,修诸陀罗尼门不断」,这个我们前面百法明门那个地方,我们解释过了。这个「三昧」是定;「陀罗尼」是慧,当然都发挥呢,也有咒陀罗尼、还有总持陀罗尼。现在这么讲,「三昧」是定,定也是得圣道的门;「陀罗尼」是慧,慧也是得圣道的门,这个修慧的人一定也要修定,修定的人也会修慧,这两个方法要兼而有之,不可以偏。那这个学习般若法门的人,他「修诸三昧门不断」,譬如这个人若是在……他现在得的三昧只是未到地定,那么色界四禅还没成就;若得到色界四禅,那么他还有无色界的四空定,还没能成就;说是得到世间的三昧,无漏的三昧还没成就。这三昧随着佛教徒继续地修行,一直到佛才圆满的,所以这位佛教徒「修诸三昧门」,他「不」中「断」,继续不断地在修行。「修诸陀罗尼门」也是「不断」,也是不中断。
这也是,我们初开始学习佛法,能增长智慧,但是由外凡到内凡,由内凡到见道,由见道到修道,乃至到佛的境界,也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一直地相续不断地这样学习,所以「修诸陀罗尼门不断」。
「修诸菩萨神通不断」,也是,修诸菩萨的神通也是无穷无尽的,到佛的境界才圆满。而这个般若波罗蜜的修行人,他修这个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乃至漏尽通,也是相续不断地这么修。
「成就众生,净佛国土不断」,他利益众生这件事,也没有中止的时候,也是不断。「净佛国土」这件事也是「不断」,就是佛成佛了,那个佛土是清净庄严的,清净庄严不是自然来的,是由修种种功德利益众生,才成就这个清净的佛世界,这也是长时间的修行成就的,所以净佛国土也不断。
「乃至修一切种智不断」,佛的一切种智到佛的时候才圆满,也是不断地修种种功德才成就的。这是学习般若法门,有菩提愿的这个人,他做这个功德没有穷尽的时候,这是第二科。下面第三科「降伏恶人果」。
是人亦能降伏难论毁谤。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书持经卷,华香供养,乃至旛盖,亦得是今世、后世功德。
「是人亦能降伏难论毁谤」,这个般若波罗蜜的这位修行人,他能降伏别人难论,难论他、毁谤他,他能调伏。能调伏,我们的想法应该是把那个人调伏了,其实在不止于此,也能调伏自己不在乎这件事。说是外人说你的坏话,怎么怎么毁谤你,但是这个人心里不动,这就叫做「调伏」,这事还是非常重要的。
我看见有一个出家人,有一个出家人常和一个女人来往,常和这女人来往,那么大家就讥嫌他,说他怎么怎么地不对,说他不对。那么说他不对,当然有的人是背着在后边,不是当他的面说,但是常这样做呢,就有人当他面说了,他听见这话,这个出家人就说:是那样的吗?他就说这么一句话,然后就什么事也没有。他不是说:我要找律师,他不这样子。那么也有人就当这个女人说,女人:「你们搞错了,他和我没什么事。」就是这样子。那么这样子,后来就感觉到最初毁谤他嘛,后来有人又感觉以前毁谤不对,现在又向他道歉,这个比丘说:是那样的吗?还是这一句话,什么事也没有。
所以这上面说是「亦能降伏难论毁谤」,这就是降伏;不是要找律师来降伏,不是这个样的。就是他心里不动,不在乎这件事情。
「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书持经卷,华香供养,乃至旛盖,亦得是今世、后世功德」,就是这个人能得到这样的功德,当然这是学习般若法门,自然是会这样子,当然这件事,现在是这样子,将来还是这样子,所以是今世的功德、后世的功德。
下面第四科,「得诸天供养礼拜」。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书持经卷,在所住处,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四天王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皆来到是处,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还去。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梵辅天、梵会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无荫行天、福德天、广果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皆来到是处,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还去。净居诸天,所谓无诳天、无热天、妙见天、喜见天、色究竟天,皆来到是处,见是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还去。复次,憍尸迦!十方世界中诸四天王天乃至广果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及净居天,并余诸天、龙、鬼神、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亦来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还去。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书持经卷,在所住处,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四天王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皆来到是处」,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四天王是很多的,但是这四天王里边也有是佛教徒,也有不是的,那么有什么不同呢?就是他们听佛说法发了无上菩提心了,这个人「皆来到是处」,都会到这个般若波罗蜜的这个修行人这里来。「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还去」,到这来受持、读诵,和演说般若波罗蜜;就是这个菩萨,学习般若法门这个人,他在受持、读诵、宣扬般若波罗蜜,他来看见这个境界的时候,他要供养,供养这个法师,然后礼拜,回到天上去了。
「三十三天」就是四王天之上的须弥顶天。这个「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就是欲界一共六天,就是除了四天王天,这一共是五种天。还有「梵众天」,那就是色界天上,「梵众天、梵辅天、梵会天、大梵天」,这是初禅。「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这是二禅。「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这是三禅天上的人。「无荫行天、福德天、广果天」,这是四禅天上的人。这个「荫行」,我解释一下,就是没有云,也有的地方解释无云天;但是这个地方,鸠摩罗什法师翻个「荫行」,就是没有云的这个天,还有「福德天、广果天」。
这些天;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也有不发无上菩提心的,也有不信佛的,诸天也有不信佛的。「皆来到是处」,都是到般若波罗蜜的这个修行人这里。「见般若波罗蜜」,这个「见般若波罗蜜」应该是指经卷说,那么这个般若波罗蜜的修行人,来受持、读诵、讲说,「供养礼拜还去」,这个天,诸天也是供养礼拜就走了。
这下面说「净居诸天,所谓无诳天」,「净居诸天」就是四禅天之上,有五个净居天,净居天,这是佛教徒得三果的圣人,都在这地方住。这个净居天一共有五层,有五个:「无诳天、无热天、妙见天、喜见天、色究竟天」,这一共是五个天。这五个天人,「皆来到是处」,也到这个地方来,这个般若波罗蜜的这个修行人这里来。「见是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也是「供养礼拜」,走了。
「复次,憍尸迦!十方世界中诸四天王天乃至广果天」,前面是说娑婆世界的天;现在说「十方世界中诸四天王天乃至广果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及净居天,并余其余的诸天、龙、鬼神、干闼婆」;「干闼婆」翻到中国话,翻个香阴,「阴」就是这个色受想行识的五阴,但是这个人,这是个神,他以香为食,以香做饮食,所以他的身体有香,所以叫做香阴。「阿修罗、迦楼罗」,迦楼罗就是金翅鸟。
「紧那罗」也是鬼神,但是头这个地方有个角,单独一个角,就是牛有角,就是他的头上有个角,不是两个角,就是一个角,他的身体也就是……。只有长个角呢,和我们人有一点不同,我们人头上没有角嘛!但是他头上有个角,所以人说是……我们人若是看见这个人呢,这个人是人呢?不是人呢?就会疑惑,所以他叫做似人,相似的「似」,他和人相似。「摩睺罗伽」是大蟒神。
「亦来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还去」,也是相信佛法的这些人。这是第四科。下面第五科,是「明受持般若则是法施果」。
是善男子善女人应作是念:十方世界中诸四天王天乃至广果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及净居天,并余诸天、龙、鬼神、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来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我则法施已。
这个「是善男子善女人」就是学习般若法门的这个人,…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尊导品 5》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