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尊导品 2▪P2

  ..续本文上一页

  但是我们程度提高了,但还不是圣人;不是圣人,这个时候,我们能够看见观世音菩萨的身相,但是那个身相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化现的身体,是很高大的。但是由他化现也好,化现,实在也是他的功德,他才有这样的身相,这是因缘有,也是自性空。我们能够见到释迦牟尼佛,也是;释迦牟尼佛的身相也是因缘有,那也是自性空,也是无二相,也是不生、不得,也是无生的,也是这样子。但是现在,我们举这个例子,说是我们用苹果,或者是其他的清净的,或者我们做的一碗饭,做的一盘子的菜,清清楚楚地去供养佛,也都可以做如是观,都是可以这样。但是现在这上面是说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也都是不二相,也都是不生相,不生、不得,也都是这样。

  

  但是这个意思,说这样的佛法的这个义,是我们佛教徒在日常生活里面修止观的这样意思,修止观。观察什么呢?就是我们在平常,我们内心,不是贪、就是瞋;不是贪欲、瞋恚、忿怒,那就是愚痴、高慢、疑惑,起我、我所的这些执着,常常是这样。现在我们是佛教徒,我们学习佛法,我们昨天说过,我们在世俗谛的地方活动,就日常的这些境界,我们在这儿上分别、执着。在这分别、执着的时候有什么问题呢?就是贪瞋痴就从这里出来,是这样意思。

  

  现在呢,我们想要改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这个污浊、污秽的行为,我们不要再执着这都是真实的,不是;观察这些都是因缘生法,它是不生的,无生相,也就是毕竟空寂的。在这里面呢,我们不生贪心、也不会生瞋心,这些烦恼都不生起了。我们慢慢地,初开始这烦恼的不生起,是用这样的智慧调伏的,不生烦恼;只是调伏而已,这个生起烦恼的功能还在,只是不活动。但长时期这样观察的时候,就把生起烦恼的功能也消灭了,那就是圣人了,我们就不是凡夫了,是这样意思。

  

  这叫做「不生」,「不生」也就是不可得,「以不生不可得故」,这是无二法,是这样意思。

  

  我们平常,如果在我们佛教的,或者是法师,或者是比丘、或者比丘尼,或者优婆塞、优婆夷这些佛教徒。在学习佛法的时候,我们只是拜拜忏,或者是拜忏、或者是念经,就是照本念一念,或者是拜大悲忏、拜梁皇忏、拜万佛忏,这样忏悔;没有说这个观一切法,观察因缘所生法是不生的,一切法都是毕竟空的,没有说这个事,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拜大悲忏,这是修止观的前方便,为什么要有前方便呢?因为我们有很多的业障,我们想修止观,不行,修不来。你在那儿坐着,心里面就闹起来了,不能坐,要放腿要跑,这样才行,坐那里坐不来;就算是坐那里,也不能修止观;为什么会这样?就是业障。须要拜忏消除这一切的障碍,然后你静坐的时候,这心就能够相应了,心里能够和平一点,心里面就不会放腿要跑,腿子也不是那么痛,就算是有一点痛也能忍受,然后你能够观一切法空,无我、无我所,能做到这一点。这样子呢,慢慢、慢慢地,你就可以成为圣人了。

  

  观世音菩萨也是圣人,释迦牟尼佛也是圣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弥勒菩萨,这些都是圣人,都不是凡夫了;而我们是在凡夫的境界,所以凡夫是一类,圣人是一类。我们这个凡夫这一类的时候,我们只是听说,看见经上有观世音菩萨、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听说闻名而已,不能见面的。但是我们有点善根,闻名我就相信,是有观世音菩萨、有文殊菩萨、有普贤菩萨,我们读《华严经》的时候,这文殊菩萨的境界、普贤菩萨的境界、弥勒菩萨的境界,这《华严经》上有说。我们读《法华经》的时候,也是说到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的境界;《法华经》最后是说的普贤菩萨,第一品那个〈序品〉里面,说到文殊菩萨,是这样子。我们读《地藏经》的时候说到地藏菩萨,地藏菩萨的愿行,《地藏十轮经》就有说到地藏菩萨。当然菩萨很多,那都是指圣人的世界。我们有点善根,读了经我们就相信这件事;有的人他不相信,是真的吗?那这人是不相信。但是我们还是相信,可见我们以前在佛法里熏习过、有栽培过,就有点信心。虽然有信心,你不能和他见面,顶多做梦梦见,偶然地或者做梦梦见观世音菩萨,来和我摩摩顶也可能,就是这样子;想要和他自由地说说话,不行。我们这业障很多啊,你心里有很多问题想要和观世音菩萨讲,不能讲。

  

  若我们多拜忏,还要静坐,达到一个程度的时候就可以,只要一入定就可以看见观世音菩萨;想要看释迦牟尼佛,想要见阿弥陀佛也可以,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都可以,但是要提高程度。

  

  我们佛教徒,最初来到佛教里面,我们还剃光头、穿上出家人的衣服、又受了戒,然后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这件事,不知道;不想要…哎呀,我怎么能够看见观世音菩萨?有没有这个心情?我现在是凡夫,我想要得圣道,我们有没有这个意愿?我看,也有多少佛教徒应该有这样的意愿,不愿意做凡夫,想要成圣人、得圣道;但是很多的佛教徒没有这个意思,没有想要得圣道,没这个想法。我们虽然出了家,出了家以后还是为生活忙,还是要做这件事。我不知道,我出家以后我不要为生活忙,我要得圣道,有这个意识吗?恐怕不容易,不见得会有这个想法。你没有这个想法,那就不可能会提高自己的程度,那也就很难和观世音菩萨见面,也很难。

  

  我们若读经,学习经论的时候,经论上会告诉我们,出家人,佛教徒;其实我刚才主要是说出家人,其实在家佛教徒,只要信佛,都是应该有这样的意愿的。在家佛教徒也应该有这个意愿,就是我想要见佛,我随时可以见佛,我有问题我要和佛菩萨说话,解决我的问题,应该是这样才对。我同你说话,你是个生死凡夫,你说的对吗?你一定相信这个人说的话啊?他说的对啊?

  

  我认为应该有这样的想法,我和普通凡夫说话,我不相信。我一定相信佛菩萨说的话,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我认为我们中国佛教,很久有这个问题,不知道和佛菩萨说话。就是普通的,譬如说我出家了,我拜一个师父,我师父还是个凡夫,他告诉我这样子,我就相信了;当然也可以相信,但是又不一定,也不一定啊!譬如说这一个出家人,我先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叫我慎言,叫我说话要谨慎一点。我感觉,凡夫说话靠不住,应该有这种想法,都是靠不住的;要听佛菩萨说话,才是真实的。假使我们现在,如果你不好好努力,也可能会,呀!我听见观世音菩萨告诉我什么,都靠不住,因为你的程度还在凡夫一般的境界,你说观世音菩萨和你说话了,这句话靠不住的呀!若是你按照佛法去修行去,达到一个程度,虽然还没得圣道,但是接近得圣道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你也有定力了,你一入定就可以和弥勒菩萨见面,可以和他说话,可以请问他的佛法,那些魔鬼不能来冒充的。有的时候我们自己不用功,你胡说八道,魔鬼、鬼神冒充佛菩萨来扰乱你,来欺骗你,我们自己也不知道。但是你的程度提高了的时候,这鬼神不能欺骗你。

  

  究竟什么原因这个鬼神会欺骗我们?就是我们心里面有欲,这个时候鬼神能欺骗我们,我们有欲的时候就有问题啊!欲是个问题,是个障道因缘。若是我们没有欲,没有欲、非要你常常静坐;常常静坐达到一个程度,没有欲了,这个时候你心里面可以和佛菩萨见面。和佛菩萨见面的时候,那可是不简单啊!我曾经请问过,心里就是有这个疑惑,疑惑;就是等于是向观世音菩萨提出个问题。就是我们出家人,连在家居士也应该在内,我们今天的佛教徒,多数有点问题,不欢喜学习佛法,不欢喜学习佛法。那么我们每一天做什么事情呢?就是为吃饭忙,就做这件事。在家人也是这样子嘛!我们出家还这样子,那何必做出家人呢?这是个问题啊。观世音菩萨为什么不来告诉我们?来警告我们?譬如说现在台湾九二一,这个地方,观世音菩萨没有预先告诉我们,可以不要受那么大的损害嘛,我们有的寺庙完全震垮了,我曾经这样疑惑,为什么观世音菩萨不告诉我们?我这样疑惑,提出这个问题对不对?我曾经这么想。其实,后来,但是我虽然这样疑惑,观世音菩萨不睬我,还是不说什么。后来,有别的人,听见观世音菩萨说,告诉我一句话:你慎言!就是这两句话,你谨慎!你说话要谨慎!说这句话。后来我一想呢,观世音菩萨他为我们,这件事应该说话,或者不应该说话,观世音菩萨大智慧观察过了。不应该说,不要说;应该说,观世音菩萨一定会说的。不会像我们凡夫,不应该说,也说;应该说反倒不会说了,和凡夫不同的,那是大智慧的境界。这个我说话说太多了,就这样就好了。

  

  现在是这样,我的意思是这样,就说这个「不生不可得故」:说这个「不生」,是要我们出家人,先要学习戒、要学习定、学习智慧。学习戒的时候呢,不要做错误的事情;不要做错误的事情呢,以前已经做过很多错误的事情啊,要忏悔。忏悔了以后呢,就是减少了障道因缘,障道因缘没有了,那么然后再修禅定,就是修止观,然后修止观。修止观成功了,就得了智慧了,是这个意思。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尊导品 2》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