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是大德诸天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生大心」,这个大德诸天来了,又有什么好处呢?就是修学般若法门这个人,他这个心量逐渐逐渐会广大,就是和以前不同,和以前不一样!那么这个大德诸天的境界,对我们有这样的好处,就是使令我们这个善心,这善根增长,容易增长广大。
这样说,和这大德诸天相反的这小鬼,那就是恶鬼,善恶的恶,恶鬼,这恶鬼若是和我们在一起住的话,我们也容易受他的影响,我们也就容易有恶念,也可能会引起一些过失,就有这个问题。道理是一样的!大德诸天来,对我们这个善法、这个思想上的清净有帮助;那么这恶鬼,就是对于我们这个恶心、烦恼就会有帮助,帮助我们多烦恼,也就同样有这些问题。这样子,诸天来,这小鬼走了,而这对我们的善根的增长有帮助。
「以是故,般若波罗蜜所住处,四面不应有诸不净,应当然灯烧香,散众名华」,所以修学般若法门的人,你的住处要弄的清洁,不要有一些这些污染的东西,要清净,诸天是清净,若来到人间,人间不清净,他就不欢喜呀。所以,佛告诉我们要把自己的住处弄清净,穿的衣服也要清净。
我们这个读《大悲心陀罗尼经》,四明尊者编这大悲忏,也告诉我们,拜忏的时候要清净,穿上清净的衣服,拜忏的时候要穿清净衣服,去厕所的衣服不要穿。拜忏的时候不要穿这个去厕所的衣服,单独有衣服做拜忏的时候用,这是清净,也常常地沐浴,这样子才好。还要「散众名华」,还要「众香涂地」,还要「众盖」,很多的宝盖、幢幡,种种的严饰这个地方,要这样子诸天这才欢喜来的。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说法时,终无疲极,自觉身轻心乐,随法偃息,卧觉安隐,无诸恶梦。梦中见诸佛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比丘僧恭敬围绕而为说法;在诸佛边听受法教,所谓六波罗蜜、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分别六波罗蜜义,分别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分别其义。亦见菩提树庄严殊妙;见诸菩萨趣菩提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见诸佛成已,转*轮;见百千万菩萨共集法论议,应如是求萨婆若,应如是成就众生,应如是净佛国土。亦见十方无数百千万亿诸佛,亦闻其名号,某方某国某佛,若干百千万菩萨,若干百千万声闻,恭敬围绕说法。复见十方无数百千万亿诸佛般涅槃;复见无数百千万亿诸佛七宝塔,见供养诸塔,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幡盖。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见如是善梦,卧安觉安。诸天益其气力,自觉身体轻便。不大贪着饮食、衣服、卧具、汤药;于四供养,其心轻微。譬如比丘坐禅,从禅定起,心与定合,不贪着饮食,其心轻微。何以故?憍尸迦!诸天法应以诸味之精益其气力故。十方诸佛及天、龙、鬼神、阿修罗、干闼婆、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亦益其气力。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说法时,终无疲极」,这底下第三科「觉梦常安」,觉梦常安。「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说法」的时候,就是宣扬般若波罗蜜多法门的时候。「终无疲极」,虽然讲的时间很久,但是他也不疲倦。「自觉身轻心乐」,感觉到身体很轻快、心情也快乐。「随法偃息」,他能够随顺戒定慧,法就是戒定慧,能随顺这个戒定慧去学习。「偃息」,这一切的烦恼都不浮动,烦恼都停下来。
就是有诸天的威德力,加上般若波罗蜜多的威德力,加上自己的善根力,这修行的时候不感觉到困难,不感觉到困难,所以「随法偃息」。「卧觉安隐」,你睡眠的时候也感觉到很安隐,不睡眠的时候,醒觉的时候也很安隐自在。「无诸恶梦」,睡眠的时候怎么叫做安隐呢?没有恶梦,没有这些恶梦的事情。「梦中见诸佛三十二相」,有好梦,做什么样的好梦呢?梦里面能看见诸佛,看见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你看!有这种殊胜境界。还看见有比丘僧,比丘僧不是少数的,多数,很多的比丘僧。「恭敬围绕而说法」,很多的比丘僧恭敬围绕着佛,佛为这些比丘僧在说法。「在诸佛边听受法教」,而这位修学般若做梦的这个人,他也是在诸佛边听佛说法,听受法教。说什么法呢?「所谓六波罗蜜、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分别六波罗蜜义」,这个佛的大智慧,那个微妙的音声,为这么多的人解释六波罗蜜的道理。不但是六波罗蜜,还有「分别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分别其义」,它的道理。
「亦见菩提树庄严殊妙」,还看见佛成道的那个树,叫菩提树,特别地庄严、特别地微妙。「见诸菩萨趣菩提树」,看见很多的菩萨就是向菩提树来了,走过来了,在菩提树下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看见成佛的这种事情。「见诸佛成已转*轮」,诸佛成佛之后,在那里为众生说法,名为转*轮。这个说「转*轮」,这里面有一个特别的意思,诸佛说法的时候,一定有人得圣道,那才叫做转*轮,转*轮有这样意思。
「见百千万菩萨共集法论议」,这个还看见,前面是看见佛说法,这底下看见百千万菩萨共集会在一处讨论佛法。「应如是求萨婆若」,讨论佛法,讨论什么佛法?就是应该这样子去求般若波罗蜜。像《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后边有个常啼菩萨求般若波罗蜜,都这样求法。「应如是成就众生,应如是净佛国土」,应该这样子现神通成就众生,应该说法成就众生,应该这样子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得到圣道,这成佛的时候就是清净的佛土了。
「亦见十方无数百千万亿诸佛,亦闻其名号」,闻诸佛的名号是:某方某国,东西南北,十方世界,某方。某一个国土、某一位佛,说是阿弥陀佛、或者药师佛、或什么佛。「若干百千万的菩萨」,若干百千万还有声闻,恭敬围绕说法。围绕那位佛,佛说法。
「复见十方无数百千万亿诸佛般涅槃」,说法度化众生,有缘的度化众生完了,应该栽培善根的也栽培善根了,这个时候佛就入涅槃了。「复见无数百千万亿诸佛七宝塔」,佛灭度以后,很多的国王、大臣为佛做塔,做七宝塔供养佛舍利。「见供养诸塔」,也看见很多人来供养塔、供养佛舍利。「恭敬、尊重、赞叹」,供华香乃至幡盖的供养,「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见如是善梦,卧安觉安」,这个修学般若法门的人能够有这样的好梦,这真是太殊胜了啊。
我们若是为了某一种目的,拿出来很多的精神、拿出来很多的时间去求,去求那件事;我们若是说是为求这个好梦,我们能够努力地学习般若法门吗?肯不肯这样子?「卧安觉安」,就是睡眠也安,醒觉的时候心也是安。
「诸天益其气力,自觉身体轻便。不大贪着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对于这个饮食、衣服、卧具、汤药这四样,不是那么贪着,贪着心很轻。「于四供养,其心轻微」,前面这饮食、衣服、卧具、医药这四种供养,他的那个爱着心很轻,执着心很轻。
「譬如比丘坐禅,从禅定起,心与定合」,这个比丘坐禅,到了一个时候,他从禅定里面起,就是这个心不在禅定里面,心里面去分别种种事了。但是,这个时候虽然从禅定出来了,但是还有禅定剩余的力量,和他的心还是相合的,就是不是那么多的分别。心还是寂静的,所以心与定合。那么这个比丘就是不贪饮食,其心轻微;现在,这学习般若波罗蜜法门的人也是,这样意思。
「何以故?憍尸迦,诸天法应以诸味之精益其气力故」,你学习般若法门,那诸天自然是应该用天上的甘露味,输入到你的身体里面去,这是「以诸味之精益其气力故」,所以,对人间的饮食衣服也是不大贪着。
「十方诸佛及天龙鬼神、阿修罗、干闼婆、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亦益其气力」,这些善神也愿意帮助你的,也愿意做这件事。「益其气力」。
如是,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欲得今世如是功德,应当受持般若波罗蜜、亲近、读诵、说、正忆念,亦不离萨婆若心。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虽不能受持乃至正忆念,应当书持经卷,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华香、璎珞乃至幡盖。
「如是,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欲得今世如是功德」,所以呀,憍尸迦呀!我告诉你呀,人间的善男子、善女人,若想要得到现在世得到这样的功德,你「应当受持般若波罗蜜,亲近、读诵、说」,你应该受持、读诵般若波罗蜜,流通这般若波罗蜜,印刷《般若波罗蜜经》,你能够读诵,常常地与这经、这个法接近,这是思想。你内心、这个身体与这样的法接近,而主要是内心。内心与般若波罗蜜这个道理相接近,也就是修止观了。还要读诵、还要演说、还要正忆念,修止观。「不离萨婆若心」,你要回向无上菩提,你要回向第一义谛,要回向一切众生,要这样子做。
「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虽不能受持乃至正忆念,应当书持经卷,恭敬供养,尊重赞叹」,这底下又给我们开个方便。佛招呼憍尸迦,说是人间的这个善男子、善女人,虽然这一位善男子、善女人他不能够受持、读诵、正忆念,修止观办不到。那应该怎么办呢?应该「书持经卷」。前面受持这个持,这里是书持,就是书写,常常地书写。「持」,表示长期的意思。那么,现在就是印刷了。而对于这个经卷能够恭敬、有恭敬心,而能够供养、还要尊重赞叹般若法门。什么供养呢?就是「华香、璎珞乃至幡盖」来供养。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阿难称誉品 8》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