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阿难称誉品 5

  尔时,佛告释提桓因言: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我不说但有尔所功德。

  

  这一品经一开始是释疑,解释为什么单独地赞叹般若法门的殊胜,这是第一段。第二段,是「赞叹学习般若法门能得二世功德」,这一科里边先是释提桓因他赞叹般若的功德,现在是第二科「佛广明功德」,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更详细地说明学习《般若经》的功德。分两科,第一科「非只有五,更有余功德」。

  

  「尔时,佛告释提桓因」说,招呼憍尸迦,憍尸迦是释提桓因前一生在人间的名字,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我不说但有尔所功德」,我不说像你前面说有五种功德,还有很多的功德的。这是这一个意思。底下更有「余功德」。余功德分四科,第一科「明受持般若故得五分法身」。

  

  何以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无量戒众成就,无量定众、慧众、解脱众、无量解脱知见众成就。

  

  不但有那么多的功德,是怎么知道呢?「何以故?」底下佛说:「是善男子、善女人」他能够受持读诵、乃至正忆念般若波罗蜜。「不离萨婆若心」,就是不远离回向无上菩提、回向第一义谛,我们前几天讲过的。如果你能这样学习般若法门的话,「无量戒众成就」,就是很多很多的戒的功德,你都能够成就了。

  

  「戒」就是诸恶莫做的意思,一切恶事不可以做。一切恶事不可以做,从佛法的道理上看,就是慈悲心。我为什么不杀生,不杀害生命呢?就是有慈悲心。我杀害众生,众生很痛苦,我不要给他痛苦,若有这样的慈悲心,所以我不杀生。我不偷盗!偷盗别人的财富,使令别人心情痛苦,所以我不应该令别人心情痛苦,所以我不要偷盗。所以,这都是有慈悲心成就的一种行动。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妄语也是一种慈悲心,我不要欺骗他,欺骗他,他终究会明白的,他心里也会痛苦。那么,我若说谎话令他痛苦,对于我的慈悲心就有所违背。不饮酒就是保护这一切戒,能够不犯戒的意思。乃至其他的戒,也都是由慈悲心发出来的一种行为。如果不守护这个戒,那就表示这个人没有慈悲心了。这是一种解释。

  

  这个在自己这一方面,是由慈悲心发出来这样的一种行为;在对方来说,就又有不同的说法,就叫做无畏施。我们通常说,我送给他一个馒头、一个面包,我送给他两碗饭;现在不是送给他饭、给他饮食,送给他不恐怖。这个持戒,就是送给他一个不恐怖。譬如说这个人不持戒,你让他受五戒,他不受,那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有因缘的时候,他就要杀,你若受戒不可以杀。现在他不,我不受,我不受这条戒,就表示有因缘的时候就要杀,有因缘的时候就是要偷盗、有因缘的时候就是要杀、盗、淫、妄、饮酒,各式各样的罪过都会做的,就表示这个意思。

  

  如果这个人受了戒的时候,对方和这个受戒的人共处的时候,心里面心安一点,心里感觉:这个人他不杀、这人不盗,我和他做朋友,我心里很安全,心很安。所以,这个持戒这件事是无畏的布施,你给他一个不恐怖。我们说有财施、法施、还有无畏施。无畏施就是我们持戒,就能够给别人一个不恐怖。尤其是我们不说谎话,你受了这条戒,我不说谎话,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别人对你就会有信心,说:这个朋友他不说谎话,他说话我都可以相信。那么使令那个人心安嘛。如果说是你不受这条戒,那人,哎呀!这个人说话,我怎么能相信呢?就是令人心不安。所以,我们佛教徒,在家佛教徒、出家的佛教徒,若是能够持戒清净,就是无畏的布施。能给人一个不恐怖地布施。这倒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人与人之间能够和平共处,一定要有这个戒,没有戒是不行的。

  

  我们杀、盗、淫是很粗重的一种过失,这个内心里面的贪瞋痴是微细的一种过失。当然,这个社会上,其实这种事情很普遍;但是,我感觉我们人最容易违犯的过失,就是这四种过失:妄言、绮语、恶口、两舌,很容易犯这种过失。犯过失,我们没有一个人不欢喜自己好,都是欢喜自己好,没有说欢喜自己不好的。欢喜自己身体健康、还欢喜长寿、还欢喜财富多一点、也欢喜自己的相貌好一点、欢喜自己有智慧,总而好的东西自己都愿意有,都是愿意这样。但是,在佛法上讲,世间上事情无因缘就没有那件事;所有的事情都要有因缘才有,因缘所生法,一切法都是由因缘有的,没有那个因缘就没有那件事。说:我希望我长寿。也要有因缘,就是要有慈悲心,你不要杀害生命。你杀害生命的时候叫他短寿,你叫他短寿,自己就要短寿,这个道理是这样子。你若发慈悲心保护众生的生命,就是希望别人长寿,那你自己也就长寿。所以,慈悲心能令自己长寿。

  

  我偷盗,偷盗,当然我们容易想,说就是那个职业性的一种盗贼,就是专门偷,偷人家的东西。那固然是偷;但是另外还有很多事也都属于偷。凡是这个财不合理地拿过来、不合法的拿过来,你用心机愚弄别人,别人一时不大明白,你把财富拿过来了,这都是盗!所以,弘一律师也是说:盗戒很微细,不是容易守护清净。

  

  我再说一个故事,再讲一个故事。这个佛在世的时候,佛的一个大护法,就是舍卫国的国王,波斯匿王。波斯匿王他的茉莉夫人生了一个女儿,生个女孩子。生个女孩子相貌非常地丑陋,一看见了令人心里都不舒服;但是因为是茉莉夫人生的,也就养在后宫里头,把她养到大,也就把她隐藏起来,不令人看见。但是年纪大了,也应该结婚。怎么办呢?波斯匿王后来想出个办法,就找他一个大臣来,告诉他:我有个女儿,非常地丑陋,没有人欢喜;但是也还是要让她结婚。怎么办呢?你给我办这件事。在社会上找一个原来是有钱的人家的孩子;但是现在穷苦了。找这样的人,找他来。这个大臣当然也就找来了一个年轻人。波斯匿王就把他带到一个房间里面,没有第三者,就同他说:我有个女儿,相貌非常地丑陋,想要给你做妻,你同意不同意?这个人马上给波斯匿王跪下来,说:大王若是给我一个狗,我都会接受,何况是王的女呢!就同意了。

  

  同意了,这个波斯匿王给他起一个很豪华的住宅,一层一层的门,很多的房子、很多的门。给他很多的财富,封之为、拜之为大臣。就这么他们就是结婚了。又嘱托他:你把她锁在里边,不要叫人看见。你自己拿着这个钩,开门的这个钩,拿着!

  

  那么,当然就是这样子,事情就是这样子做好了。但是他当然也不可能常在,老是在屋子里,也就出来交朋友,大家有时候集会,有这些事情。别的人大家集会的时候,都是领着太太一同来,就是他,每一次来都是一个人,就是他一个人,太太不来。不来,别人说:我们从这以后,下一次有机会的时候,一定要带太太来,不带太太来,罚他五百两金。但是他有钱,他也不在乎,还给你五百两金,还是不带太太来。别人想这个事儿,就想这个事儿:一定他太太特别地美,不愿意别人看见;或者是特别地丑陋,不愿意人看见。怎么办法,非要看他的太太不可!办法,有人说:有办法!那么大家正在宴会的时候,就劝他一直地饮酒。喝酒喝得多起来,就是醉了。醉了就把他身体的护钩,那就是锁匙抽下来,派了五个人,就到他家去开他的门,去看他的太太。

  

  但是这个女,名字叫做金刚女,她自己也感觉到苦恼,老在房子里锁起来,简直是太苦了啊!但是因为波斯匿王信佛,常有请佛吃饭这个事儿,她也知道。她这个时候就念释迦牟尼佛:佛陀大慈大悲,我这么苦恼,希望佛来救护我啊!她那么一祈祷,就看见佛就从地下涌出来。涌出来,先看见佛的头发。看见佛的头发,佛的头发也非常的庄严,她就生欢喜心,一生欢喜心,她的头发就变了。那佛这个头渐渐出来后,佛的这个面,佛的眼、鼻、耳、口,全身都出来,她一段落、一段落地生欢喜心,最后,佛全身都现出来了,她的全身也都改变了,都变成像天女那么美。然后,佛就为她说法,她就得了须陀洹果,佛就不见了。

  

  那么这时候,那五个人,开了门,就进来了。一个门、一个门,一层门、一层门地开,一看!果然是看了这个女人,哎呀!这个女人这么美!不得了!马上又把门关起来,回去了。回去了,这时候,这个人酒还没醒,把这护钩又放到他身上去。

  

  后来,酒醒了就回家来了。回到家里面一看,一看!这怎么有这么个女人呢?说:你是谁呀?你是谁?说:我是你的太太。说:以前你是很丑陋的,怎么这么美了呢?她就如此如此一说,哎呀!佛是大慈大悲,非常感谢!然后,这个金刚女就是告诉她丈夫,赶快通知波斯匿王!我要去见父王。那么,他就到了波斯匿王那里报告父王。说是:你的女儿今天要来拜见你。不要来!不要来!然后,这时候,他这个女婿说:不是啊!大王啊!你的女今天像天女似的呀!和以前不同了啊!哎呀!那好啊!赶快来!就是用车去车,把他女接来了。一看,果然是像天女似的。说:这怎么会这样子呢?她也如此如此一说。然后波斯匿王说:赶快去拜佛!就是连波斯匿王的夫人大家一起去见佛。见佛就请问佛:为什么这个女孩子,那么样的丑陋,现在忽然间又变成这样的美呀?究竟怎么回事情?

  

  佛说:是久远以前,在波罗奈国有个大富长者,他供养一位辟支佛,辟支佛是圣人,超过阿罗汉的道力。这个辟支佛来的时候,每次来托钵乞食的时候,就是这个长者有个小女孩,这个女孩。这个女孩给他拿饭、拿菜来供养这辟支佛。但这女儿看见这个辟支佛的时候,这辟支佛非常地丑陋,这个女孩儿一方面供养他、一方面骂他。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丑陋,令人憎呢!就是各式各样的话骂他。但是,辟支佛是圣人,当然是不介意这个事情。常常这样骂他,最后这…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阿难称誉品 5》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