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供养般若波罗蜜,恭敬尊重,华香乃至伎乐,我常当守护是人。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前边是佛赞叹、说修学般若法门得的功德。这底下第三科「天主发愿守护行般若人」,那这就是现世功德。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供养般若波罗蜜,恭敬尊重,华香乃至伎乐」,你能够这样子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你又能够这样子供养《般若波罗蜜经》,恭敬、尊重、赞叹的话,「我当守护是人」,释提桓因他会来守护你的安全。
这件事儿也是很重要!我们人,有的时候这也是一种…,这也是各有因缘。人有的时候愿意和鬼神打交道,和鬼神打交道,当然也没有徒劳,鬼神会给你点便宜;但是,鬼神他也有需求于你。这就是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两利,你和鬼神打交道也是一样,鬼神他也有所不足,你也有所不足,那互相帮助一下嘛!自己感觉到满意。但是我们若读到这一段文,和一般鬼神打交道不太好。这孔夫子还是很高明,「敬鬼神而远之」,我对他表示恭敬;但是不和他多来往,离远一点。我们释迦牟尼佛,也有这样想法,告诉佛教徒,这鬼神的庙,你若是从那里经过,你对他也要有一点表示敬意,也应该这样,就好了。不要同他太接近。
那么,现在我们应该从在佛法上多闻学习,常常多用功。多用功有什么好呢?释提桓因他要守护你,他能保护。那比鬼神好得多嘛。
我在蕅益大师的笔记上看见一件事,这不是现在的事情,古代时候的事情。现在可能没有这种事业,就是开贼店的,就是开店的老板就是贼。来住店的人,他若感觉到你有多少财宝,他就是夜间就把这个人杀掉,把财富拿过来,这样子开店的这种人。那么这一天来了一个老婆婆,老婆婆背着一个包。背着包,那么这个店的老板一看,这个人不错,有利可图,就这么想,那么就安排了一个房间给她住了。给她住了呢,等到夜间的时候,这个老板就派他的儿子拿着刀,去做这件事;但是到那开她的门,开不开,你怎么也开不开;开不开,当时是旧时,不是现时代的房子可能没有缝,古代那个房子做得不是那么好,它是有个空隙的。这个人就从这空隙向里面一看,就看着在门那个地方,看见一个很高的大汉拿着一个刀,站在那里。他一看,就倒下来了,就怕了!隔了老半天,起来了,就回去报告他父亲:不可以!不可以!他说:什么事情不可以啊?他就自己来了,看这个境界不敢动。不敢动,那么就回去了。
第二天,太阳出来了,他就是过来了。一看!这个老太太,门开开了。看看老太太干什么呢?她在读《金刚经》,读《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在读经。对这个老婆婆呀,恭而敬之,是一点不敢怠慢,然后就走了。
那这件事怎么会发露出来呢?因为做这种贼店,终究是犯了案了,后来到那个法官上去审问,他自己说出这件事来。所以,你常常读《金刚经》,就是有护法。当然,那是谁护啊?所以如果你能够读,这样子学习《般若波罗蜜经》,你能够不离萨婆若心,「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供养般若波罗蜜,恭敬尊重华香乃至伎乐,我常当守护是人。」我看这个满好嘛!这是很好!
我再说一个故事好不好?这个事情可能在唐宋之间发生的事情。这一个人姓赵,他是个读书人,从开封骑着马到长安去,从长安又回来,就是他在﹙两地间﹚做不知什么事情。那么,有一天在走到路上,当然太阳要落了,要住店。住店,就在一个地方,这个店就叫板桥三娘。你们也可能会看见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出在《太平广记》。《太平广记》是唐朝人编的,所以这故事可能是唐朝的事情。
这个板桥三娘不是中国人,是中东那地方人。当然她在我们中国住,所以她也是汉化了,可能也是说我们的语言。那么就招呼他,把马也是栓在一个地方,喂马,到里边住。住的时候,他心里头可能是有事,睡不着觉。睡不着觉嘛,就是向隔壁看,那房子也就是必是木板隔板,中间有缝,他就注意向隔壁看。一看!正好是板桥三娘。这一看,是她!这个板桥三娘干什么呢?她在那里就是拿出一个好像个木板儿,拿出来一个小牛,都是木头造的,耕田的牦、农村里种田的牦和牛,那么他也是拿着这个麦撒种,撒在这个木板,撒种,也是用牦来耕,然后用撒这个种,他口里念念有词,就是很快地就长出谷来。长出来谷,就把这谷就磨成粉了,然后就做成饼了。做成饼以后,就放起来了,这板桥三娘也休息了。
他是读书人,赵先生是读书人,他知道这件事,明白这件事,这是什么?就是巫术啊!这巫术这件事,可能很久很久就有。我们读《四书》,孔夫子也说到巫,说这件事。
那么第二天早晨起来了,客人就在那吃早餐,有粥、有饼、有什么小菜拿上来。这个赵先生知道她那个饼,拿出来和﹙昨天﹚那个饼一样的,拿出来他不敢吃。不敢吃,他就喝喝粥,好像粥都不敢吃啊!那么他就起来了,以后这些杂事儿做好了,那么他自己有马,骑着马就走了,他自己有事情走了。走了,忽然间心里想:这件事情要究竟看个明白。又回来了。回来把那马栓起来,就是看里面的事情。一看!那些人当然都不知道嘛!就又喝粥、也吃他的饼、也吃他的菜。吃、吃,人就倒在地下了。倒在地下了,然后这个板桥三娘过来了,就每一个人踢他一脚,就变成驴了!人都变成驴了。变成驴,他里面有工人,就把这驴就是牵到后院子去,然后贱价出售,就卖这些驴,就是这样子做。
哎呀!他心里面想:我还有事。他就自己也骑着马就回去了。回去了,但是过了多久,又还有事情嘛,他又知道要经过这个地方,他自己在外边买了饼,买了和他那饼相似的饼,买了一包,带在袋里头。回来嘛,又是住这个店;但这一天那店里面人少,人不多。那么因为他住在那个房间和这个板桥三娘有距离了,他看不见了;但是心里边他还是注意这个事情。
那么,第二天早晨起来,这板桥三娘又是端来粥、也端来饼,这样子。等到板桥三娘送来饼以后,她就走了。走了,他就把她的那个饼拿过来,放在他的包里,和什么纸包起来,把自己的饼放在那盘子里。板桥三娘来了,就拿她的饼吃,就拿这盘子的饼吃,哎呀!这饼很好吃啊!很好吃啊!他说:我也有带来这个饼,你吃吃。放在那儿。板桥三娘一看,她就拿过来吃了。吃完了,不一会儿,她也是一样昏倒了,也是倒在那里。那么这个赵先生,照那里也是踢她一脚,也是变成驴了,也这样子。
变成驴了,他就翻她住的那个房间,但是也看见那点东西,但是不会念那个咒,不会念那个咒。其他东西没看见什么。那么,他就把自己的马卖了,就骑这个驴,就是从开封到长安,从长安到……就是多少年这样子骑。感觉这个驴很随意,很随他意为他服务,他也感觉到满意。就这样子,是经过了三年,经过了三年。
这一年,他就是又从开封骑这个驴到长安去,经过西岳华山脚下。华山脚下,经过那里,远远地就来一个老人。来这个老人。我这个说,把这故事先讲完。
那么,就是我最先看见这个故事是在星岛日报,在三藩市的星岛日报看见,星岛日报有一个作者叫南宫博。南宫博,你们谁知道?他是香港的星岛其他报纸上写小说的一个人,这个人叫南宫博。他写这个文就是说:就是从华山里边,走到华山,出来一个老和尚,他是这么写的。但是我在《太平广记》上,是中国大陆出版的《太平广记》上看这故事,这上说是一个老人,没说是老和尚,没这个话。那么就知道这个南宫博他有一点问题。他有点问题,这是他有过失啊!是不对的。
那么这个老人出来了,就是还有点儿距离的时候就说:赵先生!赵先生你好!哎呀!这个赵先生一听见这句话心里就惊了!我和你不认识,怎么知道我是赵先生?然后他马上从驴就下来了。下来了,见面,这位老人说:板桥三娘她是罪有应得;但是她为你服务三年了,你应该放她了。你看,这还了得!那么,这个时候,这个赵先生说:是的,是的!不敢不听哦!就放他。这时候,这个老人在那个驴的鼻子那里一掐呀,这个驴立刻就变成板桥三娘,就恢复过来。板桥三娘头也不回就跑了,就有这个事情。所以这巫术很厉害呀,巫术是很厉害的。我听说现在香港就有,就是由菲律宾到香港来做工的人,就有;也可能中东那个地方现在还是有,有这种巫术。别的地方有没有,我不知道?但我听说马来亚也有,还有这个事情,有这件事。
我还听说一件事。就是马来亚槟城极乐寺,当然这件事可能是很久以前了。就是有福州﹙疑为台州﹚涌泉寺的出家人,到槟城的极乐寺住,住持,还有在那挂单的法师。泰国比丘,这些比丘是到泰国去?也不知是怎么的。这个泰国比丘,这我等于说他们不对;但我听话是这么听来的。这个泰国比丘,我想就是用巫术,请这些极乐寺的出家人吃饭,就是他们叫做「杠头」,他这话就是这么说的,其实就是巫术啊!放在这个菜里头、饭里头,就给这些出家人吃。
而这我们中国出家人,出家人是怎么呢?你们可能会知道,早晨起来是念楞严咒嘛!都是念楞严咒,或是念大悲咒、十小咒,常常是念咒的。这一天,好像这位老法师必是有什么感觉,就是告诉同来的出家人大家念楞严咒。所以,到那儿就吃他的饭,吃完饭,什么事儿没有。一点反应也没有,还是很正常。所以那些泰国比丘:哎呀!这中国出家人不可轻视,不可轻视。
所以,我们人世间这个欲界,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很多的问题呀,人与人之间的很多很多的问题呀,很多的问题,我们也没得圣道,我们有什么力量、有什么本事…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阿难称誉品 6》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