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時,釋提桓因白佛言:世尊!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不離薩婆若心,供養般若波羅蜜,恭敬尊重,華香乃至伎樂,我常當守護是人。
「爾時,釋提桓因白佛言:世尊!」前邊是佛贊歎、說修學般若法門得的功德。這底下第叁科「天主發願守護行般若人」,那這就是現世功德。
「爾時,釋提桓因白佛言:世尊!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不離薩婆若心,供養般若波羅蜜,恭敬尊重,華香乃至伎樂」,你能夠這樣子學習《摩诃般若波羅蜜經》,你又能夠這樣子供養《般若波羅蜜經》,恭敬、尊重、贊歎的話,「我當守護是人」,釋提桓因他會來守護你的安全。
這件事兒也是很重要!我們人,有的時候這也是一種…,這也是各有因緣。人有的時候願意和鬼神打交道,和鬼神打交道,當然也沒有徒勞,鬼神會給你點便宜;但是,鬼神他也有需求于你。這就是像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要兩利,你和鬼神打交道也是一樣,鬼神他也有所不足,你也有所不足,那互相幫助一下嘛!自己感覺到滿意。但是我們若讀到這一段文,和一般鬼神打交道不太好。這孔夫子還是很高明,「敬鬼神而遠之」,我對他表示恭敬;但是不和他多來往,離遠一點。我們釋迦牟尼佛,也有這樣想法,告訴佛教徒,這鬼神的廟,你若是從那裏經過,你對他也要有一點表示敬意,也應該這樣,就好了。不要同他太接近。
那麼,現在我們應該從在佛法上多聞學習,常常多用功。多用功有什麼好呢?釋提桓因他要守護你,他能保護。那比鬼神好得多嘛。
我在蕅益大師的筆記上看見一件事,這不是現在的事情,古代時候的事情。現在可能沒有這種事業,就是開賊店的,就是開店的老板就是賊。來住店的人,他若感覺到你有多少財寶,他就是夜間就把這個人殺掉,把財富拿過來,這樣子開店的這種人。那麼這一天來了一個老婆婆,老婆婆背著一個包。背著包,那麼這個店的老板一看,這個人不錯,有利可圖,就這麼想,那麼就安排了一個房間給她住了。給她住了呢,等到夜間的時候,這個老板就派他的兒子拿著刀,去做這件事;但是到那開她的門,開不開,你怎麼也開不開;開不開,當時是舊時,不是現時代的房子可能沒有縫,古代那個房子做得不是那麼好,它是有個空隙的。這個人就從這空隙向裏面一看,就看著在門那個地方,看見一個很高的大漢拿著一個刀,站在那裏。他一看,就倒下來了,就怕了!隔了老半天,起來了,就回去報告他父親:不可以!不可以!他說:什麼事情不可以啊?他就自己來了,看這個境界不敢動。不敢動,那麼就回去了。
第二天,太陽出來了,他就是過來了。一看!這個老太太,門開開了。看看老太太幹什麼呢?她在讀《金剛經》,讀《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在讀經。對這個老婆婆呀,恭而敬之,是一點不敢怠慢,然後就走了。
那這件事怎麼會發露出來呢?因爲做這種賊店,終究是犯了案了,後來到那個法官上去審問,他自己說出這件事來。所以,你常常讀《金剛經》,就是有護法。當然,那是誰護啊?所以如果你能夠讀,這樣子學習《般若波羅蜜經》,你能夠不離薩婆若心,「受持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不離薩婆若心,供養般若波羅蜜,恭敬尊重華香乃至伎樂,我常當守護是人。」我看這個滿好嘛!這是很好!
我再說一個故事好不好?這個事情可能在唐宋之間發生的事情。這一個人姓趙,他是個讀書人,從開封騎著馬到長安去,從長安又回來,就是他在﹙兩地間﹚做不知什麼事情。那麼,有一天在走到路上,當然太陽要落了,要住店。住店,就在一個地方,這個店就叫板橋叁娘。你們也可能會看見這個故事,這個故事出在《太平廣記》。《太平廣記》是唐朝人編的,所以這故事可能是唐朝的事情。
這個板橋叁娘不是中國人,是中東那地方人。當然她在我們中國住,所以她也是漢化了,可能也是說我們的語言。那麼就招呼他,把馬也是栓在一個地方,喂馬,到裏邊住。住的時候,他心裏頭可能是有事,睡不著覺。睡不著覺嘛,就是向隔壁看,那房子也就是必是木板隔板,中間有縫,他就注意向隔壁看。一看!正好是板橋叁娘。這一看,是她!這個板橋叁娘幹什麼呢?她在那裏就是拿出一個好像個木板兒,拿出來一個小牛,都是木頭造的,耕田的牦、農村裏種田的牦和牛,那麼他也是拿著這個麥撒種,撒在這個木板,撒種,也是用牦來耕,然後用撒這個種,他口裏念念有詞,就是很快地就長出谷來。長出來谷,就把這谷就磨成粉了,然後就做成餅了。做成餅以後,就放起來了,這板橋叁娘也休息了。
他是讀書人,趙先生是讀書人,他知道這件事,明白這件事,這是什麼?就是巫術啊!這巫術這件事,可能很久很久就有。我們讀《四書》,孔夫子也說到巫,說這件事。
那麼第二天早晨起來了,客人就在那吃早餐,有粥、有餅、有什麼小菜拿上來。這個趙先生知道她那個餅,拿出來和﹙昨天﹚那個餅一樣的,拿出來他不敢吃。不敢吃,他就喝喝粥,好像粥都不敢吃啊!那麼他就起來了,以後這些雜事兒做好了,那麼他自己有馬,騎著馬就走了,他自己有事情走了。走了,忽然間心裏想:這件事情要究竟看個明白。又回來了。回來把那馬栓起來,就是看裏面的事情。一看!那些人當然都不知道嘛!就又喝粥、也吃他的餅、也吃他的菜。吃、吃,人就倒在地下了。倒在地下了,然後這個板橋叁娘過來了,就每一個人踢他一腳,就變成驢了!人都變成驢了。變成驢,他裏面有工人,就把這驢就是牽到後院子去,然後賤價出售,就賣這些驢,就是這樣子做。
哎呀!他心裏面想:我還有事。他就自己也騎著馬就回去了。回去了,但是過了多久,又還有事情嘛,他又知道要經過這個地方,他自己在外邊買了餅,買了和他那餅相似的餅,買了一包,帶在袋裏頭。回來嘛,又是住這個店;但這一天那店裏面人少,人不多。那麼因爲他住在那個房間和這個板橋叁娘有距離了,他看不見了;但是心裏邊他還是注意這個事情。
那麼,第二天早晨起來,這板橋叁娘又是端來粥、也端來餅,這樣子。等到板橋叁娘送來餅以後,她就走了。走了,他就把她的那個餅拿過來,放在他的包裏,和什麼紙包起來,把自己的餅放在那盤子裏。板橋叁娘來了,就拿她的餅吃,就拿這盤子的餅吃,哎呀!這餅很好吃啊!很好吃啊!他說:我也有帶來這個餅,你吃吃。放在那兒。板橋叁娘一看,她就拿過來吃了。吃完了,不一會兒,她也是一樣昏倒了,也是倒在那裏。那麼這個趙先生,照那裏也是踢她一腳,也是變成驢了,也這樣子。
變成驢了,他就翻她住的那個房間,但是也看見那點東西,但是不會念那個咒,不會念那個咒。其他東西沒看見什麼。那麼,他就把自己的馬賣了,就騎這個驢,就是從開封到長安,從長安到……就是多少年這樣子騎。感覺這個驢很隨意,很隨他意爲他服務,他也感覺到滿意。就這樣子,是經過了叁年,經過了叁年。
這一年,他就是又從開封騎這個驢到長安去,經過西嶽華山腳下。華山腳下,經過那裏,遠遠地就來一個老人。來這個老人。我這個說,把這故事先講完。
那麼,就是我最先看見這個故事是在星島日報,在叁藩市的星島日報看見,星島日報有一個作者叫南宮博。南宮博,你們誰知道?他是香港的星島其他報紙上寫小說的一個人,這個人叫南宮博。他寫這個文就是說:就是從華山裏邊,走到華山,出來一個老和尚,他是這麼寫的。但是我在《太平廣記》上,是中國大陸出版的《太平廣記》上看這故事,這上說是一個老人,沒說是老和尚,沒這個話。那麼就知道這個南宮博他有一點問題。他有點問題,這是他有過失啊!是不對的。
那麼這個老人出來了,就是還有點兒距離的時候就說:趙先生!趙先生你好!哎呀!這個趙先生一聽見這句話心裏就驚了!我和你不認識,怎麼知道我是趙先生?然後他馬上從驢就下來了。下來了,見面,這位老人說:板橋叁娘她是罪有應得;但是她爲你服務叁年了,你應該放她了。你看,這還了得!那麼,這個時候,這個趙先生說:是的,是的!不敢不聽哦!就放他。這時候,這個老人在那個驢的鼻子那裏一掐呀,這個驢立刻就變成板橋叁娘,就恢複過來。板橋叁娘頭也不回就跑了,就有這個事情。所以這巫術很厲害呀,巫術是很厲害的。我聽說現在香港就有,就是由菲律賓到香港來做工的人,就有;也可能中東那個地方現在還是有,有這種巫術。別的地方有沒有,我不知道?但我聽說馬來亞也有,還有這個事情,有這件事。
我還聽說一件事。就是馬來亞槟城極樂寺,當然這件事可能是很久以前了。就是有福州﹙疑爲臺州﹚湧泉寺的出家人,到槟城的極樂寺住,住持,還有在那挂單的法師。泰國比丘,這些比丘是到泰國去?也不知是怎麼的。這個泰國比丘,這我等于說他們不對;但我聽話是這麼聽來的。這個泰國比丘,我想就是用巫術,請這些極樂寺的出家人吃飯,就是他們叫做「杠頭」,他這話就是這麼說的,其實就是巫術啊!放在這個菜裏頭、飯裏頭,就給這些出家人吃。
而這我們中國出家人,出家人是怎麼呢?你們可能會知道,早晨起來是念楞嚴咒嘛!都是念楞嚴咒,或是念大悲咒、十小咒,常常是念咒的。這一天,好像這位老法師必是有什麼感覺,就是告訴同來的出家人大家念楞嚴咒。所以,到那兒就吃他的飯,吃完飯,什麼事兒沒有。一點反應也沒有,還是很正常。所以那些泰國比丘:哎呀!這中國出家人不可輕視,不可輕視。
所以,我們人世間這個欲界,在我們這個世界上很多的問題呀,人與人之間的很多很多的問題呀,很多的問題,我們也沒得聖道,我們有什麼力量、有什麼本事…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阿難稱譽品 6》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