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能保護自己的安全呢?什麼也沒有。就是要仗憑叁寶的力量!我們要做功課。你能念楞嚴咒也好、念大悲咒也好、念《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也好、你念《法華經》、《華嚴經》也好,念這部經叫《摩诃般若波羅蜜經》也好,就能保護你的安全。這些邪術對你無效!對你無效!
我們就是散散漫漫地,我們沒得定,我們散散漫漫地,我們栽培善根,我們念佛、念經、念咒,念這些屬于佛法的。沒有事情的時候,我們自己也不感覺到什麼,什麼事兒也沒有,沒有什麼特別的什麼靈驗;但是有事情的時候,它的作用就出來了。所以,我們應該相信了佛法以後,自己每天要做功課,你每天要有一點功課。
這個歡喜念咒的人說:「咒的功德特別大!」我們好像念經沒有功德?不是的!念咒也有功德、念經也有功德,念經的功德絕不會次于咒,絕不會次于咒的!就隨自己的歡喜好了,你歡喜念咒,你就念咒;你歡喜念經,你就念經,都可以。但是多念經,我們念咒,那文字上我們不能理解。但是你若念經,經上有道理,我們容易增長智慧。但是念咒,佛菩薩,若是佛菩薩說的咒,也會對我們有好處。因爲它有他的加持力。所以,多多地學習佛法,也應該受戒,受叁皈五戒,受叁皈、受五戒,應該修學十善法。
修學十善就像受戒那樣,你可以自己做。你自己拜佛。你先忏悔: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忏悔叁遍。然後再發願也可以:衆生無邊誓願度,這四句,發願,發叁次。然後跪下來,或者是你是面向觀世音菩薩發願,也可以;面向阿彌陀佛也可以;面向釋迦佛也可以;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彌勒菩薩,都可以,隨你自己的歡喜,是這樣子。跪下來說:我弟子妙境,從今天開始修學十善法,我修學,一開始我沒有把握,我修一百天,一百天內我修學十善法。或者你不要一百天,七天,我這七天內修學十善法。修學得感覺到很好,那麼再修七天、或者廿一天、或者是一百天、或者是一年,這麼修。
你這樣子修學十善法,你又能夠學習《般若波羅蜜經》,而這經上說:「我常當守護是人」,不會說謊話的,他真就能守護你,守護你得到安全。你遇見這一些不知道,自己不知不覺有些問題的地方,無形中就消化了,就舒解了,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如果你不能夠受這叁皈五戒,當然也不修學十善法,那就沒有這回事。這世間上人與人之間很多的苦啊!很多的問題呀!
我們若能夠這樣做,釋提桓因能爲我們做一個守護,這是太重要了啊!好過鬼神。鬼神他若是來守護你呀,如果你和他要有這種條件的話,他會對你要有要求。因爲鬼本身也有問題,而他的神通也是小小的,有的時候也沒有神通,鬼有的時候沒有神通。有的時候有神通,有時候神通也不靈。所以,你和他打交道不太好,不如我們就發心學習《摩诃般若波羅蜜經》,當然這裏面也是有條件,也還是要叁皈五戒,五戒十善。這樣釋提桓因他對你有恭敬心,他來守護你,那要比鬼神好得多,好得多。
「爾時,釋提桓因白佛言:世尊!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不離薩婆若心,供養般若波羅蜜,恭敬尊重,華香乃至伎樂,我常當守護是人。」昨天講到這裏。
佛告釋提桓因言: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欲讀誦說般若波羅蜜時,無量百千諸天皆來聽法。
這以下是「佛重明功德」,佛又再說明學習般若法門的功德廣大。分兩科,第一科是「廣明功德」。廣明功德裏邊分六科,第一科「明得膽力說法不斷」。
「佛告釋提桓因」說:「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欲讀誦」,他心裏面歡喜讀《摩诃般若波羅蜜經》,歡喜誦,誦《般若波羅蜜經》,說《般若波羅蜜經》,爲人演說《般若波羅蜜經》時。「無量百千諸天皆來聽法」,你讀的時候也是能出聲音;你誦的時候也出聲音;那麼演說此經的時候,當然也是有聲音。這個時候有無量、無量數的、百千的天,很多的天皆來聽法,來聽是善男子、善女人讀誦說「般若波羅蜜法門」的。
佛這麼樣告訴我們這樣事,我們若讀經的時候、或者是誦經的時候、或者講經的時候,有這麼多的天來聽法,有這件事。
是善男子善女人說般若波羅蜜法,諸天子益其膽力;是諸法師若疲極,不欲說法,諸天益其膽力故,便能更說。
這以下又有不同的事情。說這位善男子、善女人演說般若波羅蜜法門的時候,「諸天子益其膽力」,就是增益他的體力,使令他的身體更強、更強力一點、更健康一點。爲什麼要這樣做呢?「是諸法師若疲極,不欲說法」,說是那麼多的講般若波羅蜜法門的法師,若是他的身體疲倦了,體力不夠了,他的心情就不想要講了,「不欲說法」。這個時候,「諸天就益其膽力故」,那麼諸天就能增加他的體力,增加他的體力,體力就會強起來,他的心情也就歡喜說了。所以「便能更說」,就能更說法。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件事。也和現在差不多,就是信佛的居士就是請佛和大衆僧吃飯,常常有這種事。其中有一次有個比丘有病了,他就是不能吃飯。不能吃飯,胃口不好,就看醫生。醫生說:你這個病很難治,得要把這個人的肉煲成湯飲,你才能好;不然的話,是沒有希望了。那麼只好餓著了,就是不能吃飯了。但是其中有一次,一個優婆夷,這個女居士她請這大衆僧、請佛吃飯,就發覺這件事:一個比丘不能吃飯,需要飲這人肉的湯。她心裏想:好!她就私自地把自己身體上的肉割下一塊,就煲上湯,給這比丘飲,這比丘果然就是好了!但是她自己請大衆僧、請佛吃飯這件事過去以後,她身體裏受了傷害,就是痛得越來越厲害,最初的時候還可以忍受著,好像表面上是正常,後來痛得厲害就是不能動了。不動,她的先生回到家來,說:怎麼回事情?她只好如此如此地就真實地就說出來,她先生就火了,怎麼可以這樣子!就大怒起來。然後她這太太說:不要緊!再請佛吃飯,再請大衆僧來吃飯。那麼,這個時候,當然這件事佛是答應了。佛就是從這個寺廟裏面來,一到他家,一到門口,她的病就好了,這個病痛完全好了。那個文上說,怎麼回事情呢?佛這心裏面一念,她這個病需要用什麼藥塗上去就好?他就是念四大天王,叫他們去從這個七金山上采這個藥,塗上去。佛這麼念,四大天王立刻就知道了,知道了就把這件事做好了。所以,佛一入門口,病已經好了。
所以,從這些經上、從我們出家人的戒律上,知道一些天的事情。在這裏面也說到「諸天子益其膽力」,這諸天若是肯幫你忙,這件事不是難事。說「諸天益其膽力故,便能更說。」
這也是看出來,我們欲界的人的苦惱,這個身體不是金剛之體,有的時候好一點,有時候不對了啊,常有這種事。我們心裏也想:我們人間的人壽命就是這麼長,有小孩子時候,父母的愛護,然後到學校讀書,讀多少年書,然後社會上做事,這個知識就是這麼多。我們的知識就是這麼多,我們有什麼問題呀?有生活上的逼迫的問題,你不可以不讀書。因爲你生活上要需要,非要讀書不可!但是諸天呢?我們想諸天的事情怎麼回事情?諸天沒有生活的問題,他的生活、衣、食、住,都是自然的。那麼他的時間都幹什麼呢?他的時間就是享受。但是現在知道諸天有這種知識,知道這個藥草的事情,能治病的事情,諸天有這種知識。所以,他們會做這件事,「諸天子益其膽力,便能更說。」
善男子、善女人受是般若波羅蜜乃至正憶念,供養華香乃至伎樂故,亦得是今世功德。
我們若是信受摩诃般若波羅蜜這個法門,我們能夠讀誦,受持、讀誦、正憶念,就是修止觀,還能夠「供養華香乃至伎樂故」,就能得到諸天來照顧的這種功德,這是現世得到的功德。
複次,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于四部衆中,說般若波羅蜜時,心無怯弱,若有論難,亦無畏想。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爲般若波羅蜜所護持故。般若波羅蜜中亦分別一切法,若世間、若出世間,若有漏、若無漏,若善、若不善,若有爲、若無爲,若聲聞法、若辟支佛法,若菩薩法、若佛法。
「複次,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于四部衆中,說般若波羅蜜時,心無怯弱,若有論難,亦無畏想。」這是第二科「得無畏果,具二慧故」。是佛又招呼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于四部衆中」,就是比丘衆、比丘尼衆、優婆塞、優婆夷,在這四衆裏邊,說般若波羅蜜法門的時候。「心無怯弱」,他內心沒有恐怖。「若有論難」,假設有人同你辯論,提出一個很困難的問題、不容易回答的問題問你。「亦無畏想」,這個法師也沒有恐怖的想法,沒有這種想法。「何以故?」什麼原因呢?
「是善男子、善女人爲般若波羅蜜所護持故」,他爲般若波羅蜜的智慧護持。這般若波羅蜜這個地方,這個「般若波羅蜜所護持故」,底下又是「般若波羅蜜中亦分別一切法」,這表示兩種智慧。爲般若波羅蜜所護持,這是根本智;下邊說般若波羅蜜中亦分別一切法,這是後得智,有這兩種智慧。這個根本智,就是我頭幾天說過,就是證悟真理的智慧,通達一切法空,心裏面能夠無住,心裏面不住一切法,這個時候的無分別的智慧。你有這個智慧,你就心能安住那裏不動,所以沒有畏想、沒有恐怖想,有這個智慧的保護,也會有這樣的想法。
「般若波羅蜜中,亦分別一切法」,第二個智慧就是後得智,就是得了根本智以後,又得到一種智慧,這個智慧是什麼呢?就是通達一切因緣生法的智慧,就是各式各樣差別的智慧。從菩薩道上看,菩薩的後得智是很廣的,很多很多的事情,就是我們世間上的這個建築的事情、醫藥的事情,菩薩也都知道。
頭幾年我聽到一個消息,就是在叁藩市附近的地方有一個廟,寺廟裏面有個出家人,是…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阿難稱譽品 6》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