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阿难称誉品 4

  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故,世间便有剎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咤诸天。

  

  「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故,世间便有剎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四天王乃至阿迦尼咤诸天」,能够这样做,世间便有剎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姓、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都出现了。欲界六天,加上人间这些富贵的人。「剎那大姓」:剎利大姓,古代就是统治阶级,就是做王的;其余的「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这都是这些读书人、这些有财富的人,指这些人说的。这些人,为什么这个人他能够在世间上,有那么大的权力,做国王,这个人很有学问、这个人很多的财富,他能生天,在天上享福呢?就是因为在人间受持五戒十善的关系。修学受持五戒、能够修学十善法,你将来就是这样子,你将来在人间是一个大富贵的人,到天上去 享天福。这修学五戒十善,是有这样的好处。

  

  「乃至阿迦尼咤天诸天」:这个「阿迦尼咤」,是翻个色究竟,就是色界天的最高的一层天。就是由初禅、二禅、三禅、四禅,都是在这以内。就是你得了四禅的时候,得了四禅、四无量心,你就生到色界天。得了四无色界定,就生到无色界的四层天,这地方照理说,应该还有一个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非想处天,也应该列出来才对的。

  

  前边说十善、四无量心,这些是说因;这里边是说果了。

  

  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故,便有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辟支佛。

  

  我们学习般若波罗蜜,我们就会修四念处这些法门,这样子呢,那么这个世间上「便有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辟支佛」了。就有圣人出现世间了。

  

  我讲个故事。本来我昨天就想讲故事,但是时间到了,没讲。

  

  佛在世的时候,在舍卫国有一个婆罗门,叫师质。这个中文写这个老师的师,体质的质、性质的质,师质婆罗门。这个婆罗门也是有财富的,但是他有一样苦恼的事情,就是希望有个儿,就是没有。没有,怎么办呢?他就到那个外道的六个大老师那里去问,一个大老师、一个大老师问。我会不会有儿呢?我现在没有儿,我希望将来能有儿。那么这个大老师说:你没有儿。一个大老师、一个大老师都说:他没有儿。那人就回家来,很苦恼,愁眉苦脸地在那里不出声。当然,他也会告诉他太太了。

  

  正这个时候,他家来个比丘尼。来个比丘尼,这个比丘尼来了就问他的,同他太太说:你先生为什么这样不高兴?怎么回事情?她就如此如此这一说。这个比丘尼说:你怎么去问大老师外道,他们不是一切智人,他怎么知道人的这个业报因缘的事情?不知道嘛!要去问佛!佛是一切智人,来问佛那才是对的嘛!那么这个比丘尼就走了。那么,他这个太太就对他先生说:刚才来这个比丘尼告诉我们,不要问这些大老师,去问佛去,佛有大智慧才知道这件事,你究竟有没有儿,才知道的呀。啊!还有点希望!那么,他就心情好一点,就穿上好的衣服就来见佛。也就是向佛这么说:我希望有个儿,我能不能有儿?佛说:你有儿!你这儿福报很大,相貌非常好,有大智慧;但是有个问题,他非出家不可!他非要出家不可。后来他心里想:只要有儿,出家何苦?也好,出家也好。那么就他当时心里欢喜了,就请佛、大众僧到他家吃饭去。佛也就默然地允许了,那么就到他家吃饭。

  

  吃完饭了,佛就领着大众僧就回来。回来,中途在一个山边,高山的边上有泉水,这个泉水清美,那些比丘就是到那儿去洗钵。洗钵的时候,就来了一个猴,来个猕猴。来个猴,这个猴就是到阿难尊者那里抢他的钵,阿难尊者就不给他。佛说:给它,给它,你不要怕!给它。那么阿难尊者就把钵给它。给它,这个猴拿这个钵,过一会儿回来了,盛着一钵蜜,蜂蜜,就拿来供养佛。供养佛,佛说:你把里面的不净拿掉。这里面有个虫。那猴也就这么拿掉。佛说:你再加上水,加上清水,拌一拌、搅一搅。这个猴也就这样做了。做了,然后佛就把这个蜜就分给大众僧,每人就吃这个蜜。这个猴这时候一看这个境界,心里非常欢喜,就跳!就在这跳。一跳一跳的,从山谷里掉到山涧里面去,摔死了。

  

  摔死了,它这个神识,中阴身,死掉以后有个中阴身,就到这个请佛吃饭的这个师质婆罗门家去,去投胎了。所以师质婆罗门的太太怀孕了。怀孕了,时间到了,就是降生一个儿。这个儿相貌是很好,父母都欢喜。渐渐,欢喜以后,就请相命佬来相相面。相命佬也就是给他算一算、相相面嘛!哎呀!这个儿好!福报很大、智慧很大,将来能够荣耀你的家庭。怎么怎么地,说了很多的好听的话。那么这个父亲心里欢喜了,就问:起个什么名字呢?叫什么名字呢?这个相命佬说:他降生了以后,你家里面有什么瑞相呢?说:家里面啊,所有的器、碗,这些器皿,都有蜂蜜,满满的蜜,都是蜜。好!那就起名为蜜胜,叫做蜜胜。给他起这个名字。起这个名字以后,那么,渐渐长大了以后,果然就是向父母要求要出家。出家呀!说:不准!不准出家。不准出家也要出家,就是一次又一次地要求要出家,父母还不准。这回这个儿说:若不准,我活不下去了啊!我不能过这在家人的生活,不行!非要出家不可!如果不出家,我就要死了。

  

  然后,这父母就商议,说是:最初佛说了,他要出家,说若不出家,可能他会死嘛!我们还是随他意吧!好!你要出家,随你出家。这个儿欢喜了,就出家了。

  

  到了庙上去,就是佛为他说法,说这个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说这苦集灭道的道理,他就这样修行,没有几天就得阿罗汉果,很快!得到阿罗汉果以后,有什么奇妙的事情呢?就是这些阿罗汉他不是在一个地方久住的,在这里住一个时期,就到别的地方去,各地方走,经过这山野中有时候口渴了,他就是把这个钵往虚空里一掷,就是满钵的蜜。所以,各比丘大家都是随他走,随时会有蜂蜜吃,就是有这种事情。然后,阿难尊者这一天就问佛:这位蜜胜比丘,他怎么这么奇怪呢?有这么多的事情,把这钵往虚空里一掷,就会有蜜,满钵的蜜,别的人把他,只要经过他的手的,他若把你的钵拿过来,他一掷,也是有蜜。究竟怎么会这样子呢?

  

  佛说:你记住吗?有个师质婆罗门请我们吃饭,后来经过到一个山野里面,有泉水,大家洗钵,有个猴来,拿了一钵蜜供养我们大众僧。他说:记住这个事儿。说是:那个猴就是这个蜜胜比丘,就是他。那么,阿难尊者说:哎呀!他用蜜来供养佛、供养大众僧,今生就有这么大的福报;但是为什么他做猴了呢?是怎么个因缘呢?佛说:在迦叶佛的时候,有一个年轻的比丘出家了。出家了以后,在大众僧里面这么生活嘛!有的时候大家很多的比丘也是到别的地方去,经过河流的时候,有个比丘从这地方就跳过去,没有桥嘛,就从这儿跳过去。这个年轻的比丘说:那个比丘跳得就像猴似的,一下子跳得很轻快呀,像个猴似的。然后那个比丘就对年轻比丘说:你认识我吗?我是阿罗汉!你说我是猴似的,你有罪。哎呀!这个年青人立刻向他忏悔。虽然是忏悔了,忏悔了没有堕地狱,那么就是五百世做猴。所以他做那猴了。佛说这个故事,说到这里。所以,我们人要谨慎,不要说暴恶的语言,不要骂人,要修学十善法。你一不谨慎,说些骂人的话,严重了啊,就会到三恶道去了。所以,修学十善法,有世间的富贵的人、有天上的人出现;我们若是修十恶法,那就出来三恶道了。

  

  那么,现在这里说:「便有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辟支佛」,就是他出过家,持戒、修学过四念处,所以这一回有,虽然是经过了五百世做猴,但是以前出家栽培的善根没失掉,还没有失掉。还没有失掉啊,所以今生善根一成熟,就遇见佛了啊!就得阿罗汉果了。所以,「便有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辟支佛」出于世间,出现世间了。

  

  菩萨摩诃萨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故,诸佛出于世间。

  

  这底下说是超过阿罗汉的境界、超过辟支佛的境界,那就是佛的境界。这个菩萨摩诃萨,就是发无上菩提心的人,也就善男子、善女人,他若肯努力地学习、「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故,诸佛出于世间」,将来就有人成佛。所以,学习般若波罗蜜有世间善法出现世间、也有出世间的善法出现世间,所以有阿罗汉、辟支佛,也有佛出现世间的,这可见般若波罗蜜的重要。

  

  「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这里边还有些话没有说,就是,读诵,受持、读诵、书写。古代的时候没有印刷这件事,所以都是用笔写;现在有印刷。所以受持、读诵、书写、「施他」,你书写了经、印刷了经,布施给其他的人学习,也有这件事。还有香华供养,还有这个,还有讲说,为人演说这个《般若经》,然后才说这正忆念。这正忆念,就是修止观了,修奢摩他、修毗钵舍那的观,在奢摩他里面观察诸法实相的道理,观察色、色相空,受、受相空,想、想相空,行、行相空,识、识相空。观察色受想行识毕竟空,无我、无我所。就是这样观察,那就叫做「正忆念」。

  

  我再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不是刚才这个猴故事,这是我们中国佛教这个禅的学禅的人。在《高僧传》上提到洞山禅师,像福建有一个雪峰禅师,这都是大禅师。雪峰禅师、洞山禅师,都不是平常人,都是开悟了的人。他在还没有安下来的时候,还在各处参学的时候,他到了一个地方。到了一个地方,看这个水,就是从山里面流这个水,有菜叶流出来。菜叶流出来,喔!这山里面一定有人住。那么这个洞山禅师就顺这个水到山里面去,果然到那儿看着有茅蓬,有一个老修行,瘦,羸形垢面,好像他也不洗脸;但是非常瘦,但是非常有精神。那么这一位禅师叫做龙山禅师。这龙山禅师一看,有出家人来了,一共有两位…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阿难称誉品 4》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