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劝持品、遣异品 8▪P2

  ..续本文上一页事只是一个善巧方便,而实在菩萨的目的不只于此,是为你,希望你因此而能够相信佛法,能够栽培出世间的善根,那就是菩萨道了,那就是菩萨道了,希望你将来也能成佛,你若有这样的心情,那就是菩萨道。如果你没这个心情,你没这个心情,那不是菩萨道,就是一般的善法。就是我们出家人做什么事,或者在家居士做什么事,也都是一样,道理都是一样。就是你那个动机来决定你这个功德的性质,你做这件事的动机,决定你这个功德的性质,不是一样的,大家共同地做功德,但是每个人得的果报不一定都是一样的,因为什么不一样?就是动机不同。动机不同,有的人可能还有点过失,但是有人纯是功德;大家同是合作一件事,但是不一样,这里还有这个分别的。

  

  这也可以知道,我刚才说这个阿赖耶识,这阿赖耶识公平得很,就是你心里怎么样动,阿赖耶识就怎么样给你摄取下来那个力量;你一动就有个力量,那个力量,阿赖耶识给你保持下来;你继续动呢,把那个力量给你增长、继续增长。

  

  所以这佛法里面,我想我们佛教徒都应该常常的学习佛法、增长智慧,增长智慧,就对于我们的思想,对于我们的活动、思想行为有直接的影响。如果不学习,我小小的知道一点,你原来的思想不改变,也影响你的功德,你做事情的功德就停留在你那个执着心的范围内,而不能超越,是有这种事情;所以学习佛法是很重要。而能造一个庙,常常地大家在这儿打佛七、在这里讲经说法、在这里坐禅、拜忏,种种的功德,这个造庙这个人的功德真是太大了。说我们在这里栽培善根所有的功德,那个造庙的人都有他一分的,你不能自己享受你的功德的,你的功德要给他一分的,说造庙那个人有功德,造庙的人有功德。

  

  我们还有一种事情,我就顺便解释一下。我们不要说佛菩萨的慧眼,我们不要说那个话;我们就说这个肉眼,这肉眼看的这些境界,看这一些的境界,看这些境界,我们有时候就不满意,就从这个不满意的地方,就种种的分别,种种分别,就说:好!我不到那儿去了;好!我不在那儿做功德了,凡夫就是这样子,凡夫是这样的。但是你若学习佛法以后呢,就不全是肉眼了,就有多少慧眼的力量;慧眼的时候,同是那个境界,但是你观察的时候,就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想法呢,你就会发现这里不是过失,而是功德,那你就有一个栽培功德的机会了。如果你没有学习佛法,你那个眼睛是个肉眼,没有智慧的成分的时候,完全看的是过失的境界,那么你这个可以栽培善根,可以做功德的机会,就自己障碍,把自己障碍住了,就没有了。所以这个……但是这件事也无可奈何,有的人,他就不愿意学习佛法嘛!所以我们只好多学习佛法,我们从经律论里面增长我们的智慧,慢慢地、慢慢地我们就可以得成圣道了,我们的功德就逐渐逐渐就会多了。如果你不这样子,不这样子,你的智慧就停留在那里,也可能会退下去,还有可能。

  

  现在这里这个文是说:「不证声闻、辟支佛地,亦能成就众生,净佛国土」。我再说一句话,好像我们有私心,好像我们出家人有私心。你在三宝里面做功德,就算是你没有佛法所赞同的动机,但是你是在佛法僧,在这个境界上栽培善根,你将来还有可能就能引发出世间的善根,就能引发。若是在社会上,社会上一般的没有佛法僧的地方去做功德,你非要有般若波罗蜜的智慧去回向,那才是出世间的功德,不然的话,不是!就是世间的一般善法,就是一般的善法,因为那些都是没有佛法僧的气氛,它不能引发无漏的功德。所以你本身若不能够……,没有大悲心回向无上菩提的话呢,那就是一般的世间善法;若在佛法僧的这个寺庙里面做功德,那不同,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佛教徒,心量要大一点,就是普遍地能做什么慈善的事业,应该你看因缘,能做都是做,就是我们用无上菩提的这种大悲心去回向他,那么也就是出世间的功德了。但是你要知道,这个地方是有差别的,有差别。

  

  我那一天,我曾经说过一件事,我们能够学习佛法,我们也常会感觉到这个世界不理想,我那天说,就是追逐财富,尽力地追逐财富,而对于自己的品德没有去注意;我应该加强、提高我的品德,这件事也应该注意,但是多数把这件事忘掉了,只是追逐财富。其实这件事,这样子情形不吉祥,不是吉祥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做功德呢,一方面追求财富也是对,人要生存嘛!就是我生存,我够了,你多一点,我帮助其他的人也好嘛,也是好!但是也注意这个道德的这件事。我们昨天说到那个世间善法、正法、十善法乃至出世间的四念处,这些事也应该注意,提高自己的品德,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我们不提高我们的品德,我们还是原来的贪瞋痴在活动,就像我那天说的那个话,就不一定能在人间享受你做的功德果报,你可能是到龙的世界、到龙的世界去享受你的……,我做了很多的功德,但是不是在人间、也不是在天上享受,是在龙的世界享受,龙也是个畜生,也有苦恼啊!也有大福德的鬼,他是鬼,鬼也有苦恼,但是还有很大的福德。你若在人世间享受福,人就没有那么多的苦,人的苦轻,你享受福就好一点;到天上去享福,那是更好了。总而言之,就是我们提高我们的品德的时候,我们修学十善法,不要有恶,我们还做了很多的功德呢,我们在人间也好、在天上也好,都是如意自在的。所以我们一般的社会大众,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政府有这个责任,他那个教育部是干什么的?他有这个责任做这件事,但是那个事我们不管了,我们也管不来。就是佛教徒本身应该注意这件事,要注意这件事。当然说,我们一下子办不到,现在说有分期付款的办法,你也可以这样做,我这三个月内,我把我的品德提高一步;我再三个月,又提高一步,总是不断地要求进步。

  

  所以我们学的这个经上,就是说到行十善法,能破除一切恶法,就是这样意思。我们不是说你现在……,他不是说你现在光去发财这件事,经上不说这个话,不说这个话。为什么不说这个话呢?这个话还用说吗?自然他自己就要去求财了,还用说吗?但是佛法是说:你要合法,不要违犯国家的法律、也不要违犯佛法的戒律,在这个范围内去求财也是可以,也是可以的。这样子,这个财叫做「净财」;如果我们,人家说走法律的漏洞,我们去得了很多财,这个财叫「不净财」,叫做不净财。就是我们出家人去求财也应该注意这件事,你不合法,就是不净财!不过另外也有个解释,这个不净财的意思。

  

  所以这上面说:「亦能成就众生,净佛国土,寿命成就」,这个「寿命成就」是什么意思呢?因为菩萨有大悲心,常是不杀害众生,所以他的寿命能成就,成就什么呢?我来到这个世界上,需要多长的寿命,我就能活多久;我若是这件事不需要了,我随时也可以舍寿,也走了,这个得到寿命的自在,叫做「寿命成就」。我们一般人没这个力量,我想多活几年,这恐怕不行,这是寿命受到限制。

  

  「国土成就」,这个国土也成就。他要有一个世界,就可以成就一个世界。你若到一个……,譬如说是这个菩萨在一个山洞里面住,我们去拜见他的时候,感觉这个洞好像很窄小、很苦恼,但是菩萨若把神通现出来,立刻那个地方就是一个世界,一个独立的世界、清净庄严的世界,立刻就可以这样子。或者你去拜这个菩萨的时候,在深山里面,本来是一个小茅篷,但是菩萨现,那就是菩萨的庄严世界,等到因缘不需要了,又看是个小茅篷,并不是个庄严的世界,庄严的世界看不见了。所以叫「国土成就」。

  

  「菩萨眷属成就」,你能为菩萨做父亲、母亲、兄弟姊妹,也不是谁都可以做的呀!那都不是平常人,所以都是「菩萨眷属成就」。「得一切种智」,就是最后功德圆满,得一切种智。

  

  「皆从般若波罗蜜生」,这是说这么多的功德,「以方便力,行檀那波罗蜜乃至禅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不证声闻、辟支佛地;亦能成就众生,净佛国土;寿命成就、国土成就、菩萨眷属成就,得一切种智」,「皆从般若波罗蜜生」,都从般若波罗蜜法门出现的;这可见般若法门的重要。阿弥陀佛!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劝持品、遣异品 8》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