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中有就出现了,这个中有出现的时候,他就要找个地方去投胎,假设他做人的话,就找父母去投胎。投胎,他前一剎那他还是个男人,后一剎那,她就有女人的想法,她看见男人,她有女人的想法,这个男人看见女人,男人有男人的想法,女人有女人的想法,这个男女的思想是不一样。但是你原来是男人,第二剎那以后,这个思想就变成女人了,怎么会这样子呢?我的老师回答:这是业力的关系。
那么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这个「行」就是业力,那个「识」就是分别心。为什么前一剎那是男人的分别心,第二剎那变成女人了,是行缘识,那个业力来推动这个识,它就有变化了,就有变化。譬如说是我们这个人,前一剎那还是人,后一剎那变成老鼠了,变成老鼠的时候,它是老鼠的分别心,就不是人的分别心了;它也有心,但是那个思想不同了,为什么会这样子?业力的关系,叫「行缘识」,业力的关系。所以我们这个生命体的成就,一个最重要的因缘就是业力;其次若按人来说呢,按现在的人来说,还要父母的帮助。现代的人和古代可能不同,现在要避孕,你要想做人还不容易,她避孕了,你就不可以投胎,不可以投胎的。所以一定要父母同意,要没有避孕的时候,那就情形不同;说现在避孕呢,你要父母还要同意,那么他的业力也成熟了,中阴身现前了,这个生命体才出现的,这样的因缘,我们这个生命体就出现了;如果没有这个因缘的时候,是没有这件事的,没有这个生命体,是不可得的。这样也可以说,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都是因缘有的、都是自性空的,所以这叫做「内空」。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譬如说有的人,他这个眼有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眼睛,但是有的人眼睛有威,有的人眼睛没有威,好像是睡觉还没睡醒的样子,没有威。为什么有差别呢?就是不同!有的人眼睛盲了,为什么你的眼睛没有盲,我的眼睛盲了呢?是因缘。譬如说是我们大家都需要有灯,若是一个人把我们这个灯都破坏了,我们在这儿读经,你把灯都破坏了,你的眼睛有危险,来生你的眼睛就危险。譬如说是道路这个地方黑暗,大家从这儿走路不安全,有人发心在这里设一个灯,光明的布施,将来这个人的眼睛就会要比一般人好,就会好得多,这是一种情形。另外,譬如说是这个地区没有学校,没有学校,他就发慈悲心,就在这里成立一个学校,请来老师,很多人在这里读书,使令人开智慧,将来这个人的眼睛也就比一般人不同,就是特别,也会不同的。说人家在这里要办学校,政府都批准了,但是开公听会的时候,你就是要反对,他没做成,将来你的眼睛有问题。
这就是眼耳鼻舌身意,都有关系,都是有业力的关系。说我们大家都做人,但是每个人的眼耳鼻舌身意互相都不同,因为业力不同,业力的不同。所以我们佛教徒,学习了佛法以后,我们若希望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好,要多做功德。譬如说我愿意做一种功德,是凡是年轻人也好、老年人也好,他的眼睛有病,我去帮他忙,找医生给他看,找医生来给他看病,帮他眼睛治好,你去专做这种事。或者有人发心,我专侍奉老人,只要老了,他什么事情我都愿意帮忙,你去做一种功德;或者是更多的功德,我就愿意帮助人,那么你将来就是,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就好过一般人。说利益人的事情,我都不愿意做,那你将来能不能做人还不一定,都是不一定的!
当然这个人,有的人智慧高一点,有的人智慧低一点。我们智慧低的人,就是老老实实的,我心里面不高兴,我就骂你;我欢喜了,我就赞叹你;智慧高的人,不一定!智慧高的人是另一回事,他那个心里面有机心,人家说城府深,是这么回事。我们看是做恶事,他可能是做善事;我们看是他做善事,他可能是在做恶事,这和我们一般人不一样,不一样的。但是在因果来说呢,任何人不能占便宜的,这佛法里面讲,人是有阿赖耶识,阿赖耶识,你的心怎么样动,不管怎么样机巧,阿赖耶识都如实地记录下来,一点也不会令你吃亏,一点也不会占便宜的。
这就是表示是因缘有的,因缘也是各式各样的,所以所生法也是各式各样的;既然是因缘有的,所以它这个自性都是空无所有的,你观察它的自性,是无有少法可得,所以叫做「空」,叫做「空」的时候呢,我们用功修行的人,才用功修行的人,当然是多拜佛、多拜佛消消业障,多读经也能消业障、也开智慧,然后才能观我们这个身体是空的,不然的话,不一定,能明白这个空还不容易。明白了以后,你能静坐的时候,能这样观察,也不是容易的;你在纸面上这样分别,也可以为人讲,但是坐在那里观,观不上来,你观察不上来,还有这种事情。
这个空,我刚才说,这样讲的,这叫做「自性空」,但是另外还有一个空,就是我空,要修习我空。刚才说自性空,也应该包括我空在内,但是应该特别地说出来才好,就是我那一天曾经解释过。「我空」呢,就是在我们的色受想行里面,眼耳鼻舌身意里面,另外有一个我的体性,这是印度的外道有这样的执着。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是因缘有的,都是有老病死,这是无常的,很容易破坏的;但是印度的外道执着另外有一个不可破坏的我,是常住不变的,它有真实的体性的。那么这个我呢,就是外道那么执着,但是我们的释迦牟尼佛说,你执着那个我,是你执着的,这是妄执有;事实上是没有这个我,只有眼耳鼻舌身意、另外没有我,只有色受想行识、另外没有我;如果有的话,应该说色受想行识我,说眼耳鼻舌身意我,那么眼耳鼻舌身意是六个,加我应该是七个,佛否认这件事!另外没有我,只是眼耳鼻舌身意,只是色受想行识,另外没有我。就是我们这样观,观察我们这个生命体,眼耳鼻舌身意也好、色受想行识也好,都是剎那剎那生灭变化的,这个变化的生命体里面,另外没有一个不变化的、常恒住的我,是没有,没有这个东西,这叫做「我空」。
当然我们中国人,我们学习老庄哲学、孔孟之道,都没有这样讲,都没有很明白地说有这么一个我的东西,没有。但是我们平常说话呢,我们在书本上写文章的时候,也常好用这个字,我,我怎么地,也常是用这个字。这个和印度的外道那个思想不一样;我们没有去分别,在色受想行识之外有个实体性的我,没有这么想,但是我们还是执着有我的,还是用了这个字,也是用了这个我的名字,同时也还是执着有我,不过不是像外道那么分明,那么明白执着有一个我。所以我们若想要修学圣道,也还要作如是观,观察这个生命体里面我不可得,还是这样子。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劝持品、遣异品 7》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