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劝持品、遣异品 3

  尔时,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咤天语释提桓因诸天言:应受是般若波罗蜜,应持,应亲近,应读、诵、说、正忆念。何以故?若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故,一切所修习善法当具足满,增益诸天众,减损阿修罗。

  

  这一段文里面,前一段文是诸天劝我们学习般若波罗蜜的法门。「何以故」以下呢,是说明学习般若波罗蜜所得到的好处,是这样意思。

  

  我们若是读《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全部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是说一切法空的道理的。说一切法空,可是这里边呢,得到的利益是「修习善法当具足满」,这里边我们如果思惟观察的话,就发现里边还是有文章的。这个「修习善法当具足满」,这是有的境界,这是在有上说的事情。《般若波罗蜜经》是说一切法空的,这个学习空的道理,他表现于外的相貌,得到的好处,在他的思想上发出来的作用呢,是要修习善法,就是由空而有了,这里面是有点事情!

  

  如果学习般若波罗蜜法门,学习偏了的话呢,可能会不相信有因有果的这件事,因为因果都空了,因也没有了、果也没有了,所以可以不分别善恶,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因为都是空的。如果学习般若波罗蜜法门偏了的时候呢,可能会有这样的现象;而这里边呢,不是那样说法,学习诸法空的道理之后,欢喜修学善法,它不说无因无果,他要检点自己的行为,不敢做恶。学习诸法空的道理之后,自己不敢做恶,而且努力地要做善法,这是学习般若波罗蜜一个正确的现象,表现于外的一个相貌。

  

  这相貌怎么样解释呢?我昨天曾经说过,就是学习般若波罗蜜,增长了智慧,观一切法是空的,但是同时一切法也是有的,就是有善、也有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说一切法都是空,为什么我们看有一切法呢?这是因缘有的。那怎么叫做「空」呢?因为因缘有,所以是空的。这个道理就是这样,我们到下文再多说一点。

  

  所以在这个地方,学习了诸法皆空的道理,在自己的思想上,会努力地学习善法,不敢做恶;这表示这个人学习般若法门有心得了,他是得到了般若法门的正义,他才会这样子。

  

  「当具足满」这句话呢,还有一个次第,是什么呢?就是初学习般若法门的时候,这个智慧不是那么深刻,所以虽然愿意修习善法,修得不圆满;但继续不断地学习般若法门的时候,这个智慧也继续不断地增长,到最后来的时候,所做的善法就圆满了,这里面也有这样的次第。

  

  「增益诸天众,减损阿修罗」,这是这个般若法门流传世间的一个现象。因为般若这个法门在世间流传的时候,大家都增长智慧了,不敢做恶,所以都是努力地学习善法,所以生到天上去了,到天上去享天福了,所以是天上的人就多起来。「减损阿修罗」,这话的意思是说,修学善法的时候,他是纯净的善心来做善事,没有烦恼的杂染,所以阿修罗众也减少了,不是说没有,只是减少了,「减损」就是减少了,这样意思。

  

  诸天子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故,佛种不断、不断、僧种不断。佛种、法种、僧种不断故,便有檀波罗蜜、尸罗波蜜罗、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皆现于世。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菩萨道,皆现于世。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佛道,须陀洹乃至佛普现于世。

  

  「诸天子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故,佛种不断、法种不断、僧种不断」。前边是学习般若波罗蜜这个法门,是我们会学习世间的善法,会努力地受持五戒、修学十善,这是世间善法。这下面这一段呢,是出世间的善法,学习般若波罗蜜,能令我们向出世间去,更殊胜的善法了,这样意思。学习世间的善法,就是还是不能够出离三界,解脱生死的苦恼,还没有达到那个程度;出世间的善法就是超越了欲界、色界、无色界,得到圣道了,这是究竟的法门了。

  

  所以这底下诸天就对释提桓因说:「诸天子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故」,看这样,是诸天劝诸天子要学习般若法门,这样意思,像前面文一样;「受是般若波罗蜜,应持、应亲近、应读、诵、说、正忆念」,这里面包括修止观在内的。故「佛种不断,法种不断、僧种不断」,「佛种、法种、僧种」,就是栽培了无漏的善根,所以叫做「种」。这个种是种子,就是这个植物,不管是一般的蔬菜,或者花果,或者是树木,它都是有种子的,有种子,它就生芽,然后根茎枝叶、开花结果,所以那个种子是这样意思。现在我们修学佛法呢,也用这个「种」这个字,就是你在佛法里面栽培了出世间的善根,那它就是种子,它有功能使令你修学无漏的戒定慧,可以得大解脱,所以叫做「种」,这个「种」是这样意思。

  

  现在「佛种不断」这句话怎么讲呢?譬如说我们修学五戒十善,可以使令这个人在人间、在天上享受如意的五欲之乐,这是人天的种,人天的善法种;若是我们对于世间上种种的苦恼,发大悲心,很多很多的人在这里受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我们对于世间上这样的事情,很多人在这里受苦难,我们发了慈悲心,愿意救护这一切人,使令他们离苦得乐,有这样的慈悲心呢,那就是成佛的种子。按佛法的语言说,就是发无上菩提心的意思;发了无上菩提心,这个人虽然还是凡夫,但是他栽培了成佛的种子。有了这样的种子了,将来就有人成佛了;有人成佛了,在这个世界上弘扬佛法呢,又有人发无上菩提心,又有人成佛,这样子辗转不断地有人在这个世界上成佛,所以叫做「佛种不断」。这是佛种不断。佛种不断呢,所以法种也不断、僧种也不断。

  

  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上也说,我们若是能够诚心地学习佛法,他将来他死掉了,来生的时候,他还能遇不遇见佛法呢?这个人一定能遇见佛法的,他还能遇见《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他还能遇见。那么这可以知道,只要我们有诚心地学习佛法,对于佛法有欢喜心、有恭敬心的话,你的阿赖耶识里面,你栽培了这个善根,与佛法有缘了,将来它就会再遇见佛法的,所以法种它就不断,它不会断的。这是因为对佛法有认识的人,知道佛法的重要,他会继续不断地印刷、印行佛教的经典,继续不断地印行。所以我们栽培了善根的人,再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就会遇到。但是若是那个人没有栽培善根的话,与佛法无缘,虽然是佛法的经书很多,他看不见,他看不见的,所以这叫做「法种不断」。

  

  「僧种不断」呢,就是有佛法在世间流传,就有人学习佛法,那么他就会发心修学圣道,所以僧种也就不断。一般来说呢,就是发出离心为僧的种子,就是对于世间上的,我们这个生命体的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的这些境界有厌恶心,对于我们这个生命体不爱着,没有这个染着心,感觉这个生命体不理想;这个生命体一定是要老、一定要病、一定要死,可能还没有老就死,也可能,很多很多的不如意事,这种生命不理想,我想要创造一个没有老病死、没有这么多苦恼的生命,你有这样的意愿呢,这叫做出离心。如果说我还想要,我要受持五戒、我要修学十善法,我还在人间富贵荣华,我还欢喜这个事情,我欢喜享天福,这不是佛种不断、不是法种不断、不是僧种不断,这不是。因为你还是……,你不能出离世间,你还是在这个世间上流转的,那不是三宝的种性不断,不是这个意思。

  

  所以这个「不断」呢,一定是超越世间的、圣道的善根,才是佛种不断、法种不断、僧种不断。这个佛、法、僧种,这个栽培的善根不断,是由那里来的呢?由学习般若波罗蜜法门来的。所以般若波罗蜜法门在世间上流行的时候,就会有这样的现象,就会有这样的成就。

  

  「佛种、法种、僧种不断故,便有檀那波罗蜜、尸罗波蜜罗、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皆现于世」。佛种不断、法种不断、僧种不断,这是总说的。下边是别说的;别说,先说这个六波罗蜜。通常说,这是大乘佛法,发无上菩提心的大菩萨,他就学习这六种波罗蜜,自己修学六波罗蜜增长道力,同时也广度众生,所以叫六波罗蜜,用这六种方法教化众生。「便有檀那波罗蜜」,「檀那」就是布施,「尸罗」就是戒,「羼提」是忍辱,「毗梨耶」是精进的意思,「禅那波罗蜜」我们一般说就是四禅,色界四禅叫做「禅那波罗蜜」,「般若」,般若就是无漏清净的智慧了。

  

  「檀那波罗蜜」,我们若能这样学习,能得大富,能得到很多的财富,这个「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我们能持戒、诸恶莫作呢,你就能得到人身、或者天的身体,不会到三恶道去。

  

  「羼提波罗蜜」这个「忍」呢,忍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你能够布施也好、你能持戒也好,但是并不保证一切都是如意的,就还会容易遭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那么我们学习佛法的人,遇见这种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要忍、要容忍,要容忍这件事,你不要因为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就放纵自己的瞋心,不可以。要调伏自己的瞋心,叫他减轻,叫他没有,这个事情怎么样处理,是应该用智慧去处理,不能用瞋心来解决问题的。佛法提倡忍,就是你不要愤怒,你心里面不要愤怒,把心静下来,用智慧处理问题,这叫做忍;不是说是这个人太老实,受人欺负,不是这个意思。佛陀的智慧的观察,认为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这个不如意的事情出来的时候,你不可以愤怒,你要心要静下来,心静下来去处理问题,这叫做忍,「忍」是这样意思。当然这个忍是和智慧相应的,不是糊里糊涂的忍,不是!说是世间上,说那个人老实,很老实、很软弱,那个聪明人、那个力量大的人就愚弄那个笨人,笨人感觉到我斗不过他,我就要忍一忍,佛法说「忍波罗蜜」不是这个意思。…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劝持品、遣异品 3》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