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光圈,也不知哪里来的。孤独长者就见了之后,他简直就呆在那边,想:我见到皇帝,该怎么行礼我知道,我看到这个有钱者当大官的、怎么行礼、怎么表示我的礼节我都知道。我见到了佛,我应该用怎样的礼节来表达,我不知道。这个时候,佛陀正好有一个弟子来问询佛的时候,绕佛三匝、顶礼三拜,这个时候给孤独长者想:噢!原来是这样!然后也跟在后面学,绕佛三匝,顶礼三拜,拜完了之后也学着这位弟子合掌,跪在佛的面前,眨眼都不舍得眨眼。就想:这么伟大的世尊哪!竟然连一间小凉亭都没有,连一个毛草棚都没有,坐在树下面,太和我们这个时代不相应了。这个时代,越尊贵住得越豪华,像佛这么尊贵的人,竟然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他这个时候就禀告佛:世尊哪,我想供养你一个住处,您愿不愿意接受?佛陀就看他,笑了笑。佛陀不讲要的,这叫“默许”,就是不拒绝。你问佛陀你要不要,佛陀笑一笑。没有拒绝,意思就是接受了。
这印度的规矩就是这样,你们现在到印度,你看不到拒绝的。你问他好不好,这印度人他摇头了,说明这是可以的,他是摇头YES。如果他说不可以,也不是说东道西NO的,他不表达的。印度人如果不同意的话,他不摇头,只是眼睛看着你,你说可不可以?意思就是不行。我比个例子说,印度的钱是很便宜很便宜的,我们的一元钱,相当于印度现在的四十元钱。如果你跟他打的的话,他要十元印度卢比,你还他:“五元可不可以”?这个司机如果跟你摇头,那你可以上车了,答应你了。如果看着你,你还是老老实实,你别还价。好好好算了,你就这么多钱跟我走吧。所以印度人,他是从来不讲“NO”的,不回绝你,只有答应,没有表示不答应的。所以佛陀他也是这样,微笑着这就算默许,答应了。
这下给孤独长者开心得不得了,马上赶回去就开始找地方了。世尊答应我了!开始找地方,像我们现在搞房地产一样,哪一个地方好。像我们杨岐寺,哦,在我们这个三江口,好地方!这个给孤独长者,也是找地方。找来找去都不满意,差一点找到我们三江口来了。结果找啊找,我估计找到三江口也不满意,结果就找到祗桓太子的一个花园。
皇帝的太子,他的花园,肯定是全天下最好的地方。他就看中了祗桓太子的花园。看中之后,别人说你少打心腹了,你看中皇太子的花园,怎么可能给你。他说不要紧,我问他去要。
结果给孤独长者就直接找王太子去了。见了王太子,问询客气了之后落坐。这个王太子就问了:啊!给孤独长者,你今天怎么有空跑到我这里来?他开门见山就这样说:“不瞒你说,我看中你那片花园了,你能不能卖给我”?这太子马上说:“你这家伙你有钱有钱,有钱得太过份了吧!你买我的地,你搞房地产,搞到我头上来了。你想,我的地我能卖吗?我还能缺钱吗?我要卖地给你吗”?但是给孤独长者跟他说,我也跟你说:“不是我胆子那么大,我要来买你的地,实实在在讲,我是想供养世尊,我想找一个最好的地方,我看来看去您的地最好,怎么办呢,我想啊,这个地不是我要去搞房地产,不是我买了之后,再高价卖给别人,我是买了之后,这是要供养给佛陀的,我是做慈善的,供养的,供养三宝的”。但是祗桓太子还是很不高兴,但是同时又将他一军:哦
你心倒比较诚,卖我地供养。好吧!听说你很有钱,你如果能用金砖,把我这个花园全部铺满,那我就把这块地给你,满你的愿!
给孤独长者一听,一拍大腿:咳!你是未来的皇帝,你讲话不准食言,军无戏言哦!你今天讲的你答应了,我黄金如果能铺满,你就给我了,也不跟他客气,也不跟他说BYBY了,赶快就往回跑。这祗桓太子一听:这老头今天怎么半疯疯癫癫一样的,一溜烟跑掉了。给孤独长者回去之后,就命手下打开库门,把金库的门打开,铺! 搬出去就铺,到祗桓太子的花园去铺!结果真的就把那个花园,整夜用黄金金砖铺满了。
黄金堆满铺满之后,马上跑到祗桓太子那边:“太子,太子,你说话你要兑现的时候到了!我已经把黄金铺满了”!祗桓太子傻掉了,怎么
你这老头,真的这么有钱哪!都说我们舍卫国你是第一富翁,真的这么有钱哪,真的把我的整个花园,用黄金铺满了?这时候就想抵毁:“地是让你铺满了,我还有这么多树呢!树上怎么不铺满了”?这老头马上跟他急眼了:“什么
你以后要做皇帝的,你出尔反尔,你想后悔”!就跟他急跟了。结果这祗桓太子,也没觉得亏理,答应他了怎么办?问他:“那你现在有办法,连树都铺满吗”?
老头也发愁,这怎么办呢?结果这时候祗桓太子,毕竟要做皇帝的,退后一步:“算了,你的这个诚心感动了我。地,算你的;树,算我的!既然你供养佛,我也算一份,不要把这个好事给你一个人做”!
就这样子而来的。“祗树”,祗树是祗桓太子布施供养的树;地就算给孤独长者的了。这个园的名子,就这两位凑合在一起的,叫“祗树给孤独园”。
为什么要把这一段细讲呢?就是因为给孤独长者为什么发心,当初就是听到了“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号,说明佛号能度众生呢!我讲这一段,就是鼓励我们持佛名号的功德。纵使没有甚大的智慧,没有什么大的根器,只要愿意诚恳地持佛名号,厌离娑婆世界,求愿往生,也会有用的。
我再详细地讲一下,这个“一时”。我上午讲了,它既是指的永远,又是指的当时。这个当时,具体又是什么时候呢?在经典的文当中,我们可以略略地知道一点。因为这里面讲到,“大目犍连始得六通”。始得六通知道了之后,你就反过来知道当时,佛在舍卫国大致是什么时候。
舍利弗尊者和目犍连尊者,他们都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是好朋友。而且目犍连尊者和当时舍卫国的国王还有亲戚关系,他属于皇亲国戚。他们很年轻的时候,就很有智慧,辩论天下无敌,十几岁就已经各有好几十个徒弟跟着他们。后来因为舍利弗尊者遇到马胜比丘,看到他走路的时候,眼观鼻、鼻观心,就看着脚步前面三尺远,六根都摄,徐步而来行如风,非常优雅的气质。走过来的时候,舍利弗尊者,就被马胜比丘的这种威仪所感动了。不象我们现在,走路特别走到杭州闹市区的时候,哦!这个是百货商店,这个是超市,这个是家乐福……眼睛看也看不过来。甚至两个眼睛看还不够,还再增加两个,变四只眼,所以这个不一样。我们佛弟子以后要学着,特别我们出家人,以后不能背着朝山袋,上街的时候把眼溜来溜去的。我们出家人出去,行步举止具足威仪的话,都能度众生。
舍利弗尊者,就是这样被度化的。当时在请问马胜比丘的时候,就说:你师是何人呢?就是说“是以谁为师父的呢”?马胜比丘这时候慢慢地回答他:我以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世尊为师。舍利弗尊者就问:平时跟你们讲什么道理呢?马胜比丘又这样告诉他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这个因缘学说,打破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论点,又打破了我们现在达尔文生命进化论的这种论点。因为达尔文所说的生命进化论,好像生命都是处在进化的过程当中,生命有没有留级。只讲到进化,没讲到退化,这也是不对的,上帝造一切,那也是不对的。我们讲的现在算命啊,抽签啊,宿命论这也是不对的。佛陀就说“诸法因缘生”这一句话,就把所有的都推翻掉了,这佛陀的智慧。当时舍利弗尊者,就是因为这样一句话。“啊呀,这个了不得啊”,马上就说:您的老师在哪?我能跟您去看他吗?结果马胜比丘,就带着舍利弗尊者,去见本师释迦牟尼佛。
舍利弗尊者,一见到本师佛的时候,就已经被佛的三十二相所震慑了。再提出一些问题,佛陀为他解答,当下证得了法眼净---须沱桓果。证果之后,就愿意出家。“我能不能拜您为师“?佛陀就说:“善来比丘”!舍利弗尊者须发自落、袈裟着身。舍利弗尊者一出家了之后,他的上百个徒弟,知道老师都跟着找到好的师父了,也都追随过来,问:“你怎么出家了”?舍利弗尊者说:“你们也一起拜释迦佛吧”!他们也来求出家。佛陀也说:“善来比丘”!这一百个人,也都须发自落、袈裟着身。
我这个时候听这个故事的时候,脑子里分别心在转:有这么容易吗?善来比丘!须发就自落了?这么简单哪!我以前想想,是不是比喻呢?
今年不一样,我有感受。五月份我去朝五台山的时候,遇到了几个无形的生命,我们讲的所谓修行的精啊、怪啊,因为五台山以前,是狐仙的世界,是狐仙在里面的大本营。后来文殊菩萨把他们收了之后,那边狐仙还是很多。我给他们皈依、说法;后来又遇到几个人,就是死掉了的中阴身,我们平时讲的、所谓的“鬼”。先是一个女的,我给她讲解了之后,皈依三宝,先是我跟她说:“算了吧,你不单单皈依三宝,你愿不愿意也出家修行啊,彻底地舍弃这个世界,修持佛法”,先是跟她这样讲。她还疑惑:我鬼也能出家?还是疑惑没有答应。过了一会,我再跟她聊一聊,她主动提出:她说可以。说师父,能不能给我剃度,我也出家。这个时候我就想起来:我当时就学着佛的样,对她说:“善来比丘尼”!还真不错,她这个手摸摸,头发没有了,看看袈裟有了!当下反映就是的。
第二天度的那个男的,那个鬼。他也是要求出家,我也对他喊:“善来比丘”!也是,头发没有了,袈裟穿在身上了。这时候我通了:佛陀的正法年代,佛陀在世的,威德势力不可思议。虽然我们现在人办不到,但是对鬼是还可以。鬼的形体,他的我执没有那么坚固,我们人的我执,是非常坚固的。
所以通过这个例子,我今年朝五台山遇到的这个例子,对佛陀当时的“善来比丘须发自落”,就直接当下就成为比丘身了。不单出家人,而且有具足戒,受了…
《《佛说盂兰盆释经》浅释(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