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12▪P2

  ..续本文上一页供养诸佛,所欲供养之具随意即得」:「亦成就众生,严净佛土」,就是这个「为他说」是利益他人,「正忆念」是自己用功修行,他这一生这样子用功,「得如是今世功德」,等到后世呢,又进步了;进步了,可能会由外凡而进步到内凡,由内凡再进步到圣位,可能得无生法忍了,这个人。得了无生法忍法了以后,他也继续还是亲近、读诵、为他说、正忆念;正忆念的时候,他能广度众生,能成就众生的圣道,能够这样成就。

  

  「严净佛土」,昨天我们讲过,这个「严净佛土」,实在还是成就众生,但是说「成就众生」,是说在因地的时候,这个菩萨还没有成佛,他度化这个众生,利益这个众生,同很多很多的众生结了缘;等到成佛的时候,这些和他结了法缘的人都生到这个世界来,生到这个佛世界来,佛为这些众生再说法,这些人都得圣道了。这个「净土」,说「土净」、说「国土净」,实在是人清净,是这样意思。但是这个事呢,「成就众生」是个因,「严净佛土」是个果,有这样的味道,有这样的意思的。

  

  「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这个得无生法忍的菩萨,当然这种圣人对于功德的成就如饥如渴,他感觉到……。譬如我们凡夫学习了一部经论,唉呀!我可以讲了,我可以写文章了,心里很欢喜,感觉很多的成就了;但是成就圣道的人,感觉到很不足,感觉到不足啊!要继续努力地来修学圣道,才能得到很多很多的功德的。

  

  「成就功德」,这里面有一个得神通的味道,他从这个佛世界到另一个佛世界去,从释迦牟尼佛的世界到阿弥陀佛的世界,从阿弥陀佛的世界到药师佛土的世界去、到阿閦佛国的世界、十方的佛世界他都能去,当然这是他的神通境界。到那个世界做什么呢?「供养诸佛,所欲供养之具随意即得」,就是还是要修福,他还要供养诸佛,就是香花供养、衣服饮食这些供养,也要修福。「所欲供养之具随意即得」,随心、随时就能得,这也不容易,也是因为他原来在没入圣道之前,在这个世界上发大悲心,为了弘扬佛法,广度众生,做了很多很多的功德;那么等到他到他方世界去供养诸佛,因为福德多,他随需要,就来了,需要什么,什么就来了,「随意即得」。这个地方是说修福。

  

  「从诸佛闻法,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中忘」,这是修慧,修智慧。「从诸佛闻法」,得了圣道了,那是圣人了,但是他的智慧当然比我们凡夫是高深得多了,但是和那些大菩萨和佛来比,那还是很微小的,所以他继续要听佛说法的。听佛说法,所闻的佛法「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直到成佛的时候,「终不中忘」,中间,由始至终,这个法是不会忘掉的,这也是不容易。我们现在在凡夫的时候,不可能有这种事情,一听见什么就忘记了;就算是你现在完全不忘,死掉了以后,来生一定是忘了,一定是不行,前生学什么都忘记了。但是那个菩萨没有这回事情,他换了一个身体,他还是不忘的,他前生学什么都能现前。所以这的确是有差别的,「终不中忘」。当然这也是有陀罗尼的关系。

  

  「亦得家成就、母成就、生成就、眷属成就、相成就、光明成就、眼成就、耳成就、三昧成就」,这底下说这个菩萨修无量的福德、修无量的智慧,他若舍掉了这个身体,再得一个身体的时候,都是不得了的功德。我们说唐太宗,他的父亲是皇帝,当然他父亲做皇帝实在是他的力量,他也做皇帝,他的儿子还是皇帝,你看这种境界,就是不同了。

  

  说是现在这位菩萨,他的福德、智慧大了,「得家成就」,他生到那个种族的时候,那个种族一定是贵族,富贵的种族,而不是平常的地方;「母成就」,他的母亲是大福德人、大智慧人,不是平常人能给他做母亲,当然他也是结缘了的,他和人结缘了的,没有缘,不能做父母的,他和这个人结缘了,那么他的母亲都是很高尚的身份的人。

  

  「生成就」,这个生成就,你看释迦牟尼佛传就可以知道,我们平常人投胎,拿做人来说,投胎是个苦恼的境界;释迦牟尼佛做悉达多太子,他来投胎的时候,他在母腹里面,那个母腹里面是大宝楼阁的境界,十方的菩萨都来集会听他说法的,他在住胎的时候有这种事情,这叫做「生成就」。

  

  我们在《瑜伽师地论》也说、《大毗婆沙论》也说,我们不要说那么高,我们平常这个有福德的人投胎的时候,也感觉有福德的人当然还是一般的这个有福德的人,他不知道是投胎,他在母腹里面也感觉到在一个宫殿里面、在一个花园里面,也是一个很如意的境界;若是没有福德的人,他在母胎里面,他在一个墙角那个地方,又刮风、又下雨,就是这种境界,就是也是不同的。

  

  现在说是得到圣道的菩萨,当然不是说得八地以上的菩萨,这个菩萨他在这个……,我刚才说,他做功德,如饥如渴那样子,欢喜做功德,不像我们凡夫做功德,很勉强做一件功德,但是这位菩萨非常的欢喜做功德,所以他福德、智慧非常的大,他就是这个境界完全不同的。

  

  「眷属成就」,我刚才说是唐太宗,他的父亲也是皇帝,他的儿子还是皇帝,儿子儿子还是皇帝,辅佐他的人也是多,房玄龄、杜如晦,很多的有本事的人、品德很高的人辅佐他,这是「眷属成就」,也是这样子。楚霸王,就是辅佐他的人少,汉高祖,辅佐他的人就是多,原因什么呢?你以前结缘结的不同,楚霸王的智慧就是不如刘邦,就是这样子。

  

  而这些事情呢,譬如说,这一个公司做总经理、做董事长的人,他的智慧若高,他就会用人,他也会提拔人、会栽培人、也会用人,就是很多人都是朋友,你不会用人、不会栽培人,很多的朋友变成怨家了,将来你的朋友就少了嘛,本来是你的朋友,变成怨家了。「眷属成就」,很多的都是有高明的人是你的好朋友,不会同你造反这些事情,没有这种事情。所以,这些事情都是由自己栽培。栽培,从什么时候栽培呢?就是我们平常的时候,同任何人都做朋友,不要同人结怨。说那个人程度不够,你慢慢帮助他,慢慢他也会进步了,应该这样子,你不要弃舍这个人,说这个人不是个好东西;其实他也可以转变成好东西,转恶为善,都是这样子。这个「眷属成就」是栽培来的,若说释迦牟尼佛来说,很多的大阿罗汉、很多的大菩萨是他的眷属,这是「眷属成就」。当然,按我们平常人说,就是你的哥哥、你的弟弟、你的姐姐、你的妹妹、你很多的朋友,都是很优秀的人才,那么「眷属成就」,就是这样子。

  

  「相成就」,这是说他本身有大福德相,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样子。「光明成就」,能放大光明,我们凡夫宿世没有栽培,我们的身体不能放光明。

  

  「眼成就、耳成就、三昧成就、陀罗尼成就」,这个得无生法忍的菩萨有大悲心,以慈眼视众生,所以他将来那个眼睛也是特别好的。若是说那个人偏是一下子打人,把人家眼睛打坏了,那么你将来你的眼睛有问题,就是有问题的;你破坏别人的眼睛,将来你眼睛有问题了,因果就是这样子。「耳成就」,当然这里面说是耳朵很庄严,而且还有神通的。「三昧成就」,这是说他「意」,眼耳鼻舌身意这个意,有初禅、有二禅、有三禅、有四禅,乃至无色界天的四空定,乃至出世间无漏的三昧成就了,当然这都是要用功修行来的。我们凡夫,没有得圣道的人,好像时间很多似的,好像寿命很长似的,好像不爱惜光阴,好像他很得闲似的;那个得了圣道的人,他总感觉光阴不够用的,一直要用功、要修行,所以他会有这么多好的成就。「陀罗尼成就」,也就是前面说:「从诸佛闻法,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中忘」,就是人的念。这个「陀罗尼」,翻到中国话叫做「总持」,总统的总,受持的持,就是念这个字,念心所,就是记忆力;他把《华严经》完全能背下来、把《法华经》背下来,乃至所有的佛法,他都能背下来,他不忘,他背下来以后,永久也不会忘的,有这种能力。

  

  我听人说,在大学里读书,有些天才的人,他就是记忆力特别好,也不需要怎么特别用功,到时候考试的时候,他就一百分,他就是这样子,这就是他这个记忆力特别强,的确有这种人,他还是凡夫就这样子;现在这是说圣人,「陀罗尼成就」。

  

  「是菩萨以方便力变身如佛,从一国土至一国土」,这底下说这个学习般若法门的菩萨常正忆念,而能不远离萨婆若心的人,继续努力的修行,将来会有这种境界。「以方便力」,就是有大悲心,有大悲心的方便。「变身如佛」,他能转变他的身体像佛似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大光明、坐宝莲华、放大光明的境界。「从一国土至一国土」,从这个世界到另外一个世界。「到无佛处赞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到这个世界没有佛,也就是没有佛法了,到那个地方,对一切众生,面对一切众生,赞叹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这个法门,赞叹这件事,就是使令众生来学习这些法门。

  

  「檀波罗蜜」就是布施,布施将来能得大富,能得大富贵、能得大富。你有这个慈悲心来救护众生的苦难,将来你能得到大富,有这种功德。这个「戒波罗蜜」,你能持戒不违犯,能得尊贵的身体,你将来得的那个身体很高贵,和一般人不一样。当然,这个地狱里面的人、饿鬼世界的人、畜生世界的,这是最丑陋的,人是比较庄严的,但是人里面也有人很高贵,人与人都不一样;那么这是从什么地方来决定这件事呢?就是持戒。你这个人能够对戒不违犯,那么将来你就能得一个高贵的身体;如果你就是不在乎这件事,我自由,我愿意怎么地就怎么地,那么你将来有问题的,这是这个「戒波罗蜜」。

  

  布施、持戒、「忍波罗蜜」,这个忍波罗蜜呢,能令人得端正,你不发脾气、不愤怒,你常常这样做,将来你的相貌庄严;佛的三十二相是由忍波罗蜜成就的,当然,诸波罗蜜都是有了,但是忍波罗蜜…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12》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