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9▪P2

  ..续本文上一页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一切种智。以菩萨因缘故,世间便有生剎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诸王及转轮圣王,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咤天。以菩萨因缘故,有须陀洹、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阿罗汉果,辟支佛、辟支佛道。以菩萨因缘故,有成就众生,净佛国土,便有诸佛出现于世,便有转*轮,知有佛宝、法宝、比丘僧宝。世尊!以是因缘故,一切世间诸天及人、阿修罗应守护是菩萨摩诃萨。佛语释提桓因:如是如是!憍尸迦!以菩萨摩诃萨因缘故,断三恶道,乃至三宝出现于世。以是故,诸天及人、阿修罗常应守护,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是菩萨摩诃萨。憍尸迦!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是菩萨摩诃萨,即是供养我。以是故,是诸菩萨摩诃萨、诸天及人、阿修罗常应守护,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尔时,三千大千国土中诸四天王天、三十三天」,这底下第六科「诸天守护」,这就是五种果里面最后一个果,「诸天守护」。「尔时,三千大千国土中诸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乃至首陀婆诸天」:「首陀婆天」就是净居天,在四禅之上,圣人居住的地方,就是三果圣人居住的地方,就是净居天。

  

  「白佛言:世尊!是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般若波罗蜜,亲近、读诵、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者,我等常当守护」,这上面有一点差别,我们可能会……,你们各位没有说话,但是心里面可能有一个问题,就是学习般若波罗蜜的人,他有那么高的道力,他心里面不恐怖,「魔不得便、人不得便」;若是我们初学般若波罗蜜的人,我们的道力没有那么高的时候,虽然学习观一切法空,不那么理想,还不是决定能调伏烦恼的,那么若是魔来恼乱你、是人来恼乱你、鬼神来触恼你,应该是有这种事情了吧!现在说,诸天保护你!这不是你自己的力量,是诸天来保护你,是外来的力量来保护你,所以这个问题也是解决了。

  

  「世尊!是善男子善女人」,他若肯努力,把世间的尘劳的事情能放下,他肯努力地受持般若波罗蜜,能够「亲近」,这个「亲近」,当然你常常地学习般若波罗蜜,那就是「亲近」;当然也表示你常能亲近那位善知识,教导你般若波罗蜜,也有这个意思。常能够读诵文和正忆念《般若波罗蜜经》的义,就是常常的修止观了。「不离萨婆若心者」,虽然有种种的问题,但是你的无上菩提愿不失掉,你这个愿一直地能存在,你若有这样的功德的话,「我等常当守护」,这个欲界天、色界天这些人,我们常常的来保护你,保护你的安全。

  

  「何以故?」因为什么要保护这个人呢?因为这个人太重要了。「以菩萨摩诃萨因缘故,断三恶道,断天人贫,断诸灾患、疾病、饥饿」,这下面说诸天来保护学习般若的这个人的理由,因为什么要保护他呢?因为这个人「以菩萨摩诃萨」的关系,能断三恶道,就是这个人在世间上,无恶不造,就是放逸,那么将来这个人,就是他人的果报结束了,他就到地狱去、到饿鬼、到畜生的世界去受苦去了,就是这样子嘛。但是因为菩萨的关系,能叫他不去,你看,这是菩萨有这种功德,能断三恶道。

  

  「断天人贫」,这个「断天人贫」呢,你做种种的恶事,做这五逆十恶,那么就到三恶道去,说我没有做五逆十恶,我是修学五戒十善,但是你修学得不圆满,你虽然是没到三恶道去,但是在人间、在天上还是有贫穷的问题,贫苦的问题。在《正法念处经》上说:天上的人也有生活困难的,生活困难,那怎么办呢?就跑到人间那个树林子里面摘一个生果吃。《正法念处经》有说到这个事情,也有这个问题,就是他的功德不及格,也有这个问题。那么我们人间的人,这个富贵的人还是少数,多数的人都是生活不满意,所以有贫。

  

  在《瑜伽师地论》里面,和《楞严经》不同,有一个地方不同,就是什么事情呢?说天旱不下雨,这是什么原因呢?《楞严经》上说:有个旱魃,有个大扇子,把云扇跑了,所以天不下雨;但《瑜伽师地论》不这么说,《瑜伽师地论》说:这是偷盗的余报,杀、盗、淫,这个偷盗的余报,你偷盗别人的财富,使令别人生活困难,这个财富,人的生活所需要的,你如果偷得太厉害,当然也到三恶道去的,到三恶道,从三恶道,不会永久在三恶道里面嘛,又回到人间了,回到人间呢,你生活困难,就是天不下雨。我们实在来说呢,还是靠天吃饭的,人也是有智慧,但是天若不下雨,可能很多很多的困难,这《瑜伽师地论》这样解释。这样解释有什么有好处呢?就是如果你不偷盗,那就没有这件事,它把所有的遭遇会合到你的思想、行为上来,你若能改变、能改善你的思想、行为,一切都是如意的;如果你的思想、你的行为有问题,那你得的果报也就有问题,这问题在这里。这个「断天人贫」。

  

  「断诸灾患」,能够停止一切的灾患,灾患多得很。我小时候,年轻的时候,小孩的时候,不知道有地震这件事,我那时候在满洲国,不知道有地震这件事,也不知道有什么飓风、龙卷风,不知道有这件事;那么年纪渐渐大了,就跑到这个地方来住的时候,有风灾、水灾、火灾、还有地震,使令人心里面不舒服,很多的灾患,还有世界这个战争、瘟疫、饥馑,很多很多的问题。

  

  菩萨在佛法里面的学习,发了无上菩提心的菩萨,这个地方我再多说几句,发无上菩提心这件事,不是说是维那举腔:「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你随着念一遍,就叫「发菩提心」,当然也可以这样做,也很好了,但是这个不及格的,应该怎么说呢?是我们要……,当然这也可能是前生有善根,今生对于佛法有兴趣,深入地学习、学习又学习,然后在你内心里面思惟观察,忽然间你心里面发出:啊!佛法太好了!众生太苦了!我要发心弘扬佛法、广度众生,你自己经过学习、思惟,忽然间,发动出来这一念的诚心,发动了诚心,感觉到众生很苦,这个时候叫「发无上菩提心」。

  

  当然,这个发无上菩提心就很了不起了,不是平常人。当然,他若继续修止观,调伏了内心的烦恼,而能得到了禅定,在禅定里面修般若波罗蜜,观察佛法衰微了,正法欲灭,观察众生苦,他又发无上菩提心、他发大悲心,那又进了一步,等到得无生法忍以后,那是得了无漏的智慧了,发大悲心,像《金刚经》上说:「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是真实发无上菩提心的。

  

  若是说我们对于佛法学习得不够,我们随着别人念这么一遍:「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人的发菩提心,我看是还没有发,没有发的,真实发菩提心的人,他的那个大悲心常常现行的,谁若是骂他一句,他不愤怒,他发慈悲心,他常不忘众生苦,他常能知道佛法是太重要了,要学习佛法,学习佛法才能根本的解决一切问题,你不深入地学习佛法,世间上的问题,我下一个命令,这问题就解决了,这是妄想,没有这回事情。

  

  所以这上面说的:「以菩萨摩诃萨因缘故,断三恶道,断天人贫,断诸灾患、疾病、饥饿」,这真是发菩提心的人,他发了菩提心了。他能够弘扬佛法,教人相信因果,不可以做恶事,那么这样子,这些问题就都解决了。当然,我们说是造一个医院,有病的人来看病,能恢复健康,这个事情也很殊胜,这也的确是很重要,但是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的。而这位菩萨摩诃萨因缘故,把这个世界上的人,教他们不要堕落三恶道,他们在天、在人的世界不贫苦,能够息灭人世间的一切灾难,一切的疾病、一切的饥饿的问题,通通都解除了,菩萨能够这样做。而这个做法,那个地方丰收,他有很多粮食,从那里买来很多粮食,我来解决这个地方的饥馑的问题,其实这是表面上一点,根本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没有解决的。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9》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