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天王品 8▪P2

  ..续本文上一页儿啊?是怎么一回事儿啊?我们今天佛教,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问:学了佛,心清净了、身体好了、身轻了,觉得有少许超越,应怎样做呢?

  

  答:「学了佛,心清净了、身体好了、身轻了」,你这个「身轻了」,你也说得很含蓄,可能是修奢摩他有一点的相应;修奢摩他有点相应,身体就轻,不感觉重。常常修,你心也清净,这贪瞋痴就是减少了。我们人的身体不健康,虽然是天气冻或者吃东西有问题,实在是我们生出贪瞋痴的烦恼伤害我们的健康,也是很多的。人的身体的健康,就是你若心清净,也是个因缘;你不要吃毒,你吃的饮食里面没有毒,也会身体健康。就是你若有智慧呢,也令身体健康;身体不健康,自己的愚痴也是个问题;吃东西也是包括在内,我们吃了毒,还认为是营养,这就是愚痴嘛,实在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心清净」,我不知道你的心清净到什么程度?

  

  「现在觉得有少许超越,应怎样做呢?」姑且这样说,假设你说「学了佛」;你怎么样学佛,你这上没有说。假设你是坐禅,你学禅;我主张学禅,学如来禅,不要学祖师禅,祖师禅不可以。当然我这话也是问题,「你是老几,你可以说祖师禅不行?」也可能这样呵斥我,也是可以的。但是我认为:祖师禅是不行的,要学如来禅好。学如来禅,就是修奢摩他,又修毗钵舍那,这样子逐渐地心清净、身清净、口清净。那么以后怎么办呢?继续修奢摩他、毗钵舍那。

  

  我们中国佛教说《阿含经》是小乘佛教,在天台智者大师不是这么说;天台智者大师说:《阿含经》是三乘共学。大乘佛教学者、小乘佛教学者,都应该学习《阿含经》。智者大师没有说:「这是小乘佛教」,智者大师没有这么说。在《杂阿含经》里面说到:阿难尊者请问舍利弗尊者:怎么样才能够得初果?舍利弗尊者说:就是修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乃至如病、如痈、如箭;就是刚才我们经上说的这样子,这《阿含经》也是这么说,就这样子可以得初果。《阿含经》说得初果以后还怎么修行呢?得了三果以后怎么修行呢?得了四果以后还修行不修行呢?舍利弗尊者说:得了初果以后,也还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如病、如痈、如箭,就是这样子。得了阿罗汉道以后,还是这样子,还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当然也是有奢摩他的止,又修止、又修观,修观、又修止,还是这样修行;得了阿罗汉,你这样修行以后,还是继续有进步的。

  

  所以你这问我:「觉得有点儿超越,应该怎么样做呢?」要继续这样修行。当然你怎么样修行,你也没说。就是修四念处、修八正道、修三十七道品,继续这样修行,就是有止、也有观,有观、也有止,就是这样修行。当然有的时候,我这几年感觉到很顺,忽然间有业障了,就是还有这种事情,所以也应该拜忏,忏悔。有因缘的时候,也可以利益别人,利益同梵行者、饶益同梵行者,应该这样做。

  

  问:佛教没落的问题,是因为未能现代化。缘起性空的道理,在科学上已可寻找到一些线索,而且更具体;由此看佛教,似有不及。同意法师的说法,请说更多止观法门。

  

  答:你同意我的意见,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你说是「佛教没能现代化」,我不认为这件事是一个好事。现代化是在家人……,什么叫做「在家人」?就是在欲里面生活的人,他希望欲的境界能现代化,就是这种境界;但是佛教徒不是这个意思的。佛在世的时候,二千几百年以前,那时候按现在说,那是落后的境界吧!但是那个时代得圣道的人特别多,而现在是现代化,得圣道的人不多。「佛教没有现代化」,你这句话,你要重新考虑一下。佛教没有现代化?这不是现代化吗?社会上的大学都用电脑来读书,现在佛教也是这样子,佛学院里面都是用电脑的,也是这样子,也是用这些媒介物,也是这样子读书的。

  

  这位居士他不知道我的事情,他每天就好意地给我介绍,但对我的事情不是太懂,请你不要介意。我办两个佛学院,一个男众佛学院、一个女众佛学院,也是现代化,怎么现代化呢?我在男众佛学院教课的时候,同时就有录影带、录音带,就是用电话线,也是电脑,就传到女众那里,她们同时也可以听课;在女众那里讲课呢,男众也同时可以听课的,这是现代化,是不是?也是现代化的。

  

  我感觉到,我们佛教徒用的精神、时间,把时间用在圣道上不多,把力量用在圣道上也不多,用在相似的境界,与圣道相似的事情里太多了,时间、精神和财力用在相似的事情是太多了,那些事情就是现代化,我来看就是现代化;把这个精神都用在那上去,少部分的时间和精神用在圣道上。但是我们看佛菩萨,我们读这《大般涅槃经》、读《阿含经》、《般若经》看出来:我们全部的精神、时间都用在圣道上,你今生能得不得圣道,还不一定啊!若用少部分的时间来修学圣道,那能成功吗?我认为很难,很难成功。所以你说「佛教没落的问题,是因为未能现代化」,不是,不是这个原因。

  

  佛教没落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懈怠,就是不能够拿出来时间,真实地、深入地学习佛法,不能这样做。第二个就是名闻利养,为名闻利养所迷惑,在这上用功夫。也可能是为现代化所迷惑,那么就没有精神来真实地学习佛法,所以佛教就是衰弱了。第三件事,就是多数的佛教徒……,其他的佛教徒也可能不要紧,但是我这话又是不好听了,佛教的领导人没有正知正见,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佛教的衰微就是在这里!当然我说这话,可能有人会骂我了,倒不至于请律师控告我,但是实在是这个原因。我初出家,我是听你的招呼嘛,你领导我这样、这样子的嘛,所以我的责任不大,是这领导人有责任。

  

  所以你说是「佛教没落的问题,是没有现代化」,不是这个意思。当然我今天是想到那里,我就按我心里想法这样讲,当然这是会引起问题:不过过几天我就走了。「你以后不可以再来;我下令,不准你入境」,有可能会这样子,但是不来就不来,我没有关系,我不来也可以。所以佛教衰败的原因,还是思想问题,就是没有正知正见,就是这个原因;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佛教还有一个问题:这个人明知是邪知邪见,但是大家不能说他邪知邪见,你不能说;你若说的话,「你这个人嫉妒障碍!」所以不能说,还不能说。你看这个问题就是这样子,但是他呢,很多人相信他,就是这样子;那么就是「一盲引众盲」,就是这样子,这是无可奈何的事,佛法衰微这也是个原因。所以从这些事看出来一件事:我们能够生在有佛住世的时代,真是太吉祥了,是有善根了,这才是有善根。我们中国佛教在南北朝的时候也比较好,隋唐的时候也还是有很多高僧,也还好,但是逐渐逐渐以后就差了,差一点。

  

  问:生意场上的佛教徒,如何面对贪瞋痴?

  

  答:这要增长智慧,用智慧来调伏贪瞋痴,就是可以了。如果你不能够在佛法上取得智慧,你还是用你原来的思想,这个贪瞋痴是不能变动的,所以就是没有时间,我没有时间去学习佛法,那怎么面对这件事呢?只好拿出一点时间,学习佛法来增长智慧,这个贪瞋痴就会降下来。「汉贼不两立」,就是你的智慧和贪瞋痴是不共存的!有智慧的时候,贪瞋痴就会低下来;贪瞋痴高起来,智慧就会低下来,就是这样子。怎么样面对这件事呢?只有增长智慧,提高自己的智慧才可以,别人不能强迫你;任何人不能强迫你:「你不要贪瞋痴」,这是不可能的。只有自己的智慧增长了,「哦!我这样是不对的」,才可能会改变;只有用智慧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没有智慧不行。你说是生意场上的佛教徒,不是在生意场上的佛教徒,亦复如此,非要是增长智慧。智慧从那里来呢?就是从经、律、论里来,别的地方不能有智慧。

  

  问:如父母接触邪魔外道,做子女的应如何处理?

  

  答:这件事可以那样:你一定对父母要孝顺、恭敬、尊重、赞叹父母,把子女和父母的感情提高,要这样做,这是第一个。第二,你要努力地学习佛法、增长智慧,然后去和父母讲道理,有可能会影响他。如果你和父母的感情破裂了,你感觉有道理,「你这样做是邪魔外道,不要跟他去学,那是邪知邪见」,你这样呵斥他,这件事完了!你这样说话,它不能有效了。所以怎么样处理这件事?你和父母的感情要维持好好的,要对他孝顺、恭敬、尊重。他对你有爱,你对他有爱,然后利用这个爱来调整他的邪知邪见,要这样子。但是你这里面要有智慧,还是你要学习佛法,你要有智慧才可以;你光是有感情,你没有智慧,这件事办不到。他那个不对的地方,你不能说,你不会说;你说得不合适,那就不行。「应如何处理?」我认为就是应该这样处理。

  

  问:劝他们不要接触,还要骂人;不认他们做父母,又好像不孝。

  

  答:是的,你不可以不认他们做父母,不可以这样。你要特别地孝顺他,和他维持好的感情,而且说话的时候,不要在大众里说父母的不是,要私下里,温和的,温柔的态度、恭敬的态度,要说道理,这样才可以;不这样不行。你说:「你邪知邪见,我告诉你正知正见」,是对的嘛!不!你这个方式要注意,而且说话的态度、你说话的智慧,你都要注意。同样是这句话,但是有智慧的人说出的话就好听,人家容易接受;你说的话有道理,但是那句话说得不行,说的有一点……那个味道不对劲儿。譬如说面条也是面、馒头也是面,但是有时候欢喜吃面条,我不欢喜吃馒头;我不欢喜吃面,我欢喜吃饭;我欢喜吃辣的、我欢喜吃酸的。这些饮食,人是非要吃不可,但是调的味道要调得好,他就欢喜吃。所以你讲的是真理,但是要加上一点调味品,也就好吃一点。

  

  所以虽然是我的父母,我对他呢,你要注意这些事情才可以。若是特别高明的人,那又不同。理智特别强的人:我们看历史上唐太宗这个人,理智特别强,和一般人不同,和这个明太祖不同。明太祖这个人,虽然他是做过出家人,其实他那个出家人是不标准、不合格的,他就是一烦恼了就杀人了,这个明太祖;但是唐太宗不是,唐太宗很有理智。所以同样是人,有的人理智强、有的人重感情,不是一样的。我的父母是那一类型的人?你也要知道才可以。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天王品 8》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