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量百千万亿众生也是这样;所以我们塑了尊菩萨形象叫千手千眼!由这样一个道理开显“千手千眼”;其实想一想,观音菩萨何止千手千眼啊!众生有无量,观世音菩萨就有无量个手、无量个眼;可以照见我们,可以用他的手帮助我们。所以这一句话先是佛说出来的;是无尽意菩萨这样问?然后佛这样说的。
我们对佛所讲的这个方法大家应该心生诚信。什么叫诚信呢?就是一点不要疑惑,我们在很多观世音菩萨的感应录当中可以看到的。不管是老的还是小的,各种各样子的人,只要他能够想起观世音菩萨;在最危难的时候想起观世音菩萨;都会得到极大的感应。
我们在座的就会有很多人,得到过观世音菩萨的感应道交。所以要相信佛亲自这样告诉,我们哪一个没有苦难的,谁不想解脱这样子的苦和难呢?苦、恼外在的苦难、内在的烦恼,谁不想摆脱啊?这个方法其实是很简单的,只要我们能够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前面是总说。总的说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受无量无边的苦恼;他都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下面是逐个的说:从地、水、火、风,这些众生最怕的难中,再分别地讲。
“观世音菩萨”前面无尽意也有这样地问: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再给大家作一个补充。“观世音菩萨”她在经典里面讲过。久远劫前,有观世音佛出现于世。彼佛交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在这样子的修法当中,“初于闻中,入流亡所”这是修静心,而入三昧。
修这样的法门,证得与佛陀一样的果位。后来观音佛就叫观世音。这个名字是佛给他取的,这个法门也是佛给他传的。
这个因缘在这里补充一下。这个修行,佛传他的是以“正思惟观智,反观能闻的闻性”。她用功不是我们现在听的耳朵就听着闻尘;而是能闻的这个本性。用正思维的观智,来回光反照,反观能闻之性,之后再“入流亡所”,这样从本性、闻性上来下手做功夫;闻性是无有生灭的,我们这个闻尘是有生灭的。
所以说我们修行也要像观世音菩萨学;能够回光反照,能够反闻闻自性;所以在《楞严经》里面,就是“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从“佛”到“观世音菩萨”都这样教的。要怎么样修行啊?不要随着尘埃去,不要随着外面的根啊尘啊去;能够背尘合觉,回光反照;背尘而觉,反闻闻自性,用这样的观智来让自己去修。
所以从闻、思、修不是简单的闻法、思法、修法,而直接的就是以“闻性之法”“思”以这样正思的观智乘性起修的“闻、思、修”。这样直接就可以入三昧。“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三摩地就是正定。
为什么我们听经这么尊贵?因为《经》可以告诉我们修行方法。所以在《楞严经》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里面讲到:“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寂静,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就是达到一个很深的定的时候。在这个定当中,“如是渐增”,定久了之后“闻所闻尽”。
能闻的、所闻的都消失掉了。到这种“闻所闻尽”,也就是我们的耳根已经开始失去作用了。我们平时有了耳根就开始追逐外面的闻尘,修行把它说是家里有六个贼。眼耳鼻舌身意六个贼,把家里的财宝都偷完了;所以说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怎么样把这个贼抓住呢?现在我们讲的“闻所闻尽”就是把这个贼给抓住了。
“尽闻不住,觉所觉空”。这个“根”抓住了,把这个漏洞给堵住了。“觉所觉空”把这个“根”所起的“识”;“根”和“尘”之间有个识;这个“识”是这个贼的头头。
“觉所觉空”,也就是把“识”也给灭了,实灭了怎么样?识灭了就转识成智。平时学《唯识》的来讲:“转识成智”没有具体的方法也会成为空谈。
“空觉极圆,空所空灭”,不单单识灭了;“智”所显现的一切法到“空觉极圆”的时候,空和所空都会灭掉;这就是空性圆明。
在“智”里面所显现的各种“法”也开始解脱掉了。因为有我的执著,再到甚深的地方还有法的执著;这些执著的结你如果不把它解开的话,我们就会被牢牢地拴死,拴死这个生死大河当中。这个轮回是怎么轮回的呢?有轮回的根结在里面,这个“结”必须一个一个的把它解掉。
“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到这个程度之后,观音菩萨以前就是这样修的。一直到寂灭现前。这个寂灭现前是什么?就是人解脱了。佛教里面的概念:就是人无我也证得了、法无我也证得了。
虽然人无我,法也无我了;但是连这个空也都没有执著,法也解脱了,寂空也不生。这个时候会“忽然超越,出世间法”。本来我们在修的时候还有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区别,修到这个层次的时候就都一样了;也就是六祖大师他那时候说的“烦恼即菩提”了。烦恼和菩提没有两样,出世间法都一样,也就是我们天天念晚功课的时候,“二谛融通三昧印”,胜谛和俗谛是完全一样的,是融通的,这个时候才真正修到法的中道上。
所以在修这个中道之前,我们应该有出离心,那个时候我们佛弟子要应该有求学的状态。不是说我们佛弟子要消极避世,不是这样的,我们有一个出离心是学习的一种状态,就像小孩子去读书,七岁的小孩子,不可能一边读书、一边叫他打工,做童工吧?那样是违法的。
我们学佛的人暂时放下执著,一心投进去好好的修行,修行到及格了之后,“出世间法”,忽然就能够超越了。这时候做世间的法也是在行菩萨道,也是在修行。就像观世音菩萨天天一刻也不停;有众生请求他就会有求必应,救度一切众生。我想观世音菩萨肯定比江泽民还忙,你们相不相信呀?(众:相信)但是他是不是世间的凡夫呢?他是大菩萨。再忙也不会忙得忘了自己,变成凡夫了,不会吧?所以说我们佛弟子有一个修行的机会,作为一个真正的佛教的国家;往往也给这种机会,一般性的社会是不理解的。
佛弟子他们不劳动啊!光是吃啊!喝啊!学这些有什么用呢?他们不理解。但是对于佛教的国家他们都知道。就像日本、韩国、泰国,泰国的国王也要出家一段时间专门的修行佛法。然后再还俗,升王座;作国王。这样做国王才会做得比较好。
作为我们来说,以后也给自己创造一些修学的环境,给自己争取一点时间,这个也可以称为一种出离心。对世间的法看得轻一点,对修行应该多把握机会。所以我们东方的人是这样一种思维价值观念,这叫安贫乐道、知足常乐。
安贫乐道就是你对现有的物质条件满足了;但是对你自己修道要抓紧。因为物质方面的东西,再多也填不满我们的欲望,欲望是无边无际的。现在有的人也慢慢了解了,你给子孙留了很多财产不一定有好处,或许害了子孙也不一定。
现在就会有很多这样的情况,有一些暴发户,他自己很忙,他们夫妻都非常忙,但孩子却是在外面变坏。口袋里装了一百块、一千块;在外面甚至学校也不去了,泡网吧。稍微大一点就学坏。是什么作怪呢?也就是说这个小孩子,他也是贪着这个物质世界里,对自己的道德修养放弃了。就中国古人来说,一个人安贫乐道这是最佳的状态。
幸福是从哪里来的呢?包括佛陀也是这样告诉我们,为什么知足常乐是作为我们东方人的一种修养。如果一个人很知足的话,就是躺在地下他也是快乐的;如果一个人他不知足的话,就是处在天堂里面他也是忧恼的。是不是这样?道理是很简单,因为幸福它是属于我们心灵的状态,它是精神的范畴。
物质只能起到一种催化的作用,或是锦上添花的作用;如果我们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快乐将不会存在。我们东方人说这是一种做人的大哲学,它本来就是一种财富,有的人以为拥有多少钱才是财富;其实这个正确的人生指导,会省去我们很多奔波劳累,会把我们的心灵填满保存下来。
在这里面我就要深入的去补充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以何为“因”,我把这个“因”讲得比较多。就用《楞严经》的角度来讲,因为《楞严经》是诸佛菩萨的正因。《楞严经》叫《大佛顶如来密因修正了意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这个经里把这个“因”讲得最彻底。
《妙法莲华经》是讲果的,所以在这本经里,佛陀来回答的时候,没有去侧重在因上,而是在果上讲。所以为什么我要作这个补充呢?因为我们大家不知道,佛已经在《楞严经》里面讲过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现在佛就直接讲这个功用,观世音菩萨只要听闻音声,即时解救苦难。但是这个因、缘从哪里来?我们在座的或许不知道,佛已经清楚讲过了。我在这里再给大家补充一下:佛以前说过的以何因缘名观世音,这个因讲得很清楚,但是我们这里或许没有听过。我以前讲过《楞严经》,在杨岐寺讲过三卷,在石家庄讲过一卷。这都是侧重在因上。
现在这个《妙法莲华经》是我第一次讲,它的侧重点是在果上,所以我们佛教里叫“开智的楞严,成佛的法华”。一个是如来的正因;一个是如来的果德;所以这里佛就不再重复的讲这个因,就直接的讲果德。《妙法莲华经》是重在讲果的。
我来给大家再补充这个“因”:从因缘上让大家知道,我们也应该像观音菩萨这样去修,也祈求观音菩萨!我们也能向您这样去修,迅速地转凡成圣。因为我们苦难的根本;就是知见太狭劣,无明太多。也就是说我们是一个凡夫;如果是圣人的话,我们就不会有这么多的苦难。所以我们在这个“因”和“缘”上作了这么多的补充。在这个因上,观世音菩萨是修耳根圆通而入三昧,而成就的。
为什么修了一个耳根,就能得这么大的成就呢?因为文殊菩萨后来也证明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地,实以闻入”。就是这一方真教体,最能够显现的是从音闻上、闻性上。而且说众生的根器,此处从生耳根最利。我们眼睛只能看前面,耳朵能耳听八方,可以听到到处的声音。在这样听的过程当中回光反照,反闻闻自性,性就是无上佛。修得快不快呀!
前面你这个耳朵跟着声音去了的话就是凡夫,耳朵一回光反照,反闻闻自性,这个“闻自性”,自性就是佛。一念反闻就是一念佛,念念反闻念念佛。为什么观世音菩萨头顶上坐的是阿弥陀佛?因为观世音菩萨最会念阿弥陀佛!我们虽然嘴上念,不过真正的不会念,叫染污修;也是一种叫相似修。
相似念阿弥陀佛的人后来得往生的人很少,真修的就万修万人去,一万人真修一万个人得往生。谁是真修的模范呢?观世音菩萨是真修的模范。观世音菩萨手里拿一个念珠,头顶着一尊阿弥陀佛。他是怎么念的呢?他是反闻闻自性,这个性就是阿弥陀佛,无上道,无上就是无量,就是没有超过他的,就是阿弥陀佛。
反闻闻自性,这个性就是阿弥陀佛,这是真念佛,大家要知道,所以不管你是修观音菩萨修行法门还是修其它法门,还是念佛法门,在这里你都应该找到一个答案,学会修行。我们来这里讲经也就不空过了,而且这一次讲经有录像,以后会有很多人听得到这次讲经。也希望你们以后看到这个录像的人,也提起这种正念来,学观世音菩萨念佛,文殊菩萨亲自出来给我们证明,而且本师释迦牟尼佛也印可,是这样子的。所以这样的话从耳根起修,一根归元六根消,真正的有一根回到了佛性里面,那其它的根也自然地都会有这个功能。所以自然地达到了都摄六根的作用。
在《楞严经》里面,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如何都摄六根啊?有很多人就会这样问;但是在讲经法会上我基本上没有这么方便地讲。在这里我可以跟大家讲,一根归元、六根消融;你一根耳根能够反闻闻自性,性就是无上道;性就是都摄六根的;离开这个其它都摄不了,这样的去念就叫净念相继。所以观世音菩萨“解六结越三空,得二圣,发三用”,全部是从这种缘当中发出来的,所以彼佛称我为观世音。当时观音佛对弟子说:你也已经可以像我一样了,也可以称为叫观世音了。
所以在佛法里面,我们为什么听到这样子的名字呢?因为观世音菩萨以前成佛的名字叫“正法名如来”,听了这个法之后,你有没有觉得正法明了起来?有没有明了正法?要明了正法以后能度一切苦厄,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心!你说我们佛法里面有自他吗?我们现在要明了正法,我们大概也叫正法名如来,而且我们如果明了了,就能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待续)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