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为了要你;如果我们交出你,我们国家人民免糟涂炭。你看怎么样?要是愿意去,我们全国上下虽然不舍得你走,但是也是免遭灾难。
鸠摩罗什法师最后还是答应了说:我愿意跟他们去。因为他母亲以前也得过授记,说以后要去中原秦朝,你后半生多灾多难。后来吕光带着鸠摩罗什大师回来了,回到半路上有消息传来说:苻坚被杀,姚秦把苻坚给替代了,国家还叫秦朝。这是历史上可以说是很重大的一桩事情。为了人才,派了这么多兵去抢一个人才,可以见得苻坚是一个很爱才的人。
但是突然遭政变,姚秦取而代之。吕光这个时候看到自己的国主被杀,国家另有其主了,自己就在归来的途中,开辟了一块土地;攻下了一个城;在那做三河王。自己建立了一个国家,叫三河宝治,自封为三河王。鸠摩罗什大师就在这里呆了将近有十多年时间,困在这里,也不能走。
吕光死了之后,他儿子继位,才答应把他送回长安。鸠摩罗什大师到长安的时候,长安大街小巷的人都挤到法师必经的路上,万人空巷一样来迎接,这成世间一大奇观了。前面一任皇帝为了迎请这样一位法师派了十万兵将去抢,经过这么多周折,终于到达了汉地;所以大家都想一睹这位法师的风采。
这时姚兴做皇帝,迎请了他,专门为他造了一个庙,叫草堂寺,在西安郊区,终南山的脚下,当时有八百多佛教界著名的法师,都是修行也好;道德学问都是很好的,跟随着鸠摩罗什大师学习,帮助他一起翻译经文。当时就翻译了这一本《妙法莲华经》,有很多经典我们所熟知的《佛说阿弥陀经》、《金刚经》、《梵网经》等很多的佛教经典。
在他翻译《妙法莲华经》之前,就是在西晋的时候,西晋会稽永康年中,长安青门敦煌菩萨竺法护尊者,他也翻译过这部经典,这部经翻译出来的名字叫《正法华》,鸠摩罗什大师就排在了第二位。在我们中原东晋安定龙安年中。当时在长安这个地方是属于后秦,龟兹商鸠摩罗什大师二次翻译,名字叫《妙法莲华》。
后来又有人翻译过,就是隋朝时候。大兴善寺北天竺沙门阇那笈多菩萨他也翻译过这部经。翻译的名字也跟鸠摩罗什大师一样叫《妙法莲华经》。这个《妙法莲华经》总共有三个翻译版本。在历史上流传最广、大家最喜欢受持的,就是罗什大师翻译的版本。
他一生当中翻译了许多的经典,皇帝看到这么有智慧的一位大师,另外又给他造了一个逍遥园。大家早上轿子抬回来,抬到庙里草堂寺;晚上轿子又抬回去。专门给他造一个住处,就像宫廷一样。在圆寂之前就对众人说:“我翻译的经典不会有错”。从哪里可以证明呢?他说:“我圆寂之后舌头不会烂”。
后来果然就是这样子,火化的时候舌头无论如何都烧不坏,而且敲起来铿锵有声,有金属的声音。他这个舌头就像佛的广长舌相一样的功德,翻译的经典不会有错谬。
后来唐朝的道宣律师修行特别的用功,持戒清净。在终南山的时候住山,每天吃饭的时候天人送供,天人天天送饭给他吃。有一次道宣律师就问这个天人,鸠摩罗什大师的经典为什么这么让人欢喜受持呢?他翻译的为什么读起来朗朗上口?纵使是将近一千七百年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我们现在二十一世纪的人来诵持法师的经典,还是那样子的顺口。意义让人那样明了,不像有的经典看上去看也看不懂。鸠摩罗什翻译的《阿弥陀经》我们天天诵。《阿弥陀经》多简单,简捷、明了,而且压韵。现在诵起来依然是那么朗朗上口。古啊……今啊……它没有这样的区别。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功德呢?
天人就说:“鸠摩罗什大师他不单单现在显现的是一位经师;其实七佛以来,他一直是七位佛的大翻译师。把七尊佛的教典翻译到各个地方去了”。我们才知道,有这样一种甚深的因缘。原来罗什大师不单单是现在人的翻译经典的大师,也是七佛的翻译经典大师。鸠摩罗什大师还有很多故事,在这里也不广说了。
经典有正题。正题又分三部分,第一是、长文部分;第二是、偈颂部分;第三是这一品的功德。分这三部分。
我们现在讲正文的长诵部分。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由于《妙法莲华经》总共有七卷,二十八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在经当中正好是第二十五品;所以这里面没有什么“如是我闻”这些。一上来就是“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当时呀!“尔时”是什么概念呢“尔时”可以理解成法会当时;也可以理解成就是现在。因为佛法的时空它是超越一切的,它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所以“尔时“也可以理解成现在。
这个无尽意菩萨是谁呢?这个“无尽意菩萨”按照经典里文字上来解释,就是东方不眴佛普贤如来座下的大弟子;但是我今天还可教你们这样理解:无尽意菩萨就是你,就是在坐的你们听经的。为什么叫无尽意呢?我们的脑子里面的想法有没有有始、有终啊?有没有始终呀!无穷无尽;但是能够起来、从座起来问佛;为什么问佛呢?是发菩提心来问佛,所以称为叫菩萨。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因为众生苦难没有穷尽啊!所以他的愿!他的行!是没有穷尽的。这也可以这样子理解无尽意菩萨。
向世尊请教问题的时候是要很具足恭敬的,当时不是坐在那里直接就问;而是偏袒右肩。起来的时候他要把自己的肩也偏袒出来,这“偏袒右肩”是表示什么意思呢?是指自己作弟子持劳役相,就像我们起来之后把袖子卷起来,觉得很利索的样子。这在印度偏袒右肩是持劳役相,好像是主人身边的佣人一样随时准备着做事情,这是表示很低下的意思。起座,从座位上站起来,这表示很恭敬。偏袒右肩表示很低下的。合掌向佛,这是具足礼仪的,合掌是把散乱心收起来;一心的这种状态,这叫如理、如法。
“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所有一切都具足了之后,如礼如法了才开始说话,不是莽莽撞撞的。“世尊”,称世尊,我们很多佛教徒不一定能知道,有时候为什么叫佛?有时候为什么又称为叫如来?这里为什么又称为世尊呢?社会上的人就更不可能知道了,说如来佛是一个人;释迦佛又是一个人;其实不是这样子的。每一位佛有很多名号、尊号的,佛的名号本来是无量无边的。任何一种名字你只要讲得出来,它都是佛的力量化现出来的,都是佛的名字。有情无情,一切诸种都是佛的名字;我们听不懂,为什么如果喊我们某个人的名字,是在喊佛吗?我们众生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经典上总结,把无量的名字总结成一个万字,佛有万佛名号。
你不容易记,缩短到一千。佛有一千个名号,再缩短佛有一百个名号。最常用的,佛有十个名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士、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由于他在人中、天上最为尊贵,所以称为世间之尊——世尊!
这十佛名号有什么功德你知道吗?曾经阿难一个人在偏僻的地方,有点胆子小,有一点害怕。就请问佛,如果我一个人在僻静处,心中有种恐怖感怎么办呢?世尊就告诉阿难:如果你一个人走到偏僻的地方,很恐怖的地方,狼虫虎豹经常出没,山精鬼怪常常藏身的地方;你汗毛竖起非常恐怖的地方;你应念如来十号。这样马上没有怖畏。所以在这十号当中,世尊最后。是人间、天上世间至尊,所以无尽意菩萨称世尊。
“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在这里是不是我们也有这样的疑问呢?就像我们前面说的“无尽意菩萨”也是你。或许你也会这样子问:观世音菩萨!大家知道观世音菩萨名号遍满十方,她的功德;她对众生的利益;我们能够知道一样。
那他为什么名叫观世音呢?佛是怎么样告诉无尽意的呢?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这里佛是先总的回答他;因为无尽意这样子问。观世音菩萨以怎样的因缘名为观世音呢?首先佛是从观世音的角度,不从她的名号是怎么来的,而是以众生这种苦难的角度,众生有多少苦难呢?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这世间的苦难有多少种啊?你不要说无量百千万亿众生了;就是一个众生,有多少苦恼?我们在这个世间上活一天有一天的苦恼吧,是不是?你说:我怎么不觉得呢?你们坐在硬硬的地上,这也是一种苦恼呀!是不是?最好坐在沙发上。
但是仔细想一想就是让你坐在沙发上;让你坐个五个小时你也会觉得很辛苦;是不是?你就说:坐得这么久了需要散散步,散散步就显得很享受了。
让你散五个小时的话你会觉得怎么样呢?如果觉得我老是在走,这么辛苦;你又希望能够最好躺一会儿,休息一下。人的任何状态都在一种堪忍状态;所以每天都在经历着各种各样的苦。这种苦是外在的、内在的;“恼”是内在由心而生起的,称为“恼”;“苦”是外在的身受的一种苦称为“苦”;所以都在“受诸苦恼”里面。每个人都会有各式各样的,更不要说还有百千万亿众生。
佛先是告诉无尽意菩萨,有各种各样的众生,每个众生又有各种各样的苦恼,但是大家能够“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佛首先是为无尽意菩萨赞叹观世音菩萨的威德之力。有的人说我有这样子的问题、那样子的问题;乃至于你有很多问题。如果你称观世音菩萨名!都能有求必应。
对一个众生是这样;对无…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