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自在菩萨!
诸位师父、诸位大德居士:
今天是四月二十八日。我们坐在这里以怎样一种因缘发心来到这里的呢?我们大家是为了听经《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而坐在这里。
自从去年观音阁、风林禅寺、乃至地方宗教局都有邀请到这里来讲经。好几次要过来,后来都没有成行。今年在开春以来,中国南北都有,尤其是现在所流行的非典。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这里讲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普门品。这个时机好像是特别成熟。从天时上来说,我们风林禅寺也是地处中原,这是占地利;来听经的不单有本地的,也有浙江的、河南的甚至北到内蒙、新疆;南到广东、福建,还有台湾、香港这就是人和具足。
那么妙法是什么法呢?它不是一般性的人乘、天乘;也不是声闻缘觉,它是佛法。这个法很高,微妙不可思议。所以在天时、地利都具足的情况下来讲;虽然我们今天在坐的人数量不是很多,但是这个《经》特别殊胜。参加法会的人与众生,或许不是我们所能看得到的、所能知道的。在经典里说:“人非人等”,“人”还有“非人”等,有可能都会加入。
今天这里有可能有没有皈依过三宝的。由于听经闻法是神圣的;所以在前面先给大家做一个三皈依。没有皈依三宝的,也在这样的机会下发心皈依三宝,得一个皈依体。
上午给大家受过三皈依,在坐的有没有不是三宝弟子的?如果不是三皈依的听经不是很如法。同时大家也应该知道,在听经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专心地谛听。
为了发广大的心,为一切众生都能够开智慧、出生死;以报四重恩、度三涂八难的法喜之心来听经。发的心大,听经的功德就大。我们在坐的有一些佛弟子,有的也去朝过普陀山,甚至朝过其它的圣山;但是我们讲经真正的功德、意义,要在朝山之上呀!佛法如果能开显的话,能够听明白,就是我们自己转凡成圣。
我们是佛的弟子;是观世音菩萨的弟子;怎么样学观世音菩萨从因到果?如果听明白了这个法,自己也能转凡成圣。不单单是观世音菩萨的弟子,也可以修得像观世音菩萨一样的。所以希望我们的弟子在听经的十天当中最好是能够食素,不要去吃荤。在藏地有一些在听《观音经》或者是《修观音菩萨修行法门》的时候也都是吃素的。
有的甚至发心一生吃素。我们这里也有吃长斋的,也有曾经吃过长斋的,后来放弃。我想肯定以后也会有吃长斋的,由于听了观音菩萨的经之后,我们的悲心也升起来了,不再吃众生的肉;所以我希望至少在这几天当中能够吃斋,能够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以这样子的状态来听经,斋戒身心,进入清净的状态,也表示我们对经法恭敬。希望大家听经的时候进入到这样子的状态,还有就是在听经的法会上,不能讲话;因为在讲经的时候,我们说话的话,这个罪过很重很重,这是地狱的罪。你看虽然没有做什么其它的坏事,但是在听经时,交头接耳,就有很重的罪。
所以尽量在讲经的时候不要离开,有所出入,这样会打扰别人。保持一种清净的心,也护持大众有一颗清净的心。在听经的过程进入一种定的状态来听。因为佛法不单单用耳朵听,最主要的观世音菩萨教我们,“观世音自在菩萨”,最重要的是用心来听。把佛性能够在听经的过程当中能够觉悟出来。
所以上午我们简单的讲了经的题目,《妙法莲华经》前面四个字“妙法莲华”。
其中的“妙法莲华”是指法。“妙”是指佛的法。“莲华”是对这个法的比喻。很多经的题目有许多议题的方法,这个议题的方法有人、有法、也有比喻。有的是法,有的是人,有的是比喻。比如说《阿弥陀经》,这部经全部是“人”,“阿弥陀佛”是人,“佛说”佛也是人,都是人;还有的经全部是“法”,比如说《波若波罗蜜多心经》,就全部是法;还有的经全部是“比喻”,比如说《大宝集》,《大宝集经》全部是“比喻”,没有法也没有人;还有种经是人和法都有,《文殊菩萨波若经》这就“人”和“法”都有;还有一种经是“人”和“比喻”都有,《如来狮吼经》,狮子吼是比喻,如来是人,人和比喻都有;还有一种经是“法”和“比喻”都有,就像我们今天讲的这个经。
“妙法”是法,“莲华”是比喻。佛经的题目,就是说你们听了之后是不是很清楚,当时你们听糊涂了,但是我讲的是很清楚,所以说佛的经典是讲得清楚的,不是说迷信迷得它讲不清楚的。
“经”是通称,通一切经,“经”是什么意思呢?“经”梵语叫修多罗。我们这里翻“契经”,上契诸佛的理;下合众生的基;所以叫契经。“经”又是标、又是真理;“经”又是道路。我们怎么样转凡成圣,从一个凡夫,做佛的弟子;变成佛、变成菩萨;所以“经”也是一种道路。我们对佛法的了解,往往有时候需要一个比喻,比较直观。我们可以熟悉了。
但是为什么要用“莲花”来作比喻呢?因为莲花它是花和果实同时存在的;而且“莲花”的性质出污泥而不染。特别的能够比喻佛法清净的一种特质。我这里没有广开去说这个经题,要是广开去说那就不得了。以前智者大师将《妙法莲花》其中一个“妙”字,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去讲,三个月讲一个妙字,讲了九十天。我们这里总共讲这个经只能用七天时间。这个是略说.
上面把这个经的题目解释了一下,下面把这个“品”的题目再解释一下。《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观世音菩萨这位大菩萨我们都知道,在西方三圣里面她为上首,是阿弥陀佛的上首菩萨。在我们中国,就有“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对观世音菩萨都很熟悉。
他过去就是佛,名号叫正法明如来,以后阿弥陀佛涅槃之后,观音菩萨那时就示现成佛,功德山王如来为国土名号。这个时候国土比极乐世界还要庄严。
我们对观世音菩萨略微的解释一下:
观世音菩萨暂时还是倒驾慈航,现菩萨身的。现菩萨身是什么级别呢?菩萨里面也有很多级别,有五十三种:“十性、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有五十了,还有“等觉、妙觉”。这个很多的,观世音菩萨显现“等觉”的,他是“果地”的菩萨。不像有的只是显现一下,我今天起了一个好心,这个好心就是菩萨心;那我这个好心保持住就是菩萨;如果退失了,菩萨就没的做了。观世音菩萨是真正的菩萨,永永远远不会变质的。我们因地的菩萨有时候一念善心起来了,菩萨心起来了就是菩萨,这个菩萨心如果退掉了那就不是菩萨了。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普”是什么意思呢?“普”是普及一切,什么东西普及一切呢?“佛性”是普及一切的;“智慧”是普及一切的;不生不灭“法”是普及一切的。什么叫“门”呢?“门”是方便、通达;“门”是一种出路。所以说“普”是智慧;“门”是方便。所以观世音菩萨叫“悲智双运”。这个“品”是专门介绍观世音菩萨怎样上和十方诸佛等觉妙心与诸佛如来同一慈力;下和十方一切六道众生同一悲仰;是讲这么一个法意。所以,“普”、“门”,也可以说“智慧”方便;也可以说上“门”代表诸佛;下“门”是通达一切众生叫随机感应。
我们再讲翻译者,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姚秦是时代的一个概念。因为秦朝有前秦,这个叫苻秦。当时翻译这个经典的时候是后秦姚兴时代,所以称为后秦,又叫姚秦。
三藏法师鸠摩罗什“三藏”指的是哪三藏呢?我们大家佛教徒都知道,是“经、律、论”三藏。“经、律、论”三藏也是我们修“戒、定、慧”三无漏学所依止的法宝。三藏法师他自己通达“经、律、论”三藏。可以做人天师表,就是这个意思。“鸠摩罗什”指的是在苻秦的时代;也就是姚秦之前。当时符坚有一次看到瑞相,后来太史也来回报,说看到西北方向有一颗很亮的异星,西北有一个大圣人,到时候可以帮助我们中原。当时太史也奏请皇帝当有智人入府中国。苻坚也特别喜欢人才,既然有这样一位好的人才我们应当请。
这个人是谁呢?就是很有名的在龟兹国的鸠摩罗什大师?当时就派了下面一个大将叫吕光带了有十万部队,说到龟兹把鸠摩罗什法师给我抢回来、迎请回来。他给也得给,不给也得给。他告诉吕光,我派你们去不是为了抢钱财,不是为了要国土,只要得到法师马上回来。吕光带了这么多兵就到了龟兹国,位置在现在的新疆境内,靠近库车附近。
鸠摩罗什法师他的父亲是天竺的人,精通大小五明,对佛法也精通。当时他也是游巡参学到龟兹国,后来皇帝就请他做一个大臣,帮助治理自己国家。由于功绩特别好,很显著,皇帝就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他,生了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是什么意思呢?翻译成我们汉文叫童叟。“童”是小的意思;“叟”是老的意思。为什么喊他童叟呢?因为虽然他很小,但是具有老人的德性。他的知识特别广博,德性特别好。因此大家都尊他为童叟。他七岁的时候去庙里,就能把一个很大的一个铜香炉抬起来,举着玩一样。后来别人一发现说他:咦?这个小孩在干什么?这一喊!他才想起:对啊,我怎么举起这么重的东西来了呢?结果就再也举不起来了。他就通达了 “万法唯心造”这个概念。
他的母亲也是勤学佛法。后来也出家,证得了三果阿那含果很殊胜。自己也从小就出家修学佛法,到很多佛法盛兴的地方去拜师。曾经学过小乘,后来学大乘。他有很广的当传记。
当时鸠摩罗什法师在龟兹国求学归来就已经是名震遐尔。大家都仰望这位法师,苻坚就派了吕光来抢他,国王一看这么多大兵,兵临城下,就跟法师商量:他们这么多人过来,就是…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