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不要说来供盂兰盆,就是坐在这里随喜一次盂兰盆法会,都不得了哇!这可以说,是保持着我们佛教传统的这么一个法会,是佛陀在生的时候亲自倡起的。佛在生的时候将近五十年了,每年都做的,一直到现在。所以这个方法,大家要知道,要去活学活用。佛在这里面讲得很清楚,“一切难皆离忧苦”。
所以我在这里强调了再强调,下面就仔细地说了,“佛告目连,十方众僧,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这个时间是属于僧自恣的时候,“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不管是现在的、还是过去的,只要他是在不好的地方、厄难中、和被困在厄难当中的,“具饭、百味五果、汲灌”,汲灌是什么意思?“汲” 也有清洗的意思,也有把这个器,盆器之类把它装满的意思。汲灌,汲是汲水,“灌”是往里面灌进去。香油也是点灯可以用的,也是可以作食物的油。“锭烛”,指灯之类的,灯具和这个灯。
“床敷卧具”,是床上和床上用品。“尽世甘美”,把世间好吃的、好用的,最好的拿来供,这个很要紧的。我们平时供僧的时候,就要这样供。
比如买牙刷供出家人,自己买牙刷都是三十元一把的,供养师父时候买三元一把的,这就不对了。要自己舍不得用,这个新牙刷这么高级,供养师父;这个毛巾高级的,支数这么高,三十元一条,买来供养师父……供佛及僧,要尽世甘美,这个世间最好的、美味,拿出来。甘是指好吃的,美是指好用的。“以著盆中”,好吃的那些放盆里面,有的是供着吃的,有的是放那边的堆得很好,先供佛。这样堆在盆当中。
“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树下径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
这里面就是说,受供养的僧众里面,有的是已经证得圣果的,有的是入正定聚的,或者是已经现前证四道果的:须陀桓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不单单是四道果,而且是能够得到六通自在的,天眼通、神足通、天耳通、他心通、漏尽通、宿命通这六通已经得到了,非常自在,想入哪一个通就能哪一个。有的是在树下面在散步;有的在林间山间在禅定;有的正在讲法,度化一般性的众生;有的是讲法给声闻缘觉在听。给声闻缘觉讲法的,都是诸位菩萨、诸地菩萨,十地菩萨。
十地菩萨,我们平时也可以背一背: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和十地法云地。
还有诸地的什么叫大人呢?什么样的人,在这里面喊大人呢?不是说小老百性,看到一个七品芝麻官说,“王大人”,不是这个大人,这个大人还是一个小人了,还是没有用,这里指大人是指大士、是指菩萨。“权现比丘”,虽然他本地是大菩萨,甚至是过去佛,但现的是比丘的相,出家人的相,在大众中“皆同一心”。
什么叫“皆同一心”?不管是罗汉还是初地、十地菩萨,都是“以圣心为心”,这叫不二法门。初心毕竟不二的心。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都不一样,都是没有二个心的,都是一样心的,所以说皆同一心。就以这样圣者的心、正观的心、不二的心,手里面捧着钵和罗饭在吃。我们大家平时,吃饭一样吃饭,喝水一样喝水,但是却又不一样。我们大家一起围坐在圆桌边吃饭的时候,吃的是一样的饭菜,心不一样。一边吃饭一边吞什么东西,老早忘记了。虽然忘掉了,但是这个分别念不断,连续不断,想什么又不知道,所以我们是凡夫。虽然不知道,又不能断掉想。圣者虽然都在吃饭,但是心完全一样,是这样。
所以我们有的在家人也好、社会上一般性的人看:出家人也是人嘛,出家人也要吃饭、喝茶、也要睡觉,出家人也要钱么!你看,每次做佛事发小寸钱,发供养钱。这是不一样的。出家人拿钱去印经啊,放生啊,拿去造佛像啊,这是不一样的。出家人吃饭,具足正念,有五观,称为“食存五观”。有这五种观,而且具足惭愧,精进道业,这样吃的。我们睡觉,出家人也要睡觉,这也是不一样的。别以为这睡觉“次次”的睡下去,睡觉就在是睡觉。其实出家人睡觉不是睡觉,出家人睡觉都是在养道。表面看一样,实际上都不一样。吃饭、喝水、走路、睡觉,都不一样!正因为这样,他们虽然手里捧着这样饭,内心生起具足清净的戒律,内心里具足“圣众之道”讲的圣道,“其德汪洋”。
他的这个德,他的生命所放射的光辉,象汪洋大海一样,象虚空的日光一样。“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如果有人供养到这样的僧众,“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涂之苦”。佛是斩钉截铁的。这面里讲的,说现在末法时代出家人,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出家人过错,能讲一大堆。现在很多人,在家信徒,包括我们有的出家人都是,讲末法时代出家人到处参学,到处庙去挂单。请问:你能不能讲多少出家人的好处?讲得出来吗?很少啦!这是佛在亲口讲每一句话,如果不是世尊在讲这些语言,我们这些凡夫,哪里看得到这些功德,看不到的。表面看,出家人也吃饭,出家人也喝水,出家人也走路,出家人也睡觉。内在是什么你知道吗?“其德汪洋”,你能看得到吗?而且表面我们看了,似乎都是一样的出家人,里面都不一样。有现声闻相、有现缘觉相、有现菩萨相,现的都不一样,内在证得的功德都不一样。但是同为圣众,所以出家人,哪怕刚一剃头、还没证圣果,“入福田树”,都是众生的福田。所以此等自恣僧者,现世如果我们能供养到这样的自恣僧,我们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涂,有希望!
再往后将会越来越难哦,因为我们这个时代,越来越末,出家人越来越少,讲经说法的出家人越来越少,修行的出家人越来越少,真正的出家人越来越少。这个时候,你想请客,想请出家人吃饭都请不到了。对我们出家人也是。我看有一个牌位,写的字最大,我们出家人自己给自己写的:“佛力超荐七世宗亲往生莲位”,下面再写的,是现前僧众。有了此等自恣僧,不单单在坐居士有希望,我们出家的也有希望了!
在僧自恣日这一天,供养这些自恣僧,这是什么概念呢?出家人知道,在家人很少知道。因为我们现在家佛教徒,对于出家的很多不很了解,这个是结夏安居。从四月十五开始安居,到七月十五解夏。解夏的这一天,很多的出家人,通过三个月的修行,有一些本来还是凡夫呢,但是通过这三个月的精进修持,分证四圣:或初果须陀桓;或二果斯陀含;或三果阿那含;或四果阿罗汉。
有一些呢,在结夏安居期间,为众人说法,为声闻缘觉众人说法。虽然是比丘,实在外现他是声闻形,内密菩萨的本地,实在是大菩萨。他在这个结夏安居期间,教化众生、令众生得成圣果。一个是自己修,利用结夏安居的期间,精进的自证圣果;菩萨呢,讲法度众生,令众等证圣果。所以这些,都是可以称为叫“其德汪洋”。都是他们具有这样一个大海一样的功德。
所以,在七月十五解夏的这个时候,这一天称为“僧自恣日”,又称为“佛欢喜日”,这个是我们解夏的日子。所以天下的各大丛林,出家人都在这天解夏。本来我们佛教里规矩,在结夏期间,都是住在一个道场,一般性不出去走动。因为在印度这个时候,正好是属于雨季,雨季也是比较热的时候,那些植被生长得很快,那些蛇、毒虫都很多。也是各种生物、小动物繁殖期间。出家人如果出去的话,踏生草、踏虫蚁,自己也有危险。所以说佛陀特定在这个期间结夏。因为天天都有雨,出家人在外面走,会非常地不方便。一个夏裙、上面衣服披着披单,雨一下,全部淋得透透的,上面披单贴着肉,下面裙子也贴着肉,这个出家人特别不威仪。而且这个时候出去的话,印度的女子,她的衣服穿得也特别少。而且夏天暴露的部分更加多。所以一个比丘如果出去,看到了都不好。
所以结夏安居,它有很多这样的必要。一是护,脚不踏生草、虫蚁,另一个方面来说,雨也多、天气变幻多变,而且不容易、不方便。
就象我们杨岐寺,这个地方是旅游的地方,现在把印度的这个也流行过来了。肚子露着、坦肩露腹。特别这两年,裤子穿低腰的,屁股露一半、肚子露一半,肩全部露出来,反正是尽其所能,让男人动心。特别我们出家人,看了不方便。一看,生理反映;一动心,糟糕了!修行难以进步。老老实实说,真的不方便。你看了心一动,马上大脑很直接的,第一反应一动,这个肾上腺素就开始动,一动了好了,你想修行想清净,不可能!所以过去修行人,住在寂静处,听不到人声,甚至都听不到牛的声音。
佛陀这个时候,他威德具足,就感得有皇帝、大臣,来供养佛陀精舍。其他的一些外道,他们没有这样的威德,就只有在林里面修行。但是佛陀他自己的威德感召,很多的施主,能够布施这样子的精舍,给佛陀和佛陀的弟子们,能够有安居的时间。我们前面看到,在祗树给孤独园,佛陀在这里曾经结夏安居,有二十四年之多。同时在他的附近有一些庙,也安居相当于四年。
什么叫僧自恣日
这天自恣。原来是经过三个月的勇猛精进,证果的证果、弘法的弘法,令别人证果、自己证果,犹如农民种地春种秋收一样,收获的季节。这一天,出家人,可以不象以前那么样规矩严了。所以自恣日这天,大家可以相对放松,甚至坐在地下都可以;高兴起来了,往地下躺一躺也不要紧,就是我们出家人,算放松放松了。这在平时叫“放逸相”,是不可以的,但在僧自恣日这一天是可以的。甚至这一天,我们可以把自己的错,公开向大家讲出来,都不要紧。所以在自恣日这一天,都是僧众汇集,作这样一个我们出家人的一个解夏。安居解夏了之后,自恣的这么一个活动。在这个活动当中,来供养者他获福最大,“能令现世父母、六亲…
《《佛说盂兰盆释经》浅释(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