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P2

  ..續本文上一頁爲了要你;如果我們交出你,我們國家人民免糟塗炭。你看怎麼樣?要是願意去,我們全國上下雖然不舍得你走,但是也是免遭災難。

  

   鸠摩羅什法師最後還是答應了說:我願意跟他們去。因爲他母親以前也得過授記,說以後要去中原秦朝,你後半生多災多難。後來呂光帶著鸠摩羅什大師回來了,回到半路上有消息傳來說:苻堅被殺,姚秦把苻堅給替代了,國家還叫秦朝。這是曆史上可以說是很重大的一樁事情。爲了人才,派了這麼多兵去搶一個人才,可以見得苻堅是一個很愛才的人。

  

   但是突然遭政變,姚秦取而代之。呂光這個時候看到自己的國主被殺,國家另有其主了,自己就在歸來的途中,開辟了一塊土地;攻下了一個城;在那做叁河王。自己建立了一個國家,叫叁河寶治,自封爲叁河王。鸠摩羅什大師就在這裏呆了將近有十多年時間,困在這裏,也不能走。

   呂光死了之後,他兒子繼位,才答應把他送回長安。鸠摩羅什大師到長安的時候,長安大街小巷的人都擠到法師必經的路上,萬人空巷一樣來迎接,這成世間一大奇觀了。前面一任皇帝爲了迎請這樣一位法師派了十萬兵將去搶,經過這麼多周折,終于到達了漢地;所以大家都想一睹這位法師的風采。

   這時姚興做皇帝,迎請了他,專門爲他造了一個廟,叫草堂寺,在西安郊區,終南山的腳下,當時有八百多佛教界著名的法師,都是修行也好;道德學問都是很好的,跟隨著鸠摩羅什大師學習,幫助他一起翻譯經文。當時就翻譯了這一本《妙法蓮華經》,有很多經典我們所熟知的《佛說阿彌陀經》、《金剛經》、《梵網經》等很多的佛教經典。

   在他翻譯《妙法蓮華經》之前,就是在西晉的時候,西晉會稽永康年中,長安青門敦煌菩薩竺法護尊者,他也翻譯過這部經典,這部經翻譯出來的名字叫《正法華》,鸠摩羅什大師就排在了第二位。在我們中原東晉安定龍安年中。當時在長安這個地方是屬于後秦,龜茲商鸠摩羅什大師二次翻譯,名字叫《妙法蓮華》。

   後來又有人翻譯過,就是隋朝時候。大興善寺北天竺沙門阇那笈多菩薩他也翻譯過這部經。翻譯的名字也跟鸠摩羅什大師一樣叫《妙法蓮華經》。這個《妙法蓮華經》總共有叁個翻譯版本。在曆史上流傳最廣、大家最喜歡受持的,就是羅什大師翻譯的版本。

   他一生當中翻譯了許多的經典,皇帝看到這麼有智慧的一位大師,另外又給他造了一個逍遙園。大家早上轎子擡回來,擡到廟裏草堂寺;晚上轎子又擡回去。專門給他造一個住處,就像宮廷一樣。在圓寂之前就對衆人說:“我翻譯的經典不會有錯”。從哪裏可以證明呢?他說:“我圓寂之後舌頭不會爛”。

   後來果然就是這樣子,火化的時候舌頭無論如何都燒不壞,而且敲起來铿锵有聲,有金屬的聲音。他這個舌頭就像佛的廣長舌相一樣的功德,翻譯的經典不會有錯謬。

   後來唐朝的道宣律師修行特別的用功,持戒清淨。在終南山的時候住山,每天吃飯的時候天人送供,天人天天送飯給他吃。有一次道宣律師就問這個天人,鸠摩羅什大師的經典爲什麼這麼讓人歡喜受持呢?他翻譯的爲什麼讀起來朗朗上口?縱使是將近一千七百年這麼長時間過去了,我們現在二十一世紀的人來誦持法師的經典,還是那樣子的順口。意義讓人那樣明了,不像有的經典看上去看也看不懂。鸠摩羅什翻譯的《阿彌陀經》我們天天誦。《阿彌陀經》多簡單,簡捷、明了,而且壓韻。現在誦起來依然是那麼朗朗上口。古啊……今啊……它沒有這樣的區別。爲什麼會具有這樣的功德呢?

   天人就說:“鸠摩羅什大師他不單單現在顯現的是一位經師;其實七佛以來,他一直是七位佛的大翻譯師。把七尊佛的教典翻譯到各個地方去了”。我們才知道,有這樣一種甚深的因緣。原來羅什大師不單單是現在人的翻譯經典的大師,也是七佛的翻譯經典大師。鸠摩羅什大師還有很多故事,在這裏也不廣說了。

   經典有正題。正題又分叁部分,第一是、長文部分;第二是、偈頌部分;第叁是這一品的功德。分這叁部分。

  我們現在講正文的長誦部分。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由于《妙法蓮華經》總共有七卷,二十八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在經當中正好是第二十五品;所以這裏面沒有什麼“如是我聞”這些。一上來就是“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當時呀!“爾時”是什麼概念呢“爾時”可以理解成法會當時;也可以理解成就是現在。因爲佛法的時空它是超越一切的,它沒有過去、現在、未來。所以“爾時“也可以理解成現在。

   這個無盡意菩薩是誰呢?這個“無盡意菩薩”按照經典裏文字上來解釋,就是東方不眴佛普賢如來座下的大弟子;但是我今天還可教你們這樣理解:無盡意菩薩就是你,就是在坐的你們聽經的。爲什麼叫無盡意呢?我們的腦子裏面的想法有沒有有始、有終啊?有沒有始終呀!無窮無盡;但是能夠起來、從座起來問佛;爲什麼問佛呢?是發菩提心來問佛,所以稱爲叫菩薩。再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因爲衆生苦難沒有窮盡啊!所以他的願!他的行!是沒有窮盡的。這也可以這樣子理解無盡意菩薩。

   向世尊請教問題的時候是要很具足恭敬的,當時不是坐在那裏直接就問;而是偏袒右肩。起來的時候他要把自己的肩也偏袒出來,這“偏袒右肩”是表示什麼意思呢?是指自己作弟子持勞役相,就像我們起來之後把袖子卷起來,覺得很利索的樣子。這在印度偏袒右肩是持勞役相,好像是主人身邊的傭人一樣隨時准備著做事情,這是表示很低下的意思。起座,從座位上站起來,這表示很恭敬。偏袒右肩表示很低下的。合掌向佛,這是具足禮儀的,合掌是把散亂心收起來;一心的這種狀態,這叫如理、如法。

   “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所有一切都具足了之後,如禮如法了才開始說話,不是莽莽撞撞的。“世尊”,稱世尊,我們很多佛教徒不一定能知道,有時候爲什麼叫佛?有時候爲什麼又稱爲叫如來?這裏爲什麼又稱爲世尊呢?社會上的人就更不可能知道了,說如來佛是一個人;釋迦佛又是一個人;其實不是這樣子的。每一位佛有很多名號、尊號的,佛的名號本來是無量無邊的。任何一種名字你只要講得出來,它都是佛的力量化現出來的,都是佛的名字。有情無情,一切諸種都是佛的名字;我們聽不懂,爲什麼如果喊我們某個人的名字,是在喊佛嗎?我們衆生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經典上總結,把無量的名字總結成一個萬字,佛有萬佛名號。

   你不容易記,縮短到一千。佛有一千個名號,再縮短佛有一百個名號。最常用的,佛有十個名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士、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由于他在人中、天上最爲尊貴,所以稱爲世間之尊——世尊!

   這十佛名號有什麼功德你知道嗎?曾經阿難一個人在偏僻的地方,有點膽子小,有一點害怕。就請問佛,如果我一個人在僻靜處,心中有種恐怖感怎麼辦呢?世尊就告訴阿難:如果你一個人走到偏僻的地方,很恐怖的地方,狼蟲虎豹經常出沒,山精鬼怪常常藏身的地方;你汗毛豎起非常恐怖的地方;你應念如來十號。這樣馬上沒有怖畏。所以在這十號當中,世尊最後。是人間、天上世間至尊,所以無盡意菩薩稱世尊。

   “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在這裏是不是我們也有這樣的疑問呢?就像我們前面說的“無盡意菩薩”也是你。或許你也會這樣子問:觀世音菩薩!大家知道觀世音菩薩名號遍滿十方,她的功德;她對衆生的利益;我們能夠知道一樣。

   那他爲什麼名叫觀世音呢?佛是怎麼樣告訴無盡意的呢?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衆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這裏佛是先總的回答他;因爲無盡意這樣子問。觀世音菩薩以怎樣的因緣名爲觀世音呢?首先佛是從觀世音的角度,不從她的名號是怎麼來的,而是以衆生這種苦難的角度,衆生有多少苦難呢?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衆生受諸苦惱”,這世間的苦難有多少種啊?你不要說無量百千萬億衆生了;就是一個衆生,有多少苦惱?我們在這個世間上活一天有一天的苦惱吧,是不是?你說:我怎麼不覺得呢?你們坐在硬硬的地上,這也是一種苦惱呀!是不是?最好坐在沙發上。

   但是仔細想一想就是讓你坐在沙發上;讓你坐個五個小時你也會覺得很辛苦;是不是?你就說:坐得這麼久了需要散散步,散散步就顯得很享受了。

   讓你散五個小時的話你會覺得怎麼樣呢?如果覺得我老是在走,這麼辛苦;你又希望能夠最好躺一會兒,休息一下。人的任何狀態都在一種堪忍狀態;所以每天都在經曆著各種各樣的苦。這種苦是外在的、內在的;“惱”是內在由心而生起的,稱爲“惱”;“苦”是外在的身受的一種苦稱爲“苦”;所以都在“受諸苦惱”裏面。每個人都會有各式各樣的,更不要說還有百千萬億衆生。

  

   佛先是告訴無盡意菩薩,有各種各樣的衆生,每個衆生又有各種各樣的苦惱,但是大家能夠“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佛首先是爲無盡意菩薩贊歎觀世音菩薩的威德之力。有的人說我有這樣子的問題、那樣子的問題;乃至于你有很多問題。如果你稱觀世音菩薩名!都能有求必應。

   對一個衆生是這樣;對無…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