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牟子理惑论 经典▪P10

  ..续本文上一页他的诊治。这几位圣人,难道还不如今天的道士吗?考察道士不会生病这一说法,足以知道那是荒诞不经之谈了。

   问:道都讲究无为,在这方面各种道是一致的。你为什么却把它们区别开来,大谈它们的差异呢

  这会使学道的人产生更多疑惑,我认为是多此一举,有害无益的。

   牟子说:同样叫作草,但是各种各样的草有着数不完的特性;同样都叫作金属,但是众多金属的特性也不可胜数。同属一类事物而特性不同,万物都是如此,难道只有道才是这样的吗

  过去杨朱和墨翟曾拦住儒生进行辩论,使车子不能过去,人也走不动。孟轲驳倒杨朱和墨翟,儒生们才知道了应该何去何从。

   师旷弹琴,期待以后碰到知音。圣人制定法典,希望仁人君子能够读到。宝玉被混放在石头里,猗顿为此哽咽。紫色夺去了红色的光彩,仲尼为之叹息。日月并非不明亮,日月暗淡时是因为乌云遮住了它的光芒。佛道并非不正确,佛道被误解是因为受到左道旁门的连累和影响。所以我要把它们区别开来。仲尼不认为臧文是聪明的,对微生的率直也不以为然,仲尼对臧文的「智」和微生的「直」所作的分析,都是具有匡世正人作用的言论,能说是多余而又无益的吗?

   问:你嘲讽神仙,贬抑怪诞,不相信有长生不死的方法,这是对的。但是你为什么偏偏相信佛道能够使人脱离尘世呢

  佛在别的国家,你没有到过那里,更没见过佛,仅仅看过佛所写的经文就相信了他。然而看外表是不能知道真实内容的,看影子是不能知道真实形状的,你不担心佛的事迹不真实吗?

   牟子说:孔子说过:「看一个人交些什么朋友,了解他的生活经历,观察他安心做什么事情,那么这个人的品性怎么还能隐蔽得了呢

  」当年吕望和周公互相询问对方打算如何治理国家,从对方的回答中,他们就都知道了对方国家的以后结局;颜渊乘车外出,看到了东野毕驾车的情形,就断定了东野毕将要出车祸;在邾隐公朝见鲁定公的仪式上,子贡根据公和定公的神情举止,就预言了他们将不久于人世;仲尼听了师旷弹的琴曲,就感受出曲子是周文王所作,并从中了解了周文王的为人;季子听了周代的传统音乐,就剖析了周朝和各诸侯国的盛衰大势。要了解一个人或一件事,何必非要亲临其境、亲眼目睹呢?

   原典

   问曰:为道之人,云能却疾不病,弗御针药而愈。信有之乎

  何以佛家有病而进针药邪?

   牟子曰:《老子》云:「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唯有得道者,不生亦不壮,不壮亦不老,不老亦不病,不病亦不朽。是以老子以身为大患焉。

   武王居病,周公乞命。仲尼有疾,子路请祷。吾见圣人皆有疾矣,未睹其无病也。神农①尝草,殆死者数十。黄帝稽首,受针于岐伯②。此之三圣,岂当不如今之道士乎

  察省斯言,亦足以废矣。

   问曰:道皆无为,一也。子何以分别罗列,云其异乎?更令学者狐疑,仆以为费而无益也。

   矣子曰:俱谓之草,众草之性不可胜言;俱谓之金,众金之性不可胜言。同类殊性,万物皆然。岂徒道乎

  昔杨墨塞羣儒之路,车不得前,人不得步,孟轲辟之,乃知所从。

   师旷弹琴,俟知音之在后③;圣人制法,冀君子之将睹也。玉石同匮,猗顿④为之于悒;朱紫相夺⑤,仲尼为之叹息。日月非不明,众阴蔽其光。佛道非不正,众私掩其公。是以吾分而别之。臧文⑥之智,微生⑦之直,仲尼不假者,皆正世之语。何费而无益乎

   问曰:吾子讪神仙、抑奇怪,不信有不死之道,是也。何为独信佛道当得度世乎

  佛在异域,子足未履其地,目不见其所,徒观其文而信其行。夫观华者不能知实,视影者不能审形,殆其不诚乎

   牟子曰:孔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

  」昔吕望、周公问于施政⑧,各知其后所以终;颜渊乘驷之日,见东野车⑨之驭,知其将败;子贡观邾鲁之会⑩,而昭其所以丧;仲尼闻师旷之弦,而识文王之操⑾;季子⑿听乐,览众国之风。何必足履目见乎?

   注释

   ①神农: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②岐伯:传说中的名医。曾与黄帝讨论医道。见《太平御览·帝王世纪》。

   ③师旷弹琴:俟知音之在后:《吕氏春秋·仲冬纪》中说:晋平公铸大钟,让人们听钟的音调正不正。别人都说音调正,师旷则说不正,应当重新铸一口钟。平公说:大家都说音调正啊!师旷说:后世有懂得音律的人,将会知道这口钟的音调不正,到那时我都会替您感到羞耻!后来出了个叫师涓的人,果然指出了这口钟的音调不正。所以说师旷想调准音调,是担心以后有懂音律的人指出错误。

   ④猗顿:春秋时鲁国人。原本贫穷,经营畜牧业成为豪富(《史记·货殖列传》一说经营盐业而发家)。

   ⑤朱紫相夺:春秋时候,诸侯原以朱色作为衣服的正色。后来被紫色衣服代替了。孔子因此说:紫色夺去了大红色(朱色)的地位,可憎。见《论语· 阳货》。

   ⑥臧文:即臧文仲,又称臧孙辰。春秋时鲁国大夫。他替一种叫作「蔡」的乌龟盖了一间屋,雕刻着山形的斗拱。孔子对此不以为然,说:这个人的「聪明」怎么是这样的呀!见《论语·公冶长》。「臧文之智」,「孔子不假者」即指此。

   ⑦微生:即微生高。姓微生,名高。春秋时鲁国人。以直爽著称。但是孔子不以为然,说:谁说微生高直爽?有人向他讨一点醋,他却向邻居讨了醋转给人家。见《论语·公冶长》。「微生之直」,「孔子不假者」就是指这件事。

   ⑧吕望、周公间于施政:吕望受封于齐,周公受封于鲁。他们二人一向交好,互问对方将如何治理国家。吕望说;我将尊重贤士,崇尚功绩。周公说:我将讲究仁义,崇尚德惠。吕望说:如果这样,鲁国自此就会削弱了。周公说:鲁国虽然会削弱,可是按你的办法治国,齐国就会被旁姓篡夺,不再是吕家的天下了。后来,齐国果然日益强大,进而称霸,但是传到二十四世时,田成子占有了齐国。鲁国也果然渐渐削弱,传到三十四代时就亡国了。见《吕氏春秋·仲冬纪》。

   ⑨东野车:姓东野,名毕。或作东野稷。春秋时鲁国人。善于驾车。东野车之称可能因其善驾车而得,又或许「车」是「毕」之误。《孔子家语》卷五载:鲁定公问颜回:你也听说过东野毕善于驾驭吗?颜回说:他虽然善于驾驭,但是我看他的马肯定会跑伤的。定公听了不高兴。一二天后,东野毕驾车的马果然跑垮了。定公急忙把颜回请来求教。颜回说:我见他让马一路急跑,马的力气快用尽了,仍然催马不止,所以知道会有这种结果。

   ⑩子贡观邾鲁之会:邾隐公在春天来朝见鲁定公,邾隐公进献礼品时抬着头,仰着脸,鲁定公接受进献时却低着头。子贡看到了这一情景就说:根据生死存亡的道理来看,这两个人都快死了。高仰说明邾隐公骄傲,卑俯表明鲁定公衰弱。骄傲就离动乱不远了,衰弱就快要生病了。鲁定公是主人,他将先一步死去。果然,到了这一年的夏天鲁定公就死了。孔子说:赐(子贡)不幸而言中啊!见《左传·定公十五年)。

   ⑾仲尼识文王之操,《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向师襄子(春秋时卫国乐官,本书记为师旷,并非同一人)学琴,有一天忽有心得说:我从琴曲中知道作者的为人了。面孔黯黑,身材颀长,高视远望,犹如统治了四海,除了周文王还能有谁呢?师襄子听了肃然起敬,说:这支曲子正是周文王所作的<文王操>啊!

   ⑿季子:即季札,又称公子札。春秋时吴国人。吴王诸樊的弟弟。因曾经封于延陵(今江苏常州),又称延陵季子。他出使鲁国时,欣赏到周代各地的传统音乐,根据乐曲,他就预见到了周朝和各个诸侯国的盛衰大势。见《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译文

   问:我曾经游历于阗国,屡次与沙门、道士打交道,我提出问题请教他们,那些沙门和道上都无言以对,大多数人改变了志趣和信仰,唯独你难以改变吗?

   牟子说:羽毛在高空中遇到风就被吹跑了;小石子在小溪里被水一冲就滚动了,而泰山不会被大风吹动,盘石不会被急流冲走。梅树和李树遇到霜雪就会落叶,而松柏在霜雪中却不会凋零。你所见到的那些道人,一定是学而不通、见识不广,所以才会退缩。即使像我这么愚笨的人,你都问不倒,何况碰到那些已经精通了道的人呢!你自己不思悔改,反而想改变别人,我从没听说过仲尼追随盗跖,汤、武效法桀、纣的。

   问:神仙作起法术,可以在秋冬两季不吃东西,或者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许多天不出来,可以说是恬静寡欲到极点了。我认为这是值得崇敬的。大概佛道是赶不上了!

   牟子说:把南说成了北,还自以为没有迷惑;把西当成了东,还自以为不糊涂。你这是用鹦枭来嘲笑凤凰,拿蝼蚁来嘲笑龟龙啊!蝉可以不吃东西,但是君子不认为它是尊贵的。蛙和蟒可以在洞穴中冬眠,但是圣人并不敬重它们。孔子说:「天地间有生命的东西中,人是最尊贵的。」没听说有谁主张敬重蝉和蟒,况且生活中本来就有人吃菖蒲而不吃桂姜,也有人不饮雨露而喝醋浆。

   毫毛虽然细小,然而仔细看是可以看到的。泰山虽然高大,但是用后背对着它也就看不见它。人的志向或者长久或者不长久,人的意志或者坚定或者不坚定。鲁国敬重季氏而鄙视仲尼,吴国把宰嚭看成贤人而认为伍子胥是不肖之徒。你的看法不也是属于这一类吗?

   问:道家说,尧、舜、周公、孔子及其七十二个弟子,都是不死而成仙的。佛家则说,人都有一死,谁也免不了。那一种说法对呢

   牟子说:尧舜等人不死成仙的说法乃是妖妄之言,圣人从来没有这样说过。《老子》说:「天和地尚且不能长久,何况人呢

  」孔子说:「贤人逃避恶浊的社会而隐居起来。」就「仁和孝常存」了。

   我看过六艺,读过圣贤们的传…

《牟子理惑论 经典》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