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财,施与远人。国之宝象,以赐怨家。妻子匈与他人。」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谓之悖德。须大拏不孝不仁,而佛家尊之,岂不异哉?
牟子曰:五经之义,立嫡以长。「太王」⒁见昌⒂之志,转季为嫡,遂成周业,以致太平。娶妻之义,必告父母。舜不告而娶,以成大伦。贞士须聘请,贤臣待征召。伊尹⒃负鼎干汤⒄,宁戚⒅叩角要齐,汤以致王,齐以之霸。礼,男女不亲授。嫂溺则援之以手,权其急也。苟见其大,不拘于小,大人岂拘常也。
须大拏睹世之无常,财货非己宝,故态意布施,以成大道。父国受其祚,怨家不得入,至于成佛,父母兄弟皆得度世。是不为孝,是不为仁,孰为仁孝哉
注释
①五谷:五种谷物,说法不一,通常指稻、黍、稷、麦、菽。也泛指谷物。
②武王:即周武王姬发。周文王的儿子。灭商,成为西周王朝的建立者。武王灭商二年后病重,周公欲代武王死,为此向周人先祖请命,说:「旦多才多艺,能事鬼神。」见《史记·鲁周公世家》。
③夷狄:中国古代称东方民族为「夷」,北方民族为「狄」。这里泛指四方民族。
④夏:古代汉族自称。也称华夏、诸夏。又指中国或中国人。
⑤陈相:战国时有楚人陈良,学周公、孔子之道,从学者中有陈相。后陈相遇到许行,尽弃前学,改学许行之术(《孟子·滕文公上》)。
⑥许行:战国时楚国人。曾与其弟子数十人去见滕文公,陈说「神农之术」。主张君民并耕,自食其力。
⑦九夷:古时称东夷有九种。指东方的九个民族。
⑧西羌:羌,古族名,主要分布在今甘、青、川一带。西汉时对羌人泛称为西羌。东汉时羌人的一支内徙,因住地偏西,也称西羌。
⑨譬叟:舜的父亲。瞽,瞎眼。《史记·五帝本纪》中说:舜,「盲者子」。一说是舜父有目不能分别好恶,所以当时的人谓之瞽。
⑩由余:其祖上定晋人,亡入戎。奉使命至泰见秦穆公,穆公以女乐赠戎王,戎王为女乐所迷。由余数谏不听,于是逃亡入秦。秦用由余的计谋伐戎,得以称霸西戎。见《史记·秦本纪》。
⑾管蔡:即管叔鲜和蔡叔度。周武王的弟弟。武王去世,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摄政。管叔和蔡叔不服,造流言说周公将不利于成王,与武庚一起叛乱。周公平定叛乱后,管叔被杀死(一说为自杀),蔡叔被放逐。
⑿河洛:黄河与洛水。也指这两条河之间的地区。武王灭商后,封管叔鲜于「管」(今河南郑州),封蔡叔度于「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两地都在河洛地区,故说「管蔡自河洛而流言」。
⒀须大拏:即悉达多(梵文Siddhsrtha),释迦牟尼出家前的本名。全名为「萨婆悉达多」。
⒁太王:即周太王,名古公亶父。古代周族的领袖。周文王姬昌的祖父。太王有长子太伯、次子虞仲、幼子季历。季历是姬昌的父亲。太王认为姬昌有志向,欲立季历以传姬昌,于是太伯和虞仲出走,以让季历。周武王继位后,追尊古公亶父为太王。见《史记·周本纪》。
⒂昌:即周文王姬昌。
⒃伊尹:商初大臣,名伊,尹是官名。一说名挚。出身奴隶,后被任以国政,成为成汤的辅臣。据说他曾背着锅和切肉用的砧板,向成汤陈说治世的道理,以求取重用。后来戎汤选拔他执政。
⒄汤:成汤,又称天乙,商王朝的建立者。
⒅宁戚:春秋时卫国人。家贫,替人赶牛车。至齐国,在车边喂牛,适值齐桓公到郊外迎客,宁戚敲着牛角而悲歌:「南山矸(白净的石头),白石烂,生不遭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肝(小腿),从昏饭(喂)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
」桓公听到后,认为是个人才,于是予以重用。见《史记·邹阳传》、《淮南子·道应》。
译文
问:佛道崇尚无为,乐於施舍,遵守戒律小心翼翼,如临深渊。而沙门却沈迷于酒浆,或者畜养妻子,贱买贵卖,专做那些欺蒙哄骗的事情,这乃是世间的恶劣勾当,难道佛道把这叫作无为吗?
牟子说:工输班能给人斧头和绳墨,但是不能使人成为能工巧匠;圣人能够向人们传授道,但不能保证人们一定遵循道来行动。皋陶能把盗贼治罪,但不能使贪婪者成为像伯夷和叔齐那样谦让的人;五刑能诛灭罪不可言的恶棍,但不能使恶人变成曾子和闵子那样的贤者。尧不能感化丹朱,周公不能训导管叔鲜和蔡叔度,并不是唐尧的教导无方,也不是周代的典章制度不完善啊!然而用在恶人身上是不会有效果的。
这就好比世上的人学通了七经却仍然沈迷在财色之中,能够因此就说六艺是淫邪的吗
河伯虽然神通广大,但是他不能淹死在陆地上的人;狂风虽然迅疾,但是它不能使清湛的水面扬起灰尘。应当忧虑的是人们不遵守、不施行佛道,怎么能说是佛道本身包含邪恶呢
问:孔子说:「奢侈就显得不谦逊,俭朴就显得寒伧,与其不谦逊,宁可寒伧。」叔孙说:「俭仆是奉行德的表现,奢侈是很丑恶的行为。」而佛家认为,尽散家财广为布施是一种光荣,把财货都送给别人是崇高行为。这样做怎么能有福气呢
牟子说:彼一时此一时啊:仲尼说这些话,是对那种奢侈而又礼节失度的做法表示不满。叔孙发这样的议论,是指责鲁庄公大肆铺张、雕刻厅堂前的柱子那件事,并不是主张禁布施。舜在历山耕田度日的时候,即使是他的乡亲邻里,也得不到他的恩惠;姜太公靠宰牛过活的时候,连他的妻子都照顾不了。可是在他们被起用以后,其恩泽遍及四面八方。有丰富的资财,贵在能施舍帮助别人;经常处于贫困中的人,贵在能遵循道德。许由不贪图占有天下;伯夷不贪求继承王位;虞卿为了帮助面临危难的人,甘愿放弃高官和封地,这是人各有志啊!
僖负羇当年赠送饭食的举动,使所有的街坊在后来的战乱中得到保全;宣孟当年拖舍饭菜给一个饥饿的人,使自己在以后身处险境时得以逃脱。无意中的小小施舍,尚且得到感恩戴德的厚重回报,更何况佛家倾尽家财,广施善心呢!其功德不是比嵩山、泰山还高,比大江、大海还深吗
心怀善意的会得到善报,心存恶念的会得到恶报。没有种下稻子却收获麦子的,没有做坏事而得到幸福的。
原典
问曰:佛道崇无为,乐施与,持戒兢兢,如临深渊者。今沙门耽好酒浆,或畜妻子,取贱卖贵,专行诈给(一作诡),此乃世之伪,而佛道谓之无为邪
牟子曰:工输①能与人斧斤绳墨,而不能使人巧;圣人能授人道,不能使人履而行之也。皋陶能罪盗人,不能使贪夫为夷齐;五刑②能诛无状,不能使恶人为曾③闵④。尧不能化丹朱⑤,周公不能训管蔡。岂唐教之不着、周道之不备哉
然无如恶人何也。
譬之世人学通七经而迷于财色,可谓六艺⑥之邪淫乎!河伯⑦虽神,不能溺陆地人;飘风虽疾,不能使湛水扬尘。当患人不能行,岂可谓佛道有恶乎!
问曰:孔子称:「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叔孙⑧曰:「俭者德之恭,侈者恶之大也。」今佛家以空财布施为名,尽货与人为贵,岂有福哉?
牟子曰:彼一时也,此一时也。仲尼之言,疾奢而无礼。叔孙之论,刺严公⑨之刻楹,非禁布施也。舜耕历山⑩,思不及州里;太公屠牛,惠不逮妻子。及其见用,恩流八荒,惠施四海。饶财多货,贵其能与;贫困屡空,贵其履道。许由不贪四海,伯夷不甘其国,虞卿⑾捐万户之封,救穷人之急,各其志也。
僖负覉⑿以一餐之惠,全其所居之闾;宣孟⒀以一饭之故,活其不赀之躯。阴施出于不意,阳报皎如白日。况倾家财,发善意,其功德巍巍如嵩泰,悠悠如江海矣。怀善者应之以祚,挟恶者报之以殃。未有种稻而得麦,施祸而获福者也。
注释
①工输:即公输班,春秋时鲁国人,古代著名的工匠。又称公输般,俗称鲁班。
②五刑:中国古代的五种刑罚。商周时期指墨刑、劓刑、荆刑、宫刑、大辟。隋以后指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
③曾:即曾参。
④闵:即闵子骞,春秋时鲁国人,名损。孔子的学生,在孔门中以德行高尚著称。
⑤丹朱:传说为尧的儿子,名朱,因居于丹水,故称丹朱。傲慢荒淫。尧因其不肖,因而传位于舜。
⑥六艺:即六经,指《礼》、《乐》、《书》、《诗》、《易》、《春秋》。古代学校所教授的礼、乐、射、御、书、数也称六艺。
⑦河伯: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又叫冯夷。
⑧叔孙:鲁桓公之孙,叔牙之子。名兹。
⑨严公:即鲁庄公。这里称严公,是为了避汉明帝刘庄的讳。春秋鲁庄公二十四年(公一兀前六七○年)三月,庄公刻桓宫桷,也就是雕刻宫殿屋檐的方形椽子。叔孙为此进谏,认为这样做过于奢侈。「严公刻楹」指的就是这件事。
⑩历山:山名。相传舜曾在历山耕作。处所甚多,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都有历山,并且都流传说是舜的耕作之地。 ⑾虞卿:战国时人,善于游说。因进说赵孝成王,被任为上卿,后又得封一城。当时魏相魏齐与秦应侯有仇,泰国急欲得到魏齐。魏齐求助于虞卿,虞卿为解救魏齐,放弃了官位和封地,与魏齐悄悄出走。见《史记·虞卿传》。
⑿僖负羇:春秋时曹国人。晋国公子重耳避难到曹国时,曹恭公听说重耳的胁骨是连在一起成为一块骨头的,就很不礼貌地观看重耳洗澡。僖负羇的妻子对僖负羇说:我看晋公子周围的人一定能帮助他得到国家,他登上王位后一定会因为曹恭公的无礼而讨伐曹国。你应当亲近晋公子,向他表示敬意。于是僖负羁就送饭给重耳,重耳接受了。后来果然重耳即位,举兵讨伐曹国。由于重耳受过僖负羇一饭之恩,就传令军队不得侵犯僖负羇和他的邻里。曹国人听说后,纷纷投奔僖负羇,于是保全了七百多…
《牟子理惑论 经典》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