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死亡的艺术 (慧律法师讲述)▪P7

  ..续本文上一页常有怨恨的心,有人对不起我们时,常会说:“我要看他多好死!”或“有一天一定要报仇。”佛陀说:“不要发这种恶愿。”发这种恶愿时,其意识形态中与众生都结恶缘,将来的一切果报就只有在相互的斗争之中,因此不要发此恶愿。如果我们确实遇到纠缠不清的人,唯一的办法就是远离,所受的委屈也不必跟他计较了。

  有些人是不讲道理的,我们也不必去理会他。禅宗有句话:“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在这里的“百花”是比喻社会的“万花筒”,象征五欲六尘,谓之“百花”。在世间打转时,有许多污染的东西存在,“片叶不沾身”是说“身上没有沾粘一片落叶”,也就是说,不会去执著万花筒中的花花世界。因为这些东西都不能令我们究竟解脱、离苦得乐。

  我们所求的是心灵的快乐,超越的思想,而不是精神的寄托而已。像马克斯说:“宗教是麻醉剂。”也有人说:“宗教只是精神的寄托。”如此的说法就错了。佛教不只是精神寄托,精神的寄托只是初步的功夫,必须在寄托之中超越一切,既现实又能够超越。所以,禅宗常说:“要如何超越?参——拖著死尸的人是谁?”我们必须常常如此来参。

  禅师说:“我们要修行,就必须把今日当成已死了,这个身躯已经开始腐朽了。”

  我们来开个玩笑:假如,今天总统下一道命令说:“将国军英雄馆的人都捉起来,明天枪毙。”到了明天,一分钟枪杀一个,我想今晚每一个人一定是一直念佛号了;担心明天遭到枪毙,就开始知道念佛了。所以,我们常说:“但念无常,慎勿放逸。”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的玩笑,意思也就是告诉我们,我们随时可能往生,所以,必须好好修行,心才不会落入生死之门。

  有起心动念就有生、死,要如何才能跳出生、死的束缚呢?就是来世不生,就不会有死了。要怕生而不要怕死,有生必有死。

  那么,从哪里下手呢?从“无心”下手。今天我们“有心”存在,就是一种意识形态,太过于执著。所以,佛陀说:“八万四千法,唯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所有的法都是针对我们的心来讲的;心若无所执,也就不必用什么法了。但也莫谓无心即是道,不要说没有心就是道,而是说无所著、不起烦恼之意。

  也可以说“无心”即是不要有恶的念头,要有善的念头;如果没有一切恶的心,何用一切法呢?

  “三世诸佛敷经演论皆令众生,心无所著。”所有的一切诸佛说经论道,都是要使众生无所执著。人活在世间,心若有所执,就好比被绳索系缚住一样。“著”就是绳索,“执著”就是自己拿一条绳索绑住自己,谁束缚你呢?

  我们不可以说:“我被你气死了。”我们该说:“我很没有修养。”如果,修养成佛,还有什么事情令我痛苦呢?其实,没有人令我们痛苦,而是自己使自己痛苦。

  因为没有修养,执著自我,太保护自己,所以没办法解脱自己。就像拿一条绳索,自己缚住自己才产生痛苦;我们战胜不了自我,我们超越不了自我。“若著心坚固,苦根转生,无由解脱。”若执著的心不放下,一而再、再而三的执著,痛苦的根本一直加深、加强,就无法解脱。

  常常,我们对业报不满,总是埋怨自己现世的逆境,我们都不会想到前世造了多少业。今世转不过,也不会向佛陀求忏悔,还埋怨三宝;如此一来,执著之心愈形坚固。

  朱熹讲过一句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告诉我们,事情如有不顺利,必须反省自己,这样才是名“君子”。

  学佛的人,在拜佛过程中,若遇到逆境,就怪佛陀没有庇佑。我们看看佛陀,他已经成佛了,提婆达多从山上滚下石头,被护法击碎,碎石撞到佛陀的足指,佛陀照样受伤流血,这是一种果报,佛陀也要承受。

  佛陀入婆罗门聚落乞食,空钵而还。比丘托钵有一种规律,凡是托过七家,没有所获就必须停止托钵了,不能再化缘了,表示福报不够,“足限七间,托钵若无,即还精舍。”这一餐就不能进食,如果别的比丘托到东西,分给你一些才能进食。

  佛陀化缘一无所得,这是示现给众生看的。弟子就问:“世尊,您是一位人天尊师,福报这么大,为什么还会托空钵回来呢?”佛陀说:“今天我虽已成佛,还是必须面对因果;没吃没有关系,我必须示现给众生看。”

  弟子又问世尊:“世尊乞食不获、空钵而还,是什么样的因缘呢?”世尊接著回答:“在过去,我是一名外道,曾到长者家乞食不得,后来看见一位出家人也到长者家乞食,这个出家人已证果,长者夫人看他身心端寂,生信敬心,奉施了很多上妙饮食。我看了心生嫉妒,将他的钵打翻,还用脚践踏食物,使他没办法吃。以此恶业于百千岁常生地狱受无量苦,残余业力,今天空钵而还。”

  想想,佛陀还必须遭报,那我们遇到一些逆境又算什么?还常常埋怨。这样子要如何修行!?

  我们要想,佛陀那么好的修行,仍然必须受因果报应了......。当然,佛陀是示现,他无苦受可言,但他一样要受报。

  所以,我说:“在座的各位大德,执著心不要太重。著,是苦的根本。”佛云:“众生颠倒,轮回不息,如狗临井,自吠其影。”这就是说众生看事情常常颠倒,痛苦当成快乐,无常看作永久,如此一来,轮回永不止息;就如一只狗到了井边,看到自己的身影一直狂叫一样。

  如今,我们在心中存有主观,看到环境的变化,就不会想想,这是一种因果报应,要接受它;而老是对于痛苦的果报不满、排斥,甚至咒骂,增加第二重的苦恼。

  楞严经说:“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也就是说一切众生从无始劫以来,皆不了解自己的本性才是真实的东西——我们常说的修心养性、明心见性。“性净明体”就是本体是清净的。“用诸妄想”,就是我们用种种意识、妄想。“此想不真”,这些妄想是虚妄的,故有轮转。

  (十四)

  所以,迷、悟在一念之间。以前,我初学佛时,不知道在家人不能在脖子上戴念珠,那时候,还没看过印光大师的文钞,故不了解。我在颈间挂著念珠回到台北,遇到好友吴金松、吴正雄,我就告诉他们必须念佛,因为生命太短暂了。

  这些朋友就说:“老大,老大,你的头壳坏掉喽!你没读大学时好好的,读了大学之后,竟然如此疯颠,挂一条念珠,看起来像个师父一般。”跑去告诉我妈说:“你的孩子有问题,头脑有点问题。”

  我就告诉他:“吴正雄你不要再玩了,游戏是无了时,看一点佛书吧!”因为他整天游手好闲,无所是事,他母亲常常生气骂他到处向别人借钱欠帐。

  有一天,吴正雄到荣民医院去帮人家搬东西,赚点外快,没想到恰巧下大雨,不幸被高压电击毙,面目全非。后来荣民医院赔了十三万,那年他正好十九岁;我要他念佛时,他十七岁。我去助念超渡他,尸体已相当臭了,虽然棺材已密封,仍然可闻到尸体的味道。

  还有一位叫刘基生的朋友,也相当恶劣。与他同居的一位女人,已经身怀六甲了,有一次好像是赌博输了,生气把这位女人拉到街上痛打一顿。街旁是三山国王庙,那天,下著倾盆大雨,被他痛打的女人跪下来哀求他放过一马。他的兄弟下去劝架时,他却把扁钻抽出来说:“多管闲事的人,格杀勿论。”真是太恶劣了,毫无人性可言。有一次去撞球,他遇到一位叫大头仔成,染了肺痨第三期的病,是一位先辈流氓,在撞球间和他发生了冲突。刘基生带了两支扁钻,冲突之后抽出一支扁钻丢给大头仔成并说:“我不希望杀手无武器之人,给你一支,单挑。”大头仔成说:“年轻人,如果有错我向你表示抱歉,不要用暴力解决。”他说:“不行。”他认为晚辈把老一辈的做掉,可以巩固其地位。大头仔成一直劝他不要,他却一定要,结果被大头仔成杀死了。

  这位年轻的刘基生死后,回来告诉他妈妈:“妈妈,我很痛苦。”他妈妈看到他,满脸是血。要知道死后入鬼道的人,若是车祸死亡者,一定满脸是血;若被炮弹打死,死后脸也看不清楚......。被人杀死的刘基生请求母亲原谅他的不孝,他说:“我在阴间很痛苦,是否可以帮我做些功德、超渡超渡。”梦醒后,他的母亲以泪洗面。

  所以,诸位迷与悟只在一念之间而已,不要为了一口不必争的气来厮杀,“忍一时可以解脱一切。”年轻人血气方刚戒之在斗,被人家数落几句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一定要逞凶斗狠呢?所以,各位修行必须即时,不要牵绊太多,什么女儿未嫁,儿子未娶,要等到民国×年×月才要来吃素食,才要开始修行。要知道人的生命,有时候只是一眨眼就死了,所以,赶快修行吧!不要生生世世再入轮回。

  我常常劝世间的人说:“菩萨啊!快快修行喔!”有些菩萨总会说:“我怎么有时间修行。”说了一大堆理由。造业时是拚著老命,要他们念佛说没有力气;但相互叫骂时却显得元气十足,也不怕心脏停止。

  所以净土宗说一句话:“轮回苦海似油煎,念佛如同救命船,忙里勿忘黄金父,恐叫鼻孔被人穿。”黄金父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像我们的父亲,观世音菩萨就像我们的母亲,心心念念是父母,一心求往生。在这个世间尽我们的力量做善事,一心念佛、行善。正修就是佛号念至一心不乱,助修就是行善。临命终就没有什么问题。“恐叫鼻孔被人穿。”有空的时间就要念佛,恐怕有一天我们命终后,入畜生道时,鼻子被人穿孔被牵制了。“轮回苦海似油煎,念佛如同救命船。”所以,随时随地记得念佛。把咒语拿出来,今天此咒很重要。

  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

  

  按此咒简称光明真言,功能殊胜,不可思议,能成就灌顶三昧耶,文繁不录。行者参阅光明真言之研究,自知。经云:若诸众生,具造十恶五逆四重诸罪,身坏命终,堕诸恶道,以是真言,加持土沙一百八遍,散亡者尸,或散墓上,亡者即得往生西方极乐国土。又云:若有众生…

《死亡的艺术 (慧律法师讲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