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死亡的艺术 (慧律法师讲述)▪P8

  ..续本文上一页,闻此真言二三七遍,经耳根者,即得除灭一切罪障。

  “毗卢遮那”中文为“遍一切处”,此咒专门超渡祖先。

  教各位结手印:先用左手拇指压在第四指最下,然后握拳,前面伸出一点,第二指弄起来,然后插腰。右手举起,手心向外。若要加持祖先时,到墓前结此手印,观想整只手都放出光芒,将父亲的名字写在前面,放光,观想莲花上有死者之名,一直念咒就算加持。若不会结手印者,用藏密手印:两只手,右手在上(手心向外)、左手在下(手心向上、向前)。

  再来念“功德宝山神咒”

  合掌向天。

  功德宝山神咒

  

  圆因往生集引大集经云:若人诵此咒一遍,如礼大佛名经四万五千四百遍,又如转大藏经六十万五千四百遍。造罪过十刹土,入阿鼻大地狱,命终决定往生西方世界。得见阿弥陀佛,上品上生。

  注·转:阅读。

  ·过十刹土:遍十方。

  (十五)

  要做一个超凡入圣的人,不是长期处在抱怨、恨、嫉妒,而可达到的。

  说到耶稣基督,当时是教廷控制,因仁慈的耶稣讲道给百姓听时,有些人认为祂是煽动份子,因此,以叛乱罪逮捕他。

  当耶稣被人用钉子钉上十字架时,祂讲了一句了不起的话——我的主:你要原谅他们的无知,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是错误的。

  耶稣被钉上十字架,又为钉袍的人向上帝求忏悔。耶稣对死看得很淡薄,甚至被钉死时,祂还原谅众生。

  耶稣卅多岁就死了,但有人说,祂又复活了。今天,我们从佛门来看,耶稣是一种菩萨示现。是故,我们要想超凡入圣,如果心长时间沈于自我主观之下,是无法成就的。

  一般人并不是真心在追求真理,往往在过程当中,一碰到困难,就落入情绪性的想法而退失信心。为情绪左右而背离了真理,不是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

  台北有一个信徒开刀,胆开刀后装了一条管子,之后常感到非常痛楚。这位信徒过去在厨房帮忙,拜了几十年的佛,而今她的胆开刀,痛不欲生,她却没有埋怨过一句佛陀没保佑她;她无法礼拜时,就站著落泪说:“佛祖,弟子就是缺乏虔诚,业障才会如此深重。”合掌后再拜。医生叫她不可以再拜了,但她仍然礼拜,一点也不在乎死亡;死对她来讲非常的平淡。

  她认为死方是生的开始,生是死的开端;生与死只在一念之间。一般人以为死就是灭亡,由于对死的不了解,而有一种强烈的恐惧感。

  因此我们要了解,做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应该学习佛陀的风范,或高僧大德的风范,不要因家中有逆境,就失去对三宝的信心。如果仔细阅读经典,就会了解佛陀的伟大不是用口头上可以赞叹尽的。

  华严经云:“如果有人要用语言去赞叹佛陀,经过百千万亿劫说不尽。”耶稣被钉,不但没有怀恨还宽恕别人。有人会说:“我又不是圣人,你说这些做什么?”

  既然学佛,就必须学佛的行为。若说“佛学”,是研究佛的学问,意义是不一样的。佛学是在研究上下功夫,学佛是在心地上下功夫,两者是不太相同的。佛学是学佛的前一个步骤,一个是“知”,一个是“行”,知道道理以后,必须去做。我们在拜佛当中,绝对不可能没遇过逆境的,天下不如意之事十常八九。我们是来自业力,当然会有成、住、坏、空,与生、老、病、死。不过的确,无论在台北、或到台中、或南下高雄,做师父的我都感觉到:在众生不能彻底了解经典、不承认业力与过去因果之时,是没有办法说道理的,是很难沟通的。

  在台中,有两位夫妻对我说:“师父,我有一个问题请教您?”我说:“怎样呢?”他们说:“我俩结婚已五年了,就是不会生育。”我说:“不孕,要找医生才是啊!”他们说:“师父,普门品不是说能让弟子求男得男,求女得女。”

  我感觉法师真难为,要管众生的生,又要管死,不怀孕也必须管。家里若有事,就责骂佛祖没有灵感,都不会仔细想一想,自己所造的业有多少?要知道不是只凭念个佛号、诵个经,就要佛祖有求必应。要了解,我们以前所造的业,无量无边啊!

  后来,我告诉他们说:“不能受孕,必须去检查看看。若生理上都没有问题,那就可能业力太深。或许,命中遭业报没有儿子的命,也不必去怨叹谁,去领养一位就好了。”

  有时候,我们内心对佛法会产生矛盾的心情。以前我念佛过了一段日子,常怀疑念佛的感应,是不是受骗了。但是印光大师往生前几天,自己就交代得很清楚。临往生时,首先合掌等佛来接引之后,坐在椅子上往生,二十四小时头都没有低下来。如果说,佛会骗人,一般人怎么不能像印光大师呢!我们看“佛爷”甘珠活佛烧了三天三夜,身体还不坏,哪一个凡人可以烧三天身体不化呢?

  人千万不要因为一点挫折,被情绪左右,而失去了对真理的探索。我们追求的是真理,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碰到一点不顺心就困惑不解,就责备三宝,毁谤三宝,实在令人痛心。

  以前邓隐峰大禅师,要往生时,人倒立而去。可见修行人的业障较轻,有证悟的人就有能力。而我们没有证悟的人不够定力,也该知道佛陀所说的话都是真理,只是我们修行的工夫不够,业转不过来的缘故。

  有一位居士感冒很久了,但不去给医生看,一直念佛,另外一位居士看到他咳嗽,问他:“怎么不去看医生?”这位居士竟然说:“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有求必应,感冒还要吃药吗?只要念佛就可以了。”另一位居士较有智慧,劝他一定要去看医生。虽然这是一种果报,受苦的报应,只要来到世间,就是要受报应,任何人也无法逃掉;但是该看医生时还是得看才行。

  各位今天若有病,一定要看医生吃药,不要只念佛。历代当然有一些高僧以修行来转业报,你们若像高僧的功夫,当然可以不用看医生,若没有这种功夫,我想还是去看医生比较恰当。不是说佛祖没有感应。

  佛陀要入涅槃,几个月前就把身后的事情交代清楚了。佛未成佛之前曾为忍辱仙人,在山间树下打坐时,歌利王带来的一些王妃宫女来到忍辱仙人面前,膜拜、顶礼并且恭敬地请求说教,歌利王随后至此,看到了非常生气,大声喝骂忍辱仙人,胆敢调戏诱惑宫妃,仙人就说:“我并无此恶意,请不要这么说,修道的人行忍辱,不想回骂你。”皇帝就说:“既然修忍辱行,把你的手斩掉一只,看你是否还能忍辱。”当忍辱仙人被砍下了右手时,就发愿成道后第一位要度的人,就是斩断他手的人。左手接著又被斩断,歌利王就问他有没有恨心,忍辱仙人说:“没有。”就这样,两手、两足、眼睛、耳朵、鼻子都一一被歌利王割下,为了修忍辱行,为了度众生,忍辱仙人一点嗔心也没有。一位圣者,能超凡入圣只在一念间。佛陀的宽容、慈悲可见一斑,我们凡人就如肉眼容不下一粒砂一样,一点小事就无法忍耐,动不动就骂佛陀没感应。

  所以,我常说:“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三年,佛在西天;学佛十年化为云烟。”的确是这样。

  我们没有办法接受逆境,就是没有办法认同前世的因果观念。今天我若没有学佛,一定感到怨叹;假如说:“人是上帝创造的。”我一定要去控告上帝,为什么把我创造了这么矮?创造我整个身体零零散散?创造我每天泻肚子、头痛呢?每次去打针,护士小姐就说:“师父,您又来了。”若打电话去医院挂号,我“释慧律”三字还没说完,小姐就说:“知道了。”几乎每天可听到熟悉的声音。所以,我真的欲哭无泪,生病谁会比我更多?这又要怪谁?这是一种业,有时候我们要想,上天用此逆境或许是要成就我们。

  所以,今天大家要记得一句话:“对你越不好、越苛薄、越不能原谅你的人,你必须越原谅他、越不计较,更慈悲地去对待他、宽恕他。不管他是否能受感化,这是他的因果。”佛陀在度众生,也是仁至义尽后,没办法改变也就随缘了。

  (十六)

  以前佛陀要去度一位老太太,那位老太太看到佛陀来时,门就关起来,佛陀有神通力,到她家时门就自动开了,但那位老太太向佛说:“我讨厌看到你。”这完全是一种缘,有缘就能度他,无缘听一次之后就走了。释迦牟尼佛显神通让这位老太太看,但改变不了这位老太太,佛陀就告诉弟子说:“以前我没有跟老太太结缘,现在想度她时,用尽所有的方法,也难达到效果。阿难换你去度她。”阿难说:“世尊,你是超凡入圣的人,都没办法度她了,我去会有效吗?”佛陀说:“你去就知道,你去她就皈依你了。”于是,阿难按照佛陀的指示,就去了。当阿难到了阿婆家时,受到热情的招待,这就是缘的问题了,人就处在缘份的关节上。

  佛陀要入涅槃时,对众生说:“我们度众生时,尽我们的力量去度,能度多少,就度多少。”又说:“当度的已度,未度的已种下得度的因缘。”也就是说该度的众生已度完了,还没有度的已经播下将来得度的因缘给他了,时间到他自然来找三宝了。

  有些人叩了佛教的门之后,又出去外头寻找,在外道绕了几年后,又回到佛门来;别的宗教都看完了,最后又回到佛门来,认为佛门最究竟。

  所以,凡大修行人来去皆自在,以心为主。一般来讲,修行人对这些都看得很平淡,常会说:“一切随缘,没有办法度你时,就随缘了。”这就是不能改变对方,就要赶快保护自己,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句话也可以用在你谈恋爱时,对方不想要你,你就必须“保护自己”。因为,我们还不是圣人。

  (十七)

  现在,我们讨论一下王晓民的安乐死。以前有人统计过,目前台湾约有一百多位植物人。关于安乐死这种事情是一种人为因素,有人问我:“师父,像植物人,活也不能,死也困难,那么,可否用慈悲心,打针让他死去才好,还是,必须继续照顾他?”这种事情我们必须放在因果关系上来说明。我要问各位:“像王晓民发生这种不幸,为什么在很多人身上就不会发生呢?”或者说:“像我生这种病,你们怎么不会有?”这就是因果最明显的证明。…

《死亡的艺术 (慧律法师讲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