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死亡的艺术 (慧律法师讲述)▪P9

  ..续本文上一页

  飞机发生空难,坠机时多数罹难,有人却能免于一死。我请问:“有些人一生坐飞机都没有遇上空难,有人只坐一次,就遭此不幸。”假如,不用因果共业、别业的关系来说明,又有什么理由可以解释呢?所以说,佛教是圆融的宗教,佛法能给我们很圆满的解释。

  我以前曾参加过圣经班,也认真研究过道家的思想,老子的道德经也都探讨过了;黑格尔的哲学、尼采的哲学、罗素的哲学;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哲学几乎都研究过的,始终感觉要找到一种究竟法真的不容易。我深深的体会到“真理是超越人情的”;所以,像王晓民是不能给予安乐死的,这本来就是她的业力。有人说:“师父,你有所不知,听说王晓民的父亲,以前开车曾经压死人,又逃开了。所以,王晓民后来发生了车祸,就变成这个样子。”王晓民的父亲是否真的如其所言我们姑且不论;各位,你们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俗云:“黑狗偷吃腥,白狗就要担。”她父亲造业,却令女儿来承担,对吗?我想,这种因果是不成立的。假如,我们说“共业”的这个部分就可以解释:王晓民倒了,她母亲必须拖磨,这或许是前世王晓民与其母共同造的业力,所以,两个人都必须同时受苦难。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以前师范大学有一次举办武陵农场的旅游,游览车翻入山谷死了十六人,有的人却没有死;同辆游览车,有人连受伤都没有,这要如何来解释?如果不用前世来推论,什么才能说明这一世的现在这个点上,所发生的事情呢?如果这些死的人是因为上帝讨厌他们,那么,上帝就没有博爱或慈悲之心了;若说死去的人没信上帝,那么,所有坠机罹难的人难道都没有基督徒吗?所以,人假如不用前世的因果来推论是没有办法说清楚的。

  因此,我要奉劝各位,好好的去相信因果,要具足信心去追求真理。如果,还有什么迷惑的话,暂时忍耐一下,我们必须先相信圣人的话。就像我一样,万一发生什么三长两短的事,仍然会毫无怨言地去接受事实。又好比开参老和尚,未死以前就把后事交代清楚了,死的时候会被车子压死。高僧被砂石车压死,要如何解释呢?这也是他的业吗?有人会问,为什么会这样呢?

  现在来谈谈玄奘大师,他往生近一个月前,也是跌了一跤就此生病的,甚至病势沉重,状似昏迷。大约一个星期醒来之后,一日在梦中,才知道自己一生所做(尤其是翻译经论),应该是功不唐捐的。直到临终前,更有身高一丈多的两人共捧白莲花,来到大师床前恭谨地告诉他:“师从无始以来,所有损恼有情的恶业,因为今天小病的因缘,得以消除灭尽,你应该高兴才是。”

  再说玄奘大师西行求法时的师父,戒贤论师活了一百多岁。玄奘大师未去时,戒贤论师多年的风湿病痛,病发时手足抽筋,四肢关节如火烧刀刺一般,痛苦异常。在玄奘大师抵达那烂陀寺的三年以前病发的一次,痛苦尤甚,非人能忍,于是论师决心绝食取灭。想不到他在夜里就作梦,菩萨现身对他说:“你不能自杀,在东土震旦(即中国)有一位出家人,要来印度求法,你要等他三年。”玄奘大师从中国走到那烂陀寺就刚好三年。玄奘大师与戒贤大师都做了那么多功德,临终前还要遭此病缘苦报,要如何解释呢?所以在座各位,学佛并不是念佛就各种事情都会很顺利,就不会被倒会。

  (十八)

  再来谈“往生被”。(南无阿弥陀佛向上面)

  这种往生被已加持了一段时间,这种被子不能烧。若是土葬,就一直盖在死者身体上。若此病人临危时吐血,或身体溃烂或肝癌,往生被(很多人买错了,莲花被与往生被不同)沾了血或脓,非常臭了,真的不得已才念佛号火化;如果还可以,放在头边或脚后就可以了。(因为往生被均为咒语与佛号,威力很大,若火化有罪过。)若要火葬,往生被在盖棺前覆盖在身上,盖棺时就覆盖在棺木上,要火化时把被子掀起;火化完之后,等骨灰冷了之后再用往生被将骨灰包起来或折叠起来放在骨灰上,若瓮太小就把被子放在瓮上即可。因为往生被经过加持会放光,凡放光所及之处皆可获得利益。

  往生被以前是不流通的,以前的往生被是在皇宫中的大臣对国家有贡献时,国王才赐一件往生被。以后的人为了要利益众生,求佛法的平等而大量流通到民间来。

  今天,师父发大悲心,一定要利益众生,同样求佛法的平等而大量流通。要制作往生被很麻烦,从买布、染色、印刷咒轮、加持......手续相当烦杂。民国六十六年时,我买一件往生被就六百元了,而外面流通的大多未加持;我按照以前的价钱五百元,但你若出一千或两千,那是你的功德。这是利益众生,作为你的福报,这种发心是正确的。

  若你没钱而需要往生被,我就送给你。若有钱,你又要拿,因果自己负责。

  有人认为“往生被”是死人用的,若拿回家不吉祥。这种观念就不对了,往生被上面都印有咒语,请一件往生被回去,如同请回大藏经一样,供养起来,就光明无量了。左右邻舍若需要往生被,我们也可以随时救济别人,功德无量。往生被请回去,必须放在佛桌上,早晚课请出来,念廿一次的往生咒来加持。

  往生被在人未断气前,盖到胸前,断气以后整个盖上去。

  (十九)

  今天谈人死后是什么力量,让我们向前去六道轮回?有人常说:“人生太苦了,我后世不来了。”这不是说你不来就可以的,这是没有办法控制的。要出世为佛,或人、或畜生,这必须是有修持、解脱的人,才有能力决定的。

  我们今天根本就没有办法主宰自己。晚上睡觉时,谁有办法控制自己?如果,我们能控制梦;或者是说在迷糊意识当中,还能够存在一种主宰,那就能够得到解脱。必须修到二地菩萨以上方能没有梦。梦是我们的第六意识,心理学家说是潜意识;事实上,心理学家只是就一种个案的调查,然后,将种种个案归纳出来的记录而已,并不是像佛陀证悟讲出来的话一般。

  科学家很可能一开始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依一个“我相”在研究,严重的错误就是有个“我”字。我们人就是生活在严重的错误当中,突不破一个“我”字;既然,认为一个“我”——本身就是错误,你用什么东西来演绎或归纳呢?我们研究任何东西,都认为有个“我相”的存在,那就错误了,出发点错了,就“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了。

  所以,人死以后是依什么力量而去呢?从三种力量去;一般人面对这三种力量根本就没有办法控制,第一:随念而去——随著起心动念而去;第二:随习气而去——从物理学上讲是一种惯性作用;第三:随业力而去——我们造什么业,就随业力而转。大部分的人这三种东西没有办法控制;念头无法控制,习气无法控制,业力无法控制。,不是说要出世为人就为人,升天就升天,这无法控制的。

  我们说念头分为两种。一种就叫粗浅意识,比如说:我看到一个茶杯,想喝茶就可以打开杯盖来喝,这是可以控制的,可以直接感受的,这就叫粗浅意识。一种叫作微细意识,无法控制,比如作梦是无法控制的;还有,人没作梦,睡了一夜之后又能醒过来——这就是微细意识中的第七意识与第八意识,它没有脱离身体。一般所说的灵魂,就是最微细的第八意识。而第七意识可通前六识,故第七意识就像桥梁一样,对内则执著第八意识。所以,我们执著自己的灵魂,什么叫作“灵魂”呢?灵魂就是本性著迷。

  本性就是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清清净净,若一念不觉被迷了就叫作意识。粗浅意识分为粗中粗和粗中细。微细意识中也分为细中粗、细中细——微细意识中有第七意识与最微细的第八意识。总之,粗与细分成四种,粗的底下分粗、细;细的底下也分粗、细,这是“大乘起信论”中所讲的。因此,我们身体当中有第七意识、第八意识,这是根本无法感觉到的。

  连感觉都没有办法觉察到的,我们执著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每一秒钟都在执著,晚上睡觉时,蚊虫咬右脚,绝对不会去打左脚,全身每个地方都充满著意识,也就是神经的执著。换一个生理学的角度,意识叫作神经系统;其实,意识是一种无形的东西,而神经系统是生理上一种很敏感的东西。唯一的办法(勉强)可以用这样来解释,让我们大致上有一种观念而已。我们今天就这样稍微地对“意识”作了一点分别。

  所以,会不会修持相差很多,“善于用心一日如千劫,不善于用心千劫不如一日。”也就是说会用功修行的人,正确修行,功夫就很深,就是从微细的意识去下手。一般人拜佛都是凑热闹似的,拿著包袱跟著别人走;人家灌顶跟著人家灌顶,也不知道自己修些什么?都没有安静下来想一想。所以,我们的修行都是错误的,都用“浅”意识;心理学上说“深入”意识,修行必须从第七意识下手,从根直接斩下去才会断,不从第七意识下手不可能断无明。

  今晚师父向你们交代四件事情,第七意识有四项最难修持的,这四项就是根本烦恼,第一:我见。第二:我爱。第三:我慢。第四:我痴。以上是第七意识中,四个顽强的自我。

  我见:就是对自己的见解特别地肯定,什么人讲他,他全部不接受。对自己所看到的产生强烈的主观,包容不下别人的客观意见。举凡一切事情都持强烈的对立法;人家是善意的建议,他也认为别人是恶意的批评。有“我见”就是“特别肯定自己看到的”。全世界的人,“我见”都非常强烈。

  比如说,有个大企业家,有人劝他拜佛或念佛,他会说:“我不会那么傻,这么年轻不会享受,还去理光头拜佛。状元囝仔还未生,喝得茫茫来享受人生。社会上每个人都像出家人,就不会进步了。”他认为自己的见解,非常正确,这就是“我见”。

  几乎所有的人都存有“我见”,夫妻两个人为什么吵架?为了我见(两人看法不同)。今天,我们若会做人,太太发脾气时,当先生的该自问:“她跟我的意见不同,真的是她错吗?”如此一来,想到夫妻的争吵也许是因为自己的问题,不是对方…

《死亡的艺术 (慧律法师讲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