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认识佛教—幸福美满的教育 (净空法师主讲)▪P6

  ..续本文上一页的就是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就这一句佛号,“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假”是借其他法门来帮助,修净业者不需要借助于其他法门,从初发心到成佛,就是专念阿弥陀佛。那要怎样念呢?他的秘诀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净念”,是念佛时,没有怀疑、没有夹杂、这个心是清净的,一定要用清净心来念。“相继”,是一句接著一句不间断。“不夹杂、不怀疑、不间断”,这是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念佛的秘诀。“净念相继”“都摄六根”,念佛决定成功。夏莲居老居士编了一部“净修捷要”,他说:“净宗初祖,大势至菩萨。”我初读时,为之惊觉,从来没有听人这样说过,等理解后,我非常赞叹、非常喜欢!他讲得太正确了。大势至菩萨是尽虚空遍法界,第一个专修念佛法门的初祖,是法界初祖。我们再回头来看娑婆世界,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第一部讲华严经。华严会上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则华严经里普贤菩萨是娑婆世界的初祖。无量寿经传到中国,东晋慧远大师在庐山建念佛堂,集合志同道合的莲友一百二十三人,依无量寿经专修念佛法门。他是中国净宗初祖。所以我们今天讲净宗初祖,就有三位。中国初祖,慧远大师;娑婆初祖,普贤菩萨;法界初祖,大势至菩萨。

  我到美国弘法,李炳南老师特别嘱咐,应将净宗传到西方国家。我在达拉斯建立了一个小佛堂,老人为我题匾额“华严莲社”。我在台湾讲了十七年华严经,讲堂就用此名称。这次道场建立,佛堂有二十一尺高,我从大陆请来的西方三圣只有四尺高,供养在佛堂中显得佛堂太高,佛像太小,不能相配,于是常常在想,墙壁上最好能够有大张彩画佛像,画的佛像一定要画美国人的面孔,象征佛法传到美国。这一次来美国前一天,有人送来一卷佛像给我,我不知道是什么人送的,也不知道是什么人画的,基金会的简丰文居士代我收的。送来的时候嘱咐:这一卷佛像请带到达拉斯佛堂供养。我打开来一看,是油画的西方三圣像。真不可思议!阿弥陀佛是印度人的面相,观音菩萨画的是中国人,大势至菩萨画的是美国人像,真的是感应道交不可思议!大势至菩萨是净宗初祖,初祖到美国,代表净土宗真的传到美国了。“净宗学会”于是在美国成立。“净宗学会”是夏莲居老居士提倡的,在大陆上没有组成,也没有建立,第一个“净宗学会”是在达拉斯建的,所以大势至菩萨现美国人像,我欢喜无量!这是净宗的三宝,是我们真实的归依处。要学阿弥陀佛,要学无量寿经,要学观音、势至。他们就是我们修行的榜样,修行的标准,这叫真正的归依。此外,还要说明的就是住持三宝。

  “住持三宝”就是佛像、经书、出家人。它虽然不是我们真正的归依处,但是它的作用是象征三宝住世,能提醒我们回头依靠。因此学佛的人,家里供养佛像,常常见到佛像就提醒自己,归依自性佛——处世待人接物,定要觉而不迷。如果没有人提醒,就会忘掉,又迷惑颠倒啦!佛像提醒归依的作用很大。我们供养佛像的功德,他的好处就在此。经书要天天念,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我们念无量寿经,不是念给阿弥陀佛听,是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训,他在经上教导我们怎样存心,怎样处世、待人、接物。要把无量寿经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见解、言行。使我们日常实际的生活写出来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就是我们真正生活的写照,如此归依法才落实,这是“法宝”。“僧宝”是出家人。看到出家人,无论持戒、犯戒,就会提醒自己六根清净,净而不染,这就是出家人的大功德。这是住持三宝对于我们的功德利益。须知,归依不是归依某一位法师,法师只是僧团里的一个代表,他把三归的意义、修学的纲要传授给我们,使我们知道从今天起就要依觉、正、净来修行。佛法所求的是智慧,是大圆满的智慧,也就是圆满的自性。佛法之所修,是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用什么方法修呢?方法很多,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无边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不论用什么方法,不论用什么手段,都是修觉、正、净。如果不是修觉、正、净,那就不是佛法了。因此,方法虽然很多,目标却相同。这就是殊途同归,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我们修净土绝不可毁谤禅、密诸宗。为什么呢?他走的门路与我不同,目标则一致。好比我们坐车到此地来,他走路来此地,我们不能说他错,因为条条道路皆通达至此,他可以自由选择。我在亨斯维尔,有一位同学来问我:“佛法这么多法门,我们都迷惑了,应该修那个好呢?”正好当时地上有个球,我指著球说:“佛教就像这个球一样,你看球面上无量的点,就好像法门无量之多。佛法教你求圆心。任何一点,只要直修,都能达到圆心,不必找第二点第三点。古人说:“就路回家,何必绕圈子呢!””他明白了,佛法所求的就是真心,心性明白了,全体都得到了。所以无论那一个法门,秘诀就是“专”。只要专修必定成就——能得定、能开慧、能证得大圆满的自性,使自性完全开显出来,所以住持三宝对于我们有很大的功德,有很大的贡献。出家人是僧宝,我们对于任何一位出家人都应尊敬。好的出家人,我们亲近他;不如法的出家人,我们敬而远之。“远”就是不要跟他学,不是不尊敬他,以他的作为、形相给自己启示、警惕,这才是真正归依三宝。所以“归依三宝”绝不是归依一个人。如果说归依一个人,问题就严重了。为什么呢?将来你的前途是堕阿鼻地狱。怎么说堕阿鼻地狱?因为僧团是团结的,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僧团,虽然分布到尽法界,依然是一个整体。我们这个世间的僧团好像是支部、分部。我们若是认定归依某一法师,则这个法师是我师父,那个法师不是我师父,这就是“制造党派,分化团体”,这个罪过就是“破和合僧”。戒经中说,破和合僧的罪是堕阿鼻地狱,是五逆重罪。五逆重罪是杀父、杀母、出佛身血、杀菩萨阿罗汉、破和合僧。如此说来,你不归依还好,还不造这个罪业,这一归依就破和合僧,这就不得了。还有要知道,归依只有一次,不是见到甲法师就求受三归依,乙法师来又去受三归依,归依好多法师,自己认为了不起,这么多法师保护我了。其实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谁也保不了你。只有归依自性三宝,那才叫真正诸佛护念,善神护佑。所以这观念要弄清楚,要弄正确,千万不能错。在我传授三归的时候,若是已经归依过而没弄清楚,今天听讲明白了,从心里回头,依自性觉、正、净,就是真正归依。至于仪式不必另外举行,法名也不必另取,只要一念回光、真心受持,便是真正把三归依传授给你了。“受持三归”是入佛门最重要的一课,是非常的隆重,也非常的严肃。若是真正接受了,学佛就从当下开始。

  接受三归之后要保持,不能把觉、正、净失掉了,也就是说时时处处要忆念觉、正、净,这是我们修正行为的标准。佛教修行方法无量无边,都是修觉、正、净。但是觉、正、净三门,明心见性的三门,我们任修一门,修成了,则三法门都得到了。佛教在中国有十个宗派,各宗修学偏重不一。发愿修学念佛法门的人,念佛就是从净门入。换句话说,念佛的人目的是求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清净心,心净则土净,由生净土见弥陀而圆成佛果。

  “具足众戒”,“众”是众多;众多的戒条里,最重要的是五戒。五戒是佛家的根本大戒。出家比丘要受二百五十条戒,然而真正的戒条只有前面十七条——四重十三僧残;这是属于戒,其他的全属威仪。威仪是什么?威仪是礼貌、礼节,就是日常生活中,处世、待人、接物,应该遵守的规矩。过去章嘉大师告诉我:“三归戒(三归五戒)是一个学佛的人,时时刻刻不能离开的。”那时我住在台北,他举例说:“譬如你从台北坐火车到高雄,你要买一张火车票。从上车这张票就要拿在手上,一直到达目的地,这票还要收回,不能离开这一张票。三归五戒就像这张票一样的重要。”老人告诉我,离开了归戒,就失掉了佛法,就不是佛弟子了。

  五戒第一条是不杀生,第二条是不偷盗,第三条是不邪淫,第四条是不妄语,第五条是不饮酒。前面四条叫“性罪”,无论受戒不受戒,犯了都有罪。不是说不受戒的人,犯了就没罪。但受戒的人犯了又多一重“破戒”罪。只有不饮酒一条,不受戒者不犯罪,受了戒就犯罪,所以这一条叫做“遮戒”。不饮酒是防止酒醉之后乱性,犯前面四种戒,所以它是预防的,本身没有罪。但是发心受戒,必须要求法师仔细讲解,然后才知道怎样受持。绝对不是单单看戒律条文,就能持戒。要把戒持好,就要真正知道佛制定这一条戒的用意在什么地方?他为什么要制这一条戒?这一条戒对我们修学到底有什么样的功德利益?我们要如何来修持?所以每一条戒都有“开、遮、持、犯”。在什么状况下是“开戒”而不是“破戒”?什么状况之下我们持戒,是不能开戒的。何谓持?何谓犯?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此守持戒律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自如、方便自在,而不是被戒律捆得死死的。有些人说戒律太多了,动不动就犯戒,算了吧,不要去学戒!所以大多喜欢佛教的经典、经论,讲道理,这些容易学;戒律太严格,还是不要学的好。可是诸位要知道,戒律是佛的行持。没有行持,就没有佛法了。礼没有了,儒家就灭了,戒没有了,佛法就断灭了。须知读诵经典而不能依教奉行是得不到真正利益的。所以真实的学问是重在实行,佛法的实行就是戒律。戒律就是正觉的生活规范,世尊当年在世,生活、讲经说法,没有一样不是活活泼泼、快快乐乐,如此,佛教才能够被一切众生欢喜的接受。佛法绝对不是束缚人,佛法是利益一切众生,使众生得到真实的幸福快乐。制定戒条,是引导我们得到幸福、美满人生的规范,这一层我们一定要认识,我们才会乐意的接受佛的戒条。现在讲经的法师很多,讲戒律的法师太少了,几乎没…

《认识佛教—幸福美满的教育 (净空法师主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