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分为百众学和七灭诤法。此外,於身口意三业中,以意业之恶为大罪;一切烦恼中,以邪见为大罪;一切恶行中,以破僧罪为最重。
十三僧残法之十三——恶性拒僧违谏戒
那时,佛住在拘啖昆国的瞿师卫园。有尊者阐陀比丘,禀性恶劣,从不听人规劝。他对众比丘说:「你们不要说我善恶好坏,我也不说你们善恶好坏。」
众比丘将此事禀告佛。佛对众比丘说:「如有少数禀性恶劣、不听别人规劝的比丘,众僧应当为其作白四羯磨。从今以後,为众比丘制定戒法,集十句义,以至令佛法久住世间。如有想解说戒法者,就应当这样说:如有比丘禀性恶劣,不听人规劝。众比丘依照律法来规劝他,他不仅不听规劝,反而对众比丘说:各位大德,你们不要对我说善恶好坏,我也不向你们说善恶好坏,各位大德,请不要劝告我。众比丘听後,对这个比丘说:大德,不要固执己见,不接受别人的劝告,应该接受别人的直言劝告。你应当按照律法来劝诫众比丘,众比丘也应当依照律法来劝诫你。这样佛弟子们才能获得无上的益处,相互告诫,相互教授,相互忏悔。在众比丘这样规劝下,此比丘仍不接受别人的劝告,一意孤行。其他比丘应再三劝告,让其虚心接纳别人的规劝。经过再三劝说,能够听从别人劝告者,则是如法的选择。如仍然执迷不悟,固执己见者,犯僧残罪。」
原典
尔时,佛在拘赕见国瞿师卫园①。时,尊者阐陀比丘,恶性不受人语。语诸比丘言:「汝莫语我若好若恶,我亦不语诸大德若好若恶。」
诸比丘白佛,佛言:「若有余比丘,恶性不受人语者,僧亦当与作如是呵谏白四羯磨②。自今已去,与诺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恶性不受人语,於戒法中诸比丘如法谏已,自身不受谏语,言:诸大德,莫向我说若好若恶,我亦不向诺大德说若好若恶,诺大德且止,莫谏我。彼比丘谏比丘言:大德莫自身不受谏语,大德自身当受谏语。大德如法谏诸比丘,诸比丘亦如法谏大德。如是佛弟子众得增益,展转相谏,展转相教,展转忏悔③。是比丘如是谏时,坚持不舍,彼比丘应三谏,舍是事故,乃至三谏,舍者善,不舍者僧伽婆尸沙。」
①瞿师卫园:又作瞿师罗园精舍、美音精舍。位於古代中印度侨赏弥国。即翟师街长者建精舍奉施释尊的园林。佛陀於此曾说法数年。
②白四羯磨:又作白四、白四法、一白三羯磨。白,即告白之意;羯磨,意译为业、作法等。白四羯磨指僧中所行事务,如授戒之作法,规定受具足戒时,三师中之羯磨师向僧众先告白某某提出出家要求,此即为「白」 。其次,三问僧众赞成与否,称为三羯磨。如无异议,则准予受戒为僧。合一白与三羯磨,称为白四羯磨。系最慎重之作法。
③忏悔:忏,请求他人忍罪;悔,悔过之义。即追悔过去之罪,而於佛、菩萨、师长、大众面前告白道歉,请求容忍宽恕之意。原始佛教教团中,当比丘犯罪时,释尊为令其行忏悔或悔过,定期每半月行布萨,并定夏安居之最终日为自恣日,给犯戒者以说过悔改的机会。
二不定法之
那时,世尊住在舍卫国的只树给孤独园。迦留陀夷比丘未出家前有一个较亲近的女人,是一个名叫斋的女居上,容貌端庄秀丽。迦留陀夷比丘亦长得相貌堂堂。迦留陀夷有心於这个女居士,此女居士也有意於迦留陀夷。迦留陀夷到乞食时,便穿好衣服拿著鉢,来到女居士斋家,和她在隐秘处单独对坐,窃窃私语。
当时有昆舍怯母,正好因一点小事来到这裏,远远听到迦留陀夷比丘的说话声。此女居七对佛法有信乐之心,听到屋内有比丘的声音,寻思道:或许裏面正在说法。就将耳贴在壁上,却听到说一些淫秽之语。她想道:听到裏面有比丘说违犯佛法的淫秽之语,可是比丘不应该说这样的话呀!便又从小缝隙中往裏看,见迦留陀夷和斋共坐在一张床上,正说淫秽之语。昆舍怯母看到这些,便又寻思道:这个比丘既在戒法禁止的地方坐,又说淫秽之语。如果让人家的丈夫看到,一定会责骂其妻,并对佛法生不信心。想到这些,昆舍怯母赶忙出来,急急忙忙地来到世耸的住处。恭敬作礼後站在一边,将此事禀告世尊,然後又向世尊恭敬作礼,绕佛三周後离去。
此时世尊即召集众比丘,知而故问迦留陀夷说:「你是否与女居士斋在隐秘处单独对坐
」
迦留陀夷回答说:「是的,世尊。」
世尊以各种方便说法呵责道:「你的作法是错误的,不合威仪,不合沙门法,不合净行,不合随顺行,是不应该做的。你今天为什么要与女居士斋单独在隐秘处对坐呢
」
然後,世尊告诉众比丘说:「迦留陀夷是个蠢人,在多种世俗烦恼中,他最先违犯戒法。从今以後,为众比丘制定戒法,集十句义,以至令佛法久住世间。如有想解说戒法者,就应当这样说:如有比丘在隐秘遮蔽处等可以作淫事之处与女人单独对坐,并说淫秽粗恶语,被有信用的女居士看到後,举出其可能犯根本重罪,或犯僧残,或犯单堕轻罪。此时坐比丘应如实承认:我犯此罪,愿在根本重罪、僧残罪、单堕轻罪三法中依罪受罚。如果有信用的女居七的证词确实,那么就应按所犯之罪依照戏法来定罪惩罚此比丘。所以此戒称为不定法。」
原典
尔时,世尊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迦留陀夷先白衣时有亲友妇,名日斋优婆私①,颜貌端正。迦留陀夷亦颜貌端正。迦留陀夷系意在彼,彼优婆私亦系意在迦留陀夷。时,迦留陀夷到时,著衣持鉢诣斋优婆私家,与共独屏覆处坐,时迦留陀夷与斋优婆私语。
时,有昆舍怯母,有小缘事,往彼比舍,遥闻迦留陀夷语声。此优婆私有信乐之心,闻内比丘语声,作是念:或能说法。即就倚壁而听,但闻说非法语声。复念言:闻比丘声而说非法言,比丘不应作如是语。即阀看之,见迦留陀夷与斋优婆私共床坐,作非法语。见已便作是念:此比丘在非法处坐,又说非法言,若此夫主见当呵骂其妇,生不信心。时优婆私即还出其舍,疾疾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以此因缘具白世尊。白世尊已,头面礼足,绕三匝而去。
时世尊集比丘僧,知而故问迦留陀夷言:「汝实与斋优婆私独在屏覆处坐耶
」
答言:「实尔,世尊。」
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汝今云何与斋优婆私独在屏覆处坐耶
」
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迦留陀夷已,告诺比丘:「迦留陀夷愚人,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共女人独在屏覆处、障处、可作淫处坐,说非法语,有住信优婆私抄三法中一一法说,若波罗夷,若僧伽婆尸沙,若波逸提②。是坐比丘自言,我犯是罪,於三法中应一一治,若波罗夷,若僧伽婆尸沙,若波逸提。如住信优婆私所说,应如法治是比丘,是名不定法③。」
注释
①优婆私:亦作优婆斯、优婆夷,意译近事女、近善女、信女、清信女。为七众之一。指归依佛门,接受五戒的在家女居士。亦通称一切在家的佛教女信徒。
②波逸提:为比丘、比丘尼所受持的具足戒之一。又作贝逸提、波夷提,意译堕、令堕、应对治、应忏悔。乃轻罪之一种,指所犯罪若经忏悔则能得灭罪,若不忏悔则,堕入恶趣的过失。有舍堕、翠堕两种。须舍财物而忏悔之堕罪,称为舍堕;单对他人忏悔即可得清净之堕罪,称为单堕。据《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卷四载,逸提罪之忏法,舍堕之忏法必须於僧众前行之,翠堕则对证即可灭罪。
③不定法:又作不定、二不定。为比丘受持具足戒之部分。不定,指实犯与否及所犯何戒未审明之义。有屏处不定戒、露处不定戒二种:㈠屏处不定戒,比丘於屏处(不能见闻处) 、覆处、障处等可作淫事之处,与女子独处共坐,或说非法语。㈡露处不定戒,比丘与女子於露现处共坐,说淫欲粗恶等语。此二戒中,可能犯波罗夷,可能犯僧残,也可能犯波逸提,所以称为不定。
二不定法之二
那时,世尊住在舍卫国的只树给孤独园。迦留陀夷比丘未出家前有一个较亲近的女人,是一个名叫斋的女居士,容貌端庄秀丽。迦留陀夷比丘亦长得相貌堂堂。迦留陀夷有心於这个女人,这个女人也有意於迦留陀夷。迦留陀夷到乞食时,便穿好衣服,拿著鉢,来到女居士斋家,俩人在显现处单独对坐说话。
此时,昆舍怯母正好因一点小事来到这裏,远远听到迦留陀夷比丘的说话声,心想可能裏面正在说法。就紧贴墙壁听,但听到裏面说一些淫秽粗恶之语。又想到:听到裏面有比丘说违犯佛法的淫秽之语,可是比丘不应该说这样的话呀!便从小缝隙中往裏看,看见迦留陀夷和斋共坐在显现处,正说淫秽之语。昆舍怯母看到这些,便又寻思道:这个比丘既在戒法禁止的地方坐,又说淫秽之语。如果让人家的丈夫看到,一定会责骂其妻,并对佛法生不信心。想到这些,昆舍怯母赶忙出来,急急忙忙地来到世尊的住处。恭敬作礼後站在一边,将此事禀告世尊,然後,又向世尊恭敬作礼,绕佛三周後离去。
此时世尊即召集众比丘,知而故问迦留陀夷说:「你是否与女居士斋在显现处单独对坐说话
」
迦留陀夷回答说:「是的,世尊。」
世尊以各种方便说法呵责迦留陀夷说:「你的作法是错误的,不合威仪,不合沙门法,不合净行,不合随顺行,是不应该做的。你今天为什么要与女居士斋单独在显现处对坐说淫秽之语呢
」
然後,世尊告诉众比丘说:「迦留陀夷是个蠢人,在多种世俗烦恼中,最先违犯戒法。从今以後,为众比丘制定戒法,集十句义,以至令佛法久住世间。如有想解说戒法者,就应当这样说:如有比丘在显现处、不可作淫处与女人单独对坐,说淫秽粗恶的话。被有信用的女居士看到後,举出其可能犯僧残罪,可能犯单堕轻罪。此对坐比丘应如实承认:我犯此罪,愿在僧残罪、单堕轻罪二法中,依罪受罚。如果有信用的女居士的证词确实,那么就应按所犯之罪来定罪,并依戒法惩罚此比丘,所以此戒称为不定法。」
原典
尔时,世尊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迦留陀夷先白衣时有知友妇,名日斋优婆私,颜貌端正。迦留陀夷亦颜貌端正。迦留陀夷常系意在斋优婆私,斋优婆私亦系意在迦留陀夷。时,尊者迦留陀夷到时,著衣持鉢往至斋优婆私家,二人俱露现处坐业共语。
时见舍怯母以小因缘往到比舍,遥闻迦留陀夷语声,作是念言:或能说法。即就倚壁而听,但闻在内说非法语声。复自念言:闻比丘声而说非法言,比丘不应作如是语。即阀看之,见迦留陀夷与斋优婆私俱露现处共坐,说非法语。见已作是念:今此比丘坐既非法处,又说非法语,夫主见者当呵骂其妇,生不信心。时,优婆私即还出其家,疾疾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以此因缘具白世尊。白世尊已,头面礼足,绕三匝而去。
时,世尊知而故问迦留陀夷:「汝实与斋优婆私在露现处共坐言语不
」
答言:「实尔,世尊。」
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汝今云何与斋优婆私在露现处共坐,说非法事耶
」
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迦留陀夷已,告诸比丘:「迦留陀夷痴人,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共女人在露现处、不可作淫处坐,作粗恶语。有住信优婆私於二法中一一法说,若僧伽婆尸沙,若波逸提。是坐比丘自言,我犯是戒,於二法中应一一法治,若僧伽婆尸沙,若波逸提。如住信优婆私所说,应如法治是比丘,是名不定法。」
九十单提法之六十
译文
那时,世尊住在舍卫国的只树给孤独园。当时,六恶比丘穿著象徵高贵的白色新衣招摇过市。众居士见後,都讥讽怪怨说,这些沙门释子一点都不知惭愧,接纳索取,贪得无厌。在外自称说,我修持正法。现在看来,哪有什么正法!出家人怎么能像国王和大臣一样,穿著白色新衣到处行走
众比丘听後,其中有少欲知足、修苦行、学戒法、知廉耻的比丘,责怪六恶比丘说:「你们为什么要穿著白色新衣到处行走
」当时,众比丘来到世尊的住处,恭敬作礼後坐在一边,将此事禀告世尊。
世尊以此事为由,召集众比丘,呵责六恶比丘说:「你们的做法是错误的,不合威仪,不合沙门法,不合净行,不合随顺行,是不应该做的。为什么你们要穿白色斩衣到处行走呢
」
然後,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六恶比丘是些蠢人,在多种世俗烦恼中,他们最先违犯戒法。从今以後,为众比丘制定戒法,集十句义,以至令正法久住世间。如有想解说戒法者,就应当这样说:如有比丘得到新衣,应用三种不正色,或青,或黑,或木兰色中的一种,来随意染坏。如果比丘不用这三种不正色来染坏新衣,而穿别的颜色的新衣,则犯舍堕罪。」
原典
尔时,世尊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①著白衣行,时诺居士见,皆共讥嫌,此沙门释子不知惭愧,受取无厌,外自称言,我修正法。如今观之,有何正法。云何著新白色衣行,如似王、王大臣
诸比丘闻已,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六群比丘言:「云何汝等著白色新衣行
」尔时,诸比丘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
世尊尔时以此因缘集比丘憎,呵责六群比丘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云何六群比丘著白色衣行
」
尔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六群比丘已,告诸比丘:「此痴人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得新衣,应三种坏色②,一一色中随意坏,若青,若黑,若木兰。若比丘不以三种坏色,若青,若黑,若木兰,著余新衣者,波逸提。」
注释
①六群比丘:指成群结党的六恶比丘。佛在世时,有恶比丘六人,勾结朋党,不守律仪,多行恶事,佛制戒多因此六比丘而来。诸律所载,其名不一,依《四分律》卷二十二载:六比丘即㈠难陀,又作难途。㈡跋难陀,又作邬波难陀。㈢迦留陀夷。㈣阐那,又作车匿。㈤阿说迦,又作阿湿婆。㈥弗那跋,又作富那婆娑、补捺婆素迦。
②坏色:袈裟的颜色,避用青、黄、赤、白、黑五正色,应用其他不正色染坏之,故日坏色。一般以青、泥(皂、黑)、木兰色为三种袈裟的如法色。
《四分律 初分之二》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