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四分律 第三分

  衣犍度之二

  译文

  那时,世尊离开王舍城,向南方游行,教化布道。在中途见有一块田地,哇径分明,田界整齐。世尊看到後对弟子阿难说:「你看到这块田了吗

  」

  阿难回答说:「看到了,世尊。」

  世尊就问阿难:「你能为众比丘作这种样式的衣服吗

  」

  阿难回答说:「可以。」

  世尊告诉阿难说:「那你就去教授众比丘吧!」

  此时,阿难就从那裏返回王舍城,教众比丘做这样的割截衣:这是长布条,这是短布条,这是布叶,这是第一缝,这是第二缝,这是中缝,这片条叶朝著两面等等。这样,王舍城中,比丘大多穿著割截衣。

  此时,世尊从南方布道後回到王舍城,见到众比丘大多穿著割截衣,高兴地说:「阿难真是智慧聪明,我仅为他简略地说了一下,而他却能体会其中的深义。过去诸佛及其弟子也穿像我们今天所穿著的衣服,未来世诸佛及其佛弟子也能穿上像我们今天所穿著的这样的衣服。用刀将布截成小布片,再缝合成沙门所穿的衣服。这种制法,可以避免衣服被怨贼盗取。从今以後,听任众比丘按此割截制衣法制作内衣、上衣和大衣。」

  那时,世尊在闲静处思惟,想到:众比丘在道路上行走,大多担负著许多衣服,有的顶在头上,有的挑在肩上,有的系在腰中。世尊想:应该为众比丘制定所应受持衣服的多少,超过则不能留存。此时,世尊於初夜坐在露地,只穿一件衣服:至中夜,感到身上有些沦,便加了一件:到後半夜,又觉得身上寒冷,便穿了第三件衣服。经过这样亲身体验,当时世尊便决定:如以後善男子不耐寒冶的,可听任拥有大衣、上衣、内衣三衣。应吩咐众比丘不得超过三件衣服。

  第二天,世尊即以此事为由召集众比丘,对他们说:「我先前在静处思惟,众比丘在路上行走,大多担负著衣服。或顶在头上,或肩上挑着,或系在腰中。见后我想:现在应该为众比丘制定应受持衣服的多少,超过则不能留存。於是初夜坐在露地,只穿了一件衣服:至中夜,感到身上有些一冷,便加了一件:到後半夜,又觉得身上寒冷,便穿了第三件衣服。然後我便想:以後善男子不耐寒冷的,有三件衣就够了。我现在作一规定,众比丘只准拥有大衣、上衣、内衣三衣,不得超过。从今以後,听任众比丘拥有三衣,不得超过。」

  原典

  尔时,世尊出王舍城,南方人间游行,中道见有田,善能作事哇畔齐整。见已告阿难:「汝见此田不

  」

  答言:「已见,世尊。」

  佛问阿难:「汝能为诸比丘作如是衣法①不

  」

  答言:「能。」

  佛语阿难:「汝往教诸比丘。」

  时,阿难从彼还王舍城,教诸比丘作如是割截衣②:此是长条,此是短条,此是叶,此第一缝,此第二缝,此是中缝,此条叶两向。时,王舍城多著割截衣。

  尔时,世尊南方人间游行已,还王舍城,见诺比丘多著割截衣。告言:「阿难聪明大智慧,我为略说,而能广解其义。过去诸如来无所著,佛弟子著如是衣,如我今日。未来世诸如来无所著,佛弟子著如是衣,如我今日。刀截成沙门衣,不为怨贼所剥。从今日已去,听诸比丘作割截安陀会、郁多罗僧、僧伽梨。」

  尔时,世尊在静处思惟,心自念言:诸比丘在道路行,多担衣,有头上戴,或有肩上担,或有带著腰中。见已作如是念:宁可为诺比丘制衣③多少,过不得畜。时,世尊初夜在露地坐,著一衣;至中夜觉身寒,即著第二衣;至後夜觉身寒,著第三衣。时,世尊作如是念:当来世盖口男子不忍寒者,听畜三衣④足。我听诸比丘畜三衣不得过。

  夜过已,世尊以此事集比丘僧,告言:「我在静处思惟,诸比丘在道行大担衣,或头上戴,肩上担,带著腰中。见已作如是念:我今宁可为诸比丘制农多少,过者不得畜。我於初夜在露地坐,著一衣;至中夜觉寒,著第二衣;至後夜觉寒,著第三农。我作如是念:当来世善男子不忍寒,畜三衣足。我今宁可制诸比丘畜三衣,若过不得畜。自今已去,听诸比丘畜三衣,不得过畜。」

  注释

  ①衣法:即僧服的制法。

  ②割截衣:法服制法。首先割截成小布片,而後再缝合而成。这是为了杜防法衣挪为他用,并使僧尼舍离对服饰的欲心,以及为避免他人盗取而有此制衣法。依此方法所裁之衣,即称为割截衣。反之,若不依规定所裁之衣,则称缦衣。

  ③制衣:即比丘之三衣、比丘尼之五衣。是佛所制定须受持之衣,违者犯戒。

  ④三衣:指原始僧团准许个人拥有的三种衣服,即僧伽梨(大衣) 、郁多罗僧(上衣) 、安陀会(内衣) 。为比丘随身之物。

  比丘尼犍度第十七

  那时,世尊住在释翅瘦尼拘律园中。当时,世尊的姨母摩诃波阁波提带领五百名释迦族的妇女来到世尊的住处,向世尊恭敬作礼後站在一边,对世尊说:「世尊,恳请您允许女人出家修持佛法。」

  世尊回答说:「且慢!瞿昙弥,请不要说想让女人出家修持佛道这样的话。为什么呢

  瞿昙弥,因为如果女人在佛法中出家修道,会使佛法不久住世间。」

  当时,摩诃波阁波提听了世尊的话,便恭敬作礼,绕佛而去。

  那时,世尊与一千二百五十名弟子游行化导,宣说教法,从释翅瘦到拘萨罗国,又从拘萨罗国,返回舍卫国的只树给孤独园。当时,摩诃波阁波提听说佛已回到只树给孤独园,便带领剃除头发、穿著袈裟的五百名释迦族女子,来到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立在门外。因长途跋涉,脚底起泡流血,满身尘土,哭泣不已。

  此时,阿难看见,便过来问道:「瞿昙弥,为什么要和释迦族的五百名女子剃除头发,身著袈裟,长途跋涉,伤腿破脚,风尘仆仆,立在此处涕泣流泪呢

  」

  摩诃波阁波提回答说:「因为我们女人在佛法中不得出家受具足戒。」

  阿难说:「你们且不要哭泣,我为你们去向佛求情。」

  当时,阿难便来到世尊的住处,向世尊恭敬作礼後站在一边,对佛说:「世尊,请求您允许女人在佛法中出家受具足戒。」

  佛告诉阿难说:「且慢!不要想让女人在佛法中出家受大戒。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让女人在佛法中出家受具足戒,会使佛法不久住人问。阿难,好比说一户人家,男人少,女人多,那就可以知道这一家人是衰落了。同样的道理,阿难,如果让女人在佛法中出家受具足戒,也会使佛法衰微,不久住人间。又好比丰收在望的稻田遭霜雹而打。同样的道理,如果女人在佛法中出家受具足戒,也会使佛法不久住人间。」

  阿难听後,对佛说:「摩诃波阁波提对佛有大恩。佛母谢世後,全仗她将世尊哺育长大。」

  佛对阿难说:「是的,是的,摩诃波阁波提的确对我有大恩情。我母谢世後,全仗她哺育我长大。其实,我对摩诃波阁波提也有大恩。如果有人因某人而闻知佛、法、僧,此恩难以报答,并非以衣、食、床、卧具、医药等供养所能报答。我出家修道,让摩诃波阁波提闻知佛法,也是同样的道理。」

  佛又对阿难说:「如有人因某人而信仰佛、法、僧,此恩难以报答,并非以衣、食、床、卧具、医药等供养所能报答。我出家修道,使摩诃波阁波提信乐佛、法、僧,也是同样的道理。」

  接著,佛又对阿难说:「如有人因某人归依佛、法、僧,受持五戒,懂得人生是苦,造成苦痛的原因,断灭诸苦後的解脱境界以及灭苦的方法和途径。对苦、集、灭、道四圣谛坚信不疑,如能修得断尽见惑的须陀洹果位,断灭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入趣向湼盘的正道,经七次轮回便可根绝世俗诸苦,达到解脱境地。阿难,这种人的恩情是难以报答的,不是以衣、食、床、卧具、医药等供养所能报答的。我出家使摩诃波阁波提能发心受三归依,以至决定入正道修持佛法,也是同样的道理。」

  阿难问佛说:「女人在佛法中出家受具足戒,是否能修得须陀洹初果,以至阿罗汉果位

  」

  佛告诉阿难说:「可以修得。」

  阿难听後即对佛说:「如果女人在佛法中出家受具足戒、能够修得须陀洹初果以至阿罗汉果位,恳求世尊允许她们出家受具足戒。」

  佛告诉阿难说:「如今为女人制定终生八不可过法,如能遵行持守者,即可以受戒。所谓八不可过法,即:

  「一、虽百岁比丘尼,见新受戒比丘,亦应起而对面礼拜,给敷设净座、并请坐。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终生不得违犯。

  「二、比丘尼不应骂詈呵责比丘,不应诽谤言:破戒、破见、破威仪。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终生不得违犯。

  「三、比丘尼不应为比丘作举、作忆念、作自言,不应遮他觅罪、遮说戒、遮自态;比丘尼不应呵比丘,比丘应呵比丘尼。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终生不得违犯。

  「四、式叉摩那学戒毕,应从比丘僧乞受大戒。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终生不得违犯。

  「五、比丘尼犯僧残罪,应在二部僧中半月行摩那埵。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终生不得违犯。

  「六、比丘尼应於半月中从比丘求乞教授。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终生不得违犯。  

  「七、比丘尼不应在无比丘处夏安居。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终生不得违犯

  「八、比丘尼僧安居竞,应往比丘僧中求三事自恣,即凡比丘僧对比丘尼有从见、闻、疑三种情形不得知的罪行,均可随意说出,即是三事自恣。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终生不得违犯。

  「阿难,我今天制定此八不可过法,如果女人能遵行奉持,即可受大戒。就好比有人在大河上架设桥梁而渡。阿难,我今天为女人说此八不可过法,如能行持,即是受戒。」

  当时,阿难听了世尊的话後,马上就到摩诃波阁波提的住处,告诉她说:「女人可以在佛法中出家受具足戒。世尊为女人制定了八不可过法,如果女人能够持守,便可以受戒。」阿难即把八不可过法说给摩诃波者波提听。

  摩诃波阁波提听後说:「世尊为女人制定此八不可过法,我和五百名释迦族的女子应当顶戴信受。阿难,这就好比是青年男女,洁净端庄,如有人为他们洗沐头发,并在堂上将色彩艳丽、幽香…

《四分律 第三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继续阅读 ▪ 四分律 第四分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