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或触摸身上任何一个部位,则犯僧残罪。」
原典
佛在舍卫国。时,迦留陀夷闻佛所制不得弄阴堕精,便手执户钥在门外立,伺诸妇女。居士家妇女童女来,语言:「大妹,可来人房看。」将至房中捉扪摸呜口。乐者笑其所作,不乐者便瞠恚骂詈出房,语诺比丘言:「大德,当知不善非法,非宜不得时。我常谓是安隐处无患、无灾变、无怖惧处,今更於中遭遇灾变恐惧。本谓水能灭火,今更水中生火。迦留陀夷将我等至房中牵捉呜口扪摸,我等犬主在本房中牵挽作如是事,犹不堪忍,况今沙门释子乃作此事。」
时,诸比丘闻,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呵责迦留陀夷言:「世尊制戒①,不得弄阴失精。汝今云何手执户钥於门外立,伺诺妇女,若居士家妇女来,将人房看,便捉扪摸呜口耶
」如是呵责已,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
世尊以此因缘集诸比丘,知而故问迦留陀夷:「云何汝实尔不
」
答言:「尔。」
世尊尔时呵责迦留陀夷言:「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
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诺比丘:「此痴人,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淫欲意,与女人身相触,若捉手,若捉发,若触一一身分者,僧伽婆尸沙。」
注释
①制戒:指佛陀以智慧为弟子制定戒律,防止诸恶、邪非等,今众生趋善避恶,勤修正道。按《四分律》,为比丘制戒二百五十条,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条。
佛在舍卫国。当时迦留陀夷比丘听说世尊制定戒法,不得手淫出精,不得触摸妇女身体。他手拿钥匙立在门外,等候众居士家的妇女到来,便说:「各位姐妹,请进我的房裏看看。」将她们带入房裏後,便向她们说一些粗恶淫秽的话。众妇女中愿听者笑其所说,不愿听者就恼怒诅咒著走出房中,对众比丘说:「大德,你们应当知道,今天我所看到的事是不合佛法、不合时宜的丑恶之事。我常认为,这裏是无忧虑、无灾祸、无恐怖的安静处所,可今天在这裏却遇到令人毛骨悚然的畏惧事情。我们本以为水能灭火,想不到如今反而火从水生。我怎么知道的呢
迦留陀夷把我们带入房中,就对我们说一些污秽粗野的话。在家时,丈夫对我说一些粗恶言语,尚不能忍受,况且今天出家之人说出如此粗鄙的话。」
这时,众比丘听说此事,其中有少欲知足、修苦行、知廉耻、学戒法的比丘,呵责迦留陀夷後,便来到世箪的住处,恭敬作礼後,坐在一边,将此事禀告世尊。
世尊即以此事为由召集众比丘。世尊坐在众比丘中,知而故问迦留陀夷说:「你真有此事吗
」
迦留陀夷回答说:「是的。」
此时,世尊呵责迦留陀夷说:「你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不合威仪,不合沙门法,不合净行,不合随顺行,是不应该做的。」
然後,世尊告诉众比丘说:「迦留陀夷是个蠢人,在多种世俗烦恼中,最初违犯戒法。从今以後,为众比丘制定戒法,集十句义,以至令佛法久住世间。如有想解说戒法者,就应当这样说:如有比丘心怀淫欲,对女人说粗恶淫秽的话,或随人所说,说粗野淫秽的话,则犯僧残罪。」
原典
佛在舍街国。时,迦留陀夷闻世尊所制戒,不得弄阴堕精,不得身相摩触。便持户钥在门外立,伺诺妇女。若居士家妇女来,语言:「诸妹,可入我房看。」将至房中已,向彼以欲心粗恶语。诸女乐者笑其所言,不乐者瞠恚骂詈出房,语诸比丘:「大德当知,今我所见事非善非法,非宜不得时。我常谓是处安隐无患、无灾变、无怖惧处,今日乃更生畏惧,身毛为竖。我等本谓水能灭火,而今火从水生。何以知之
迦留陀夷见将入房,淫欲意,粗恶语见向。我在家时夫主作粗恶语向我,犹不能堪忍,况今出家之人恶口①如是。」
时,诸比丘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呵责迦留陀夷,广说如上已。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
世尊以此因缘集诸比丘,於大众中,知而故问:「云何迦留陀夷,汝审有此事耶
」
答言:「如是。」
时,世尊呵责:「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
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此迦留陀夷痴人,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诺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淫欲意,与女人粗恶淫欲语,随所说粗恶淫欲语,倌伽婆尸沙。」
注释
①恶口:为十恶之一。又作粗恶语,指口出粗恶语毁訾他人。言辞粗鄙,故视为恶,其恶从口而生,称之为恶口。若恶口骂詈诽谤,其人将获大罪报。
十三僧残法之四——向女人叹身索供戒
佛在舍卫国。当时,迦留陀夷比丘闻知世尊已制定戒法,不得手淫出精,不得触摸女人身体,不得向女人说粗恶淫秽的话。他手拿钥匙站在门外,待众居士家的妇女到来,便说:「各位姐妹,请进我的房中看看。」将她们带入房後,便赞叹自己说:「各位姐妹知道不
我是学中第一,修持净行,是护持戒法、修习善法的人,你们可以用淫欲来供养我。」
当时,愿听者就默然笑他所说的话,不愿听者就恼恨怒骂而出,告诉众比丘说:「大德,你们应当知道,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事,是不合善法、不合时宜的丑恶之事。我常相信,这裏是无忧虑、无灾祸、无恐怖的处所,可是为什么今日在这裏却遇到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惧事情
我们本来以为水能灭火,可今天火反而从水中生出。在家时,丈夫向我们说这样的话尚不能忍受,何况出家人对我们说这样的话。」
当时,众比丘听说此事,其中有少欲知足、修苦行、知廉耻、学戒法的比丘呵责迦留陀夷:「为什么已知世尊制定戒法,不得手淫出精,不得与女人身体相触,不得淫欲以及向女人说粗恶淫秽的话,还要去做呢
」呵责已,然後来到世尊的住处,恭敬作礼坐在一边,将此事禀告世尊。
此时,世尊即以此事为由召集众比丘,知而故问迦留陀夷说:「你实有此事吗
」
迦留陀夷回答说:「是的。」
世尊呵责迦留陀夷说:「你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不合威仪,不合沙门法,不合净行,不合随顺行,是不应该做的。」
然後,世尊告诉众比丘说:「迦留陀夷是个蠢人,在多种世俗烦恼中,最先违犯戒法。从今以後,为众比丘制定戒法,集十句义,以至令佛法久住世间。如有想解说戒法者,就应当这样说:如有比丘心怀淫欲,在女人前赞叹自身说:大妹,我修持净行,护持戒法,勇猛勤策修习善法。你可以用淫欲来供养我,这是最大的功德。如此这个比丘则犯僧残罪。」
佛在舍卫国。时,迦留陀夷已闻世尊制戒,不得弄阴堕精,不得与女人身相触,不得向女人粗恶语。便执户钥在门外立,伺诺妇女。若居士家妇女来,语言:「诺妹,可入我房看。」将入房已,自赞叹身言:「诸妹知不,我学中第一,我是梵行,持戒①修善法②人,汝可持淫欲供养我。」
时,喜乐者默然笑其所言,不乐者骂詈而出,告诸比丘言:「大德当知,我等向所见事,非善非宜,非法不得时。我常信此处无患、无灾变、无恐惧处,云何今日乃更生畏怖,身毛为竖。我本谓水能灭火,而今火从水生。我在家时,夫主向我作如语,犹不堪忍,况出家之人乃作如是言。」
时,诸比丘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呵责迦留陀夷:「汝云何闻世尊制戒,不得弄阴失精,不得与女人身相触,不得淫欲、粗恶语
」呵责广说如上已,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
世尊尔时以此因缘集诺比丘,知而故问迦留陀夷:「汝实尔不
」
答言:「尔。」
尔时,世尊呵责迦留陀夷:「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
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已,告诸比丘:「迦留陀夷痴人,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淫欲意,於女人前,自叹身言:大妹,我修梵行,持戒精进③,修善法。可持是淫欲法供养我,如是供养第一最,僧伽婆尸沙。」
注释
①持戒:即护持戒法之意,与「破戒」相对称。为受持佛所制之戒而不触犯,诸律设波罗夷、僧残等诸制戒,严禁僧众犯戒。所持戒品,在家、出家及声闻、菩萨各不相同。《大智度论》卷十三将持戒人分为四种:㈠为得今世之乐,或为怖畏、称誉名闻而持戒,是为下人持戒。㈡为富贵、欢娱、适意,或期後世之福乐而持戒,是为中人持戒。㈢为求解脱涅槃持戒,是为上人持戒。㈣为求佛道,怜悯众生,了知诸法求实相,不畏恶道、不求福乐之持戒,是为上上人持戒相。②善法:指合乎於「善」的一切道理,即指五戒、十善、戒定慧三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为恶法之对称。五戒、十善为世间善法,三学、六度为出世间之善法,二者虽有不同,但都是顺理益世之法,故称为善法。③精进:又作精勤、勤精进。指勇猛勤策进修诸善法。亦即依佛教教义,於修善断恶、去染转净的修行过程中,不懈怠地努力上进。精进为修道之根本,是三十七道品中之四正勤、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之一,又是六波罗蜜、十波罗蜜之一。
《四分律 初分之一》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