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四分律 初分之二

  十三僧残法之五——媒人戒

  译文

  佛在罗阅只耆阁崛山中。当时,罗阅城中有一个名叫迦罗的比丘,出家前本是国王的大臣,通晓世间的种种事体。他便做起了婚姻嫁娶的介绍人,把女子介绍给男,把男子介绍给女子。当时,罗阅城中的众多居士,如有想嫁娶的,都来请教询问迦罗。迦罗便说:「让我先到那家人家中看看。」看後,就到众居士家说:「你想同某家联为婚姻,可以随意。」

  此时,众居士即按迦罗所说嫁娶通婚。众男女婚姻嫁娶如意的便欢喜供养比丘,赞叹说:「愿迦罗也像我们今天这样欢乐。为什么这样说呢

  由於迦罗的缘故,才使我们得到这样的快乐,愿迦罗和其他的比丘都能得到供养。」如众男女婚姻嫁娶不如意者,便会这样说:「让他迦罗也像我们今天这样常受苦恼,为什么这样说呢

  由於迦罗的缘故,才使我们嫁娶受这样的苦,让迦罗和其他比丘都受苦恼,不得供养。」

  这时,罗阅城中不信佛法的众居上互相传言说:「你们如果想与豪富人家通婚,就应去沙门释子那裏询问,随时亲近他们,恭敬供养他们,你便可以如愿以偿。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沙门释子知晓婚姻嫁娶之事,懂得这个男子适宜娶那个女子,那个女子适宜嫁这个男子。」

  此时,众比丘听说此事後,其中有少欲知足、修苦行、学戒法、知廉耻的比丘,呵责迦罗比丘说:「为什么你要撮合男女婚事呢

  」然後,来到世尊的住处,恭敬作;礼坐在一边,将此事禀告世尊。

  世尊即以此事为由召集众比丘,知而故问迦罗说:「你确曾撮合男女嫁娶之事吗

  』

  迦罗回答说:「是的。」

  世尊以无数方便说教呵责迦罗说:「你的所为是错误的,不合威仪,不合沙门法,不合净行,不合随顺行,是不应该做的。我以无数方便说法给众比丘讲说应断灭欲界烦恼,你如今为什么反倒做和合爱欲的事情呢

  」

  然後,对众比丘说:「迦罗是一个蠢人,在多种世俗烦恼中,最先违犯戒法。从今以後,为众比丘制定戒法,集十句义,以至令佛法久住世间。如有想解说戒法者,就应当这样说:如有比丘来往於人家撮合婚姻,将男方的想法告诉女方,将女方的意思告诉男方,或为了促成婚事,或为了男女私通,以至片刻相会,此比丘则犯僧残罪。」

  原典

  佛在罗阅只耆合崛山中。时,罗阅城中有一比丘名迦罗,本是王大臣,善知俗法。彼作如是媒嫁,向男说女,向女说男。时,罗阅城中诺居士,欲有所嫁娶,尽往谘问迦罗。迦罗答言:「须我至彼家先当观视。」观视已,往诸居士家语言:「汝欲与某甲为婚者,随意。」

  时,诺居士即如其言与作婚娶。时,诺男女婚娶得适意者,便欢喜供养赞叹言:「令迦罗常得欢乐如我今日。何以故

  由迦罗故,使我得如此欢乐。令迦罗及余比丘亦得供养。」若彼男女婚娶不得适意者,便作是言:「当令迦罗常受苦恼如我今日。何以故

  由迦罗故令我嫁娶受如是苦。令迦罗及诺比丘亦受苦恼,不得供养。」

  时,罗阅城中,不信佛法僧诸居士自相谓言:「汝等若欲得与大富多财饶宝为婚者,可往沙门释子中问之,随时供养亲近恭敬可得如意。何以故

  此沙门释子善知媒嫁,此男可娶彼女,彼女可与此男。」

  时,诸比丘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呵责迦罗比丘:「云何媒男与女,媒女与男

  」呵责已,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

  世尊以此因缘集诺比丘僧,知而故问迦罗:「汝实而媒嫁不

  」

  答日:「实尔。」

  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我以无数方便与诸比丘说离欲事,汝今云何乃作和合欲事

  」

  呵责已,告诺比丘:「此迦罗愚人,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往来彼此媒嫁,持男意语女,持女意语男,若为成妇事,若为私通,乃至须臾顷,僧伽婆尸沙。」

  十三僧残法之六——过量房戒

  译文

  佛在罗阅只耆阁崛山中。那时,世尊任凭众比丘自己建造房舍。当时,有旷野国的比丘,得知世尊任凭众比丘自己建造房舍,便私自建造大房舍。他建造大房舍,费工用料很多,便常常向众居士索求,请给我能工巧匠,给我车马以及驾车的人,给我木材、竹、草、绳索。因为比丘的乞求过於烦多,当时众居士只要远远看见比丘,就赶快躲避,有的躲入小巷裏,有的进入市场,有的回到自己家中,有的低头离去,假装没有看到比丘。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他们都害怕比丘有所索求。

  此时,世尊以无数方便说教呵责比丘的这种不合时宜的索求,无有休止的索求,向众居士强硬地索取的行为。世尊赞赏那些适时、恭顺、正当的乞求行为。然後对众比丘说:「旷野比丘是蠢人,在多种世俗烦恼中,最先违犯戒法。从今以後,为众比丘制定戒法,集十句义,以至令佛法久住世间。如有想解说戒法者,就应当这样说:如有比丘,没有施主施与住所,而自己请求建造房屋时,应当有一定的标准限度,符合标准限度的应是:长不过佛的十二操手,内宽不过七操手。当其他比丘要求验看建造地方时,这个比丘应明确告诉具体处所,说明这裏没有野兽蚁害,没有树、石及荆棘,且不会被河水淹没,这裏交通便利,能回转车马。如比丘无施主施与住处,自己建造房舍,在建房工地有野兽、虫蚁、巨石、大树、荆棘及水灾等自然灾害,且交通不便,而当众比丘查验此地时,此比丘又不指示处所,或者比丘建房规模超过规定标准的,都犯僧残罪。」

  原典

  佛在罗阅只耆阎崛山中。尔时,世尊听诸比丘作私房舍。时,有旷野国比丘,闻世尊听诸比丘作私房舍,彼即私作大房舍。彼作大房舍,功力烦多,常行求索为务言,与我工匠巧人,给我车乘并将车人,给我材木竹草绳索。以比丘乞求烦多故,时诸居士遥见比丘回车远避,或入诸里巷,或入市肆,或自入舍,或低头直去,不与比丘相见。何以故

  恐比丘有所求索故。

  尔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诺比丘,非时乞求,不要乞求,不正乞求。世尊无数方便称赞知时乞求,柔软乞求,正乞求已。告诺比丘:「旷野比丘痴人,多种有漏处,最初犯戒。自今已去,与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自求作屋,无主自为己,当应量作。是中量者,长佛十二磔手①,内广七磔手。当将余比丘指授处所,彼比丘当指示处所,无难处②,无妨处③。若比丘有难处、妨处,自求作屋,无主自为己,不将比丘指授处所,若过量作者,僧伽婆尸沙。」

  注释

  ①磔手:又作操手。古代印度之尺数名。操,张开之意。操手,即张开拇指与中指的距离。故一操手,相当於现在二十余公分。

  ②无难处:没有虎、狼、狮子乃至蚁子处,没有巨石、大树及荆棘处,不会被河水淹没之处。

  ③无妨处:指能容草车回转往来处。

  十三僧残法之七——有主僧不处分房戒

  那时,世尊住在拘啖弥国的瞿师罗园中。国王优填王同阐陀比丘交情深厚,优填王对阐陀说:「我想为你建造一处房舍,请你随自己的意愿,什么地方有好地,能建房屋,你可以任意修建。」

  阐陀听後说:「太好了!」

  当时,在离拘睒弥城不远的地方有一棵尼拘律神树,路上来往行人以及象马车辆经常在树下休息。阐陀比丘为了给自己建造大房屋,便前来砍伐了这棵树。

  此时,众居上看到後,都责怪说:「沙门释子没有廉耻之心,做此种对众人不利的事情。在外自称说,我知晓正法。像这样哪裏还有正法

  有这样的好树,供来往行人及车马在下面休息,可是比丘为了给自己建造大精舍,竟砍伐而去。

  当时,众比丘听到此事,其中有少欲知足、修苦行、学戒法、知廉耻的比丘,呵责阐陀说:「有这样一棵能供来往行人车马乘凉休息的好树,你怎么能因为给自己建造大房就砍伐此树呢

  」然後,众比丘就来到世尊的住处,恭敬作礼坐在一边,将此事禀告世尊。

  这时,世尊以此事为由召集众比丘,知而故问阐陀说:「你确有此事吗

  」

  阐陀回答说:「是的。」

  世尊以无数方便说法呵责阐陀说:「你的做法是错误的,不合威仪,不合沙门法,不合净行,不合随顺行,是不应该做的。这样一棵对人们有益处的树,可供来往的行人及车马在下面休息,你怎么能为了造作大屋而砍伐它呢

  你实在不应该砍伐这棵神树,砍伐此树则犯突吉罗罪。」

  世尊然後告诉众比丘说:「阐陀是个蠢人,在多种世俗烦恼中,他最先违犯戒法。从今以俊,为众比丘制定戒法,集十句义,以至令佛法久住世间。如有想解说戒法者,就应当这样说:如有比丘想建造大房,有施主为自己修建,当其他比丘查验修建处所时,此比丘应该明确指示处所,说明这裏没有野兽、虫蚁、水灾等自然灾祸,且道路畅通。如果比丘有施主为自己修建大房屋,但修建工地有野兽、虫蚁等多种灾祸,且道路不便,当众比丘要查验此地时,此比丘又不指明处所,则犯僧残罪。」

  原典

  尔时,世尊在拘睒弥国翟师罗园中。时优填王①与尊者阐陀②亲友知识,语言:「欲为汝作屋,随意所好。何处有好地,堪起房舍,亦任意作。」

  报言:「大佳。」

  尔时,近拘睒弥城有尼拘律神树③,多人往反,象马车乘止息其下。时,尊者阐陀往伐此树作大屋。

  时,诸居士见,皆讥嫌言:「沙门释子无有惭愧,断众生命。外自称言,我知正法。如是何有正怯

  有如是好树,多人往反,象马车乘止息其下,而斫伐作大屋。」

  时,诸比丘闻,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阐陀言:「有如是好树,多人往反,象马车乘止息其下,云何斫伐作大屋

  」尔时,诸比丘呵已,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

  世尊尔时以此因缘集诺比丘,知而故问阐陀:「汝实尔不

  」

  答日:「实尔。」

  世尊以无数…

《四分律 初分之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四分律 第三分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