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便来到世尊的住处,恭敬作礼後坐在一边,将此事禀告世尊。
世尊即以此事为由召集众比丘,知而故问提婆达说:「你确实用五法来教导众多比丘吗
」如上面所说。
提婆达回答说:「是的,世尊。」
当时,世尊以各种权宜之法,使提婆达破坏和合僧团的念头暂时打消,又以无数方便之教呵责提婆达,然後对众比丘说:「从今以後,为众比丘制定戒法,集十句义,以至令佛法久住世间。如有想解说戒法者,应当这样说:如有比丘想要破坏和合僧众,方便接受破坏和合僧众的邪法,并坚持此事,不肯舍弃。其他比丘应规劝这一比丘说:大德,莫要破坏和合僧众,莫以权宜之法破坏和合僧团,莫要信受并坚持不舍破坏僧众和合的邪法。大德,应当同众比丘和合。与僧众和合,欢喜共住,不生争执,共同修持佛法,这好比水乳交融,能使佛法周流普遍,僧众和合安乐。这个比丘听到这些规劝,如仍然坚持自己的做法,不肯舍弃,其他比丘应再三规劝,令其舍弃破坏僧众和合的邪法。再三规劝後,此比丘如能够舍弃邪法,是如法的选择。此比丘如仍旧不肯舍弃邪法,则犯僧残罪。」
原典
尔时,提婆达①既教人害佛,复教阿者世②害父,恶名流布,利养断绝。时提婆达通己五人家家乞食。一名三闻达多,二名骞茶达婆,三名拘婆离,四名迦留罗提舍,及其身为五。
时,诺比丘闻提婆达教人害佛,复教阿合世害父,恶名流布,利养断绝,通己五人家家乞食。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
世尊即集大众,知而故问提婆达言:「汝实将四人家家乞食耶
」
答言:「如是,世尊。」
世尊尔时以无数方便呵责提婆达:「汝所为非,非威仪,非沙门法,非净行,非随顺行,所不应为。汝云何别将四人家家乞食耶
我无数方便说应慈愍白衣家,汝今云何别将四人家家乞食。」
时,世尊以无数方便呵责提婆达已,即告诺比丘:「自今已去,不得别众③食,听齐三人食。所以然者,有二事利故,为摄难调故,为慈愍白衣家故。何以故
恐彼难调人故,自结别众,以恼众僧。」
提婆达即生此念:未曾有瞿昙④沙门乃断人口食,我宁可破彼僧轮。我身灭後可得名称言:沙门瞿昙有大神力⑤,智慧无碍,而提婆达能破彼僧轮。
时,提婆达即往伴比丘所,语言:「我等今可共破彼借轮。我等死後可得名称言:沙门瞿昙有大神力,智慧无碍,而提婆达能破彼僧轮。」
时,提婆达伴,名三闻达多,智慧高才,即报言:「沙门瞿昙有大神力,及其弟徒众亦复如是,我等何能得破彼僧轮
」
提婆达言:「如来常称说头陀少欲知足乐出离者,我今有五法,亦是头陀胜法少欲知足乐出离者。尽形寿⑥乞食,尽形寿著粪扫衣⑦,尽形寿露坐⑧,尽形寿不食酥盐,尽形寿不食鱼及肉。我今持此五法教诸比丘,足令信乐。当语诸比丘言:世尊无数方便叹誉头陀少欲知足乐出离者,我等今有五法,亦是头陀胜法。尽形寿乞食,乃至不食鱼及肉,可共行之。年少比丘必多受教,上座比丘恐不信受,由此方便故得破其僧轮。」
时,三闻达多语提婆达言:「若作如是,足得破彼借轮。」
尔时,众多比丘闻提婆达以五法如是教诸比丘,令其信乐,广说如上。诸比丘闻已,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缘具白世尊。
时,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知而故问提婆达言:「汝实欲以五法教诸比丘不
」广说如上。
对日:「如是,世尊。」
时,世尊以无数方便令提婆达破僧⑨心暂息,以无数方便呵责提婆达已,告诸比丘:「自今已去,为诸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乃至正法久住。欲说戒者,当如是说:若比丘欲坏和合僧⑩,方便受坏和合僧法,坚持不舍。彼比丘应谏是比丘,大德,莫坏和合僧,莫方便坏和合僧,莫受坏僧法,坚持不舍。大德应与僧和合。与僧和合,欢喜不诤,同一师学,如水乳合,於佛法中有增益⑾安乐住。是比丘如是谏时,坚持不舍,彼比丘应三谏,舍此事故,乃至三谏时,舍者善,不舍者僧伽婆尸沙。」
注释
①提婆达:又作提婆达多、调达,略称提婆。意译作天热、天授、天与。为佛世时犯五逆罪、破坏僧团、与佛陀敌对的恶比丘。为释迦牟尼佛叔父斛饭王之子,阿难的兄弟。佛陀成道後,随佛陀出家,後因未得圣果而退转其心,渐生恶念,欲学神通得利养,佛陀不许,遂至十力迦叶处习神通力,受摩揭陀国阿阁世太子供养,欲代佛陀领导僧团而不得。
此後率五百徒束脱离僧团,自称大师,制定五法,遂破僧伽之和合。又投石欲迫害佛陀,碎石伤佛足出血,放狂象害佛亦不成。并扑打莲花色比丘尼至死。後於十指爪中置毒,欲礼佛足时伤佛,但佛足坚固如岩,提婆反自破手指而命终。自古以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放狂象、杀莲花色比丘尼、十爪毒手等五事为提婆之五逆罪。
②阿阁世:为佛世时中印度摩揭陀国频婆娑罗王之子。作太子时,受提婆达多唆使,幽禁父王於地牢,欲致之死。即位後,吞并诸小邻国,奠定印度统一之基础。後因弑父之罪而遍体生疮,至佛前忏悔即平愈,遂归依佛。佛陀灭度後,为佛教教团的大护法。
③别众:又称别羯磨。於同一结界内,僧团中有少数僧侣脱离大众另行「作法」,称禹别众、别羯磨。行别羯磨者,称为别众僧。另据《四分律》卷四十四载,佛告诸比丘,僧有四种,即四人僧、五人僧、十人僧、二十人僧等。早期之「僧」系以四位出家人为和合众之基本单位,而称仅二、三位出家人之小团体为别众。
④瞿昙:为印度刹帝利种中之一姓,即释迦牟尼佛所属之姓。又作乔答摩、俱谭、翟答摩。意译作地最胜、泥土、地种。《法华文句》卷一说:「瞿昙,此言纯淑,亦名舍夷;舍夷者,贵姓也。」
⑤神力:又称神通力。指佛菩萨所示现的种种神变不可思议之力。诸经中,多处载有佛菩萨显现神力之说,如《法华经》卷六<如来神力品>谓,世尊常於百亿万人天众前,现大神力,出广长舌至於上梵世,其一切毛孔均放出无量无数色光,悉皆遍照十方世界。
⑥尽形寿:形,具有形体样相之色身;寿,寿命、寿限。尽形寿,指过完此一期有形体、有寿限之有限生命。
⑦粪扫衣:又作衲衣、百衲衣。即摭取被舍弃於粪尘中之破衣碎布,洗後做成的袈裟。粪扫衣之种类,因律典而异,据《十诵律》卷二十七载,共有四种:㈠包裹死者而弃於墓地之冢间衣。㈡包裹死者而布施给比丘之出来衣。㈢在聚落中,置於空地无所属者之无主衣。㈣舍弃於巷陌、冢间或粪尘之中弊物,称为土衣。另於《四分律》卷三十九举出牛嚼衣、鼠啮衣、烧衣、月水衣、产妇衣、神庙中衣、若鸟街风吹离处者冢间衣、求愿衣、受王职衣、往还衣等,称为十种粪扫衣。
⑧露坐:十二头陀行之一。谓於露地坐禅修行。《四分律行事钞》卷下引《大智度论》谓,露地坐可免於爱著荫覆凉乐,易入空定。又据《大乘义章》卷十五载:树下荫湿,久居易致疾患,故坐於露地。
⑨破僧:即破坏和合之僧伽。为五逆罪之人。可分二种:㈠破*轮僧,立邪法以破坏听闻佛陀教法之和合僧。㈡破羯磨僧,在同一结界内,别立羯磨,以破坏僧伽之和合。
⑩和合僧:又作和合众。略称和僧、和众。指比丘、比丘尼入佛门,同持戒、同修行,和合一处。据《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载,僧众分为三种,即理和合僧、事和合僧、辨事僧等,三者协调,共营僧团生活。又僧众和合也称为「和合海」 ,乃比喻僧众之量无限,犹如海之深广。
⑾增益:意译作究竟、圆满、成就、吉祥、息灾、忆念。为真言密咒中最後所附之语句,亦是古来印度在供神时,祈求幸福吉祥所唱念之赞叹语。
十三僧残法之十一——助破僧违谏戒
佛在罗阅只耆阁崛山中。当时,提婆达仍旧固执五法,又前去教导众比丘说:「世尊以无数方便之教常常赞叹少欲知足,愿舍世俗欲望的苦行者,毕生乞食、穿著粪扫衣、露地坐禅修行、不食酥盐、不食鱼及肉。」
众比丘对提婆达说:「你不要破坏和合僧众,不要固执破坏僧众和合的邪法,坚持不肯舍弃。为什么呢
因为与众僧和合,欢喜共住,不生争执,如同水乳交融,能使佛法周流普遍,僧众和合安乐。」
此时,协助提婆达破坏和合僧团的同党比丘,对众比丘说:「你们不要呵责提婆达所说的话,提婆达是宣讲正法的比丘,是宣讲律法的比丘,提婆达所说的话,我们是愿意接受的。」
众比丘听了,其中有少欲知足、修苦行、学戒法、知廉耻的比丘,责怪提婆达的同党比丘说:「你们怎么能说提婆达是宣讲正法、律法的比丘,提婆达所说的话我们接受呢
」然後,众比丘来到世尊的住处,恭敬作礼後坐在一边,将此事禀告世尊。
世尊即以此事为由召集众僧,以无数方便之教呵责提婆达的同党比丘:「从今以俊,为众比丘制定戒法,集十句义,以至令佛法久住世间。如有想解说戒法者,就应当这样说:如比丘有同党比丘一个、二个、三个,以至无数。这些同党比丘对其他比丘说:大德,你们不要规劝这个比丘,这个比丘是宣讲正法、律法的比丘。该比丘所宣说的我们都喜听愿闻,该比丘所讲说的我们也接受。其他比丘对这些同党比丘说:大德,不要说这样的话,说这个比丘是宣讲正法、律法的比丘,这个比丘所宣说的我们都喜听愿闻,都愿意接受。但这个比丘并非是宣说正法、律法的比丘。大德,不要破坏和合僧众,你们应当喜欢众僧和合。大德,与众僧和合,欢喜共住,不生争执,共同修习,如同水乳交融,能使佛法周流普遍,众僧和合安乐。这些同党比丘听了规劝后,仍然坚持自己的做法,不肯舍弃,其他比丘应再三规劝,令其舍去追随提婆达破坏和合僧团的做法。再三规劝後,能够舍弃这种做法的比丘,是如法的选择。仍旧不肯舍弃的比丘,则犯僧残罪。」
佛在罗阅只耆阖崛山中。时,提婆达故执此五法,复往敦诺比丘言:「世尊…
《四分律 初分之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