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叁僧殘法之五——媒人戒
譯文
佛在羅閱只耆閣崛山中。當時,羅閱城中有一個名叫迦羅的比丘,出家前本是國王的大臣,通曉世間的種種事體。他便做起了婚姻嫁娶的介紹人,把女子介紹給男,把男子介紹給女子。當時,羅閱城中的衆多居士,如有想嫁娶的,都來請教詢問迦羅。迦羅便說:「讓我先到那家人家中看看。」看後,就到衆居士家說:「你想同某家聯爲婚姻,可以隨意。」
此時,衆居士即按迦羅所說嫁娶通婚。衆男女婚姻嫁娶如意的便歡喜供養比丘,贊歎說:「願迦羅也像我們今天這樣歡樂。爲什麼這樣說呢
由於迦羅的緣故,才使我們得到這樣的快樂,願迦羅和其他的比丘都能得到供養。」如衆男女婚姻嫁娶不如意者,便會這樣說:「讓他迦羅也像我們今天這樣常受苦惱,爲什麼這樣說呢
由於迦羅的緣故,才使我們嫁娶受這樣的苦,讓迦羅和其他比丘都受苦惱,不得供養。」
這時,羅閱城中不信佛法的衆居上互相傳言說:「你們如果想與豪富人家通婚,就應去沙門釋子那裏詢問,隨時親近他們,恭敬供養他們,你便可以如願以償。爲什麼呢
因爲這些沙門釋子知曉婚姻嫁娶之事,懂得這個男子適宜娶那個女子,那個女子適宜嫁這個男子。」
此時,衆比丘聽說此事後,其中有少欲知足、修苦行、學戒法、知廉恥的比丘,呵責迦羅比丘說:「爲什麼你要撮合男女婚事呢
」然後,來到世尊的住處,恭敬作;禮坐在一邊,將此事禀告世尊。
世尊即以此事爲由召集衆比丘,知而故問迦羅說:「你確曾撮合男女嫁娶之事嗎
』
迦羅回答說:「是的。」
世尊以無數方便說教呵責迦羅說:「你的所爲是錯誤的,不合威儀,不合沙門法,不合淨行,不合隨順行,是不應該做的。我以無數方便說法給衆比丘講說應斷滅欲界煩惱,你如今爲什麼反倒做和合愛欲的事情呢
」
然後,對衆比丘說:「迦羅是一個蠢人,在多種世俗煩惱中,最先違犯戒法。從今以後,爲衆比丘製定戒法,集十句義,以至令佛法久住世間。如有想解說戒法者,就應當這樣說:如有比丘來往於人家撮合婚姻,將男方的想法告訴女方,將女方的意思告訴男方,或爲了促成婚事,或爲了男女私通,以至片刻相會,此比丘則犯僧殘罪。」
原典
佛在羅閱只耆合崛山中。時,羅閱城中有一比丘名迦羅,本是王大臣,善知俗法。彼作如是媒嫁,向男說女,向女說男。時,羅閱城中諾居士,欲有所嫁娶,盡往谘問迦羅。迦羅答言:「須我至彼家先當觀視。」觀視已,往諸居士家語言:「汝欲與某甲爲婚者,隨意。」
時,諾居士即如其言與作婚娶。時,諾男女婚娶得適意者,便歡喜供養贊歎言:「令迦羅常得歡樂如我今日。何以故
由迦羅故,使我得如此歡樂。令迦羅及余比丘亦得供養。」若彼男女婚娶不得適意者,便作是言:「當令迦羅常受苦惱如我今日。何以故
由迦羅故令我嫁娶受如是苦。令迦羅及諾比丘亦受苦惱,不得供養。」
時,羅閱城中,不信佛法僧諸居士自相謂言:「汝等若欲得與大富多財饒寶爲婚者,可往沙門釋子中問之,隨時供養親近恭敬可得如意。何以故
此沙門釋子善知媒嫁,此男可娶彼女,彼女可與此男。」
時,諸比丘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呵責迦羅比丘:「雲何媒男與女,媒女與男
」呵責已,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以此因緣集諾比丘僧,知而故問迦羅:「汝實而媒嫁不
」
答日:「實爾。」
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汝所爲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爲。我以無數方便與諸比丘說離欲事,汝今雲何乃作和合欲事
」
呵責已,告諾比丘:「此迦羅愚人,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已去,與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往來彼此媒嫁,持男意語女,持女意語男,若爲成婦事,若爲私通,乃至須臾頃,僧伽婆屍沙。」
十叁僧殘法之六——過量房戒
譯文
佛在羅閱只耆閣崛山中。那時,世尊任憑衆比丘自己建造房舍。當時,有曠野國的比丘,得知世尊任憑衆比丘自己建造房舍,便私自建造大房舍。他建造大房舍,費工用料很多,便常常向衆居士索求,請給我能工巧匠,給我車馬以及駕車的人,給我木材、竹、草、繩索。因爲比丘的乞求過於煩多,當時衆居士只要遠遠看見比丘,就趕快躲避,有的躲入小巷裏,有的進入市場,有的回到自己家中,有的低頭離去,假裝沒有看到比丘。爲什麼會這樣呢
因爲他們都害怕比丘有所索求。
此時,世尊以無數方便說教呵責比丘的這種不合時宜的索求,無有休止的索求,向衆居士強硬地索取的行爲。世尊贊賞那些適時、恭順、正當的乞求行爲。然後對衆比丘說:「曠野比丘是蠢人,在多種世俗煩惱中,最先違犯戒法。從今以後,爲衆比丘製定戒法,集十句義,以至令佛法久住世間。如有想解說戒法者,就應當這樣說:如有比丘,沒有施主施與住所,而自己請求建造房屋時,應當有一定的標准限度,符合標准限度的應是:長不過佛的十二操手,內寬不過七操手。當其他比丘要求驗看建造地方時,這個比丘應明確告訴具體處所,說明這裏沒有野獸蟻害,沒有樹、石及荊棘,且不會被河水淹沒,這裏交通便利,能回轉車馬。如比丘無施主施與住處,自己建造房舍,在建房工地有野獸、蟲蟻、巨石、大樹、荊棘及水災等自然災害,且交通不便,而當衆比丘查驗此地時,此比丘又不指示處所,或者比丘建房規模超過規定標准的,都犯僧殘罪。」
原典
佛在羅閱只耆閻崛山中。爾時,世尊聽諸比丘作私房舍。時,有曠野國比丘,聞世尊聽諸比丘作私房舍,彼即私作大房舍。彼作大房舍,功力煩多,常行求索爲務言,與我工匠巧人,給我車乘並將車人,給我材木竹草繩索。以比丘乞求煩多故,時諸居士遙見比丘回車遠避,或入諸裏巷,或入市肆,或自入舍,或低頭直去,不與比丘相見。何以故
恐比丘有所求索故。
爾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諾比丘,非時乞求,不要乞求,不正乞求。世尊無數方便稱贊知時乞求,柔軟乞求,正乞求已。告諾比丘:「曠野比丘癡人,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已去,與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自求作屋,無主自爲己,當應量作。是中量者,長佛十二磔手①,內廣七磔手。當將余比丘指授處所,彼比丘當指示處所,無難處②,無妨處③。若比丘有難處、妨處,自求作屋,無主自爲己,不將比丘指授處所,若過量作者,僧伽婆屍沙。」
注釋
①磔手:又作操手。古代印度之尺數名。操,張開之意。操手,即張開拇指與中指的距離。故一操手,相當於現在二十余公分。
②無難處:沒有虎、狼、獅子乃至蟻子處,沒有巨石、大樹及荊棘處,不會被河水淹沒之處。
③無妨處:指能容草車回轉往來處。
十叁僧殘法之七——有主僧不處分房戒
那時,世尊住在拘啖彌國的瞿師羅園中。國王優填王同闡陀比丘交情深厚,優填王對闡陀說:「我想爲你建造一處房舍,請你隨自己的意願,什麼地方有好地,能建房屋,你可以任意修建。」
闡陀聽後說:「太好了!」
當時,在離拘睒彌城不遠的地方有一棵尼拘律神樹,路上來往行人以及象馬車輛經常在樹下休息。闡陀比丘爲了給自己建造大房屋,便前來砍伐了這棵樹。
此時,衆居上看到後,都責怪說:「沙門釋子沒有廉恥之心,做此種對衆人不利的事情。在外自稱說,我知曉正法。像這樣哪裏還有正法
有這樣的好樹,供來往行人及車馬在下面休息,可是比丘爲了給自己建造大精舍,竟砍伐而去。
當時,衆比丘聽到此事,其中有少欲知足、修苦行、學戒法、知廉恥的比丘,呵責闡陀說:「有這樣一棵能供來往行人車馬乘涼休息的好樹,你怎麼能因爲給自己建造大房就砍伐此樹呢
」然後,衆比丘就來到世尊的住處,恭敬作禮坐在一邊,將此事禀告世尊。
這時,世尊以此事爲由召集衆比丘,知而故問闡陀說:「你確有此事嗎
」
闡陀回答說:「是的。」
世尊以無數方便說法呵責闡陀說:「你的做法是錯誤的,不合威儀,不合沙門法,不合淨行,不合隨順行,是不應該做的。這樣一棵對人們有益處的樹,可供來往的行人及車馬在下面休息,你怎麼能爲了造作大屋而砍伐它呢
你實在不應該砍伐這棵神樹,砍伐此樹則犯突吉羅罪。」
世尊然後告訴衆比丘說:「闡陀是個蠢人,在多種世俗煩惱中,他最先違犯戒法。從今以俊,爲衆比丘製定戒法,集十句義,以至令佛法久住世間。如有想解說戒法者,就應當這樣說:如有比丘想建造大房,有施主爲自己修建,當其他比丘查驗修建處所時,此比丘應該明確指示處所,說明這裏沒有野獸、蟲蟻、水災等自然災禍,且道路暢通。如果比丘有施主爲自己修建大房屋,但修建工地有野獸、蟲蟻等多種災禍,且道路不便,當衆比丘要查驗此地時,此比丘又不指明處所,則犯僧殘罪。」
原典
爾時,世尊在拘睒彌國翟師羅園中。時優填王①與尊者闡陀②親友知識,語言:「欲爲汝作屋,隨意所好。何處有好地,堪起房舍,亦任意作。」
報言:「大佳。」
爾時,近拘睒彌城有尼拘律神樹③,多人往反,象馬車乘止息其下。時,尊者闡陀往伐此樹作大屋。
時,諸居士見,皆譏嫌言:「沙門釋子無有慚愧,斷衆生命。外自稱言,我知正法。如是何有正怯
有如是好樹,多人往反,象馬車乘止息其下,而斫伐作大屋。」
時,諸比丘聞,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闡陀言:「有如是好樹,多人往反,象馬車乘止息其下,雲何斫伐作大屋
」爾時,諸比丘呵已,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
世尊爾時以此因緣集諾比丘,知而故問闡陀:「汝實爾不
」
答日:「實爾。」
世尊以無數…
《四分律 初分之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